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监测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探讨

2023-12-03牛向雯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3年18期
关键词:监测生态

牛向雯

(宁夏哈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宁夏 吴忠 751100)

引言

生态环境为人类提供了赖以生存的基础。由于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单纯的生态监测并不能满足当前生态建设的要求,因此复合型生态监测方法和体系的建立应运而生。生态监测是生态保护的基础,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谱写美丽中国建设新篇章的重要时期,我国有关部门此前已实施了一系列生态监测措施,力求实现生态保护效益的最大化[1]。生态监测是当前需要重点关注和开发的领域,但是生态监测仍然处于发展初期阶段,存在很多研究空白和问题有待解决。

哈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内陆干旱区,是三北防护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宁夏防沙治沙的重点区域。由于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在遏制毛乌素沙地南侵,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珍稀物种种质资源,维持半干旱荒漠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构筑西部重要的生态屏障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荒漠草原——湿地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保存着丰富的珍稀物种基因,是开展科学研究,生态、资源、环境监测,公众宣传教育的重要基地[2]。

因此,本文整理了生态监测工作的基础和面临的现实问题,以哈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指出了相应的生态监测工作建议,以期为生态监测发展提供建设性的参考依据。

1 生态监测的基本概念

生态监测学主要指在地球环境理论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探测手段,建立科学的空间布局,并运用可比性与连续性的观测方法,探讨全球不同生态系统中的环境品质状况,并进行观察与判断的一种综合性科学技术。生态监测的终极目的在于保持和提高地区生态系统效率,在适当的区域内,通过再研究或者利用生态监测的数据结果评估地区的自然环境状况,预测环境未来的发展,从而为人类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3]。

2 我国生态监测的发展现状

经过多年的发展,国内对环境、资源、污染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和研究,各个有关部门和单位先后设立了一批生态观测定位站、生态(环境)监测站,并对其进行了相应的持续监测、调查、分析和评价。但相对于先进国家,中国的生态监测工作还处于初级阶段,其理论与方法还不完善,总体上还比较薄弱,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学科之间发展不均衡,从而导致了其发展的局限性、差异性。

“十三五”期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一系列重大部署下,我国生态监测网络建设、管理体制改革、数据质量提升等方面取得了进一步的发展,生态监测工作取得前所未有的显著成效,科学高效的生态监测体系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完善。经此发展,我国生态监测现状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2.1 监测网络更加完善

到目前为止,我国已建立地表水质量自动监测站1 946个,形成了空气粒子和光化学监测网,在我国的土地上设置了38 880个站点,并进行了一次完整的土地质量监测。建立了环境卫星和“生态红线”监控平台,提高了对生态环境的监控能力。推动了国家和地方监测数据的网络化进程,实现了陆海统筹、天地一体、上下协同、信息共享。

2.2 监测机制更加顺畅

深化省以下生态监测机构垂直管理改革,实行“谁来考核,谁来监测”,使监测工作的独立性、权威性和有效性得到明显提高。健全统一监测评估制度,推进海洋、地下水、水功能区等监测业务转隶与融合。建立排污单位污染源自行监测制度和执法监测制度,持续推动生态监控服务社会化,政府、企业和社会多方参与的监测模式基本形成。

2.3 监测数据质量更加可靠

截至目前,全国累计发布监测标准1 200余项,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出台生态监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补充要求,建立量值溯源体系,指导监测机构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数据准确。检查国家和地方监测站点约6.2万个、监测机构8 000余家,及时纠正不规范监测行为,将环境监测弄虚作假列入刑法,会同公安机关严肃查处120余起典型案件,保持打击数据造假的高压态势。

3 我国生态监测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3.1 生态监测缺乏标准,监测数据质量有待提高

国内监测设施资源配置不平衡,影响了整体生态监测效果,并且生态监测设备缺乏可参考的标准参数,地区间监测数据统一性有待提高。此外,生态监测人员专业能力不足,有可能影响生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4]。

3.2 生态监测信息传递效率有待提高

由于目前我国的生态监测网还没有全面建设起来,还存在着监测信息传输不够及时的问题。对于一般地区或保护区,尽管各个部门对动植物资源、环境条件等进行了监测,但是部门间监测数据无法共享,难以综合各部门监测数据以进一步进行综合数据分析。此外,生态监测数据的时效性是衡量数据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除了监测数据的及时传输外,不同时空尺度下的监测数据更能反映生态系统的现状、预测其发展趋势及存在的问题,但是目前局部地区或保护区的监测措施仍不完善,区城间生态监测手段尚有待继续提高[5]。

3.3 监测数据的科研成果转化较慢

长期以来,中国环境保护部门始终将工作焦点放在了污染和环境质量状况的动态变化上,对生态系统状况,特别是对城市生态系统、农田自然生态体系和森林生态系统等都还未给予充分的关注[6-7]。我国生态监测具有工作周期长、内容多、手段多、困难大的特点,而且需要部分地区、部门间合作开展,所以从总体上来说,我国的生态监测水平待进一步提高。另外,地区间监测水平参差不齐,开展互助协作难度较大,最终转化成科研成果的周期更长,时效性不强。

3.4 监测网络建设的全面性有待提高

为了解决复杂化、复合化的生态系统问题,还要对生态系统进行更为科学的管理,正如上文所述,进行生态监测的长期定位观察研究是十分关键的,所以,构建一个管理有序、信息共享的生态监测网络,是当前生态监测的关键。但是我国已具备的生态监测网络整体处于松散状态,尽管“十三五”期间我国生态监测网络得到了进一步完善,但从整体上看,国内的生态监测网络尚未形成可直接应用于生态监测具体工作的完整的、成熟的、全国性的、综合性的国家环境监测网,要想在中国的环境监测网上完成网络化研究,还有很大的距离。

4 新时期哈巴湖促进生态监测工作发展的建议

哈巴湖的地理位置及其生态特征具有一定特殊性,其生态系统具有低温、干旱、生物多样性较低等特点,而其荒漠草原——湿地生态系统保存着丰富的珍稀物种基因。因此哈巴湖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稀缺性,因此,对其进行生态监测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针对哈巴湖当前的工作基础以及生态和地理特征,为了促进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工作的长足进步,有以下几点建议。

4.1 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及生态监测信息库

数据的获取前期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时间等资源,成本巨大,并且同一时空获取的数据往往不能更好地反映出足够的信息,需要结合不同时空下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数据共享不仅可以提高数据利用率,减少不必要的重复监测,还可以达到不同数据间的有机结合、反映更多信息的目的。通过构建标准化信息技术与动态监控的生态监测数据共享系统,结合地区间、组织间的多层次、广泛的监测网络,可以为管理和科研人员提供充分的数据,从而更好地解析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4.2 加强新技术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3S技术、5G技术、传感器技术、物联网技术等前沿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获取多维时空尺度下的生态监测数据更方便、更高效。随着时间的推移,相关技术仍然在不断的进步和发展,技术的不断革新对生态监测的影响也在不断变化。因此各保护单位有必要及时采用和更新技术手段,逐步提升生态监测监管能力,提供准确高效的数据作为参考依据,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8]。

4.3 建立完整的规范化监测和数据评估体系

在构建和完善生态监测网络以及数据库共享平台的前提下,为了达到数据共享的目的,数据的统一性和协调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假如在监测网络及数据共享平台获得的数据由于来源于不同的监测体系而具有不同的系统误差,则会导致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大大降低。因此,有必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规范化监测以及数据校准和评估体系,以保证数据的可操作性。

4.4 实施生态监测的现代化科学管理

科学技术不仅能够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还可以对生态系统进行保护。合理利用科学技术可以实现对生态系统的改善,所以,没有科技,人类就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应当在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将先进的现代化科技融合进去,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新型资源开发的成功率,既能对资源进行高效利用,又能让资源类型更加多样化,以达到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对资源利用的基本需求。科学技术的应用,还可以减少索取浪费的现象,进而保持生态平衡,推进生态经营的创新与发展。

4.5 构建社会生态保护管理体系

在生态管理的第一线,有关部门及工作人员要坚持与时俱进,按照国家在新兴发展时期的经济发展目标,加强对生态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可以通过邀请国内外的资深专家,开办与生态保护有关的讲座和课程,对最新的生态保护观念和相关法律政策进行解释,从根源上改进和革新生态系统管理人员的保护意识和工作方式,增强他们的专业技能,提升他们的可持续发展意识。针对一线工作中人才短缺的问题,要向社会进行公开招聘,提升生态保护与管理体系工作的活跃度。

针对生态保护管理工作实际,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其规划、建设和执行。首先,有关部门应根据自然和人为两个方面的因素,制定出一套与开发项目相适应的总体规划,使生态保护第一线的工作人员和项目人员相互配合。在生态环境项目建设过程中,要坚持把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根本要求,创造出既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又能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的优质项目。在项目的开展与实施过程中,有关部门和工作人员还应当利用好公众号、电视和网络等媒介,加大对环保计划和工程的宣传力度,提升全社会民众的生态保护意识。

在推进生态保护管理建设工作时,相关部门及行政机关必须严格执行行政管理和信息披露制度,加强行政管理和行政管理的透明度。要督促有关单位及部门实时更新与生态保护管理相关的内容,传达环境保护的相关政策和操作规范,让企业和民众能够更好更快地理解环境管理思想和方针。在面对社会关心的热点生态保护问题时,还可以利用互联网传播的方式,将第一手信息数据及时向社会和民众公开,以此来提升政府的公信力,以及全体人民参与到生态保护管理建设中的决心,并将生态保护政策以及实施标准传达出去,让企业和人民群众能够了解到国家的生态管理理念与方针。在构建出一个面面俱到的管理体系之后,社会生态环境管理建设将会更有序地进行。

4.6 建立健全生态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

以我国历来依法治国的思想为基础,政府及有关生态保护部门应当以基层人民群众为出发点,倾听社会公民和基层单位的热点建议与意见,高效解决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提出的问题,以更加科学、更加理性地制定出与我国相适应的生态系统管理法律法规。

4.6.1 健全关于我国生态保护的法治体系

生态文明建设既要有政策的支撑,又要有法治的保障。一是强化法治保证。由于环境问题造成的环境内部结构损伤在短时间内无法恢复,而生态法侧重的是环境、资源等方面,只有出现问题我们才会对其进行相应的保护。与此同时,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的制定也只是纸上谈兵,而忽视了现实的需要。规范的制定滞后于现实的生产力发展,不利于对生态环境进行有效的治理;二是为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提供了体制上的保证。当前,我国资源匮乏,资源利用效率低下,所以我们必须加强生态经营体系。必须从土地利用、土地规划和生态建设三个方面来构建土地利用格局。要构建一套生态补偿机制,运用好市场这个风向标,以实际的资源紧缺程度和供需关系为基础,完善生态保护的责任追究制度和损害赔偿制度。要加大对环保的监控力度,改进监控技术,健全监控体系。所以,一定要利用好法律这个公平的天平,对资源、能源高消费、高碳排放,生态环境污染严重的企业形成制约,并指导其研发和使用绿色技术、设备、产品,发展绿色经济。政府部门要时常组织有关部门开展不定期的专项严查和监督,对违规行为要依法查办,严厉惩处,并及时向社会公布,以提升生态文明执法效能。在生态文明制度的建设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法律来实施,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2]。

4.6.2 明确环境管理机关的职责

首先,必须坚持以最严格的制度和法律为基础,最大限度地保护环境。针对违法违规排污企业和行为,各行政机关要依法严肃处理。与此同时,相关企业还要强化其对生态环境的管理,并积极主动地对其生产过程中的生态破坏行为负责,从而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推动企业绿色发展;其次,建设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干部评价制度。生态红线具有硬性特征,需要在领导干部的绩效考评中将生态“红线”保护问题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起一套严格的问责制。在此过程中,我们还将把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对领导干部工作绩效评估的根本标准与成就指标,落实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从而加速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的形成。要积极构建生态环境管理的指数框架,把资源损失、污染程度、生态效能等指标都融入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评价体系中,把它们当成我国发展的基本因素和先进理念[3]。

5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资源和生态保护方面面临了一系列危机和挑战。生态监测工作是一项整体性很强的长期性的工作,在新时期、新背景下,给生态监测有关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态监测的未来发展将是多样化、全面化的。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保证具备开展科学研究的条件,同时应注重提高预测能力。哈巴湖自然保护区应因地制宜地开展生态监测工作,结合当地的地理和环境特点,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为创造更美好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监测生态
特色“三四五六”返贫监测帮扶做实做细
“生态养生”娱晚年
水土保持监测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生态之旅
生态之旅
交通运输部对ETC运行情况进行监测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2月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