开封建都史探究
2023-12-03张婉
张婉
开封在历史上先后作为夏代,战国魏,五代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宋,金的都城,以及金与明初的陪都。由此,古代开封建都历年至少为588年。对于古代开封作为都城的时间问题,学界众说纷纭,主要矛盾点有四:其一,夏都老丘为开封第一代都城的认定;其二,老丘作为夏都的时间;其三,战国魏徙都于大梁的时间;其四,金代与明初,开封作为陪都的时间多未被统计。基于以上几个矛盾点,笔者拟从已有的相关研究中梳理,试图得出一个较为确切的数字,以期更好地认识古都开封的历史地位。
开封“八朝古都”概念的认定
开封,以往被人们称为“七朝古都”或“七朝都会”。在清代学者对东京或汴京的相关著述中,开封总被描述成六朝都城。如顾炎武所撰的我国古代第一部辑录都城历史资料的专书《历代帝王宅京记》中,“大梁”被认作是五代梁、晋、汉、周、北宋和金的都城,未论及战国魏;在《宋东京考》中,清代学者周城论及东京是战国魏、五代梁、晋、汉、周及北宋的都城,而未提及金。
在谭其骥院士为《中国七大古都》一书所作序中,在阐释我国七大古都之一的开封建都时,虽然没把战国魏列入开封建都的时间(其他六朝建都的时间共有216年),但把战国魏,五代梁、 晋、 汉、周,北宋和金七朝建都于开封的经过、时间和形成的原因作了概括性的阐述。从此,开封“七朝古都”一说似成正统的权威的定论,成为共识,并得以流传。自此很长时间,开封亦被定格在“七朝古都”的概念之中。
近年来,有志于开封城市研究的专家学者们,经过对相关文献资料及文化遗存的探讨,认为第一个世袭制王朝——夏,曾长期将都城设在开封(老丘)。多种古文献中引《竹书纪年》,有记载老丘为夏代都城之一。如《太平御览》引《古本竹书纪年》云:“帝宁(杼)居原,自迁于老丘。”王国维《今本竹书纪年疏证》:“帝杼:元年己巳,帝即位,居原。五年,自原迁于老丘。”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一册所载《夏时期全图》中,“老丘”亦以“夏都”的规格标注在开封东北部。李玉洁认为:“夏朝十次所迁之都,河南开封老丘是最重要的一个都城。”夏都的数次迁徙及老丘位置可见下图。
《大清一统志》载:“老丘,在开封府陈留县北40里有老丘城。”清人顾栋高所作《春秋大事表》卷六上《列国地形犬牙相错表》云:“老丘,陈留县东北40里有老丘城,为宋老丘地。”今学界多数人认为夏都老丘遗址就位于今开封以东、陈留镇以北的开封市祥符区杜良乡境内,大概为其所属自然村国都里村及附近区域。国都里村比周围地势高,相传其地名是根据夏人建都老丘而流传下来的。而数次的考古发掘,只是在其村附近等地发现了较丰富的二里头文化遗存,出土有显具夏、商时期文化特征的残碎绳纹陶片等物。虽足以证明今国都里村的位置在老丘时代肯定位于夏人的疆域范围之内,但不能作为国都里村是夏都老丘遗址的充分条件,未来寻找老丘遗址的工作依然任重而道远。2013年,中国古都学会在开封召开,会议发布了《中国古都学会2013年(开封)年会宣言》,正式认定老丘为开封的第一代都城,确认了开封“八朝古都”的地位。
开封建都史
从夏代第七位王帝杼迁都老丘,直至帝廑,历五代六朝,其间文献不见迁都的记载。那么,老丘立都究竟多长时间呢?曲英杰认为:“夏人以老丘为都,自帝宁至帝扃,历五世六君,当在百年左右。”韩鹏认为:“据北宋哲学家、易学家,有‘内圣外王’之誉的邵雍著《皇极经世》‘夏代年表’记载,开封老丘作为夏代建都时间最长的王朝之地,前后大致历经152年之久。”柳韵认为:“夏朝以老丘为都217年。”郭书学认为:“夏王杼以老丘为都之后,历经槐、芒、泄、不降、扃、廑,直至廑四年(公元前1725年)才迁都西河(今安阳东南),时间长达187年。”刘顺安认为:“夏代在老丘建都时间近200年。”朱绍侯认为:“帝杼在位17年,有12年都于老丘,其后子孙有五世都以老丘为都城,前后共有200多年。即帝芬(帝槐)44年、帝芒55年、帝泄35年、帝不降59年、帝扃18年(《绎史》据《竹书纪年》统计)。”李玉洁认为:“夏王朝享国471年,仅以开封老丘为国都就有216年。”
杨建敏《夏都老丘考》結合古本与今本《竹书纪年》,基本明确了帝杼都于老丘12年,帝芬44年、帝芒58年、帝泄25年、帝不降19(59)年、帝扃18年,若以帝不降在位19年计,则五代六帝共在老丘立都176年;若以帝不降在位59年计,则5代6帝共在老丘立都216年。所以,5代6帝至少在老丘立都176年。
至于战国魏都大梁的立都时长,矛盾点主要集中于魏惠王徙都大梁的时间。关于魏都迁梁的年代,有魏惠王六年(公元前364年)、魏惠王九年(公元前361年)、魏惠王二十九年(公元前341年)、魏惠王三十一年(公元前339年)四说。其中,第一种说法与第二种说法同出《竹书纪年》,如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引古本《竹书纪年》云,“梁惠成王六年四月甲寅,徙都于大梁”,而南朝宋人裴骃在集解司马迁《史记·魏世家》中“安邑近秦,于是徙治大梁”时,引《竹书纪年》云,“梁惠成王九年四月甲寅,徙都大梁”。那么,在同种载籍中年代相距如此之近的两个时间点上发生同样的迁都之事应该是不可能的。对此,方诗铭等做了专门分析,因魏惠王九年四月应无甲寅日,据此排除了九年之说。第三种说法出自唐人司马贞《索隐》,据牛建强等分析,“司马贞《索隐》所引的《纪年》文字中并没有迁都的直接内容,所谓迁都云云完全是他的臆断”,且参看司马迁《六国年表》,周显王二十九年恰好是魏惠王三十一年,其误把周显王二十九年当成魏惠王二十九年,也未可知。对于魏惠王六年说与三十一年说,牛建强从司马迁与《史记》的角度和从古本《竹书纪年》的角度进行分析,认为司马迁的说法应有所本,而《竹书纪年》的记载不能无疑,“魏惠王三十一年说即便存在某种程度上的问题 ,想与实际不会差得太远”。那么,至公元前225年魏亡,大梁立都共115年。
五代除后唐外,后梁、后晋、后汉、后周相继定都开封,建都共37年。
960年,后周禁军最高统帅殿前都点检赵匡胤于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北宋政权,定都于开封,仍袭后周称号东京。北宋在此经历9帝凡168年。此处必须说明的是,开封在北宋时作为国都,是开封城历史上较为辉煌的时期,其不仅是全国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亦是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经济文化最发达、城市功能最完备的国际大都市。以东京为中心所形成的“大宋文化”,散发着永久的魅力与光辉。
金贞元元年(1153年),完颜亮迁都中都大兴府,改汴京为“南京开封府”,称为陪都。金正隆六年(1161年),完颜亮南下侵宋,将“南京开封府”定为国都。当年,发生政变,完颜亮被杀,金世宗迁回中都北京,开封降为陪都。1214年,完颜珣为避蒙古军锋,迁都“南京开封府”,直至1233年,金哀宗在开封被蒙古军围困的情况下逃出开封,迁都归德府(今商丘)。由此,开封在金代作为国都21年,作为陪都60年。
明洪武元年(1368年)三月,徐达带领北伐军攻取河南,此时许多人向朱元璋建议定都汴梁。四月,朱元璋来到汴梁城考察。五月,改汴梁路为开封府,将开封县并入祥符县,至此两县合一,置河南中书分省,省治开封府。同年八月,以开封府升格建为北京,位居陪都,重建开封城,改土城为砖城。直至洪武十一年(1378年),罢北京称号。由此,开封在明初作为陪都11年。
由上,古代开封作为都城的时间至少应为588年。
关于重新确认开封古都地位的问题研究
在2013年古都学会认定“老丘为开封的第一代都城”,开封“八朝古都”的地位确定之后,一些致力于开封城市研究及宣传的学者认为,“开封的古都地位将发生重大改变”,甚至觉得“开封在全国应位居‘八大古都’之首”。对此,笔者不敢苟同。暂不论国都里村尚未被真正考古发掘认定为老丘城遗址,单就开封建都史提前到夏代一项,就认为开封应位居“八大古都”之首,显然没有科学性、综合性与全面性地考虑大古都标准。
中国历史悠久,由此产生了众多的古都。其中一些古都作为都城历史久远,时间较长,在较大区域内产生重要影响,或者都城地位极其重要,这些古都往往被冠以“大古都”的称号。也有些或许名气不是特别大,但随着诸多学者坚持不懈的研究与努力,其大古都地位被学界认可,进而被大众接受与熟知。如2004年中国古都学会年会,经各方面专家学者的充分讨论,一致同意将郑州列入“大古都”,由此“中国八大古都”得以确认。实际上,自1902年梁启超在《中国地势大势论》中提出中国“五大古都”的说法以来,关于大古都问题的探讨已走过120余年的学术历程。最早被认可的五大古都是长安、洛阳、北平、南京、开封。1927年,地理学家张其昀在《中国地理大纲》中列出“历史上之六大都会”,是中国“六大古都”的最早表述,在五大古都的基础上加上了杭州。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界又先后形成了中国“七大古都”和“八大古都”的舆论与学说。相信随着文化旅游事业的持续发展,人们对于古都的历史与文化挖掘会更加深入细致,或许会形成“九大古都”“十大古都”的学说也犹未可知。这里边就涉及一个大古都地位確立的标准问题,虽然关于大古都的标准,仁者见仁,学者间难以有相同的认识,但亦逐渐形成一些大体趋同的共识。毛曦在对众多学说的研究基础上总结道,围绕着几大古都的讨论,以往学者们所提出的诸多标准可大致归属四个方面:“一是建都历年长久,二是都城地位重要,三是都城特性鲜明,四是古今城址相关。”所以,大古都地位等级的确定,是在综合考量古都各方面历史文化价值的基础上所做出的考量,而鲜少或者说没有单以历史上作为都城时间最久远来算。如果说,加上都城老丘的历史,开封都城史加上200余年,其在建都历年长久上依然不如“第一等级”的西安、北京与洛阳,最多可与南京争个第四大古都。
实际上,大古都问题的研究包括大古都的地位等级问题仅仅是中国古都研究中一个微小的层面,毛曦认为,“中国古都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便是对不同古都特殊属性的不断发掘,分析不同古都的特殊地位”。所以,从长远来看,开封都城研究一方面要应用最新的科学技术,在考古发掘老丘遗址的工作上继续前进与突破。另一方面应该关注大古都开封的特殊性与综合性研究,如历史上古都开封的人文与社会及对周边国家的辐射影响等。
本文选自:天津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重大项目(编号:2022KYCX013Z)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 天津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