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区市场整合如何影响地区创新路径
——基于技术多样化的视角

2023-12-01张玉昌郑江淮陈保启

南方经济 2023年11期
关键词:程度效应

张玉昌 冉 征 郑江淮 陈保启

一、引 言

Freeman(1987)提出了国家创新系统地理概念,之后对不同地区创新模式和创新路径的研究一直成为区域创新的焦点(Nelson,1993;Furman et al.,2002;Wang and Huang,2007)。中国地缘广阔,各地区资源禀赋差异较大,地区创新路径和关联效应是提升整体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Li,2009)。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减缓,传统增长动能不足,创新增长新动能有待形成(郑江淮等,2018),从理论研究来看,解决中国经济发展瓶颈的一个可行措施就是减少国内市场之间的壁垒,增强地区间贸易交流和技术关联,提高地区间技术关联和地区创新的多样化程度,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优化地区的创新路径,建立完善的产品内分工体系,从而带来经济增长的新引擎(Parsley and Wei,2001;戴翔、金碚,2014)。然而地区不同,创新路径方式的经济效应也存在差异,主要受到本地区技术多样化结构的影响(Suzuki and Kodama,2004),地区技术多样化结构会影响创新效率(Lahiri,2010)、创新成本(Granstrand,2004)和创新的风险(Garcia-Vega,2006)。如果地区更多倾向基于原有的技术基础,在某一大类技术领域内进行创新,往往不能实现更多领域的技术突破,表现为相关技术多样化的创新路径,对提升创新水平的作用有限(李长英、赵忠涛,2020);如果地区通过不断吸纳新的技术,突破原有技术和产业路径锁定,形成不相关的技术多样化,则更能促进地区经济增长(郑江淮、冉征,2021)。多地区间的生产分割和产品内分工能够实现多种知识的协同,提升技术互补效应(Besanko et al.,2000),形成知识创新的范围经济(Miller,2006),地区更容易在更多的技术领域获取优势,技术之间的关联通常依赖于统一市场环境下产品分工体系内的知识共享和共同需求(Hidalgo et al.,2007)。然而由于市场分割带来区域间贸易成本增加,知识溢出效应降低,国内市场的超大规模优势难以发挥,不利于技术创新的多主体协同。为加快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建立市场一体化发展环境,中央和地方政府出台了消除地区间贸易壁垒和推进市场整合的多项措施,中国市场从分割开始走向整合(张学良等,2021)。在国内市场整合过程中,国内市场规模和需求得到有效利用,地区间的产业关联更为密切,国内市场整合增加了国内生产的迂回和创新交流,从国内需求、资源配置和技术关联等方面对地区创新路径产生了重要影响。

现有文献对地区创新路径的研究大多是聚焦于技术进步方式,分析在创新发展战略下后发国家对自主创新和模仿创新的路径选择(林毅夫、张鹏飞,2005;傅晓霞、吴利学,2013),还有文献研究了如何提升自主创新效率和技术模仿的成功性(Bloom et al.,2019),这些研究多是集中于依赖国外市场和国家间技术的比较分析(谢红军等,2021),并没有分析国内市场对地区创新路径的影响。国内外学者认为中国国内市场存在分割(Young,2000;银温泉、才婉茹,2001;桂琦寒等,2006;陆铭、陈钊,2009;邓明,2014),会导致地区间缺乏生产联系和空间互动,限制了地区的创新能力(刘志彪、张杰,2009;吕越等,2018),同时还使得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变得越来越突出(苏庆义,2018)。对企业而言,市场分割的负面影响会随着贸易成本增加而加重,具体体现在中间产品贸易渠道受阻,造成资源错配,最终会影响到企业生产的专业化程度(Grossman and Helpman,2004;宋马林、金培振,2016)。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制约了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形成和提升,阻碍了区域间资源和商品的自由流动与竞争,不利于地区创新能力的提升(张宇,2018)。市场分割还会通过出口等渠道对企业的生产率和创新产生抑制效应(张杰等,2011;吕越等,2018)。随着国内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国内市场开始从分割走向整合(张学良等,2021),整合的区域市场不仅有助于减少国内市场的区域间贸易成本,使得企业的生产过程更加专业化,产业结构更适合企业发挥比较优势(Parsley and Wei,2001),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臧铖等,2022),还会提升地区间不同技术之间的互补和溢出效应,有利于扩大地区技术基础的范围(Granstrand,2004),地区能够更容易在更多的技术领域获取优势,从而优化本地区技术多样化的创新路径。

虽然现有研究分析了市场分割对地区贸易发展和创新效率的影响效应,但是并没有基于整合国内市场的经济效应视角,分析对技术突破和技术多样化创新路径的影响。因此,本文基于建设国内统一大市场背景,从市场需求、要素配置和技术关联的视角探讨了整合国内市场影响地区创新路径的作用机制,探究国内市场整合与地区创新路径中选择技术多样化方式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国内市场整合程度的提升更明显地激励地区选择不相关技术多样化的创新路径。国内市场整合显著提升了市场需求,优化了地区间资源的配置,并且加强了地区间的技术关联,从而形成市场需求效应、要素配置效应和技术关联效应。

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在于:一是基于国内统一大市场背景,探讨国内市场整合形成的国内经济效应,二是重新界定了地区创新路径的概念,将其定义为相关技术多样化和不相关技术多样化的创新多样化模式;三是厘清国内市场整合对地区创新路径的影响机制和效应,有助于进一步丰富中国地区创新路径的动力机制研究,也能为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整合国内市场,扩大内需,提升国内创新能力、优化国内产品内分工以及增强地区间创新链关联程度提供一定的政策启示。

本文余下内容的结构安排为:第二部分为基于现有研究理论,梳理市场整合的作用机制,并提出本文的研究假说;第三部分为模型设定、变量指标选取、数据和事实分析;第四部分为实证分析,考察市场整合对地区创新路径的影响效应;第五部分为机制检验;第六部分是进一步分析国内统一大市场的市场整合效应;最后为本文的结论和政策启示。

二、影响机制分析

国内市场分割导致地区资源投入和配置的扭曲,抑制国内自主创新、国内价值链形成以及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刘志彪、张杰,2009;吕越等,2018),造成市场分割不断加剧和规模不经济(陆铭、陈钊,2009),最终抑制了地区技术创新能力和垂直专业化分工(李嘉楠等,2019)。因此,只有形成统一大市场的环境,整合国内市场,才能破除地方贸易壁垒,激发超大规模内需,发挥大国的规模经济优势,优化要素配置,促进区域技术互补,从而提升地区创新能力和优化地区创新路径。

就发挥国内超大市场规模而言,整合国内市场能够激发国内需求,发挥国内市场的需求效应。按照“需求引致”(Scherer,1982)创新的逻辑,贸易规模越大,企业越容易通过地区间贸易实现需求扩张,受到“多重市场激励”效应也越强,更能激发地区创新动力。因此,从理论上讲,整合国内市场的规模效应能够扩大产品多样性空间和多目标市场规模,进而影响地区技术多样化的创新路径。然而,地方保护政策使得市场需求局限在一定的产品空间内,本地企业往往基于自身原有技术领域从事创新活动,容易造成创新路径锁定的风险(Leonard-Barton and Deschamps,1988),抑制地区进入新技术领域的积极性。而整合国内市场,企业目标市场可以容纳更多数量和更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还可以利用各地区市场需求的异质性降低收益的波动性,为大量企业提供更大共存的空间,从而有助于降低企业进入目标市场的风险,激励地区企业在新领域进行创新,提升地区技术多样化水平。

假说1:国内市场整合能够形成优化地区创新路径的市场需求效应。

就优化要素配置而言,相对统一的政策环境能够实现要素跨地区自由流动,实现地区间多技术领域互联,驱动地区创新路径多样化。国内市场分割阻碍了区域间资源和商品的自由流动与竞争(邓明,2014),对我国经济运行效率和区域协调发展造成了严重抑制效应(张宇,2018),使得企业增加了中间品进口强度以及提升了加工贸易的占比,抑制了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刘信恒,2020)。对企业而言,市场分割造成国内中间产品贸易渠道受阻,最终会影响到企业生产的专业化程度(Grossman and Helpman,2004)。而整合的区域市场不仅有助于提升国内市场的整体规模,扩大企业产品市场需求的空间范围,还能促进生产要素在不同地区之间的有序流动,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Restuccia and Rogerson,2013)。提高区域市场一体化便于商品和生产要素跨区域流动,能增强市场配置资源的有效性,有利于地区发挥比较优势并且进行区域专业化分工,从而优化本地区的技术多样化创新方式。

假说2:国内市场整合能够形成优化地区创新路径的要素配置效应。

就地区间技术关联而言,整合国内市场能够加强地区间的信息交流,完善国内产品内分工体系,提升地区间技术关联和互补程度,进而提升地区创新多样化水平。然而,地方保护政策阻碍了地区间信息交流和产业关联,企业局限于某一区域开展研发活动,阻断了获取技术相关的经营经验的渠道,抑制了企业从其他市场学习的溢出效应,不利于提高企业的知识存量。但是,一个地区所拥有的知识存量往往是决定区域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Cooke,2005)。如果整合国内市场,地区通过资源和信息共享的优势,促进关联技术之间实现技术互补和竞争,使得地区在更多的技术领域获取优势,更容易提升该地区的创新能力。最重要的是地区之间技术关联能够降低研发创新失败的风险,单一地区研发失败的可能性比较高,而地区之间通过技术互补和分工能降低研发活动失败的风险,提升地区研发创新成功的可能性(Garcia-Vega,2006),因此,地区市场整合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地区创新能力和多样化水平。另外,如果地区之间存在分割,一个地区长期缺乏相似技术和产品领域的竞争,缺乏在新技术领域实现技术进步的动力,该地区就可能被锁定在特定行业内相关品种的生产中;反之,如果地区之间关联增加,不同地区之间市场竞争程度上升,对技术或者新产品的多样性需求增加,会促使地区开展不相关领域的研发活动。

假说3:市场整合能够形成优化地区创新路径的技术关联效应。

三、研究设计与描述性统计分析

(一)计量模型

结合前文理论分析,文章构建如下计量模型用以考察整合国内市场对地区创新多样化的影响效应。

其中,i 表示地区,t 为时间,utdit表示地区创新多样化水平,β0为截距项,msit为地区的市场整合程度,β1为市场整合程度的估计系数,表示地区市场整合对该地区创新多样化的影响效应,Xkit为k个其他影响地区创新多样化的控制变量,βk表示控制变量对应的估计系数,λi和ηt表示不可观测的个体效应和时间效应,εit为随机误差项。

(二)主要指标选取和数据说明

1.国内市场整合测量方法与评价

现有文献也主要通过市场整合程度(市场分割的倒数)来表征市场整合情况(李自若等,2022),为了测度地区市场整合程度,本文基于Parsley and Wei(2001)测算相邻省份相对价格,参考盛斌、毛其淋(2011)使用价格比的对数一阶差分形式表示两地区产品m的相对价格的方法:

为了避免省份位置顺序的差异导致相对价格方差的测算偏误,对相对价格取绝对值:

由于Parsley and Wei(2001)只测算了相邻省份的市场分割程度,而不相邻省份之间同样存在贸易壁垒和本地市场保护主义,同时不同省份之间也存在贸易来往以及技术关联,因此需要测算全国层面各个省份之间的市场整合情况。数据筛选过程中遵循如下原则:(1)省份选取,剔除西藏、海南和重庆的数据,这些省份数据由于缺失考察期内物价指数,故未纳入考察样本。(2)本文以2001年作为数据集的起始年份,从数据的平衡性来看,很多省份的价格指数是从2001 年开始;从历史角度来看,中国从2001 年加入世贸组织,各地区更容易受到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可以认为价格变化更加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变化。(3)主要参考了赵奇伟、熊性美(2009)以及盛斌、毛其淋(2011)选取价格指数的做法,在文章中选取了10 类价格指数,包括: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以及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中的建筑安装工程投资价格指数、设备工、器具投资价格指数、其他费用投资价格指数、国有单位职工平均工资、城镇集体单位职工平均工资和其他单位职工平均工资,这10类价格指数中包括了产品和要素等价格指数,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地区的各种价格水平。根据样本28 省份15 年的10 类价格指数的数据可以得到2001—2015年期间15 年378 对省份组合,每对省份组合有10 类商品,因此,根据式(3)可以得到56700(378×15×10)个差分形式的相对价格方差绝对值。然而相对价格的方差绝对值中存在由于不同价格指数包括的商品差异导致的不可加效应,比如:某一时期i和j两地某种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动,价格的变动可以分解为两部分,一部分价格变动与商品本身的特征有关;第二部分价格变动与商品本身无关,与i和j两地的市场变化或者其他因素变化相关。文章测度市场整合情况,需要得到第二部分价格变动,因此需要剔除第一部分价格变动的影响,即消除价格指数本身对的影响。为了更准确地度量相对价格的方差,借鉴Parsley and Wei(2001)采用的去均值方法消除与特定价格指数相关联的固定效应fk,具体做法为设定包含价格指数固定效应fk和i、j两地关联的市场影响价格变动即剔除fk项,需要对年份t、给定价格指数m 的|在378 对省份组合之间求平均值,然后分别用378对省份组合的减去该均值,可以得到:

本文通过测算得到中国各省份市场整合程度,图1报告了2001—2015年国内区域市场整合程度的时间变化趋势。可以看出在2001—2010年期间,国内市场呈现分割趋势,究其原因可能主要在于中国加入WTO 之后出口增加,地方政府为了促进本地经济快速增长,往往采取保护政策提升贸易出口体量,结果带来国内市场分割,抑制了国内市场贸易经济规模效应(陆铭、陈钊,2009)。随着国内市场一体化战略的提出,从2011年开始,国内市场从分割走向整合,不过2012年略微出现下降,可能的原因在于该年各地区经济指标出现回落有关,不同地区的物价指数出现的波动存在较大差异,但是整体的市场整合程度也是高于2010年之前的水平,因此从2011年开始,国内市场整合程度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与盛斌、毛其淋(2011)、以及卞元超、白俊红(2021)的结论一致。

图1 国内市场整合程度变化趋势

2.地区创新多样化

地区内的企业通过技术组合和技术结构变化,不断实现技术突破和新技术的产生,如果地区在原有技术的基础上出现技术变革或者突破现有技术范围进入新的技术领域,这样的创新路径称作“技术多样化”(Boschma et al.,2015)。本文基于技术空间理论,借鉴Pinheiro et al.(2018)的方法,通过构造能够反映该地区新技术与原有技术基础之间联系程度的指标,改进Boschma et al.(2015)提出的“技术空间”指标,得到测算技术多样化指标的具体方法。构建地区新技术与原有技术之间的关联程度,首先需要测算地区的技术优势,本文使用专利数据替代“技术空间”中的出口贸易额作为基础数据,测算显性技术比较优势(RTA)。

其中,式(5)中c 代表省份,j为专利IPC 四位分类码,t表示年份。显性技术比较优势指数(RTA)通过比较j技术在全地区的平均份额与j技术在c 地区所占的份额,来测度c 地区j技术的优劣状态,如果显性技术比较优势指数(RTA)大于1,表示c地区在j技术领域的技术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c地区在j 领域存在显性技术优势,定义xcjt= 1;如果显性技术比较优势指数(RTA)小于等于1,表示c地区在j 技术领域的技术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c 地区在j 领域不存在显性技术优势,定义xcjt= 0。对每一年xcj指标构建一个二维矩阵M =(Mcj),其中Mcj表示c地区在j技术领域是否拥有显性技术优势。如果c 地区在(t - 1)时期没有j 技术(RTAcjt-1很小),到t 时期c 地区实现了该技术的专业化(RTAcjt> 1),c 地区从(t - 1)时期到t 时期实现了j 技术从无到有的过程,表示该地区具有技术多样化特征:

由于显性技术比较优势指标(RTA)没有具体说明地区技术多样化与地区原有技术之间的关系,基于显性技术比较优势的“0-1”矩阵M,能够测算出地区的不同技术之间的邻近度,借鉴Hidalgo et al.(2007)的做法,使用“技术密度”作为具体的测量指标,测算地区技术多样化与原有技术之间的具体关联。一个地区在技术密度较小的技术领域进行多样化的创新活动称为“不相关技术多样化”;反之,一个地区在技术密度较大的领域进行技术多样化创新活动称为“相关技术多样化”。由于一个地区研发资源是有限的,新技术的研发很大概率是在原有技术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地区的不同技术之间会出现比较高的关联程度。如果一个地区在两种技术上都具有显性比较优势,这两种技术领域的关联程度就可能高(Hidalgo et al.,2007)。通过计算两种技术领域之间的相似程度,可以得到两种技术的相似矩阵Φjj′,表示两种技术之间的邻近度,具体测算方法为:

其中,kj,0和kj′,0分别代表在t时期两种不同的技术j和技术j’具有显性比较优势的地区数量,以不同的两种技术相似矩阵为基础,通过测算技术j与地区所有技术集合之间的邻近程度来测度技术密度(Density):

其中,xcj′t表示c地区t时期在技术j’是否具有显性优势的虚拟变量,Φjj′t是技术j’和技术j在t时期的邻近度。技术密度(Densitycjt)表示c地区在t时期发展与技术j相关新技术的原有基础。利用相对技术密度(R_densitycjt)作为测度技术多样化的指标,具体测算公式为:

其中,Oct表示c地区t时期未实现技术专业化的技术集合,(Density)Oct表示未实现技术专业化的技术集合内的平均技术密度,σOct(Density)为未实现技术专业化的技术集合内的技术密度标准差。基于相对技术密度(R_densitycjt)构造了描述地区创新多样化水平的指标,以此作为平均相对技术密度,具体测算方法为:

其中,a_densityct为技术多样化平均相对技术密度,n 表示地区实现的所有技术多样化事件的个数,R_densitycjt为c地区t时期技术j的相对技术密度,如果平均相对技术密度a_densityct的数值越大,说明该地区更倾向于在相关领域实现了技术多样化;相反,如果平均相对技术密度数值越小的,则表示该地区在不相关技术领域实现了技术多样化。

本文使用2001—2015 年中国专利数据库中的发明专利申请数据测算了地区创新多样化水平。按照年度、省份以及IPC四位代码将专利申请信息进行分类,最终得到每个省每年在每个IPC四位码所代表技术中的发明专利申请数量。使用发明专利数据作为本文指标测算的数据,是因为相较于实用型专利和外观专利,发明专利质量更高,对创新性的要求更高,更能体现技术创新影响地区研发资源投入的机制。对于省份个体,由于海南省、重庆市的专利数较少,而西藏自治区的数据缺失较多,为了确保文章中各指标中省份个体相同,剔除西藏、海南和重庆市的相关数据样本。

通过测算得到中国各省份技术多样化水平,图2报告了2001—2015年中国及东中西三地区创新多样化变化趋势。可以看出在2001—2015年期间,中国全国范围和各地区的创新多样化水平(平均相对技术密度)呈现下降趋势,说明创新多样化活动表现为从相关技术多样化逐渐转向不相关技术多样化。分地区来看,西部地区的平均相对技术密度虽然呈现下降趋势,但是数值水平一直处于零以上,说明西部地区创新多样化主要以相关技术多样化为主,在本区域内具有优势和技术专业化水平较高的领域进行技术创新,在新的领域实现技术突破的活动较少。东部地区的平均相对技术密度一直处于零以下,表明东部地区技术革新比较多,创新多样化活动较多地集中在技术不相关多样化,在多领域创新实现技术多样化是东部地区的主要创新路径。不过,从2013年开始,东部地区的创新多样化中不相关技术多样化开始减少,相关技术多样化开始增加,东部地区这种创新路径的转变,最大的原因在于东部地区已经建立了相对较全的技术领域,开始在较为全面的技术领域内实现技术专业化,实现不相关技术领域的突破事件较少,也相对较为困难,所以创新路径开始表现为在现有较为全面的多技术领域的相关技术多样化。中部地区在2010 年之前,创新多样化主要以相关技术多样化活动为主,2010年之后技术多样化开始表现为不相关技术多样化,出现技术领域突破和技术变革,建立较为全面的多技术创新链,在新的技术领域实现创新多样化的研发活动较多。

图2 全国和各地区创新多样化趋势图

3.控制变量

(1)地区经济发展水平(gdppc)。地区创新能力需要以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为基础,如果地区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地区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方式也会存在明显的非均衡特征。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具有较强的物质基础和较大规模的市场需求,这为该地区创新活动和创新方式提供基础。本文使用以2001年为基期平减后的人均GDP作为测度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并取自然对数。

(2)地区市场开放程度(fdi)。市场开放和对外贸易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地区的创新能力,外资为地区开展创新活动提供了研发资金,对外开放同时也会把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输入国内市场,本文利用外商投资与GDP的比值作为测度地区市场开放程度的指标。

(3)地区市场竞争程度(hhi)。市场竞争程度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本地企业研发决策,在行业集中度较高即市场竞争程度较低的地区,企业往往倾向于采取不相关技术多样化的创新战略获取市场竞争优势。本文使用地区行业集中度(赫芬-达尔指数)作为衡量市场竞争程度的指标。

(4)技术复杂度(tci)。技术复杂度反映了实现技术变革的难易程度,如果技术复杂度较高,说明该技术越难被开发和创新,本文借鉴(Hidalgo and Hausmann,2009)的做法测算地区技术复杂度的指标。

(5)政府支持(gov)。政府资金作为研发创新项目经费的主要来源,政府往往采取补贴的直接支持措施和税收减免的间接措施激励企业进行研发创新(Bloom et al.,2019)。本文采取政府财政中科技支出占GDP的比重作为测度政府支持的指标。

(6)人力资本(Hum)。借鉴陈钊等(2004)的做法,使用人均受教育年限作为衡量地区人力资本水平的指标,具体测度方法为:

其中,hi(i= 1,2,3,4)分别为接受小学、初中、高中和高等教育及以上教育的人口比重,回归估计中使用自然对数形式。

本文中控制变量通过手工整理各省统计年鉴并加以测算得到。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同市场整合程度中省份个体保持一致,剔除西藏自治区、重庆市和海南省,因此,使用包含28个省级行政单位16年的数据样本。表1报告了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表1 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四、实证结果分析和讨论

(一)国内市场整合影响地区创新多样化的效应分析

本文根据前文中计量方程(1)进行估计,表2 汇报了国内市场整合影响创新多样化的OLS 基准估计结果,表2 中各列结果中逐步加入控制变量。从基准估计结果来看,市场整合程度(ms)的估计系数显著为负,与地区平均相对技术密度(utd)呈现负向关系,说明地区市场整合程度越高,地区平均相对技术密度越小,地区的创新多样化越倾向于不相关技术多样化的形式,市场整合程度的提升会激励地区扩展本地区技术范围,实现新技术领域的突破。因此,在地区之间市场整合的情况下,地区创新路径更容易走出自身技术领域“舒适区”,打破技术锁定的困局。从各控制变量的估计结果来看,其中地区经济发展水平(gdppc)的估计系数显著为负,也说明了经济水平越高,有足够强的经济实力基础支撑,地区也越倾向于开展创新多样化的项目活动。地区市场竞争程度(hhi)的估计系数与平均相对技术密度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地区的行业集中度高,地区会较多地从事不相关技术多样化的创新活动,也表明如果地区市场竞争程度较低,地区越容易突破自身的技术边界,如果行业集中度较低,市场竞争程度高,地区的企业可能会主要从事本地区具有优势的技术领域来获取市场竞争力,避免开展新技术领域研发项目的不确定性风险。地方政府支持程度(gov)的估计系数显著为负,政府支持程度越高,本地区企业能获取更多的资金和优惠条件,降低技术突破和新技术创新的不确定性,从而更倾向于选择不相关技术多样化的创新路径。国外直接投资(fdi)的估计系数显著为负,地区接受外资水平越高,地区越倾向于进行不相关技术多样化的创新,因为国外直接投资的模式往往是采取合资企业或者外资企业进驻的形式,因此在国外投资的过程中,国外技术一般会依附于资本投资转移到国内,促进了国内技术的多元化发展,地区更容易突破本地区的技术壁垒,实现新技术的突破。控制变量地区技术复杂度(tci)的估计系数显著为负,说明如果地区某一项技术很难进行革新,那么该地区可能会转向新技术领域,从而呈现不相关技术多样化的创新模式。人力资本的估计系数显著为负,说明高学历人群的比例越高,地区越倾向于不相关技术多样化的创新路径。

表2 基准估计结果

(二)内生性分析

实证估计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要考虑和解决内生性问题。根据计量经济学理论,内生性的主要来源有两个,一是遗漏重要的自变量,本文在计量模型中尽可能利用可获得的数据,并参考已有文献,设计了一部分获得广泛认可的重要控制变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相应的内生性问题;二是要考虑被解释变量与核心解释变量之间的内生性问题。被解释变量地区创新多样化与核心解释变量市场整合程度可能存在反向因果,从而导致内生性问题。文章的被解释变量地区创新多样化影响核心解释变量国内市场整合的原因在于如果地区局限于本地区优势领域进行技术创新,没有在新领域实现技术突破和革新,这类在本地区熟悉领域进行创新的企业大多属于传统和成熟行业,地区为了保护本地传统行业中的企业和市场优势,往往会采取地方保护政策(江飞涛、曹建海,2009)。另外,如果地区突破本地区的比较优势技术领域,开展新领域的产业创新,由于地区新发展的技术和产业在前期阶段,往往不具有很大的竞争优势,地方政府也会采取保护性政策,从而不利于市场整合程度的提升。因此,在某种程度上仍然存在被解释变量与核心解释变量之间的逆向因果的关系,从而导致内生性问题。合理的办法是寻找相应合适的工具变量,才能从根本上比较好地解决被解释变量与核心解释变量之间的内生性和互为因果问题。

考虑到地区之间整合程度与地理条件存在关联(吕越等,2018),地理条件的复杂度会影响地区之间的交流,因此地理条件对市场整合存在一定的影响。另外,地理环境条件的形成是由长期的地质运动形成的,具有外生性,地区之间经济社会的发展差异很难确定是因为地理条件决定的(黄玖立、李坤望,2006)。因此,文章选取地区河流数量(自然对数)作为国内市场整合程度的工具变量,并借鉴卞元超、白俊红(2021)的做法,地区河流数量乘以2001—2015年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作为最终的工具变量指标,并对工具变量进行了不同的检验。

表3汇报了工具变量2SLS估计结果,第一列和第二列分别汇报了第一阶段包括未加入控制变量和加入控制变量的估计结果,从估计结果来看,国内市场整合的工具变量(river)的估计系数显著为负,说明河流的数量越多,交通受到的影响越大,地区间市场整合程度会越低,工具变量统计显著性符合文章选取工具变量的逻辑思路,说明文章选取的工具变量是相对合理的。表3中第三列和第四列分别是未加入控制变量和加入控制变量使用工具变量2SLS 回归估计的结果,核心解释变量市场整合程度(ms)的估计系数显著为负,与基准估计结果中响应效应基本相符,市场整合程度越高,地区创新路径越倾向于选择不相关技术多样化。为了确保选取的工具变量更为严谨,文章做了不同的检验,文章做了工具变量的不可识别检验(KPLM 统计量)和弱工具变量检验,从表3的检验结果可以看出,文章选取地区河流数量(river)作为国内市场整合程度的工具变量是合理的。

表3 工具变量2SLS估计结果

(三)稳健性分析

1.替换变量

为了检验估计结果的稳健性,首先通过替换被解释变量的测度指标,使用地区不相关技术多样化发生的事件数的自然对数形式(uv)替换平均相对技术密度。不相关技术多样化表示地区创新活动中技术分散于不同的大类,在地区当期技术多样化事件中,如果相对技术密度(R_densitycjt)小于0,则表示c地区t时期技术j为不相关技术多样化事件,地区相对技术密度(R_densitycjt)小于0的技术多样化事件的数量为该地区不相关技术多样化水平。表4汇报了替换被解释变量的估计结果,从估计结果来看,国内市场整合程度(ms)的估计系数显著为正,说明地区不相关技术多样化事件数与国内市场整合程度呈现正相关关系,市场整合程度的提升显著促进了地区采取不相关技术多样化创新方式。

表4 替换被解释变量为不相关技术多样化(uv)的估计结果

2.排除潜在遗漏变量

由于地区创新能力和创新方式的变化往往具有滞后性和动态延续的特点,地区之间的影响对地区经济指标的影响会出现滞后现象,地区创新路径的变化会相对滞后于地区之间关联的建立。因此,文章通过构造动态面板模型对地区创新方式滞后于地区市场整合的问题进行处理。动态面板模型中可能会存在因为将被解释变量的滞后期作为解释变量,出现新的内生性问题,文章使用广义矩估计(GMM)的估计方法避免这一问题。具体的做法是将被解释变量平均相对技术密度(utd)的滞后期与核心解释变量国内市场整合程度(ms)作为内生变量,将控制变量作为工具变量,同时控制地区和时间固定效应,采用两步GMM 估计方法进行回归。表5汇报了具体的估计结果,其中第二列为系统GMM(SYS-GMM)方法的结果,第三列为使用差分GMM(Diff-GMM)方法的回归结果,在表5 的估计结果中,系统GMM 和差分GMM 两种估计结果AR(1)的检验值趋于0,AR(2)的检验大于0.05,同时Sargan检验也大于0.05,因此模型的估计结果是有效的。表5中使用两种GMM估计方法估计的国内市场整合程度(ms)的系数显著为负,估计系数和显著性与基准估计结果中一致,表明国内市场整合程度提升能够有效促进地区进行不相关技术多样化的创新。

表5 GMM估计结果

五、国内市场整合影响技术多样化的机制效应检验

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检验了国内市场整合与地区创新路径选择之间的关系,初步验证了市场整合程度的提升可以显著影响地区创新多样化的形式,国内市场整合可以有效激励地区选择不相关技术多样化的方式进行创新,促进地区突破本地区的技术优势范围,实现新技术领域的变革,并验证了实证结果的稳健性。文章进一步分析整合国内市场影响地区技术多样化创新路径选择的机制,主要从市场需求效应、要素配置效应和地区间技术关联效应三个角度进行分析,构建如下计量模型:

其中,mechit表示影响机制变量,分别代表市场需求效应、要素配置效应和地区间技术关联效应的测度指标,其他变量与前文相同。

(一)市场需求效应

整合国内市场能够发挥国内市场超大需求规模优势,扩大产品多样性空间和多目标市场规模进而影响地区创新多样化不同方式的选择。对于衡量市场需求的指标,本文分别选取技术市场成交额和地区营业额(卞元超、白俊红,2021)作为测度指标,表6 汇报了具体的估计结果,市场需求效应的测度指标技术交易额和地区营业额对国内市场整合程度的估计系数显著为正,说明国内市场整合能够显著提升国内需求,增加地区间贸易,从而激励地区进行创新多样化的研发活动。

(二)要素配置效应

整合国内市场扩大了企业要素市场需求的空间范围,促进生产要素在不同地区之间的有序流动,优化研发要素跨区域配置,特别是研发资源的有效配置能够提升地区创新多样化的效率。本文分别利用地区TFP 和DEA-Malmquist 指数测算地区研发效率的变化率用来作为衡量地区要素配置效应的指标。表7汇报了国内市场整合影响要素配置的估计结果,从地区TFP 和研发效率分别对国内市场整合的估计系数来看,国内市场整合的系数显著为正,表明国内市场整合可以有效降低地区间要素流动壁垒,优化要素在地区间的合理配置,从而改善市场分割造成的要素贸易阻碍,提升地区的创新效率和生产效率,促进地区创新多样化水平的提升。

表7 国内市场整合的地区要素配置效应

(三)地区间技术关联

地方保护主义导致的市场分割会阻碍地区间信息交流和产业上下游之间的关联,截断了企业从其他市场学习的通道,造成本地区企业局限于某一技术领域内开展研发活动。而整合国内市场加强了地区间技术关联程度,通过资源和信息共享的优势,不同技术之间存在互补和溢出效应,进而提升了地区创新多样化的水平。文章借鉴郑江淮等(2022)关于技术互补和技术竞争指标测算方法,建立不同地区之间技术关联和技术竞争的矩阵,市场整合程度使用前文中非加权的相对价格标准差。技术互补和技术竞争分别对国内市场整合进行回归估计,表8中地区技术互补的国内市场整合的估计系数显著为正,说明地区间的市场整合程度提升,能够有效促进地区间技术溢出效应,加强地区间的技术互补,从而提升了地区创新能力和技术多样化水平。而地区间技术竞争对市场整合程度的估计系数显著为负,国内市场整合降低了地区之间的竞争程度,主要原因可能在于地区政府地方保护政策减少,地区间贸易壁垒水平降低,产品分工将研发创新活动的不同环节分散到不同的地区,地区更多地体现为技术交流,而非市场分割和技术竞争。

表8 国内市场整合的地区技术关联和竞争效应

六、进一步分析

(一)国内市场整合缓解出口市场的“生产率悖论”

参考发达国家创新发展的经验来看,出口产品往往具有较高的质量和生产率水平,Krugman(1980)提出的“母国市场效应”中企业自选择理论很好的解释了该现象。然而中国出口的往往是生产率较低的产品,出口企业的生产率低于内销企业,与最新的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核心结论正好相反,这种现象被称为“生产率悖论”,很多研究从中国从事附加值低的加工贸易为主和劳动密集型的产业结构特征解释了“生产率悖论”的问题(Lu et al.,2010;范剑勇、冯猛,2013)。然而地方保护国内市场较高的交易成本导致的市场分割,仍然是很多企业选择国外市场替代国内市场的主要原因,市场分割会通过出口等渠道对企业的生产率产生抑制效应,制约了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形成和提升(张杰等,2011)。

虽然国际贸易为中国本土企业提供了出口机会,帮助其获得了企业规模的扩张机会和短期利润,但是长期从事加工贸易的企业会被“锁定”在全球价值链的低端环节,不利于形成以创新为驱动的发展路径。而区域市场一体化和市场整合能有效提升产品和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提升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便于地区发挥各自比较优势优化产品内分工,从而提升地区技术创新复杂度和多样化水平。文章分析了国内市场整合程度是否能够缓解出口贸易导致的技术和生产率低端锁定的问题。表9 汇报了具体的估计结果,回归结果(1)中使用各地区货物出口金额测度的出口规模(trade)的估计系数显著为正,说明出口贸易规模与相关技术多样化水平呈现正相关,地区出口规模越大,越容易选择相关技术多样化的创新路径。估计结果(2)和(3)中国内市场整合与出口规模的交乘项(trade*ms)的估计系数显著为负,表明市场整合程度提升,会影响出口贸易规模对创新多样化方式的作用,市场整合程度提升降低出口规模影响地区选择相关技术多样化的偏向,从而选择不相关技术多样化的创新路径。估计结果(4)-(6)中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对出口规模的估计系数显著为负,表明出口规模与地区生产率之间呈现负相关关系,出口贸易不利于地区生产率水平的提升。虽然生产率对市场传统程度的估计系数为正,但是交乘项(trade*ms)的系数显著为负,国内市场整合程度的提升并没有完全解决出口贸易造成的对生产率的抑制作用。由于国内地方保护和地区间贸易壁垒存在,国际市场对国内市场替代作用仍然明显,抑制了国内各地区比较优势的发挥和产业技术关联,不利于国内产品内分工和创新多样化水平的提升。

表9 国内市场整合、出口贸易与创新多样化和生产率

(二)国内市场整合的区域异质性

不同的区域内的地区产业政策和技术关联存在异质性,特别是在国家出台局部地区一体化政策的环境下,一体化政策加强了地区之间的关联,降低了政策差异和贸易壁垒。地区内创新型企业和人才以创新网络等为依托,通过产业分工协同创新的产业组织形态,形成知识溢出效应、高效的合作竞争机制,促进了产业创新和新产品研发进程,增强了本地化创新资源禀赋和创新体系的创新激励,并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实现了地区创新优势和创新绩效水平的不断提升。一定程度上的竞争有利于生产率的增进,更有效地发挥了市场整合的积极效应。

为了检验实证市场整合影响地区创新路径选择的区域特征,文章分别实证检验了东中西三地区的市场整合程度与创新多样化的关系。表10 汇报了具体的分地区样本的估计结果,各地区结果中市场整合程度的估计结果显著为负,并且不同地区之间市场整合对地区创新多样化的影响效应存在显著的差异,其中东部地区的影响效应高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前文分析中图1和图2表明,东部地区市场整合程度相对较高,并且形成了多地区的区域一体化,不同地区政府之间关联较为密切,减少了地区之间的相对贸易壁垒,同时东部地区的技术多样化多为不相关技术多样化,因此东部地区市场整合程度的提升对地区创新方式的影响相对较为明显。而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经济水平相对较为落后,地方保护政策较多,企业受市场分割的影响较大,技术创新多集中于本地区相关的优势领域,因此,相对于东部地区,市场整合对地区创新路径变化的影响效应较小。

表10 国内市场整合影响地区创新路径的区域异质性

七、结论与政策性启示

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提升地区创新能力和优化技术多样化的创新路径需要建立国内统一大市场,充分发挥我国超大市场规模优势,因此,整合国内市场对提升地区创新能力和优化创新路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市场整合与地区创新技术多样化的关系,得到如下结论:第一,在考察期内,国内市场整合程度呈现显著上升的趋势,随着创新能力的提升,创新路径会从相关技术多样化逐步转变为不相关技术多样化。第二,国内市场整合可以显著提升地区不相关技术多样化水平,地区之间的市场整合程度上升,有利于地区突破自身技术范围,实现新技术的变革。第三,国内市场整合可以提升地区的需求效应,优化地区间要素配置,以及增强地区间技术关联,从而提升地区技术多样化创新水平。第四,国内市场整合能够缓解出口加工贸易导致的创新和生产低端锁定的问题。

随着我国人口红利消失和国际经济疲软环境下外需的持续低迷,国内市场分割造成内需不足,地区创新和技术变革面临多重压力,以外循环为主的技术追赶和技术模仿的客场全球化发展模式不可持续。在这一背景下,提升国内市场整合程度,建立国内统一大市场环境,成为提升地区创新能力和创新多样化水平的重要路径。从本文分析的结果可以得到如下政策启示:一是以国内市场整合为切入点,打破地方政府保护主义思维,合理引导地方政府合作,消除地方市场的政策障碍,打通制约国内循环的关键堵点,通过加强地区间产业关联和技术互补,优化产品内分工体系,提升地区创新能力和创新多样化水平。二是充分发挥国内市场整合的市场规模效应,获取跨地区经营的规模和范围经济,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地区间要素配置效应,发挥区域市场整合促进生产要素在不同区域、不同主体之间自由流动的作用,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加强地区间技术关联,通过国内市场信息共享和交流平台,扩大产品和技术空间,建立地区间的技术和产业关联的创新网络,但是要提高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确保创新主体的收益,从而激励地区开展不相关技术多样化创新,优化地区创新路径。三是考虑到不同地区和不同行业的差异性和互补性,基于大国经济国内市场的动态比较优势理论,充分发挥产品内分工的优势,培育多品牌的空间,激发按需研发的创新活力,获得市场反馈的补偿机制,提升地区间相互促进的螺旋式增长效应。四是重视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均衡,改变以外循环为主的加工贸易的客场全球化模式,逐步转向以国内大市场为主,国外循环为辅,集聚国内外创新资源优化国内创新路径,确保我国创新链和供应链的安全,建立安全可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创新系统。

猜你喜欢

程度效应
铀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效应
精致和严谨程度让人惊叹 Sonus Faber(意大利势霸)PALLADIO(帕拉迪奥)PW-562/PC-562
男女身高受欢迎程度表
不同严重程度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的比较
懒马效应
场景效应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偶像效应
断裂对油气富集程度的控制作用
将内燃机摩擦减小到最低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