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境检测现场采样质量问题分析及解决措施探讨

2023-12-03强,刘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3年18期
关键词:环境监测监测样品

自 强,刘 刚

(枣庄市生态环境局滕州分局,山东 枣庄 277500)

引言

随着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环境监测也备受关注。因此,环境现场采样的标准要求不断提高。对于监测团队而言,在新的背景下降低现场采样问题的发生,规范采样操作流程,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是非常必要的。

1 环境监测的对象及内容

1.1 环境监测对象

监测对象涵盖了固废、土壤、水体、空气和生物等不同客体。在对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和统计处理时,必须综合考虑该地区环境和社会各个方面的情况。

1.2 环境监测内容

监测内容包括化学、物理、生物以及相关领域,旨在评估环境质量。其中包括污染源废气监测、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污染源废水监测、环境水质监测和土壤检测等,这些监测方法用于全天候的监测、提供自动化和管理支持。

2 现场采样在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中的作用

2.1 现场采样处于基础和核心位置

现场采样工作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充分的准备和考虑各种可能的影响因素。在准备阶段,必须抽调合适的人员组成采样小组,并根据环境制定详细的监测方案。监测工作需要进行全面、细致的环境分析,并确定监测项目和监测点位。在选择监测设备和方法时,应根据监测项目的要求选择。通过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和制定监测方案,可以确保获得准确的监测数据。

2.2 现场采样的成败决定监测活动的成败

由于环境监测是在户外进行,受各种外在因素影响较大。因此在采样工作中需严格遵守相关规定,以免影响采样数据的准确性。现场采样工作需要注意样品采集,但某些环境部门未重视该环节,导致人员不足且对采样过程管控不足,易影响采样数据准确性。监测部门更注重实验室采样数据分析结果,对现场采样工作要求不严格,导致样品采集缺乏规范。

2.3 现场资料的完善程度再现环境监测瞬时性特点

推动环境监测向生态环境监测转变,使手工监测和自动监测互为补充,结合固定监测和动态监测,完善生态环境监测系统,确保不同部门和单位进行相似监测的数据相一致。强化环境风险的预测和预警,健全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体系,推动水质预测、水环境等容量评估,提高环境空气质量预报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并逐步进行土壤风险评估和生态风险预警研究。加强突发事件应急监测,快速评估突发事件的环境风险,确定污染来源,为处置决策提供有效支持。在石油天然气开采、钢铁开采、废弃物处理等重点行业进行温室气体监测活动,并建立重点城市温室气体监测网络。

2.4 现场质量控制使环境监测具有法律效力

确保生态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体系健全,内外部质量监督得到加强,严格遵守标准规范进行监测并妥善保存原始记录。根据双随机原则,各级市场监督管理和生态部门加强对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的监督检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加强对第三方检测公司和人员信用管理,加强对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情况的督查,对违法排放污染物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杜绝数据造假,建立健全防范和惩治此类行为的责任体系和工作机制。确保群众举报渠道畅通,将对环境监测数据作假行为的监督举报纳入生态环境和市场监督举报的受理范围,经核实属实的由相关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处理。

3 影响环境检测现场采样质量的因素

3.1 采样点的选择

采样点的选择对环境检测结果的有效性产生直接影响。在进行环境检测之前,采样人员需要进行仔细的环境分析,并相应地调整采样方法。为了确保样品检测结果是有效,需选择多个采样点。例如土壤检测可以根据土壤的分布情况来选择采样点的位置,通过设置多个采样点并进行环境分析,可以得到相对准确的数据[1]。

3.2 样品的存放

采样工作完成后,工作人员需要储存和运输样品到实验室或指定储存位置。在这个过程中,受到器皿等因素的影响,样品成分变化后,可能导致采集数据错误或形成无效数据。例如环境水体采样结束,样品装入器皿中运输,在运输过程中,器皿与水体的检测因子之间无可避免地会产生化学反应,或者因为器皿自身质量不符合相应标准而以致样品泄露。此外,土壤样品的运输也容易受到储存器皿的影响。

3.3 采样准备工作

在环境检测采样之前,需要进行一系列准备工作。这包括对相关执行人员制定检测方案、进行技术培训、制定检测方案以及选择适当的检测方法等。此外,还需要了解检测地的基本情况和设置适当的检测点,以确顺利进行采样工作,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人为因素对监测样品质量的影响。

3.4 质量监测采样方法及注意事项

常用的质量监测采样消毒方法,包括紫外线消毒效果监测和空气消毒效果监测与采用平板暴露法等。紫外线辐照计测定法的步骤是,在开启紫外线灯5 min后,将测定波长为253.7 nm的紫外线辐照计探头置于被检紫外线灯下中央位置,距离为l m,并等待仪表稳定后,所示的数据即为该紫外线灯管的辐照度值。在使用紫外线辐照计之前,要先进行调零操作。判定结果中,对于普通30 w直管型紫外线灯,新灯的辐照强度应≥90 uW/cm2为合格,使用中的紫外线灯的辐照强度应≥70 μW/cm2为合格。在测定时要注意电压为220±5 V,温度应在20~25 ℃之间,相对湿度应<60%。紫外线辐照计必须在计量部门检定的有效期内使用。空气消毒效果监测采用平板暴露法的布点方法如下:如果室内面积≤30 m2,则布点为内、中、外对角线的3点,内、外点距离墙壁1 M处;如果室内面积>30 m2,则设4角及中央5点,4角的布点部位距离墙壁l m处。采样方法是将普通营养琼脂平板(直径为9 cm)放在室内采样点处,采样高度距离地面约1.5 m左右。采样时打开平板盖,放置在平板旁,暴露5 min后立即盖好并送检。采样前关闭门窗,在无人走动的情况下静止5 min后布放完采样架,布放后使室内空气稳定,然后按顺序打开平板,在回收时也按照打开平板的顺序进行回收[2]。

3.5 仪器设备的使用

监测现场采样工作需要使用各类仪器。这些仪器通常要经过长途运输送到采样现场,路途颠簸可能导致它们的灵敏性与稳定性下降。与实验室环境之间的区别是,采样现场的条件较为恶劣,因此保证各类仪器设备稳定性等性能更具挑战性。稍有问题,采样人员工作时可能就会使用性能受到损伤的仪器采样。

3.6 外部因素的影响

采样过程中,不同地区的环境条件有不同之处,加上大部分样品采集活动在户外进行,无法避免的是环境条件的影响。随着气温的升高会导致一些污染物发生气化反应,即使采集样品是足够的,也无法获得具有代表性的信息。环境采样需要使用多种检测仪器,并由工作人员携带。因此,在复杂地形的地区,仪器的运输速度受到影响,从而降低了采样效率。

4 环境采样质量的提升策略

4.1 做好采样准备工作,提升现场环境检测的有效性

采样人员需要明确监测现场环境质量采样的目标,以及时间、负责人等工作细节。例如,在进行环境监测污水现场采样之前,采样人员应全面调查排污单位,包括基本信息、污水去向、是否含有重金属等物质,以及处理污水设施能否正常运行等情况。根据采样目标和实际情况,现场采样人员还应初步制定采样方案,包括具体方法和选择的设备信息等。所选仪器设备必须有良好的性能,并准备好吸收屏等常用耗材。采样方法的选择应充分考虑环境因素对现场采样和后续监测工作的影响。在选择吸附固体废弃物的吸附材料时,不同固体废弃物需要不同的吸收半径,因此在方案设计阶段必须有效选择合适的吸附材料以确保性能有效。

4.2 加强采样设备管理,提高现场采样水平

创设采样仪器的档案管理,定期检查与校准,并记录在档案中。在污水检测采样过程中,首先需要选取适当的储存容器,确保样品有空间可以独立的放置储存。在选择器具时,需要考虑材质的化学属性,减少器具与样品直接接触机会。为了从源头上避免在运输过程中发生泄漏,所以要考虑器具的密闭性。为确保样品符合微生物检测标准,还要考虑器具耐温的性质。现场采样工作结束后,应着重清洗使用的仪器,核对数量与编码等信息,在系统中进行更新,并与相关人员进行交接。

4.3 合理选择检测点,提升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在环境采样之前工作人员需要踏勘选定的采样点,并详细记录其周边情况。为了减小环境采样误差,提高采样质量,提前进行周边环境踏勘是必要的。此外,为了降低数据误差,需要进行动态检测[3]。

4.4 重视样品运输,保证样品的稳定

在样品运输时,应据监测项目、监测环境和样品保存期限择取适当的运输方式。运输前需要确保容器盖紧,并使用泡沫等减震材料固定样品容器,降低样品受损的可能性。采样工作结束后,应按照采样点的要求安放样品。在运输前应核对采集的样品,避免漏采情况。

4.5 分类采集,促进采样质量的提升

4.5.1 大气样品的采集

针对可吸入颗粒物,工作人员会进行检测与取样,以确定主要污染源。为了尽可能多地收集区域内空气中的可吸入微粒,他们可以扩大取样点。使用标准大容量颗粒采样器(流量为1.1~1.7 m3/min)或中流量采样器(流量为0.05~0.15 m3/min),在滤膜上收集的颗粒物总量被称为总悬浮颗粒物(TSP)。大多数颗粒的粒径小于10 μm,其中多数在10 μm以下。TSP是指大气中各种粒子的总称,也是当前大气质量评价中的一个重要污染物指标。在采样时,采集器被放置在带有三角形盖子的方形金属筒中,在玻璃纤维编织的滤纸上收集总悬浮颗粒物的总量最好在2-70 μg/m3范围内[4]。

4.5.2 环境土壤的采集

在进行正式取样之前,需要对现场进行勘察并备好必用的仪器。选择土壤采样和检测地点时,应寻找土壤特性明显的地区,并确保取样和检测区域的地形平坦。取样时,主要使用牛皮纸袋、无色乙烯瓶等容器存样品,以避免容器吸附对土壤样品属性的影响。确定采集方案和点之后,根据测定对象采集不同深度的土壤样品。重金属和农药类污染物如铅(Pb)、镉(Cd)、砷(As)和汞(Hg)通常积聚在土壤表层,因此一般只采集0~15 cm的表土层样品,不超过20 cm。

4.5.3 水体样品的采集

正式取样时,应先收集当地水体的相关信息并制订取样方案。工作人员需要仔细分析当地水文和气候条件,获取水流动向与速度等研究数据,合理选择检测仪器。据前期计划对可能存在废水、污水排放的区域取样调查,该项工作中需详细分析水质的浑浊度、化学成分等。常规水质取样中,需要标注明显的标识,标注在水体样品的剖面。采样人员可使用GPS或固定标记物进行定点采样,防止水流流和风向对取样点位置产生影响。对于某些河流,获取水体样品时需使用测距器或者测深器对河道进行精准测量,并据测量结果确定采样点进行工作。对于深度较高的河流和湖泊,工作人员需要事先对不同深度的水样层取样[5]。

4.6 规范采样标准,奠定检测工作的基础

执行采样和检测时应遵守规程,不同检测内容有不同的设计和操作方法。采样需根据实际检测内容选择适配的设备和方法。某些特殊检测对设备要求较高,记录每个环节的实验数据可确保操作可追溯。采样结束后,采样人员需完成清理和数据管理工作,做好设备交接记录并及时归档和入库。对检测中出现的问题,检测人员需排查并记录,定期维修设备。

4.7 加强采样过程的质量控制,严格执行工作计划

建立空白试样和平行试样是采样质量管控的关键方法,其目的是避免误差较大的样品进入检验和测试阶段。只要采样点设置和污染状况在环境检测的控制范围内,保持正常的环境采样检查频率。在实际检验中,检验人员需严谨工作,确定样品检验的基本质量。针对检测项目,在设点中应用现有技术手段,全面分析抽样频率和危机防范等信息技术,确保检验结果准确。

5 结语

环境检测工作是一个系统化的操作过程,许多因素会对检测结果产生干扰,如变化的天气与不同的地理位置等。为防止各种因素的干扰,样品采集人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采集方法,获取合格的样本,提供有效的数据。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相关人员的研究,环境检测现场采样质量的问题有望得到改进和优化。

猜你喜欢

环境监测监测样品
特色“三四五六”返贫监测帮扶做实做细
环境监测系统的数据分析与处理
免费送样品 满意再合作
免费送样品 满意再合作
免费送样品 满意再合作
大气污染问题的环境监测
对环境监测数据造假必须零容忍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2月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1月
便携式GC-MS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