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监测在大气污染治理中的运用
2023-12-03杜彬仰
杜彬仰,韦 立
(1.广东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广东 广州 510000;2.广东智环创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000)
引言
当前经济飞速增长,能够在我国建设期间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是,就生态效益而言,我国的工业发展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要想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就必须对其进行根本性的治理。在进行工业生产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一些环境污染问题,这就要求我们采取切实可行的、行之有效的治理措施。随着生态环保理念的提出,在指导生态环境监测工作逐步落实的情况下,有效解决当前的大气环境污染问题,对获得综合性的治理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大气污染的主要危害
对空气中污染物的组成进行了分析,发现空气中不仅含有细粒子,而且还含有部分空气污染物。对常见的微粒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包括PM10,PM2.5,各种超细微粒,悬浮微粒等,如果不能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其在空气中的持续扩散,将会对公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产生不利的影响,严重时还会危及心脏和脑血管,进而引发多种疾病。不仅如此,在颗粒物当中所含有的有毒物质种类多种多样,以重金属颗粒为例,一旦被人体所吸收,会提高癌症等疾病的患病概率;一氧化碳气体一旦被人体吸收,会出现缺氧的情况,并且干扰人体的呼吸系统健康;SO2是一种很常见的污染气体,如果直接排放到大气中,那么与大气接触的材料就会受到严重的侵蚀。这种被污染的空气一旦进入体内,也会引起多种呼吸系统疾病。如果空气中的SO2含量超标,其会随着空气内的水分落下,形成酸雨。酸雨的腐蚀性普遍较强,不仅会大面积腐蚀农作物,严重情况下还会危及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1]。
在大型工业城市的发展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和热气体,如果不能及时蒸发的话,这些水汽就会慢慢地升腾起来,最终消散在天空之中,导致地表气温升高,甚至高于周边地区的气温。如果出现这样的问题,并且长时间得不到改善,将对大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造成严重威胁,甚至会危害到周边居民的生命安全。
2 大气污染治理中运用的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类型
2.1 立体监测技术
随着生态环境监测作业的开展,立体监测技术的应用一般情况下需要强调环境监测内容的全面性。从汽车、飞机和其他污染源入手,对污染源的实际排放状况形成有效监测。对不同污染源的排放成分进行探究,并明确实际排放量,从多个角度出发,指导综合性治理工作的有效展开。
在开展环境综合执法工作时,环境监测部门需要锁定污染的源头,并积极与大气污染治理执法部门相互配合,通过合理运用立体监测技术手段,有效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利用车载监测平台,采用有效监测方式,还能够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掌握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主要污染物的实际情况,既可以分析出污染物的物理性质,还可以掌握污染物的时空分布规律[2]。
在开展大气环境污染治理工作时进行实时监测,可以提供相应的参考依据。随着机载监测平台的建设,可以通过对VOCs的监测获得污染物的排放数量,并掌握其分布特征。在监测大气雾霾的过程中,细粒子激光雷达设备能够利用光的传播特征,将激光光束强弱作为基本参考原理,指导雾霾污染监测作业顺利展开。
立体监测技术手段成本投入普遍较低,能够持续对雾霾污染进行监测,有着较高的监测精准度。在运用立体监测技术时,便于环境保护单位掌握雾霾的粒径,同时,还能够通过精准分析,明确雾霾的分布状况。再根据污染物的来源和分布,对实际的污染程度形成客观、科学的判断。
2.2 遥感监测技术
借助地球卫星的优势,结合大气污染情况,采用全天候、全方位的监测方法,能够发挥遥感监测技术的实用价值。在开展遥感监测工作时,其范围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即大气污染成分、城市上空空气质量、臭氧含量等。遥感监测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效果,能够根据大气成分大范围、大面积地展开检测工作。另外,还可以通过卫星系统,获取与大气成分相关的时空变化数据,并通过对数据的细致分析,制定大气污染防治方案,并保障方案的可行性与科学性。
在大气环境监测过程中,遥感监测技术不仅能够获取大气中的臭氧、二氧化硫和温度、湿度等物理化学指标,还能够判断出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成分。特别是在工业生产区域范围内,通过对工业区的空气理化指标进行整合,将其与其他区域的理化指标对比和分析,以进一步掌握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成分。在区域内部,借助遥感监测技术不仅可以建立完善的污染物数据库,还能够根据当地污染物的发展和演变规律,针对特定的污染问题形成更为有效、可行的治理办法。
在生态环境监测期间,遥感技术的广泛应用可以有效打破时间与空间的局限性,使监测作业的范围与广度得到提升,并结合区域内部的大气环境质量,实现无间断、全天候的监测目标,进一步消除环境监测过程中的“空白点”。通过不断压缩偷排漏排空间,全面优化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效果。
在开展生态环境监测作业时,卫星遥感技术的运用,可以为环境保护部门提供便利,使其及时掌握污染物的排放动态,为企业环保技术的优化改造带来促进作用。还要向社会公众公布实时更新的遥感数据,使其更加直观地了解该区域的大气环境质量指数,既可以有效加强社会公众的监督意识,还能够在落实环境治理工作时逐渐形成合力。
2.3 原子吸收光谱技术
在大气污染治理过程中,原子吸收光谱技术的应用具备广泛性,其是利用金属原子的吸附性特征,在原子的作用下,使大气中的污染物逐渐被吸收。在吸收的过程中,会产生特别的反射波长,根据对反射波长的测定,在制定相对应的光谱图时,可以明确掌握当前的大气污染现状,进一步确定污染物的种类和浓度。在明确具体的污染物类型之后,采用定量分析的方式,能够掌握该类污染物的污染情况,对大气污染实际状况形成全方位的把握。在环境监测时,利用原子吸收光谱技术能够获得良好的监测效果,进一步运用到大气污染治理工作中,可以促进大气污染识别效率的同步提升,获得更加准确的污染分析结果,以提升大气污染治理工作的质量。
3 大气污染治理中应用的生态环境监测措施
在开展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过程中,其主要目的是结合大气环境污染因子,在分析和预测的基础上,根据与之相对应的数据信息,对当前的生产活动模式做出恰当的改变。同时,还应对目前人们的生产生活活动做出有针对性的引导,在不断落实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时,制定出有针对性的、与时俱进的污染治理措施。基于预防性的基本原则,要及时排查产生污染问题的原因,以促使当前的环境污染程度大幅降低。
3.1 运用新技术实现生态环境的监测
在过去的大气环境监测技术中,卫星遥感技术应用较为广泛,其主要有两类:红外线光谱法和其他光谱法。在确定了实际测量区域后,工作人员结合大气污染状况选用适当的测试手段,从而得到精确的测量结果。除了遥感技术,还可以通过计量法、电化学法来进一步确定大气污染状况。在取样时,可使用专门的取样装置来进行空气样品的收集。在对大气样品进行分析后,以滤膜和空气容积等为主要的参考因素,经过分析比较,进一步确定当地的大气污染情况。以电化学法为例,通常运用于二氧化硫、甲醛等物质的监测过程中,其在有机污染物和无机污染物监测方面具有突出的作用效果。在确定污染物的浓度时,使用电化学法能够获得精准的检测结果,同时还可以保证测量工作环节的安全性。
未来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要与各地区的具体情况相结合,依托监控手段的改革,实现监控机制的有效实施,如交通监控方法、重点工业园区监控技术等。随着技术手段的不断创新,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将向着更高的社会化、市场化方向发展。
3.2 利用便携式仪器加强生态环境监测
在实施大气污染生态环境防治工作时,所建立的监督体系应该具有立体化、现代化、信息化的基本特征。要想应用各种环境监测技术,就必须有移动设备的作为辅助,而且目前移动设备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可以获得更丰富的大气环境监测数据。如将监测设备安装在无人机、飞机等可移动设备上,并将其送至平流层进行生态环境监测,以此能够获得与大气污染有关的基础信息。
以人体实时检测技术为例,该项技术的发展逐渐趋于成熟,将其运用于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中时,对于实际所获得的空气质量指数趋于准确,能够在后续开展治理工作时逐渐形成科学依据。随着大气污染治理工作的开展,可以将相关的监测仪器安装到工业设备、运输工具上,推动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也可以在规定的区域内,使用检测仪进行大气环境监测。值得注意的是,大气中的污染物质会随风向的改变而改变。如果风力过大,这些污染物质就会随风飘散,从而导致测量结果的精确度难以保证。所以,在进行风场观测时,必须对观测点的风速、风向进行全面的分析。
在大气环境监测作业中,对于相关设备的运用能够促进监测水平的提升。如运用激光雷达、监控机器人等设备,能够实现监测网络的全覆盖。移动式的监测设备能够作用于划定的监控区域当中,并利用有效的监控措施,实现对环境的高效保护。例如,无人机的运用,主要是针对大气环境,采用动态化的监控方式,掌握空气中的温度、湿度等基本信息。通过加强对无人机的合理控制,对大气污染物进行采样,以了解大气污染物的真实情况,并通过与当地资料库的比较,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且有效的区域大气污染控制方案,使监测误差最小化。
3.3 保证防治方法的严格性
随着生态环境监测系统的建立和运转,在落实规模企业环境污染防治工作时,需要遵循严格性与严谨性的基本原则,旨在获得良好的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效果。以吸附法为例,该类方法的运用比较常见,一般以吸收剂的应用为中心,使尾气中的杂质与空气有效分离,从而实现尾气的净化。对于低温等离子技术的运用,该项技术的发展逐渐趋于成熟,通常会利用离子本身的穿透能力,通过制造一个电场,促使废气中有害物质顺利分解。作为离子分离技术的一种,在运用低温等离子技术时,不需要特别的温度设计,即使是在低温的情况下也能够发挥良好的作用,且运行方式简单。为发挥低温等离子技术的重要作用,还需要进一步对其进行完善,利用分子自身的作用力及专用吸收剂,经过净化,对尾气中的有害物质进行有效吸附。
3.4 以科学的评价方法做好生态环境监测工作
在大气污染治理工作中,对废气的处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在新设备和新技术的支持下,通过获取与大气环境相关的数据信息,并与具体的评定指标进行结合,在构建完善的评价体系时,注重对大气污染治理工作环节的有效管控,使治理过程逐渐趋于规范化。
首先,在使用参数化方法时,主要是以空气评价指数为参照,并与特定的指数参数相结合,进而对大气污染程度作出合理的判断。至于参数法,由于它包含了多种类型,所以必须针对不同的评价参数进行分析。在相关人员掌握了多种评价方法的同时,也要针对不同的气体污染物,对实际的污染水平进行相应的调整。当前,国内通用的评估方法通常是将硫酸烟雾、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和烟煤作为主要评价指标,结合空气实际情况,做好定量评价工作。
其次,在特征分析过程中,主要是结合污染物自身的特性,对大气的形态做出准确判断。同时,还需要掌握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成分,进一步对气体的物理特性进行分析。
再次,对大气环境进行动态监测的同时,可以对无人机技术和遥感卫星技术的运用进行综合评估。比如,将生物指数与数学模型相结合,通过构建综合性的评价体系,不仅能够为定量评估环节提供保证,而且能够解决模糊性、随机性等大部分问题。
最后,应用数理分析的方法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探讨。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协助下,生态环境监测系统的实用性得到了提高。经过一系列涉及数据分析、模糊数学、云计算技术以及神经网络等研究内容的调查,利用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可以促进系统工作效率的提高,并且能够获得更高的监测质量。
4 结语
城市化建设进程日益加快,当前的生态环境破坏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在组织开展大气污染治理工作时,应认识到生态环境监测作业的重要性,获得真实、准确的大气环境监测结果,指导大气污染治理方案的制定,促进治理工作的顺利执行。针对目前我国大气环境监测中所出现的问题,必须采用行之有效的技术手段,将生态环境监测方法的重要性发挥出来,为后续预防、治理等工作的开展提供基础支撑,既要推动我国经济建设持续发展,还需同步做好环境建设工作,以实现协调发展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