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推进省域现代化先行

2023-12-03傅吉青卓勇良

统计科学与实践 2023年8期
关键词:劳动生产率流动人口浙江

□ 傅吉青 卓勇良

党的二十大报告总结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特征,首要特征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人口规模不断扩大,人口质量稳步提升,目前常住人口总量居全国第8 位,人口受教育程度提高,人口流动集聚趋势明显,城镇化水平持续提升。但与此同时,近年来,浙江省人口发展也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人口的产业结构、职业结构、技术结构等已跟不上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的要求。在奋力推进“两个先行”的新征程上,迫切需要围绕人的现代化,以具有现代化高素质的人去推进高质量发展和省域现代化先行,进而以高质量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 浙江省人口结构不适应高质量发展的主要表现

(一)劳动生产率偏低,尤其是制造业劳动生产率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根据2020 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以下简称“七人普”)数据计算,浙江全员劳动生产率虽然比全国平均高14.6%,居全国第7 位,但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仅为14.8 万元/人,比全国平均(19.0万元/人)低28.4%,居全国第26位;工业劳动生产率为16.0 万元/人,比全国平均(24.1 万元/人)低33.6%,纺织业比重过大是重要因素,2020 年浙江纺织业以占制造业30.1%的从业人员,仅创造占全省制造业15.7%的产值。按10%抽样长表①全国人口普查采用长、短两种普查表。根据普查长表抽样工作细则,抽取10%的户填报,普查长表包括所有短表项目和人口的经济活动、婚姻家庭、生育和住房等情况的项目。,浙江劳动参与率为75.9%,居全国第1 位,掩盖了低劳动生产率的不足。

(二)人口产业结构及职业结构层次不高,第二产业就业人口比重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第三产业人口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居全国前列,电气电子机械交通等产业人口已超越劳动密集型的大纺织产业,成为浙江人口就业最多的行业。但二、三产业人口结构滞后,白领人员(党政群社及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办事人员等)占比小。2020 年“七人普”显示,浙江第二产业就业人口比重比全国平均高18.1 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比重比全国平均低3.2 个百分点,其中,教育从业人员占比为3.2%,比全国平均低0.9 个百分点,列广东之后居全国末位;卫生从业人员占比为1.7%,比全国平均低0.3个百分点,列江苏之后居全国倒数第3 位。白领人员占比为19.0%,比全国平均低0.6 个百分点,居全国第18 位。而生产制造及有关人员占比为40.5%,比全国平均高14.7 个百分点,分别比江苏、广东高7.2 个和7.1 个百分点。

(三)专业技术人员占比仅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当,知识与技术尚非主要的发展动力

根据回归分析结果,专业技术人员对于区域人口集聚、区域经济发展等,缺少足够的促进作用。各地专业技术人员占比与区域人口增长回归模型P 值较高,为0.027,R2仅0.069,表明专业技术人员对于人口增长具有一定的作用,回归成立但比较勉强。“七人普”数据表明,浙江专业技术人员占比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居全国第16 位;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口占15 岁及以上人口的9.8%,居全国第10 位;生产制造及有关人员居全省第1 位和第2位的温州市区及慈溪市,主导产业多系劳动密集型产业,其工程技术人员数量仅居全省第9位和第7位。

| 着力优化人口结构,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推进省域现代化先行

(一)着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不断优化人口年龄结构

一方面,省外流动人口对于浙江经济发展具有较高相关。2020年“七人普”数据显示,各县(市、区)省外流动人口占当地常住人口比重,以及1990 年至2020 年各县(市、区)GDP 名义增速,相关系数高达68.6%。全省流动人口为2556 万人,其中省外流动人口占63.3%,87.6%的省外流动人口是15 岁至59 岁劳动年龄人口,使浙江劳动参与率全国最高,且缓解了老龄化,全省65 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为13.27%,比全国平均水平低0.23 个百分点。要保持劳动年龄人口总量不变,每年起码应新增60 多万省外流动人口。另一方面,少子化趋势将影响劳动年龄人口更替。2020 年“七人普”总和生育率已由1990 年的1.40 降到2020年的1.04,处于超低生育水平区域,生育水平远低于更替水平。因此,要在国家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的基础上,出台配套落实更积极的地方政策,进一步释放生育潜力。

(二)着力人力资本投资,全面提升人口素质

人力资本投资可以促进人的社会分层向上垂直流动,促进全体居民共享发展成果。加强教育卫生方面的公共服务,促进教育卫生发展,可以提升人口文化素质和健康水平,提升省域现代化水平。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可以促进全省人口职业结构的改善和文化素质的提升,促进居民收入增长快于GDP 增长、收入占GDP 比重提高。还应重视人文环境的构建,创业创新促进机制的构建,各种专业精神和工匠精神素养的培育促进机制的构建等。

(三)着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在稳定就业人员“分母”的基础上做大做强经济总量“分子”

提高劳动生产率是人的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7 年全员劳动生产率要达到28 万元/人(2022年为19.9万元/人),目标要求很高。浙江要保持经济增长好于全国,提高劳动生产率更为迫切。因此,要不断加大知识和技术的投入,提升科技进步贡献率,尤其要发展先进制造业,提高装备技术水平,提高工业产品附加值和工业增加值率。

(四)着力实施新一轮城市增强改革,稳步提升人口城镇化率

浙江包括耕地的宜居空间的人口密度为2406 人/平方公里,是全国816 人/平方公里的3 倍,是江苏1291 人/平方公里的近2 倍。由于浙江人口高度稠密,到处都能形成规模经济,容易形成空间均质化格局。2020 年“七人普”数据显示,全省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区分别是杭州、宁波、温州、绍兴、台州市区和义乌、慈溪市,接近百万人口的有嘉兴市区、瑞安和乐清市。要积极增强环杭州湾区域的发展引擎功能,稳步促进浙江沿海城市带向海扩张,积极提升浙江中部城市带能级。“赋予县级更多资源整合使用的自主权”,建议实施新一轮以优化提升市县体制机制为主旨的城市增强改革。形成和提升百万人口以上的十大城区,优化提升“双龙含珠”的城市化格局。

(五)着力城市主导的乡村重构,加快乡村人口及产业重构

乡村重构目标是“城市高度密集,乡村阡陌连片;城市喧闹忙碌,乡村静谧休闲”。人口及产业重构要推进土地流转,促进农业规模化和特色化;促进城里的工商资本下乡,聚拢当地资本和劳动力,发挥当地农民积极性,经营现代特色农业;继续推进农业劳动力转移,吸引外来人才,优化人口结构和产业结构。此外,空间重构宜采取以时间换空间策略,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科学制订规划,用一二代人甚至更长时间推进实施,逐渐实现空间优化。

(六)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推进人口产业结构及职业结构转型升级

产业结构演进主要由市场决定,企业是产业发展的主体。区域产业政策及规划,应是战略思路类型,负面清单式,政府要当好投资主体的向导和“说客”,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普惠地支持全体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以企业带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进而带动人口产业结构及职业结构转型升级。

猜你喜欢

劳动生产率流动人口浙江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中国劳动生产率及其区域差异的时空演变*
应该重视提高我国服务业劳动生产率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漫画
数说流动人口
数说流动人口
浙江“双下沉、两提升”之路
中国劳动生产率仅为美国的7.4%
浙江医改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