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达原饮、三消饮辨证治疗新冠病毒感染经验刍议

2023-12-02余汉先肖明中薛崇祥田传玺赵林华李修洋

吉林中医药 2023年10期
关键词:表里舌苔病毒感染

周 凌,余汉先,肖明中,薛崇祥,田传玺,赵林华,李修洋*

(1.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 100053;2.武汉紫荆医院,武汉 430000;3.湖北省中医院,武汉 430061;4.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北京 100029)

新冠病毒感染所引发的疫情已持续3 年,归入乙类乙管后,仍表现出爆发趋势,自2023 年初起已出现多次新冠病毒疫情,席卷全国,起病势急,传染迅速,戾气深重符合“一方受之谓之疫”的描述。“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温疫不具有六淫致病的特点,而是天地间一种特殊的异气,此气至人,触之即病,自口鼻侵袭人体后可舍于伏脊之内,此即《针经》中所述的横连膜原。仝小林院士认为新冠病毒感染性属寒湿,易伏于膜原,疠气侵袭并盘踞于膜原后,根据患者体质、气候特点等不同,以膜原为出发点,攻击患者全身薄弱之处,形成《温疫论》所述之“九传”,主要可分为邪伏膜原、传表、传里3 种证型,与伤寒病有较大不同。吴又可认为达原饮及三消饮可作为温疫初起及三阳变证的首方,运用透达膜原理论指导治疗,以达原饮及三消饮辨证治疗新冠病毒感染疗效显著。现将临床应用两方的经验整理、总结,以飨同道。

1 戾嗜寒湿,紧扣病机

仝小林院士基于“四维定性”将新冠病毒感染定义为“寒湿疫”,即为夹杂“秽浊”的一类特殊的寒性疫病[1]。新冠病毒感染疫情表现出寒湿郁肺、碍脾、束表的核心证候,发病地区气候寒湿,病毒嗜好低温环境,易波及心、肺、脾等阴脏的四维特性。其以寒湿戾气为病因,早期位在皮肤、呼吸道黏膜、消化道黏膜等三表[2],而疫病皆相染易,但毒力有强弱、禀赋有厚薄,虽染同一戾气,但传变转归必然不同,加之戾嗜寒湿,故首犯三表后易伏于膜原而变化迭起,需揭开表象、去伪存真,抓住新冠病毒感染属寒湿疫毒闭肺困脾的病证核心,治宜散寒除湿、避秽化浊、疏达膜原,并兼顾传变迭生[2]。

2 膜原实质,寒湿易伏

现代研究认为“膜原”与解剖学中的疏松结缔组织相关,是涉及人体黏膜、系膜、网膜、筋膜等膜组织的系统网络结构,广泛分布于全身。“膜原”在半表半里之间,是广泛存在于脏腑与经络之间的缝隙,其部位较深,外达肌表,内及脏腑,与三焦密切相关,亦是邪卫相争的战场。仝小林院士认为膜原是喜嗜潮湿环境的戾气最易侵犯的部位,因其在表与里之间,戾气外可出表,而出现表证;内可入里,累及脏腑。膜原源于《黄帝内经》,有“募原”“膜原”2种表述。《灵枢·百病始生》与《温热经纬》均指出募原内着于胃肠,外连于缓筋肌肉,即是指出膜原是脏腑与经络间的要塞,也在半表半里之间,位置较深。《读医随笔·伏邪皆在膜原》诉:“膜原者,夹缝之处”,可由皮毛入,由呼吸入者,或中于胃。指出膜原本质是广泛存在的缝隙,而皮肤、呼吸道、消化道侵入的邪气可伏于膜原,存于五脏六腑肉理间的膜性组织和空隙处,此为正邪交争的战场,与《黄帝内经太素》提到五脏皆有膜原相符[3]。

从现代医学角度诠释膜原,即一种布于人身内外上下的膜状组织或结缔组织。邵学鸿认为膜原与解剖学中的腹腔结缔组织相近,二者在形态、分布及与胃肠的关系上对应[4]。疏松结缔组织填充于器官组织间隙间,起关联、支持、充养、保护、防御和创伤修复等作用,与古籍中描述的膜原位置及功能相似。

3 温疫九传,明晰表里

吴又可在《温疫论》开篇针对传染病特性总结出温疫有9 种传变,其不出乎表里之间,是治疫的紧要。戾气从口鼻而入,邪伏膜原后出现的9种传变途径,“有但表而不里者,有但里而不表者,有表而再表者,有里而再里者,有表里分传者,有表里分传而再分传者,有表胜于里者,有里胜于表者,有先表而后里者,有先里而后表者,凡此九传,其病一也”[5],其中表而再表、里而再里、表里分传再分传的根本原因是膜原余邪留恋,深伏巢穴,与正气长期拉锯所致[6]。膜原为病,半表半里,故不可解表,亦不可通里,而宜疏透膜原,疫邪“自内膜中以达表”,后诸证向愈。

4 治疫之代表方

达原饮和三消饮源于《温疫论》,乃吴又可分别为温疫初起及温疫三阳现证者创立。达原饮由槟榔、厚朴、草果、黄芩、芍药、知母、甘草等7 味药物组成,可消半表半里、不内外之秽浊。而三消饮则在此基础上加消里之大黄、消阳明表之葛根、消太阳表之羌活、消少阳表之柴胡[7]。二方常用于感受疫气后的早、中期。达原饮用于温疫初得之二三日,以槟榔为君,厚朴、草果为臣,三药气味辛香浓烈,可直达膜原,使邪速溃,逐邪外出。佐以白芍、知母和血滋阴,黄芩清热燥湿,并防诸辛燥药耗阴伤津之弊。使以生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开达膜原,辟秽化浊,祛湿解毒之功,使秽浊得化,湿毒得清,阴津得复,故名“达原饮”。温疫邪渐入胃,有三阳现证,可用达原饮三阳加法,有里证,复加大黄,而名三消饮。三消为消内、消外、消不内外。适用于毒邪表里分传,膜原尚有余结者。

5 临床分证

疫病九传乃疫邪自口鼻而入后,客伏膜原,难以外透所致。其虽病情反复、变证层出,但总不出表里之间,故传变虽多,分析其病机本质,临床中主要可分为邪伏膜原证,疫伏膜原、分而传表证,疫伏膜原、分而传里证3 类。

5.1 邪伏膜原 膜原外不在经络,附近于胃,位在表里之分界,疫邪侵入人体,伏于膜原,里外隔绝,表气不能通里,里气亦不能达表,临证可见凛凛畏寒、日晡及晚间发热或发无定时、头身疼痛、胸闷脘痞、烦躁呕恶等症状,以发热(非高热,以日晡发热为主),舌质紫或暗,舌边深红,舌苔垢腻,或白厚如积粉,脉不浮不沉而数。以舌苔白厚腻、或如积粉为辨证要点。疫邪伏踞膜原证是新冠病毒感染的首要证型,以透达膜原为治法,达原饮原方为主方。

吴又可特别强调:“仲景虽有《伤寒论》,然其法始自太阳,或传阳明,或传少阳,或三阳竟自传胃。盖为外感风寒而设,故其传法与温疫自是迥别……其于温疫证则甚略之”[5]。疫病与伤寒迥异,医者以伤寒法治温疫可谓南辕北辙、指鹿为马,今也有医者用伤寒法治疗新冠病毒感染,而未详解先生之言,因此常不得其效。

5.2 传表与传里 据“九传”理论,疫邪侵袭人体,初藏于膜原,进一步出现表里分传。传表,则出于经络;传里,则内传于胃。疫邪藏于膜原,向表或向里分传之证是当前新冠病毒感染最常见、最典型的证型。临证可见热势不盛(体温大多38 ~39 ℃)、昼夜发热,日晡犹盛、脘痞腹胀、大便成形、咳嗽、憋气等症状,舌质紫或暗,苔黄或黄白相间,而非单纯白苔。以透达膜原、表里分解为治法。

5.2.1 传表 传表即其邪在经,以发热为主症,常壮热面赤、汗出恶热。但见舌苔黄白相间、发热,即可辨为疫伏膜原,分而传表证。

5.2.1.1 发热治疗要点 三消饮是治疗疫伏膜原、表里分传的专方,针对此类患者,一般服1 ~2 剂即见热退身凉。用药首当关注大便情况,对于大便成形者,可应用三消饮原方治疗;若便不成形、泄泻,需予三消饮去大黄加藿香、木瓜,则发热、泄泻同时可痊。

此类发热患者不能用伤寒或一般温病治法,疫邪从膜原传表入经,可传太阳经、阳明经、少阳经。传经后即见发热。故发热即是疫邪传表的特征,无需分经辨证。虽为传表,但治疗上也需用大黄,取表解里自通,里通表自解之意,通过清里的作用,使热易退,表易解。

5.2.1.2 热退后用药要点 服三消饮退热后,往往出现2 种情况:一是热退后见苔黄,可立即使用达原饮加大黄治疗。二见舌苔白腻,提示邪伏膜原尚未完全透发,则应用达原饮原方治疗。

部分疫邪传表患者会在热退后出现愈后复热的问题,此多非食复之故,而是病邪再传,即为表里分传后又复表里分传的表现,仍可使用三消饮辨治。

5.2.2 传里 传里即邪传入胃,症见舌紫或暗,舌苔黄腻、脘腹痞满、口渴烦躁、大便干结。邪在膜原即是郁,郁而化热即见舌苔黄腻,因此,疫伏膜原,分而传里之证,以苔黄为主症。

疫伏膜原,分而传里证治以疏达膜原、清泻里热,予达原饮加大黄。吴又可强调“客邪贵乎早逐,逐邪勿拘于结粪”,但见舌苔黄染,即可应用达原饮加大黄,而不拘泥于大便情况。此时应用大黄,大便秽浊稀溏,邪浊从下而消,患者病情好转,倍感舒畅,因此下法宜早。此下法非为通便,而为逐邪,即开门驱贼。

邪热在里,见苔黄,发热、或热不甚,烦躁口苦,即以达原饮加大黄15 g 治疗,身体强壮者用30 g,可见大便每日2 ~3 次,持续2 ~3 d,即使大便通畅仍需继续服用。服后便不出,或泻下不多者可在服药基础上用生大黄粉15 g,中药汤剂泡服。服后患者一般可见大便每日2 ~3 次,辅以稀粥养胃为佳。吴又可指出“急证急攻”“因证数攻”[7],治时应速下,速下非妄下、盲下。苔黄则用大黄,如舌苔已有芒刺或发黑,则选用三承气汤,此为“有病则病受之”。胃中有热,大黄可排毒、清热、驱邪,使用时毋需顾虑,及时应用可利于疾病向愈,截断病情向重症发展的趋势,减少后遗症或复发的概率。

5.3 达原饮与三消饮应用要点总结 一言概之,新冠病毒感染三证辨别重在舌苔。邪伏膜原证,即郁邪盘踞膜原,舌苔白厚腻、或如积粉,可用达原饮透达膜原。疫伏膜原,分而传表证,舌苔黄白相间,以发热为主症,大便成形者应用三消饮,以透达膜原,解表通里;大便稀者,应用三消饮去大黄,加藿香、木瓜论治。疫伏膜原,分而传里证,见苔黄,以达原饮加大黄疏达膜原,清泻里热。综前所述,临证以3 种舌苔为分辨要点:苔白厚腻、或如积粉,苔黄白相间,苔黄。新冠病毒感染患者见喉咙痛者,应用三消饮合升降散论治,有助患者痊愈,据经验,核酸常于服药后3 d转阴,5 ~6 d 即可恢复正常生活。

6 病案举例

患者,女,67 岁,2020 年2 月9 日初诊。于14天前出现发热,最高体温38.6 ℃,伴疲乏、畏寒、纳差、呕吐,便意频繁但难排出,9 天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水样便,每日3 ~4 次,头晕、疲乏、右侧胸痛、伴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厌油腻,胸CT 示肺部感染,诊为新冠肺炎(重型)。症见精神萎靡,疲乏无力,食欲不佳,眠可,水样便,每日3 ~4 次,小便可。入院后予西医对症支持治疗,发热反复,遂加中医治疗。刻下症见:乏力,偶胸闷,轻度咳嗽咳痰,纳少厌油腻,眠可,大便溏,小便调。舌红苔薄黄,脉数。诊断:疫伏膜原证,治宜开达膜原,处方:厚朴10 g,槟榔10 g,草果6 g,黄芩10 g,白芍10 g,知母10 g,甘草3 g,半夏6 g,川贝母10 g,藿香6 g,5 剂,日1 剂,水煎口服。

2020 年2 月13 日复诊:2 月11 日患者纳可,呕吐止,大便2 日未行,舌淡红,苔薄白,泡服大黄6 g。2 月12 日患者咳嗽咳痰减轻,口干,大便日行2 次。2 月13 日夜间发热,体温39 ℃,畏寒,舌质红,苔薄黄黏腻,调方处以三消饮加减,上方去半夏、川贝母、藿香,加羌活6 g,葛根6 g,柴胡6 g,大黄6 g,生姜3 g。服法同上。

转归:2 月14 日畏寒加重,腹泻,舌红苔黄滑黑。2月15日畏寒、疲乏等症明显改善,便不成形,舌淡红,苔薄黄白相间,继服上方。2月20日咳嗽咳痰明显好转,大便成形,每日2 次,体力可,纳寐可,小便略频。2月21 日胸CT 示肺部渗出较前吸收[8]。按:本例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型)病案。患者中老年女性,本有气虚基础,初诊症见头晕乏力,精神不振,大便稀溏,提示患者染疫后有脾失健运,湿邪结聚之病机,舌红、苔薄黄、脉数则提示疫毒湿邪久郁,已有化热趋势。湿性缠绵,又伏膜原,位在半表半里,正邪交争剧烈,故发热反复。湿性重浊黏滞,湿重于热,故虽有发热,但体温不高。脾虚失运,可见纳差、厌油腻。湿邪流注肠间,故见便溏;脾虚湿阻,肺金失养,气机升降不畅,故见胸闷。因患者为邪踞膜原、湿郁化热,故宜寒热并调、清热祛湿、透达膜原,予达原饮加减,加半夏燥湿化痰,川贝母清化热痰,藿香芳香化浊,佐以知母防热盛及燥湿药伤阴,并可润肺止咳。复诊时,大便久未解,加之渐有发热反复、畏寒、舌红苔薄黄黏腻等症,提示湿邪疫毒已达表、半表半里,故以消内消外消不内外之三消饮加减治疗。加生大黄粉泡服,清热通里、速逐其邪,葛根发表解肌、解热生津,羌活解表祛湿,柴胡清解少阳。后诸症减轻,舌由红变淡红,苔由黄黏腻转为薄黄白相间,湿热渐除,病邪外出,病情向愈[7]。

猜你喜欢

表里舌苔病毒感染
预防诺如病毒感染
山河“表里”——潼关,岂止是一个地理的“关”
宝宝需要清洁舌苔吗
猪细小病毒感染的防治
猪瘟病毒感染的诊治
经二重组织表里经遮盖性不良的成因与对策
刷牙别忘清理舌苔
舌苔厚腻 原来是湿气太重
对北洋政府新闻出版立法表里二重性的分析
鼻病毒感染的实验室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