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如何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

2023-12-03程佳琳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23年9期
关键词:弘扬黄河公众

程佳琳

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底蕴,有着丰富的内涵。新媒体时代,黄河文化的保护传承弘扬面临着新的挑战,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优化传播形式和内容,成为推动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关键举措。

新媒体时代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意义

促进文旅产业发展,带动黄河流域经济增长

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主要发源地,拥有丰富的历史遗产和文化资源。在现今文旅产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利用新媒体平台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可以推进黄河流域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不断拓宽黄河文化旅游的市场,吸引更多的游客到黄河流域进行观光旅游,从而促进黄河流域文旅产业的发展,带动黄河流域经济增长。

提升文化自信,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当前,文化产业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也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手段。黄河文化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推广价值,在提高我国的文化影响力和塑造我国在国际上的良好形象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新媒体时代,利用新媒体平台宣传和推广丰富多样的黄河文化,例如黄河流域传统的音乐、舞蹈、戏剧等,可以更好地向公众传达黄河文化的内涵,激发人们对黄河文化的兴趣和热爱,进一步提升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进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

此外,通过网络、移动终端等数字化媒介,将黄河文化打造成中华文化品牌的代表之一,可以将黄河文化推向全球,让更多的国家和地区了解和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精髓,使中华文化深入人心,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和文化形象,吸引国际游客到中国进行旅游和消费。

新媒体时代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存在的问题

缺乏公众参与

在新媒体时代,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相关工作以政府主导,缺乏公众的积极参与和互动。政府相关部门往往通过发放宣传材料、举办活动和展览等方式向公众传播黄河文化,这种传统的单向传播模式容易造成信息的不对称、公众的参与热情不高等问题,使得黄河文化的保护传承弘扬工作推进较为困难。

此外,政府相关部门在黄河文化传播中的主导地位也容易导致信息的选择性传播和政治化傾向。政府部门往往会根据自身的利益和目标,选择性地传播和宣传黄河文化相关内容,可能会忽视或淡化一些有价值的信息,进而导致公众对黄河文化的认知存在偏差,无法全面了解和理解黄河文化的真正内涵和价值。

新媒体平台缺乏

从前,人们通过书籍、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了解和学习黄河文化。而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新媒体推广普及迅速,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更加多样化和便捷化,传统媒体的影响力和传播效果相对减弱。在这样的背景下,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要与时俱进,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

然而,目前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新媒体平台相对欠缺。虽然一些宣传黄河文化的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已相继涌现,但从整体来看,新媒体传播渠道的覆盖范围仍然有限,很多人对黄河文化的了解仅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的认识,难以产生兴趣和热情,导致黄河文化在大众中的影响力有限。

黄河文化资源挖掘深度不够

黄河文化博大精深,而目前人们对黄河文化资源的挖掘深度不够,无法完全发挥其潜力和价值。

黄河流域承载着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通过对考古遗址和文物的发掘,可以获取黄河文化的珍贵资料。在考古和文物保护方面,尽管黄河流域的一些重要文化遗迹和文物已经被发现和保护起来,但还有部分遗迹和文物没有得到科学保护,导致黄河文化资源流失或被破坏。

黄河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具有巨大的商业价值。而目前人们对黄河文化的开发利用还不够充分,黄河文化相关创意产品和项目相对较少,黄河文化的产业化发展水平较低。

对黄河文化资源的整合不充分

在新媒体时代,各类丰富的信息内容让人应接不暇,人们面临着信息碎片化和信息过载的问题。在此背景下,黄河文化的保护传承弘扬工作也面临着黄河文化信息碎片化、文化资源整合程度较低、难以形成系统的文化传承体系等问题。

一方面,黄河文化涉及的领域广泛,包括历史、艺术、文学、哲学等多个方面,而在各领域之间,黄河文化资源的整合程度不高。例如,全国各地都举办了很多黄河文化相关的展览,有的是绘画展,有的是书籍展,公众通过这些不同主题的展览,获得的信息多是碎片化的、单一主题的,难以获取到全面的黄河文化信息。

另一方面,不同机构、单位和个人在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方面都开展了相应的工作,但缺乏协同合作。这种分散和碎片化的保护传承弘扬格局使黄河文化的品牌形象不统一、定位不明确,人们对黄河文化相关信息和资源的收集和使用效率也相对较低。例如,在某个黄河文化展览上,各地政府和文化机构展示的文物、图书、影像等资源虽然都与黄河文化有关,但是缺乏整体性和协同性,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新媒体时代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策略

加强顶层设计,促进全民参与

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需要促进全民参与,使黄河文化相关信息的传播更加广泛和深入。

以往,黄河文化传播弘扬工作主要由政府相关部门和一些黄河文化爱好者开展,主要传播媒介是书籍、电视、报纸、杂志等,受众范围有限。进入新媒体时代,自媒体的兴起使人人都有了发声的渠道,人们的信息获取习惯和需求都发生了巨大转变,为全民参与黄河文化的保护传承弘扬工作奠定了基础。

在这样的背景下,政府部门可以加强顶层设计,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鼓励和支持媒体平台开展黄河文化相关内容的传播和推广,鼓励公众参与黄河文化相关内容的创作和传播,如通过举办黄河文化摄影比赛、征集黄河故事活动等方式,激发公众对黄河文化的兴趣和热情,以促进全民参与打造黄河文化品牌,提高黄河文化相关内容的传播效果和影响力。一个成功的案例是黄委邀请抖音上的一些网红到壶口瀑布等黄河沿岸的著名景点打卡游览,拍摄短视频,将黄河的壮美风景展示给更多抖音用户,使人们通过短视频近距离地了解黄河,潜移默化地培养了抖音用户对黄河及黄河文化的兴趣。

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创新黄河文化传播形式

在新媒体时代,直播、短视频、公众号等新媒体兴起,使人们更倾向于通过观看视频、在手机上阅读文章的方式获取信息。因此,要创新黄河文化的传播形式,以适应新媒体时代公众的新需求。

首先,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和增强现实技术,打造沉浸式黄河文化体验平台。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将黄河流域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光数字化、可视化,使人们通过VR眼镜等设备身临其境地参观黄河沿岸的著名景点,感受到黄河的雄浑气势;利用增强现实技术,将黄河文化相关的艺术品、人物故事制作成视频、图片等,人们通过手机屏幕,可以看到融入现实世界的虚拟黄河元素,如在街头巷尾看到虚拟的黄河文化相关艺术品展览或历史故事演绎等。这些创新的传播形式可以更加生动地传递黄河文化的价值和内涵,带给观众全新的体验。

其次,可以運用短视频、微电影等形式进行黄河文化的传播,培养公众对黄河文化的兴趣。如可以制作一些精彩纷呈的短视频,展示黄河的壮丽景色、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历史底蕴,以快速吸引年轻人的眼球,进一步引导他们深入了解和探索黄河文化。

最后,可以将黄河文化与互动性较强、当下较流行的手游和端游结合,设计黄河文化相关题材的游戏软件,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互动体验,让用户在游戏中与黄河文化产生互动,从而更加深刻地了解黄河文化。比如,可以设计一款以黄河故事为背景的解谜类游戏,让玩家了解黄河深厚的历史,增加玩家对黄河文化的兴趣。

推进黄河文化数据库建设,优化传播内容

首先,政府和黄河文化相关机构应该加强对黄河文化相关资料的研究和整理,将黄河文化的历史、文化、艺术等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和系统归纳,并建立黄河文化专题数据库,方便公众查询和学习黄河文化相关知识。同时,政府也应加强对黄河文化数据库的维护,及时更新内容,保障数据库资料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其次,政府和黄河文化相关机构应优化黄河文化传播内容,增强传播效果和影响力。可以深入挖掘黄河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创作出具有时代气息和地域特色的优秀作品,如电视剧、音乐、舞蹈等,向公众展示黄河文化的魅力和价值。同时,政府也可以通过开展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和开发,将黄河文化元素融入产品中,提高产品的文化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促进黄河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最后,政府应加强对黄河文化传播内容的监管,保障传播内容的质量。政府相关部门可以制定与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相关的政策和法规,加强对黄河文化传播内容的审核和监管,防止不良信息和内容的传播。

打造黄河文化全媒体矩阵

进入新媒体时代,抖音、今日头条、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快速崛起,吸引了庞大的用户群体,通过在这些平台上开展黄河文化信息的传播,将有助于扩大黄河文化的影响力。

首先,政府相关部门、黄河文化相关研究机构可以进驻抖音、快手等平台,制作一系列有创意、有趣味的短视频,展示黄河沿岸的美丽风光,讲解黄河流域的人文历史故事和民俗风情,以吸引年轻人的关注和共鸣。

其次,可以深入挖掘黄河文化相关故事,在今日头条和微博等平台上发布一些与黄河文化相关的深度文章,以展示黄河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吸引更多人的注意力,引导他们进一步关注黄河文化的保护传承弘扬工作。此外,还可以在这些平台上开展一些互动活动,如线上问答、投票或话题讨论等,增加用户的参与率。

最后,可以在微信公众号上建立黄河文化官方账号,提供更加全面和深入的黄河文化相关内容。比如可以在公众号上推送一些原创文章、图片、音频和视频,介绍黄河文化的历史渊源、艺术表现形式、重要人物及相关活动、最新的政策分析等。

新媒体时代既是传统文化面临挑战的时代,也是传统文化得以重生的时代。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需要我们每一个人行动起来、共同推动。相信在新媒体时代,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黄河文化一定能绽放出更加绚丽夺目的光彩。

本文选自:“永明延寿禅学批判思想研究”(编号:GD20XZX03)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学科共建项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融入民办高校思政教育育人途径研究”(编号:2023ZCSTDJ023)珠海科技学院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3年度一般课题。

(作者单位  珠海科技学院)

猜你喜欢

弘扬黄河公众
弘扬爱国精神
公众号3月热榜
多彩黄河
黄河宁,天下平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黄河』
弘扬雷锋精神,既不左,也不右
弘扬雷锋精神 坚持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