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岳区:激活“神经末梢”
2023-12-02董以良
董以良
深秋时节,南岳衡山祝融峰山脚,寿岳乡红旗小学校园被浓浓秋意包裹着。这是一所距离城区20 多公里山路的乡村小规模学校,虽位置偏远却“五脏俱全”,教学设施设备与城区学校无异,被当地百姓誉为“最美山区学校”。
乡村小规模学校,一直被形象地比喻为教育系统的“神经末梢”。如何打通这“最后一公里”,实现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让农村孩子在家门口享受更优质的教育?近年来,衡阳市南岳区大胆探索乡村小规模学校优化提质改革,创新管理体制机制,赋予学校办学自主权,一所所“小而美、小而优、小而精”的乡村小规模学校,正呈现出和谐向上、朝气蓬勃的全新气象。
优化提质,校园靓起来
“学校建得真漂亮,离家又近,孩子在这里上学很方便。”11 月2 日下午,在红星小学校门口,几名来接学生放学的家长高兴地讨论道。
红星小学曾是南岳区万福中心学校管辖的一个乡村小规模学校,由于教学资源相对较差、师资力量弱,不少家长选择将孩子送到城区就读。为了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帮助乡村小规模学校办出活力与特色,南岳区在2022 年5 月议教工作会议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创新,积极推动教育管理扁平化改革,将办学自主权还给乡村学校。2022 年9 月,乘着这股改革东风,红星小学实现了自主办学,一改过去落后的面貌。
“区教育局投入近60 万元,对学校进行全面翻新和提质改造。”该校校长赵浩一边介绍一边带记者参观修葺一新的教学楼、设施先进的教师公寓和创意满满的文化墙,“以‘改薄为契机,学校深入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分区开发了体育运动、传统文化、廉洁主题的文化墙,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用文化引领孩子快乐成长、打造活力校园。”
曾经,小规模学校活力不足、生源逐年减少一直是南岳区教育发展的痛点。近年来,南岳区累计投入小规模学校建设资金200 余万元,对当地5 所偏远小规模学校实施全方位提质改造;同时,筹集爱心善款近60 万元,为全区所有乡村小学1335 名在校学生捐赠校服6675 套。焕然一新的校园赢得了当地老百姓的一致称赞,系列关爱举措也让他们看到了政府对偏远山村孩子的重视与关爱,不少家长不再“舍近求远”,家门口上好学逐渐走进现实。
深入教研,教师动起来
在南岳区,小规模学校曾经因教师年龄偏大,学生人数少,接触专业指导机会少等因素,导致教研氛围不浓、教育质量相对薄弱。2022 年,根据南岳区教育管理扁平化改革要求,各小规模学校的师资由教育部门统一调配、统筹安排,按照老、中、青教师均衡配比,改善了从前乡村学校教师老龄化占比大、学科分配不均衡等现象。
如何激活乡村教师这池春水,以优质师资助推优质教育?“区教育局以全员推门听课教研活动为契机,查摆问题、进行指导,帮助小规模学校教师更新教育理念、优化教学方法。同时,从每所小规模学校选拔推荐优秀青年教师进入区学科教研组,以点带面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南岳区教育局教研室负责人陈丽华介绍,全员教研,让老教师更有危机感、紧迫感,也激发了青年教师的教学热情。
“以前确实部分教师有‘躺平思想。”新村小学校长闵静透露,在全员教研的推动下,校园发生了不少变化:“年近退休的教师学会了多媒体教学,以前不想当班主任的老师现在主动‘挑大梁。老中青教师相互学习,你追我赶,教育热情得到充分释放。”
在樟树桥小学数学教师谭曼华看来,学科教研组为乡村青年教师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共同发展的平台。“每次区域教研中,我们和城区教师一起交流、共同研讨,吸收他们优秀的教学经验和先进的教学方法,又将这些新理念新方法带入到本校,全员提升共同进步。”
特色办学,学生乐起来
改变的,不只有教师。
在衡岳小学教学楼一角,有一张醒目的阳光体育达人榜,设有“大显‘绳通”和“球球大作战”两项荣誉称号,每周从各年级评选出一名跳绳或球类运动的体育小达人。每日阳光大课间,该校学生争相比拼跳绳、学习喜欢的球类技艺,阳光与活力盈满校园。
乡村学校的孩子也要站上德智体美劳的多彩舞台,这是校长任星的教育期待和愿景。2022 年9 月,衡岳小学实行自主办学后,她大刀阔斧推进教学管理改革,充分发挥校内外资源,为学生提供了书法、剪纸、舞龙等多彩丰富的课后服务特色课程。
“我报名加入了快板口才班,通过练习,我发现在台上发言不再是一件令人恐惧的事情。”五年级学生刘雅静曾经是个性格腼腆、不愛说话的女生,在学校开设的快板口才课程里她爱上了朗诵,逐渐找到自信。今年10 月,她主动报名当地社区的重阳节展演活动,一首诗朗诵赢得了全场观众的掌声。
“小规模学校不仅在保障儿童受教育权利中起到了兜底教育公平的重要作用,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一环,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要民生工程。”南岳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聂德明表示,近年来,南岳区加快补齐教育短板,加大力度办好小规模学校,不断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推动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让城乡孩子共享一片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