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幼儿,从学会观察记录开始
2023-12-02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实验幼儿园徐天元
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实验幼儿园 徐天元
教师对儿童的观察属于专业观察的范畴,观察是教师了解儿童已有水平、调整指导策略最简易、最普遍的方法。教师可以利用行为观察的工具和方法进行观察与记录,以获得儿童成长的鲜活资料,进而分析其学习品质及价值。教师看的角度与态度是选择观察方法的基础;儿童学习行为记录是否具有典型性则是确定观察主题的核心。教师不仅需要选择正确的观察方法、确定观察主题和观察对象,还需要掌握观察记录要素,分析儿童行为指向的学习品质。而会看、会思考、会调整是幼儿教师专业性的体现。
根据研究目的遴选观察主题
教师对幼儿的观察,通常是依据相关的目的和计划来进行的——通过收集多方面的信息,真实、完整、客观地记录幼儿的学习过程。
一、幼儿游戏学习活动的观察内容
游戏主题:幼儿如何确定游戏主题?主题与生活、与教育教学活动存在哪些联系?主题是否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通过什么方法进行转移?
游戏角色:幼儿游戏中是否存在角色分配?具体通过什么方法进行分配?角色分配期间是否存在冲突?如何解决冲突?幼儿是否具有角色意识?
对材料的选择和运用:幼儿游戏期间会选择哪些材料?如何使用这些材料?使用材料的过程中是否展现了幼儿的创造性?是否设置了假想性游戏行为?是否针对材料不足的问题制定了解决方法?
游戏情节的发展:幼儿游戏期间出现了哪些情节变化?情节变化的诱因都有哪些?游戏内容是否具有丰富性?
游戏中的语言和交往:幼儿在游戏期间是否进行了流畅的表达和交流?与同伴之间是否发生了矛盾?是否主动参与了游戏?遇到矛盾时具体都有哪些表现?是否通过正确的方法来处理矛盾?
游戏的持续时间与游戏兴趣:幼儿有没有长时间参与游戏活动?从什么时间开始出现了兴趣转移?游戏期间是否保持了较高的投入度?
游戏规则的理解和遵守:幼儿在游戏期间有没有控制自己的行为?是否严格遵守了游戏规则?如果违背规则而引发了冲突,幼儿有没有通过协商来制定游戏规则,进而化解冲突?幼儿能否做到自觉遵守规则?
二、教师观察地点对象的科学认定
幼儿的行为发展是一个整体,教师可以从幼儿游戏化学习的语言表达、交往合作、艺术表现、科学探究、健康运动等各个领域跟进观察,同时兼顾同一主题内容下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础水平与差异问题。而在观察地点与对象的选择上,教师应该根据研究需要来确定,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和优化。
教师应有目的地开展观察活动,首先,需要明确观察位置,即观察者的站位、观察角度,因其会对于观察结果产生决定性作用,即便是同一个事物,因为选取了不同的观察角度,观察到的结果就会存在明显差异;其次,必须明确观察对象,对于主班教师而言,应当通过主班的时间段对每一位幼儿进行有目的的观察;最后,教师要走进幼儿的一日生活,与每个孩子建立真正的联系,给予每一个孩子专属的观察时间。当教师能够一心一意观察时,就可以收获“用注意力创造出来的礼物”,就会发现每个孩子具有不一样的个体气质与学习方式,且其行为表现中有不同的动因、情感、发展、思考等。
观察记录要素走出表达误区
观察记录一般有七个要素:名称、目的、时间和地点、观察对象、观察内容、教师解读、反思与评价。
误区一:在同一游戏区域中往往会出现几名幼儿,他们互不干扰但有简短的交流互动。有的教师在跟踪观察某一幼儿时,会因其与同伴开展互动交流而转变观察对象,表现为记录时恨不得将所有幼儿的行为表现都详细记录下来,但这样容易偏离观察目标。
观察对象:月月
观察目标:能否在表演时用简单的对话及动作表现绘本故事《神奇种子店》的内容。
观察片段:当《快乐小猪》的音乐响起时,扮演小猪的月月站上了舞台,她跟着音乐做动作,大胆地进行表演,还时不时露出笑容。表演结束后月月说:“我是小猪,听说森林里有一家神奇种子店,我要去买神奇的种子。”丁丁继续播放《两只小鸟》的音乐,扮演小鸟的哲妤张开双臂做飞翔的动作,飞到舞台前面时,她跟着音乐的节奏做小鸟飞翔的动作,并大声地说:“我是小鸟,我是神奇种子店的老板,你们要买种子吗?”扮演小狐狸的菡恬和扮演小鳄鱼的钰周也分别根据自己的游戏经验在音乐声中大胆表演。小兔子可凡出场后站在那里一动不动,于是其他“小动物”纷纷提醒他:“你跳啊,做小兔子的动作。”说完,“演员们”带着“小兔子”一起表演。
误区二:在幼儿园教师的观察记录中,总会见到陈鹤琴、陶行知、苏霍姆林斯基、蒙台梭利、杜威等幼教工作者耳熟能详的名人所说的名言,这些名人名言需要运用在合适的地方,且篇幅不能长于自己的文本内容。在日常的观察记录中,教师需要表达出自己的教育理念。
观察片段:大喷泉咕噜咕噜的声音把孩子们都吸引了过去,他们找来大小不同的吸管,把融化成冰的水吹出了一个个小喷泉,还聚集在一起比谁喷的水花大、谁保持的时间长。于是,一个锻炼肺活量的趣味活动就这样产生了。
分析与反思
陶行知先生曾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大自然是孩子的第一本教科书、第一位启蒙老师。3~6岁幼儿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其科学素养的建立正处于起步阶段,表现为对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比较感兴趣,会主动观察、了解周围的事物,特别是与幼儿一日生活贴近的、有一定生活经验的自然现象,例如,下雨下雪、蚂蚁搬家、树叶变黄等,更能引起幼儿极大的探究兴趣。教师可以为幼儿的自主探索提供支持,包括途径、方法、材料、知识等,有趣的科学探索与发现都离不开生活、离不开大自然。不能因为安全卫生的原因遏制幼儿自主学习的愿望,教师和幼儿可以思考自然探究中的措施与保障,并将其纳入游戏探索活动中,成为教师和幼儿的新话题,以及新的表达维度和表现途径。
集中参与观察及时撰写笔记
教师需要通过观察提升自身的敏锐性,这样才能及时、准确地了解每位幼儿的行为,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检视、回应等,从而对其成长提供必要的引导和帮助。教师需要对观察记录给予充分的重视,对观察记录的意义进行深入的了解,从而提升观察技能、增强综合素质。
观察片段:某日,洋洋、小武、心心三位小朋友来到表演区,洋洋说:“我们先换好服装吧!”在换服装的时候,心心不会拉拉链,洋洋立刻弯下腰帮助心心。这时音乐响起,杨杨对两位同伴说:“跳舞之前要先压压腿,做做热身运动,不然跳完腿会疼的。”于是,三个人想把脚搭到窗台上压腿,洋洋和心心一下子就把脚搭在了窗台上,可是小武怎么也搭不上去,这时洋洋建议道:“我们不要把脚搭在窗台上了,还是这样做吧!”说着他做起了下腰的动作。于是,两位同伴一起学着洋洋的样子做动作。小武做往后下腰的动作时说:“这个动作太难了,我不会。”洋洋又开始热心地教小武,只见洋洋用双手抱腰的方法鼓励他大胆往后仰……
教师的观察记录,不仅要有现场实录式记录,还要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进行幼儿行为分析。通过观察,教师发现幼儿表演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并分析问题是由设施设备不足造成的还是由于幼儿缺乏相关经验造成的——如果幼儿在窗台上压腿的方式不行,那么应提供什么支持可以保证低个子的幼儿完成压腿动作?幼儿之间相互抱腰完成下腰的动作是否科学?教师如何指导与调整?
教师通过分析得知:一是教师应当提升幼儿的表演经验,促使幼儿学会分享游戏信息,了解舞蹈表演动作表现和安全注意要点,针对个体差异制定适宜的运动计划,并进行班级共享,引导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启发幼儿分辨表演动作的适宜性,调整自身的游戏行为;二是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分析缺乏哪些游戏材料,提出游戏材料申请,并思考以物代物的方法,设计和丰富表演游戏材料库,为下一次游戏做好充分准备。
在幼儿教育活动中,观察幼儿的行为是教师理解幼儿的必要途径,也是有效开展幼儿教育活动的前提和基础。通过观察,教师收集自然游戏状态下幼儿学习品质的相关信息,记录幼儿的游戏行为,观察分析幼儿行为的学习指向,这既是幼儿教育和课程生发的起点,也是幼儿教师必备的专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