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三创”视域下的植物组织培养实训教学改革探究

2023-12-02陈剑勇

安徽农学通报 2023年18期
关键词:三创种苗实训

陈剑勇

(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福建南平 353000)

培养具有创新创业创造(即“三创”)思维和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是当前各高等职业院校追求的全新人才培养模式[1]。近年来,各高等职业院校相继开展了系列创新创业创造教育工作,但“三创”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只通过开设相关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或参与创业设计大赛、创业讲座等社团活动难以实现,“三创”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应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特别是在实训教学环节要不断地融入创新创业知识,强调培养学生的“三创”思维和能力。

植物组织培养是高职院校农林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实践操作性强。其功能是让学生掌握植物组织培养工厂化生产工作流程,培养学生独立从事植物组织培养配方设计、不良现象(如污染、玻璃化、褐化)的观察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一定的创新创业思维和能力[2-3]。作为一门重要的农业种苗生产技术,该课程在脱毒复壮、良种快速繁殖、育种改良、种质资源保护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地推广应用。随着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稳步推进,社会对农业生物技术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将越来越多,要求也越来越高,各高等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体系中也更加注重学生的创新型思维和创业意识的培养,注重学生创业技能的训练[4-5]。植物组织培养课程组在实训教学过程中积极融入“三创”教育理念,在课程实训教学体系、创业实践技能训练、创业实践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对于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培养学生的“三创”思维和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1 课程实训教学改革目标

通过系统调研,分析植物组织培养企业的人才需求、工作流程和职业素养,把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业思维和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考核指标。通过改革实训教学体系、优化实训教学条件、强化技术技能培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丰富创业实践锻炼等手段,培养具有“三创”思维和能力的现代生物技术人才,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的现代化建设。

2 课程实训教学改革措施

2.1 改革课程实训教学体系,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思维

2.1.1实训教学模式改革坚持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职业素养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结合植物组织培养实践应用性强、产业化推广应用范围广的特点,对课程的实训教学体系进行了系统性地改革。

(1)任务式教学模式。植物组织培养实训课程以实际工作任务为驱动,以生产合格产品为考核标准,将实践技能训练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贯穿于实训教学全过程。按照“组培生产方案设计—外植体选择与消毒—继代增殖培养—生根诱导培养—组培苗驯化移栽—组培生产经营与管理”等组培生产全过程设计实训工作任务,整门课共设计了包括植物工厂化生产设施、植物工厂化生产的基础操作、初代培养物的建立、脱毒技术、林木、花卉、药用植物种苗生产与应用等10 个工作任务。学生在完成相应工作任务的同时,通过参与生产也能体会到企业的生产氛围,提高职业素养。教师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将基本职业技能训练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相结合,模拟训练与产品开发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2)创新实训教学手段。建设校内植物工厂化育苗实训基地校企协同育人教学科研平台,师生共同参与组建科研技术团队,共同研究、开发组培科研课题,解决种苗生产上的实际问题,如污染、褐化、玻璃化问题的处理,种苗脱毒与工厂化育苗技术攻关等,而且要求工作任务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以解决实际问题或生产真实产品作为考核标准。组织教师将植物组织培养方面的技术开发成果转化为实践教学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如师生共同研究开发的珍稀药用植物金线莲以及食用玫瑰的种苗工厂化生产技术,在生产上得到真实应用,规模化生产金线莲和食用玫瑰种苗,并作为创业项目参与创新创业大赛,取得了良好的成效。通过科研、生产项目的带动作用,教育引导学生开拓创新思维,有力地提升了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2.1.2实训教学内容改革培养具有良好“三创”思维和能力的实训教学体系,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还应具备必要的生产经营管理知识、法律法规知识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6-7]。这就要求实训教学内容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知识结构,充实完善创新创业知识,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知识结构,使学生在结构合理的实训教学体系中提高创新创业能力。

(1)教材选用和课程网站资源建设。“三创”思维和能力的培养首先从实训教学教材选用开始,采用郑郁善和陈剑勇主编的理实一体化规划教材《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该教材基于组培生产岗位与职业能力分析,体现高职教育的岗位针对性和应用性,以项目为载体,突出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设计了组培生产设施与操作、植物组培快繁、脱毒苗培育、组培生产与应用和组培生产经营与管理5 个项目,包括组培生产设施、植物组织培养操作等12个工学结合工作任务,基本涵养了植物组织培养所需的生产、管理和销售等岗位的知识与技能。在任务设计上按照任务目标、任务描述、任务实施、任务提交、相关知识和拓展知识的体例编排,突出任务的可操作性和生产实用性。同时,依托植物组织培养省级精品课程建设,开设网络在线课程,丰富网络课程资源,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实训教学内容的整合。根据职业岗位对人才需求的特点和创新创业思维和能力的培养需求,在实训教学过程中,进一步优化、整合了实训教学内容,突出种苗生产应用性的特点。除掌握植物组织培养基本的专业实践技能外,重点引导学生开展名贵花卉、药用植物、多肉植物的组培技术开发,生产真实的植物种苗。同时,为了加深学生对相关专业知识的了解,在每个工作任务后而都增加了“拓展知识”内容,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2.1.3实训教学方法改革按照高等职业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通过设计紧贴生产上应用的工作任务,以生产实际产品为考核标准,引导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边学边做”“边做边学”,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水平和创新创业意识。在总结实训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三六”式实训教学方法。一是指以生产一种实际的产品为考核标准。三是指分3个生产环节,即继代增殖培养环节、生根培养环节和驯化移栽环节。六是指实训教学过程中的6个步骤:第1 步,设计实训工作任务;第2 步,收集整理参考资料,制定任务工作方案;第3 步,老师示范实训操作过程;第4步,学生实践训练,老师现场指导;第5步,培养观察培养结果,综合分析,撰写实践报告;第6步,根据实训成果,评定考核结果。

2.2 突出技术技能水平,提高创新创业能力

组织或参与职业技能大赛能有效提升教师和学生的职业化水平,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是高等职业院校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8-9]。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自2014 年以来连续多年成功承办了福建省高职院校职业技术大赛植物组织培养竞赛项目,连续多年获得全省高职组培技能大赛第1 名的优秀成绩。技能竞赛获奖的学生,由于具有较高的实践技能水平、职业素养、创新创业意识,毕业后都成了各自单位的业务骨干,部分还自主创业,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通常参加职业技能大赛的各个院校都要组建一定的专业团队,参赛选手要经过层层选拔。职业技能大赛选拔和比赛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培养、造就、发现优秀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过程,相关专业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也能得到显著提升。职业技能大赛不仅对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有显著促进作用,同时通过校企的深度合作,在技能比赛过程中引进企业最新的工艺、技术和设备,邀请企业专家参与大赛评审,优先安排企业选拔优秀人才到重要的职业岗位等活动,学院的产教整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得到了显著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2.3 优化实训教学条件,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硬件保障

学院建有植物工厂化育苗实训基地和现代化温室等组培生产设施设备,建设规模达2 000 m2,拥有10 万级的无菌接种室,配有超净工作台、自动灌装机、大型压力灭菌器、精密pH 计等先进的组培生产仪器设备,为组培的实训教学、技术研发与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充实的硬件保障。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学院与行业、企业、产业相结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参与到金线莲、铁皮石斛、杉木、各种花卉的组培生产中,并引导学生注重成本核算,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创业能力。学院植物工厂化育苗实训基地每年为基层企事业单位提供各类花卉、药用植物种苗10万株以上,为区域经济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2.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智力支持

创新创业教育对师资要求较高,不仅要有本专业扎实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同时还要具备丰富的创新创业知识和一定的创业实践经历。学院高度重视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大力实施“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和“引才、引智”工程,聘请校外优秀的创业实践老师担任校内兼职教师,共同组建创业团队,开展创业实践训练。学院现有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校内专任教师4 名,其中副教授3 名、讲师1 名。在日常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积极地参与到学院的种苗工厂化育苗生产经营管理一线,具备了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同时,积极聘请行业企业一线专家、校外管理专家、青年创业英才、杰出校友担任学院创业导师,指导学生开展创业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创业实践能力。

2.5 加强创业实践活动环节,锻炼学生的创业技能

依托校内外创业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参加创业实践。学院植物工厂化育苗实训基地为校内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学生通过此实践基地参加创业实践锻炼。实训基地平时向学生开放,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参与教师的科学研究和种苗生产,学习掌握企业生产管理技术,让学生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充分体验创新创业全过程,强化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业技能。同时,学院在福建省三明农业科学研究院、福建省洋林种苗公司等合作的企业、事业单位建立校外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共同为学生的创业实践训练提供服务。学院还积极组织形式各样的创业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全省“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和就业创业设计大赛,参与暑期创业实践活动等。学生通过参加各种专业性的创业实践活动和创业竞赛,进一步增强了创业意识,锻炼和提高了观察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提升创业实践能力。

3 结语

改革与创新植物组织培养实训教学体系,既是推动“三创”教育改革与实践的重要途径,又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关键举措。然而,随着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对人才需求的不断提升,植物组织培养实训教学仍需进一步改革与完善,通过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建设产、学、研、用一体化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和企业的人才需求,培养具有“三创”思维和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

猜你喜欢

三创种苗实训
鼎牌种苗有限公司
《园艺与种苗》征稿启事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基于“三创”能力培养的《网站建设》实训课程改革与实践
关于职业学校在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对学生“三创”中的重要性研究
房地产专业教育与“三创”教育的耦合效应
美学概论课程教学中的“三创”教育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虚实结合实训平台的开发与应用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