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音乐专业课程思政的价值挖掘与实践运用
2023-12-02王泽卿
王泽卿
摘 要:在课程思政理念下,各学科专业与思想政治教育相互融合构成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途径及融入方法。音乐作品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能够提高学生美育认知、深化学生情感认同、实现学生价值塑造。本研究提出,新时代积极探索和发挥音乐作品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育人作用,应该从细化制度建设、强化教师意识、优化音乐作品内容上着手。
关键词:音乐作品;课程思政;价值挖掘;实践运用
思想政治教育旨在解决“培养什么人”的根本问题,高校音乐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是将音乐课程教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中,形成协同育人、创新多元的教育结构,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音乐作品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蕴含的人文内涵在新时代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高校音乐教育教学应充分发挥音乐作品本身所蕴含的育人、化人功能,深入挖掘音乐专业课程思政育人价值,不断提高音乐作品育人实效。
一、音乐作品融入高校课程思政的价值
(一)提高学生美育认知
真善美是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价值尺度,音乐作品是对美的追求,思想政治教育是对善的追求,虽然两者从表面上看侧重点有所差异,实际上殊途同归。美的灵魂本身就是善的体现,追求美的本质就是追求善。音乐作品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共同的价值追求,相互渗透融合、相互促进转化。高校音乐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应该积极挖掘、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将课程思政融入高校音乐教育教学工作中是一种新的教学思路,是面向大学生开展形式多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具体体现。发挥高校音乐教学的思想政治育人功能,需要通过音乐作品营造良好的美育认知氛围,让学生在美丽校园、和谐校园、快乐校园的环境中提高自身的美育认知。
(二)深化学生情感认同
音乐思政打破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单一性、枯燥性,以一种更为丰富立体的情感表达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润物细无声。通过音乐教学传递的思想和情感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打动人心,富有感染力。音乐作品通过情感共鸣、唤醒认知、价值呈现等实现了作者与受众之间的感性沟通。大多数音乐作品蕴含了特殊时代背景下作者独特的人格魅力及思想情感,其中优秀的音乐作品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历史记忆,表达着深刻思想,闪耀着人生智慧,同时也是重要的教学资源。学生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深入学习,能够更好地了解优秀音乐作品背后的人格魅力、品格力量、时代价值,有利于学习音乐知识、了解现实、追溯历史。不同类型音乐作品的熏陶,可以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及其作品背后蕴含的历史记忆、时代价值、思想情感的认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个人的价值选择。
(三)实现学生价值塑造
思想政治教育既是过程又是目标,音乐作品既是主体又是载体,对于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音乐作品本身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纵观古今,无数音乐创作者通过音乐作品来表情达意、抒发情怀。但情怀和伦理的本质就是不同思想价值观的具体体现。现代人们也是需要用音乐来激发和唤醒内心的真实情感,通过音乐作品不断提升个体的道德修养、丰富个体的精神世界。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是音乐教育教学的目标导向和理论支撑。健全的品格还需要内心丰盈的思想道德修养来支撑,如果缺少对人生价值的追求,音乐作品便失去了精神内涵,就很难引起情感共鸣甚至会产生负面作用。因此,在对音乐作品本身进行音乐教学时要具备基于艺术价值的政治性、基于以人民为中心的群众性和基于历史传承的创新性等时代特质。
二、音乐作品融入高校课程思政的實践运用
(一)完善教育机制,重视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就教学管理制度而言,应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培育、选拔和聘用专业知识过硬、品德素质高尚、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不断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师资力量。
首先,规范音乐教师培训制度,加大对高校音乐教学的支持。通过定期组织音乐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开展教学交流和研讨,加深音乐教师对课程思政这一教学理念的理解,同时不断巩固和强化音乐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定期组织音乐教师参加课程思政培训、教学成果展示等活动,提高音乐教师开展音乐思政教学的积极性。其次,建立健全音乐教学听课机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对于授课时采用的音乐作品要进行课前筛选,通过督导组、专家组平行听课的模式进行音乐课程的监督和指导,对于音乐教学中出现的优秀案例要及时进行课后分享和学习。最后,成立教学改革指导小组,科学指导课程思政建设,推动专业课程思政改革工作。同时,也要考虑现实中的诸多问题,具体到音乐教学融入课程思政的实践上,如部分音乐教师在长期教育教学过程中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及内容,想要在短期内转变教学理念需要校院两级单位联合引导。建立健全音乐课程思政建设的奖励机制,对于建设初期的音乐课程思政项目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对于开展音乐课程思政效果良好的教师及时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
(二)强化教师意识,提升实践育人能力
高校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音乐作品本身,强化课程思政意识,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音乐作品的形式和内容发生了变化,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因此,音乐教师需要关注时代发展趋势、挖掘优秀音乐作品,选用学生感兴趣、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音乐作品开展专业教学。音乐教师要利用音乐作品对学生进行价值引导,深挖优秀音乐作品背后的内涵,充分发挥音乐作品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推动高校音乐课程思政教育顺利开展。教师在教学时要结合自身经验和教学目标,通过音乐作品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思维模式,促使其在今后的音乐作品学习、鉴赏过程中自主探索学习音乐作品蕴含的思想价值。
新时代高校音乐教学不应该拘泥于对音乐知识的讲授,应该挖掘优秀音乐作品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发挥音乐教学的育人优势。换言之,教师要积极增强课程思政意识,树立音乐育人目标,提升对优秀音乐作品的筛选、运用能力,通过音乐作品实现与学生的思想互动,充分挖掘优秀音乐作品的思政内涵,不断推动音乐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创新。
(三)优化音乐作品内容,拓展课程思政内涵
音乐作品源于精神生产活动,能够直接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心理。历史上所有的音乐作品都带着深刻的时代烙印。不同文化背景下、不同时代发展阶段的音乐作品,都有着相同的重要属性——时代性与创新性。因此,需要充分挖掘优秀音乐作品背后的思政元素,实现优秀音乐作品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的育人功能。
不同的时代奏响不同的主旋律。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转变,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直接反映在精神生活的需求上。因此,发挥新时代下音乐作品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就需要在音乐作品自身语境下,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面对不同受教育者时“因类施教”,夯实音乐课程思政的实效性。高校音乐教师要将乐理与现实相结合,选择合适的优秀音乐作品开展日常教学与研究。同时,要做好中华优秀传统音乐的梳理和教学,提高学生音乐鉴赏水平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荣誉感。从传统音乐、红色音乐中选取教学素材,让学生在音乐氛围中感受“经典的魅力”,提升思想认知,实现自身的道德养成。
三、結语
在课程思政理念下,高校音乐教师应当明确音乐教学应该具备专业教育和思想引领的双重价值。高校音乐教师要增强课程思政意识,挖掘、创作更多优秀音乐作品运用到日常教学中,在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思想浸润”,实现高校音乐教学融入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育人体系。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习译之.红色音乐在高校音乐专业课程思政中的作用[J].教育学术月刊,2022(5).
[3]张素红,冯年华,沈婷婷.地方本科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现状、问题与对策[J].平顶山学院学报,2022(4).
[4]赵晓琳,曾艳.红色音乐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路径[J].教育学术月刊,2022(9).
[5]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EB/OL].(2020-10-15).
http://www.gov.cn/zhengce/2020-10/15/content_
5551609.htm.
[6]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2015-10-14).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5-
10/14/c_1116825558.htm.
责编:勉 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