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黄河保护治理高质量发展的郑州样板
2023-12-03高璐瑶
高璐瑶
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治河者,安澜之守固也。大河汤汤,秋意浓浓,在千年商都郑州黄河岸边,“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伟大号召正激荡在郑州黄河人的心中,刚劲有力,生生不息。
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提出地,郑州黄河人心怀“国之大者”,深感责重如山,承担起建设幸福河的光荣使命,在加强黄河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防汛长治久安、科学规划水资源管理、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等方面,不断彰显新担当,展现新作为。
河·绿——绿色飘带 生态赞歌
树木葱郁、天高云淡。在宁静蜿蜒的黄河边,长约70千米的城市后花园景随步移,美景星罗棋布,形成了水天一色、诗情画意的滨水空间。这条绿色飘带犹如母亲温柔的怀抱,抚慰着郑州百姓的心田,这就是远近闻名的郑州市沿黄生态廊道。4年来,身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的郑州全力推进河道整治、滩区治理、生态廊道建设等,沿黄生态发生深刻变化,逐渐形成堤内绿网、堤外绿廊、城市绿芯的“山水河林路”一体区域生态格局。
在这里,沿黄生态廊道成为最美风景。在确保不影响防洪安全的前提下,郑州黄河河务局依托窗口优势,将黄河生态发展融入郑州市发展统一布局之中,体现为民服务宗旨,践行社会责任。这条绿色飘带上,一年四季皆是风景。沿堤而行,林木繁茂,彩色步行道和骑行道交相辉映;周末游人如织,幸福感满满。郑州黄河标准化堤防生态景观线已然成形。
在这里,众多网红打卡地令人流连忘返。俯瞰大河奔流,请去黄河观景台;了解治黄知识,请来砌石文化墙;体验波澜壮阔,请到马渡险工;尽享天伦之乐,请赴花园口景区;细嗅柔香花草,请至“银杏大道”“樱花大道”“最美红枫堤防行道”……4年来,郑州黄河河务局积极主动融入地方发展、借力政府支持,在抓好生态工程建设的同时,强化生态保护养护及环境整治,累计完成植树超过86万株,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最鲜明的底色。
今年4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正式施行,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法治保障。在郑州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中,郑州黄河河务局积极推进河长制办公室工作,按照属地政府统一部署,全面整治郑州市辖区内非法采砂场;参与携手“清‘四乱’保护母亲河”专项行动,拉网排查黄河河道“四乱”问题,目前已全部整改到位。在与各成员单位的密切配合下,郑州黄河河务局强力推动绿盾行动、清河行动、黄河湿地保护等一系列综合整治行动,解决了一批历史遗留和矛盾突出问题,使河湖治理“见河长”“见行动”“见成效”,滩区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
不见尘黄,只此青绿。一幅人与自然和諧共生的美丽图卷正在铺展开来。
河·安——大河壮美 共赴安澜
万里黄河,险在河南;豫中明珠,首在商都。黄河郑州段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水域环境,成为确保大河安澜、建设幸福河的关键点。构筑大河安澜的坚实屏障,是政治责任,更是生命底线。春夏秋冬,四季流转,郑州黄河人以永不懈怠的行动书写着大河担当。
聚合力——保安澜之责。4年来,郑州黄河河务局全面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防汛责任制,黄河防办主任由市防指常务副指挥长担任,地位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角色转变意味着更大的责任和担当。在治河实践中,郑州黄河河务局开门治河,宜融尽融,以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扎实稳定的职业素养和精益求精的业务水平赢得属地政府、沿黄群众的信赖与认可。以“党政领导,防指统筹,河务支撑,部门协同,群防群控”的黄河防汛工作机制为基础,结合防汛实战经验,全面推广“1+N”巩义抢险模式。郑州治黄人不忘初心使命,攻坚克难,开创性地促成了38.2千米靠河工程永久照明通电亮灯和通信网络全覆盖工作。从此,这些靠河工程星夜如昼,信息如流,实现了黄河滩区、工程通信信号无盲区。
固护盾——保安澜之稳。备豫不虞,为国常道。4年来,郑州黄河河务局坚持脑中要有“全景图”,及时提升防范化解风险的能力和本领。每年开展大规模防汛演练,将风险意识、安全意识、为民服务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202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正式实施的第一年,也是扎实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郑州黄河河务局于6月5日开启了2023年黄河防总防洪调度演练,以黄河“58·7”洪水为原型并适当放大为背景,围绕防汛抢险处置、洪水防范应对、综合应急保障等进行演练。黄河铁军发扬黄河精神,展示郑州黄河防汛力量,为进一步做好黄河流域水旱灾害防御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黄河下游防洪工程建设是保障郑州黄河安澜永固的坚强后盾,今年新建续建控导工程作为“上拦下排,两岸分滞”下游防洪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得河段河势得到了进一步控制。与此同时,郑州黄河河务局力推黄河大堤堤顶道路改建,郑州辖区60千米堤顶道路宽度由6米增加至8米,提高了道路通行能力,有力确保防汛抢险车辆畅通。
亮科技——保安澜之新。在新时代的黄河防汛中,科技创新之力独占鳌头。“一块石头”“一艘潜艇”吸引了众多目光,成为独树一帜的“秘密武器”。“一块石头”,又称“智能石头”,即黄河工情险情全天候监测感知预警系统,可对黄河河道工程安全进行全天候空、天、地一体化监测、研判,结合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利用自主研发的前端感知水下、水上“智能石头”,实时监测河道工程根石走失和坦石坍塌等,及时发布险情预警信息。河务部门可通过系统查看工程险情实时画面,结合图形识别、激光雷达、数字孪生场景等技术,评估出险体积,同时将预警信息传送至河务通App,实现专业化、数字化、信息化治河管河。“一艘潜艇”即新型水下测量装置——黄河智能半潜式测量艇,一站式解决了多泥沙河流水下地形、水压力、含沙量等信息采集,填补了智能半潜测量的空白,为黄河工程险情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该项目更新后,可作为数字孪生黄河“空、天、地、河”监测感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常态化服务于黄河防洪工程的快速、准确、可视化“健康体检”。
河·魂——中华文脉 千载之心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和中华文明的摇篮,是中华儿女深入骨髓、触动心灵的血肉联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牵动着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心。4年来,郑州黄河河务局深入研究探索黄河文化的内涵精髓,将黄河文化建设作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增强文化自信,自立自强,为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作出郑州黄河贡献。
立品牌——将虚变实。治黄文化是黄河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而治黄工程文化又是治黄文化的关键组成部分。郑州黄河河务局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全面梳理郑州黄河文化资源,点、线、面结合,立体打造郑州治黄文化矩阵。在河南黄河范围内首创“郑州黄河记忆”实体项目品牌,完成专属Logo设计并已申请版权保护,“郑州黄河记忆展示点”系列项目正在有序建设中,社会反映良好。
定中心——稳健方向。郑州黄河文化IP为郑州黄河文化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能量,与时俱进,“郑州黄河文化研究发展中心”应运而生。该中心为河南黄河文化发展矩阵提供了前锋之力。郑州黄河河务局主动组织专门力量,积极与郑州市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中心等单位加强联系,明确了中心组织架构、力量配备、运转机制等事项,持续发挥稳定效能,多方位系统性助力河南“黄河文化千里研学之旅”活动落地开花。
建团队——提质力量。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郑州黄河河务局立足实际,主动打造5支黄河文化创新团队,位居全河前列。打造精品黄河号子传统表演团队,建设传统防汛抢险技术展示团队,与传统工器具展览基地融合建设;建设黄河文化宣讲团队,在马渡黄河文化广场等处设立治黄文化展示公众开放区,打造砌石文化展示区,截至目前已接待100余万人次;组建“郑黄融媒”特色视频宣传团队,讲好郑州黄河故事,制作视频短片百余部,利用各类媒体广泛宣传,全景式展现郑州黄河保护治理和高质量发展事业新面貌。谋划建设郑州黄河文化数字资源整理利用团队,探索“郑州治黄口述史”和《河南黄河故事——郑州卷》书籍创作。
愿将黄鹤翅,一借飞云空。历史的鸿篇巨制一旦开启,每一页都是崭新灿烂。孕育了绵延数千年中华文明的滔滔黃河,在郑州这个千年古都商城的见证下,正焕发出源源不断的生机与活力。
郑州黄河,万古奔腾,浩荡东流。
郑州黄河,智造护堤,安澜永固。
郑州黄河,文脉涌动,川流不息。
远离黄河之患,尽享黄河之利。顺应民心所向,换来民生之福。在新时代的航道上,郑州治黄人将继续深入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重大国家战略,谋篇布局、落子成势,将高质量发展的道路越拓越宽,将幸福河的乐章激越奏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