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沿海某重件码头临时靠泊化学大件运输船舶论证分析
2023-12-01刘锦安邢未平
■刘锦安 邢未平
(1.福建省港航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福州 350001;2.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长沙 410014)
国亨化学丙烷脱氢及聚丙烯项目一期工程建设所需的反应堆、冷却塔等共计16 件大件设备,拟通过5 艘货船海运至福建沿海某重件码头,再通过滚卸的作业方式上岸。 本次运输的大件设备中单件最大重量近1144 t,现有的码头结构是否能够满足大件运输船舶的靠泊和作业要求,亟需开展相关论证工作。
1 码头工程现状
本次靠泊的码头为7000 t 级重件滚装码头,其泊位长度为120 m,码头面顶高程为+9.0 m(当地理论最低潮面,下同),泊位中部布置有滚装平台,滚装车道宽16 m,垂直岸线方向实测坡比0.62%。 码头前沿停泊水域按丁靠布置,停泊水域宽148 m,长84 m,设计底高程为-7.7 m;顺岸靠泊时码头前沿停泊水域37 m 宽度范围,设计底高程为-7.7 m。 回旋水域回旋圆直径为310 m,回旋水域先期开挖至-4.0 m。 码头断面图如图1 所示。
图1 码头断面图
2 码头临时靠泊安全性论证
本文以本次运输最重件——丙烷丙烯分离塔(重达1144 t) 通过大件运输船丁靠该码头后再滚卸上岸为例,从水域主尺度、码头结构和附属设施等方面逐一进行论证分析。 大件运输船丁靠过程包括船舶进入回旋水域后,开始调整船身,在拖轮的辅助下缓慢进入港池,完成丁靠。
2.1 论证船型及运输设备
本次大件运输临时靠泊船型“友建之星”相关规格参数如下:总长L 为119.0 m、船宽B 为23.8 m、型深H 为6.0 m、满载吃水T 为4.35 m、满载排水量9 395.4 t。 运输设备规格参数如下:货物名称:丙烷丙烯分离塔,重量1144 t,包装尺寸DN 10 000×106 880 mm,接卸方式:滚卸。
2.2 泊位长度
根据《海港总体设计规范》[1]第5.5.7.1 条规定:丁靠布置时,单个泊位长度:
式(1)中:B 为滚装船型宽(m)。因此,论证船型丁靠时所需泊位长度Lb=3×23.8=71.4 m, 而该码头滚装平台范围前沿停泊水域长84 m,其泊位长度能满足论证船型丁靠的靠泊要求。
2.3 停泊水域宽度
根据《海港总体设计规范》[1]第5.5.11 条规定:丁靠布置时,码头前沿停泊水域宽度:
式(2)中:L 为滚装船总长(m);Lt为艉或艏外端至码头接岸设施外端的长度(m);B 为滚装船型宽。 因此,论证船型丁靠时所需的停泊水域宽度Bt=119+3+23.8=145.8 m, 而该码头滚装平台范围前沿停泊水域宽148 m 能够满足论证船型丁靠的靠泊要求。
2.4 码头前沿水深和底高程
根据《海港总体设计规范》[1]第5.4.12 条规定,码头前沿水深按下式计算:
式(3)中:D 为码头前沿设计水深(m);T 为靠泊船型满载吃水(m);Z1为龙骨下最小富裕深度(m);Z2为波浪富裕深度(m);Z3为船舶因配载不均匀而增加的船尾吃水值(m);Z4为备淤深度(m)。 本次论证船型“友建之星”所需的码头前沿水深及底高程计算结果如下所示:T 为4.35 m,Z1为0.6 m,Z2为0 m,Z3为0.2 m,Z4为0.4 m,设计低水位为0.75 m,论证前沿底高程为-4.8 m,论证底程取值-4.8 m。
这次大师课的当天,就有听课的同行,将我的那番话用“洗菜论”概括,并发布到了网络上,引起了热议与共鸣,我也是事后由别人转发给我才知晓的。我认为这个问题引起热烈的反响,说明广大钢琴教师和学生都希望把钢琴的教与学做得更加规范,都渴望每节钢琴课上得更有成效。同时也希望广大琴童既然选择了学习钢琴,就一定要认真对待,千万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只去上课、自己却不想练琴地学,是对自己不负责任,那样是学不好的。所以,学生去上钢琴课应该抱着要向老师学东西—学会做一些可口的“菜”,而不是让老师跟你一起“洗泥巴”!白白浪费了宝贵的上课时间—这样学钢琴实在是太亏了!
由计算结果可知:论证船舶所需前沿底高程应不高于-4.8 m。 根据本工程最新多波束扫测结果,该码头滚装平台范围前沿停泊水域长84 m,宽148 m,范围内最浅点为-5.4 m,能够满足论证船型的满载吃水的靠泊需求。
2.5 回旋水域
2.5.1 回旋水域平面尺度
由于码头前沿水流以往复的潮汐流为主,本工程按《海港总体设计规范》[1]第5.3.3 条规定,回旋水域直径按2.5 L 进行计算。 论证船型回旋掉头所需回旋圆直径D=2.5×119.0=297.5 m, 而本工程现有回旋圆直径为310 m, 能够满足临时靠泊船舶的掉头需求。
2.5.2 回旋水域设计底高程
回旋水域设计水深:
式中:T 为靠泊船舶满载吃水(m);Z0为航行时船体下沉量(m);Z1为龙骨下最小富裕深度(m);Z2为波浪富裕深度(m);Z3为船舶装载纵倾富裕深度(m);Z4为备淤富裕深度(m)。 本次论证船型“友建之星”所需的回旋水域水深及底高程计算结果如下:T 为4.35 m,Z0为0.18 m、Z1为0.2 m、Z2为0.67 m、Z3为0.2 m、Z4为0.4 m、D 为6.0 m、临时设计底高程为-3.0 m、乘潮水位为3.0 m、乘潮历时为>6 h、乘潮保证率为90%。 根据最新多波束扫测结果,本工程回旋水域个别最浅点底高程为-3.0 m,因此回旋水域临时设计底高程取-3.0 m。
2.6 码头结构及附属设施
2.6.1 系缆设施复核
根据运输公司提供的船舶带缆示意图(图2),船体丁靠时共系6 条缆绳,均系于750 kN 系船柱上。艏缆、艉缆1 和艉缆2 与码头前沿法线夹角分别为67°、18°、22°,船首八字锚与水平方向夹角为34°。考虑到艏缆带缆角度67°, 其带缆角度较大且缆绳较长,所能提供的系缆力较为有限,在计算缆绳系缆力时,为便于计算暂不考虑其所能提供的系缆力(作为安全富余量)。 根据受力平衡分析,丁靠时尾缆1(18°)系缆力为245.6 kN、尾缆2(22°)系缆力为73.8 kN,八字锚所受拉力为185.2 kN。因此,本工程现有的750 kN 系船柱,能够满足论证船型丁靠的系缆要求。
图2 丁靠系泊示意图
图3 友建之星顺利靠泊现场照片
2.6.2 靠泊设施复核
(1)橡胶护舷撞击力复核。 根据《港口工程荷载规范》[2],船舶有效撞击能计算如下:
式中:Eo为船舶靠岸时的有效撞击能量(kJ);ρ 为有效动能系数;M 为船舶质量(t);Vn为船舶靠岸时的法向速度(m/s)。
论证船型“友建之星”的有效撞击能计算结果如下:满载排水量Mo为9395.4 t、靠船速度Vn为0.12 m/s、有效撞击能量Eo为54.12 kJ。 该码头前沿护舷采用500 H 超级拱形橡胶护舷(标准型,变形达到52.5%每延米吸能量E=72 kJ,设计反力R=344 kN),能满足论证船型靠泊要求。
(2)橡胶护舷底高程复核。 考虑到船舶在靠泊和装卸作业过程中, 受波浪影响存在着横摇和升沉,为保证临时靠泊和作业的安全,论证船型的满载干舷高度应大于最小干舷高度Lg。
式中:B 为船宽;HSC为装卸作业允许升沉量;θ为安全装卸作业的最大横摇角度;Ly为与橡胶护舷的接触长度,取0.1 m;Δh 为水面与护舷最低高程的距离。
本工程橡胶护舷底高程为1.0 m,工程所在地设计低水位为0.75 m,故设计低水位到橡胶护舷底部距离为0.25 m;参照《海港总体设计规范》[1]第5.4.29条关于装卸作业允许的船舶运动量的规定,并结合本工程周边自然环境分析,论证船型进行安全作业的允许横摇角度取θ≤3°,允许升沉量HSC≤1.0 m。
综上, 计算可知本工程最小干舷高度Lg 为1.47 m,论证船型满载干舷高度为1.65 m。 该码头在船舶靠泊水位≥设计低水位、 横摇角度≤3°、允许升沉量≤1 m 的条件下, 能够满足论证船舶的临时性靠离泊及装卸作业要求。
(3)橡胶护舷水平间距复核。本工程采用的橡胶护舷型号为500 H 超级拱形橡胶护舷,其水平最大间距为7.72 m。为验证本工程橡胶护舷的布置是否满足论证船型靠泊要求,计算论证船型的有效撞击能量,并根据护舷厂家提供的橡胶护舷性能曲线(图4)来确定橡胶护舷在该有效撞击能量下的压缩变形量,最终依据《码头附属设施技术规范》[3]和BS 6349[4]第四部分关于橡胶护舷间距的规定来判定7.72 m 的橡胶护舷间距是否能够满足论证船型的靠泊要求。
图4 500 H 超级拱形橡胶护舷性能曲线
首先,计算船舶撞击力及变形率。 论证船型的有效撞击能量结果显示:论证船型“友建之星”满载排水量为9395.4 t、法向速度为0.12 m/s、船舶有效撞击能为54.12 kJ、每延米有效撞击能量为54.12 kJ、变形率为42.47%。
其次,计算最大护舷水平间距。 根据《码头附属设施技术规范》[3]第5.2.3.4 条规定:护舷的水平间距,应保证护舷达到设计压缩变形量时,船舶靠离不会撞到相邻护舷间的码头结构物[5]。 连片式码头最大护舷水平间距,可按以下公式计算,计算示意图如图5 所示:
图5 计算示意图
由计算结果可知,从横向靠泊安全性的角度分析, 该码头现有橡胶护舷水平最大间距为7.72 m,能够满足论证船型的临时靠泊要求。
2.6.3 码头结构计算
临时荷载下码头抗滑、抗倾、基床应力计算结果如表1~2 所示。 根据表1、2 的计算结果,码头主体结构能满足本次临时靠泊的使用要求。
表1 码头持久组合抗滑、抗倾计算结果
2.7 使用要求及保障措施
(1)码头的临时靠泊荷载应限制在论证使用荷载范围内,不允许超载;(2)在码头前沿合适位置增加2~3 个水尺;(3)滚卸作业时船首变位较大,受力较复杂,作业过程应对缆绳进行实时监测,并根据缆绳的松紧情况及时调整;(4)拖轮配置需参照《湄洲湾港船舶靠离泊和引航或移泊使用拖轮艘数的配备标准》执行,建议配备1 艘拖轮值守,以备应急;(5) 应确保临时靠泊前, 通航水深满足设计要求,通航水域没有碍航物;(6)根据《海港总体设计规范》[1]有关规定并结合重件码头原设计条件,本次临时靠泊作业的自然控制因素及标准如表3 所示;(7)待潮位使驳船甲板面与码头滚装泊位平面高差小于200 mm 时将车辆驶入驳船设备正下方,按要求将设备顶升离开支墩,静置5 min 后,开始将设备运离驳船,运行速度小于0.5 km/h。
表3 临时靠泊允许作业标准
3 结论
(1)该重件码头的泊位长度、前沿停泊水域尺度、回旋水域尺度及水深均能够满足论证船型临时靠泊的要求;同时,码头的水工结构和附属设施也能够满足论证船型的临时靠泊要求;(2)从竖向靠泊安全性的角度分析,论证船型在潮位≥0.75 m(设计低水位)、横摇角度≤3°、允许升沉量≤1 m 的条件下,可靠泊该重件码头;(3)从横向靠泊安全性的角度分析,该重件码头现有的橡胶护舷水平最大间距为7.72 m,能够满足论证船型的靠泊要求;(4)码头的临时靠泊荷载应限制在论证使用荷载范围内,不允许超载;(5)滚卸作业时船首变位较大,受力较复杂,作业过程应对缆绳进行实时监测,并根据缆绳的松紧情况及时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