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专业硕士生导师专业化发展研究
2023-12-02蒋夏赫连赞蓓
蒋夏 赫连赞蓓
摘 要:翻译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质量翻译人才的主要形式。本研究以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2022级翻译专业硕士研究生为研究对象,针对培养过程中的问题和需求,探索新时代背景下航空特色院校翻译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专业化发展路径。
关键词:航空院校;翻译:硕士生导师;专业化发展
2020年11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提出强化育人导向,发挥导师言传身教作用,做研究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加强和改进导师指导工作的要求,完善导师指导行为基本规范,为不断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供制度保障。加快建设人才强国是党和国家的一項重大战略决策,体现出国家高度重视研究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同时也对人才培养计划和培养团队提出了更高要求。翻译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旨在培养高层次、高质量翻译人才。与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和英语语言文学等外语类学术学位不同,翻译专业硕士研究生注重职业性、专业性和应用性,侧重实践和实战能力,注重翻译实际操作和练习。对于具有专业特色的院校来说,探究翻译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的专业化发展路径,是提升翻译专业研究生培养和翻译教育工作质效的重要一环。
一、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
(一)翻译专业硕士研究生需求与导师职责
导师是学生学习的主要负责人,既要传授知识,也要指导学生开展学术研究、完成实践、发表论文等。了解学生需求是翻译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履行职责、培养学生的重要前提。课题组以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2022级翻译专业硕士研究生为研究对象,针对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问题和需求开展了专门调查。关于“翻译专业硕士研究生期望从导师那里得到哪些方面的指导”,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翻译专业硕士研究生期望得到专业知识和论文写作两方面的指导;60%以上的学生期望得到就业指导和翻译实践指导;50%以上的学生期望得到工作处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方面的指导。从结果看,大部分学生对导师抱有较高的期望,从专业知识到论文写作,从翻译实践再到求职就业等,因此可以说翻译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的职责覆盖了思想、生活、科研、学习、就业等各个方面。
(二)翻译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的发展现状
了解导师的发展现状,是帮助导师提升指导能力、更好履行职责的重要前提。目前,我国部分高校硕士生导师指导培养学生的现状依然不太理想,导师专业化发展缓慢,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青年导师指导和培养学生的经验较少,在课题申报、论文写作、科研创新等方面对学生的指导不够充分、目标不够明确、计划不够清晰;部分有经验的老教师责任心不强,采取“放养式”培养策略,对学生的日常管理和关心较少,对学生的关注度不高。二是部分导师自身的教学压力和科研压力较大,缺少足够的时间与学生沟通,与学生联系不密切。三是一些导师存在主观性过强、指导方式的问题,不能够根据学生性格差异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指导效果。
二、航空特色院校翻译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意义与困境
(一)专业特色院校翻译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社会对高层次翻译人才的要求逐步提高,对应用型翻译人才和具有行业特色的翻译人才的需求也逐渐加大。翻译人才的跨学科能力,成为用人单位对高层次、专业化翻译人才的评价标准之一。对于翻译专业硕士研究生来说,培养自己的翻译实践能力是关键所在。
科技的发展与进步,使得一些机器翻译软件越来越智能化、便捷化,一些简单的翻译任务可以直接借助这些软件来完成。但与特色专业结合的文本翻译任务,仍然需要通过人工翻译或译后编辑来完成。因此,培养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跨学科、跨专业的翻译专业硕士研究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需求。培养具有专业特色的应用型翻译人才,离不开学科和专业的融合,离不开学习方法的创新,更离不开教育培养方式的改革。专业特色不同,翻译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对导师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以航空特色院校为例,民航业是交通强国背景下重要的战略产业,其发展前景非常可观,因此培养具有航空专业背景的翻译专业硕士研究生极其重要。航空特色院校结合院校特色和该类院校翻译专业硕士研究生需求,探寻翻译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专业化发展路径势在必行。
(二)航空特色院校翻译专业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困境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和国际交流的日益深化,社会急需大批高质量的翻译人才,特别是专业性翻译人才。但是导师行业背景的缺乏、学生生源的多样化、翻译实践资源和基地的不足,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井喷式发展,都使得特色院校翻译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人才培养面临诸多困境。
1.校内导师专业知识欠缺
当前航空类特色院校的翻译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任职一般需满足博士学历或者高级职称等条件,导师的研究方向一般为语言学、翻译和文学。这些导师虽然具备扎实的英语语言知识和较强的科研能力,但是缺乏航空航天专业知识和行业工作经验。而具有行业背景的翻译人才,通常受高校用人制度所限,无法全职担任翻译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虽然部分院校聘用校外具有行业背景的专家作为兼职校外导师,但受各种因素影响,校外专家导师对学生的现场指导较少,最终的指导任务和压力依旧会回到校内导师身上。翻译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自身知识经验不足,对学生应用实践指导不充分、不深入,这是当前翻译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困境之一。
2.学生缺少相关专业背景
翻译专业硕士研究生生源可能来自不同院校、不同专业,其基础和背景知识差异较大,这也是翻译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困境之一。目前,多数航空特色院校招收翻译专业硕士研究生时,没有明确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航空专业背景知识,因此很多翻译专业硕士研究生学生在开学后才逐步接触航空相关知识。翻译专业硕士研究生学制多为两年制,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全面系统地学习航空专业知识,导致自身航空背景知识较为浅显和碎片化。面对翻译专业硕士研究生本科专业的不同、英语水平的差异,航空特色类院校导师在指导和培养学生时的指导难度增大。此外,笔者在调研中还发现,少部分航空特色院校翻译专业硕士研究生对航空特色类课程兴趣不大。这种情况下,如何引导学生提高对航空特色类课程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也是导师开展培养工作的难点之一。
3.实践资源和机会有限
翻译专业硕士研究生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极其重要。学生要想提高翻译实践能力,就必须进行大量的翻译实践练习,大多数院校也对翻译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的翻译实践量有具体要求。对于航空特色院校来说,翻译专业硕士研究生学生的翻译实践材料很难保证完全是航空航天类资源,实践方面也很难保证学生都能够到航空类翻译实践基地开展实习活动。对于导师来说,指导学生获取更多的行业相关文献资料、翻译资源和实践机会,从而了解行业发展动态和前沿知识,也是培养工作难点之一。
4.人工智能对就业造成冲击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革新,人工智能技术兴起,机器翻译软件和系统逐渐智能化,在为翻译工作带来了诸多便利的同时,也对翻译就业市场造成了不小的冲击。课题组针对“翻译专业硕士研究生就业前景及信心”的调查结构显示,只有约1/3的学生认为翻译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就业前景广阔,发展空间巨大;将近2/3的学生认为翻译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就业前景不够理想,甚至对就业持消极态度;还有个别学生认为学习翻译没有用处,只是为了完成课堂学习任务,希望拿到学历证书后转而从事其他行业的工作。时代的快速发展和技术的更新迭代,让翻译专业硕士研究生专业的学生产生了明显的焦虑情绪,这也是导师指导过程中需要重视的问题之一。
三、导师专业化发展路径探究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超级计算机、卫星导航、量子信息、核电技术、大飞机制造、生物医药等取得重大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当前,中国航天航空时代已然到来。无论是科技成果的交流推广、国际合作的深入开展,还是国际组织人才的储备,高质量的航空特色翻译人才培养必将从多方面更好地服务我国航天事业发展,服务现代化国家建设。探索航空特色院校翻译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专业化发展,应立足国家发展战略,围绕行业发展动向,满足市场人才需求。
(一)鼓励导师开设多样化航空类课程和实践课程
翻译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的制订应包含翻译专业能力的培养、行业背景知识的讲授以及融合二者的航空翻译类课程的教学,最终目的应该是促使学生结合翻译理论知识和航空特色背景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翻译实践能力。航空特色院校翻译专业硕士研究生点应结合院校特点,开设不同方向的航空特色类课程,如航空概论、航空物流、航空经济等,使翻译专业硕士研究生从宏观上全面了解行业基本知识。航空特色院校翻译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应根据培养计划,结合自身特点和兴趣,开设相应的航空特色类选修课程。导师通过备课、授课和课程平台、资源库的建设等,丰富行业知识,了解行业特点和发展动向,获取前沿发展信息,强化对行业知识的学习和储备。导师在指导翻译专业硕士研究生过程中,可以从阅读书目、翻译实践作业、小论文或者翻译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写作、实习等方面,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围绕航空相关背景展开学习和研究。
(二)構建导师发展性评价机制
翻译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规模在逐年增加,导师的队伍也在逐年扩大,构建科学、全面的导师发展性评价机制,对于导师特别是新晋导师的发展至关重要。构建发展性评价机制,可以从外部对导师进行驱动,在评价的同时发挥管理和监督作用。导师专业化发展离不开内在驱动(即自主学习),如查阅航空类文献,关注航空业发展动态,参加航空专业相关的培训或者学术会议等,在提升自身教学水平的同时也提高专业素质能力。对于翻译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来说,建立发展性评价机制可有效帮助其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和学习,积累丰富的行业背景知识。
(三)整合校内外资源,优化导师队伍
翻译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要求专业导师具备翻译实践、翻译教学及翻译研究三种能力。航空特色院校在培养翻译专业硕士研究生时,还可以配备双师型教师以及航空相关行业导师。在遴选校外导师时,除了注重专业知识和能力,还要考察候选人的道德素质和责任心。校内导师除了日常教学工作,还可以多关注航空业发展动态,了解国内外航空业整体发展趋势。航空特色院校可以选择校企合作的方式,与校外航空产业加强联系,或邀请校外航空业专家到校开展讲座或培训,或定期召开校内外导师座谈会、学生见面会等活动,利用行业资源打造专业的导师队伍。此外,航空特色院校还可以对翻译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队伍开展长期性、系统化专业培训,充分利用航空特色院校优势打造专业的导师队伍。
(四)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导师个人的行为规范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坚持立德树人,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是研究生导师对学生思想引领的要求之一。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翻译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不仅应当引导学生积极适应国家发展战略和行业发展需求,熟悉国际传播规则,还要在学科建设、国际合作和新技术应用方面加强改革创新,实现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为推动国家翻译能力和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培养语言能力精湛、熟悉国际传播的复合型翻译人才。
新时代背景下的翻译专业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挑战与机遇并存。航空特色院校翻译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需要结合院校特色,以航空产业发展为依托,进一步丰富自身专业知识和行业知识,探究具有行业特色的专业化发展路径,以满足航空特色院校翻译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需求,持续提升翻译人才培养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EB/OL].(2020-09-04).
https://www.moe.gov.cn/srcsite/A22/s7065/2020
09/t20200921_489271.html.
[2]梁炳辉,邓齐勇,廖克敏.问题与策略:高校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36).
[3]张桃,陆敏.中国高校翻译专业硕士研究生(MTI)教育现状与展望(2007—2021)[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2(3).
[4]赵利华,杨东.浅析行业特色MTI教育的困境与对策:以民航类院校为例[J].现代交际,2021(4).
[5]仲伟合.我国翻译专业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翻译,2014(4).
责编:文 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