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融合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实施策略探析

2023-12-01刘渊王芙蓉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3年27期
关键词:师范生信息技术专业

刘渊,王芙蓉

(榆林学院绥德师范校区,陕西 榆林 719000)

“产教融合”是高校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实现特色办学的重要途径。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培养了大批高素质人才。但同时因受办学性质,培养方案以及师资和生源等多种因素影响,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在结构、质量、水平上还不能完全适应,“产教分离”问题仍然存在。为此,国务院办公厅、教育部印发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的重要指导文件。学前教育师范生不但要掌握信息技术知识,还要达到在专业课程中灵活应用的程度。对高校信息技术的专业教师而言,非常需要对照新能力标准的要求,从课程学习与实践教学两方面入手,对学前教育师范生信息技术能力培养进行深度研究。

1 学前教育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现状分析

学前教育专业人才质量的培养要求,决定未来幼儿教师发展的教育水平。在教育信息化形势下,学前教育师范生在校学习期间,就要以服务于就业岗位为导向,及早适应准幼师信息技术能力。一是对信息的搜集、甄别、整理、加工和利用的能力;二是具有一定的文字处理及幼儿教育活动的设计能力;三是学会利用多媒体技术整合课程资源并能解决学校管理中的实际问题。然而现阶段学前教育师范生信息技术能力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1.1 信息应用意识普遍不强

学习态度影响学习的效果,学前师范生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意识普遍不强,认为只需要掌握专业课程知识,对信息技术课程则是上网、聊天等,仅满足简单通过上网搜集来解决问题。但对自身专业发展方向的教育网站及学术动态关注较少,遇到问题时并不能优先考虑利用信息资源。

1.2 信息检索能力参差不齐

学前师范生由于入学时的基础差异导致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参差不齐,主要表现在自主信息检索能力方面。检索能力是影响自主学习的重要因素,也是技术支持学习的重要体现。且对于学生自主分析信息来源、价值判断、道德意识等方面还需要积极引导。因为在搜集信息的过程中,易受到外在因素的干扰,对于未来幼师信息素养的发展影响不可小觑。

1.3 资源加工处理水平不高

学前师范生不但要掌握各类专业知识,还要熟练了解幼教专业中的各类信息加工处理方法,包括对计算机软件的操作和使用方式。对图像处理和动画制作,以及声音和视频的剪辑合成等,学生对素材资源加工处理水平不高。部分学生对于文本、图片、音视频、动画等处理软件零认识,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只停留在画面的展示和音视频播放上。

2 学前教育专业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策略

在学前教育专业学习中,要想达到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提升,首先要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观念,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凝聚和谐的师生关系,构建融洽的教学课堂。其次教师必须让学生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当今教育领域的影响[1],使学生感受到掌握信息教育技术的迫切性。为了使课程符合学前教育专业的需求,教师应主动转变教学理念和方法,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适合专业需求的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促进学前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更好地实施[2]。要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基于新理念、运用新方法、依托新技术,使他们的信息素养、专业水平从有质量提升到高质量。

2.1 优化调整课程内容

优化调整课程内容,适当降低理论知识在教学中的比例,增加学前师范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及上机操作,以实践、认识再实践的知识获取方法,让他们能够熟练掌握岗位需求的必备技能,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学前师范生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必须包含大学计算机基础、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相关知识,同时分别从理论学习、技能培养和专业应用等方面调整课程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此基础上,适当增加Photoshop、Flash、剪映、格式工厂等常用软件的使用,让所学的知识点更加丰富,知识体系更趋完善。此外,由于幼儿园教学工作中对于图片、声音、视频等内容的处理需求与日俱增,愈来愈多的“互联网+”设备在幼儿园开始投入使用,这就要求学前师范生还要具备基本的素材收集、加工处理,以及设备使用和维护技能。同时还要学会利用当前互联网教育平台进行教学,以提升学前师范生的信息化教学水平[3]。

2.2 细化明确教学目标

学前教育是儿童进行正规学习的起步阶段,这个时期对于每个孩子的发展都非常关键。在信息化社会当中,一定要使学前师范生了解并掌握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在课程教学设计中,要制订相应的教学目标,以提升学前师范生的信息素养,让未来幼儿教师更好、更快地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环境。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特点及兴趣特征设置相关的教学任务,教师在设计教学时,采用化整为零的思维策略,把总的教学内容细化成许多教学目标。如在Excel 教学中,对表格处理的学习内容设定为若干序列知识目标:创建文件、编辑表格、使用公式、应用函数、制作图表等,只要每个任务目标都达到了,就基本掌握了电子表格的制作和处理。再如教师在讲授Word 课程时,对于图文混排的知识点,布置学生制作一些校园风情画展的文档,更有助于学生在实践中切实掌握。

2.3 灵活实施教学方法

学前教育专业的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以及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教学的能力。教师对于微课程、翻转教学等模式进行实践,使学生能够更广泛了解课程知识,为将来能胜任教学打好扎实基础。教师在案例选取时优先考虑专业的关联性,确保课程内容和案例相契合,进而将教学内容变得简单实用,增强学生对本专业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以Word 教学为例,在设计教学案例时选择与学前教育相关的内容:如要求运用Word 文档设计一个幼儿活动方案。在操作过程中,教师首先介绍开展活动的主要创意,让他们讨论设计方案,搜集活动所需的素材资源。在具体制作活动方案的过程中,教师分步提示每个细节、讲解Word的操作技巧性和关键点,让学生展示个性设计,熟悉Word常用工具的使用要领,学会处理具体任务的步骤与方法,实现信息技术与专业知识二者的有机融合。

2.4 转变传统教学方式

如何培养具有信息技术能力,践行“以生为本,产教融合,持续改进”育才理念,是课程教学的总体思路。学前教育专业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方式应符合师范生的特征,以技能应用教学为导向,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积极开展项目式学习方法。即在教师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4]。树立正确的信息道德与责任,促进应用能力、实践能力、综合素质、核心素养等方面的提升,深化信息技术教学与课程思政的融合。比如,教师在设计演示文稿时加入红色文化教育、爱国主义精神等思政元素,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将其以文本、图片、音视频、动画等多媒体形式展示给学生。

2.5 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创新是大学教学的活力之源。创新的主体是学生,目的是以师范生学习方式革命推动大学教学革新,将教师主场式课堂向学生主场式课堂深刻转变。教师的角色由原来的知识拥有者、传授者转向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教师采用OBE 教育理念,带领学生走进幼儿园研学课堂,师生共同参与教学案例的设计与实践,让他们主动探索理论如何运用于实际[5]。教师把学习内容以及相关知识链接通过设置的学习平台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在课下的时间去学习,发挥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学习中碰到的问题,同学之间可以讨论解决,也可以提到课堂上师生共同解决。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让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此举可以让学生明确自己的提升方向,让教师清晰自己的育才思路,实现产教融合的目标。这样既可提升学生的教学参与度,又可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6 开展信息技术竞赛

为培养学前师范生对信息技术应用兴趣,应当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平台,以赛促学,面向全体学生开展“信息技术知识”“多媒体课件制作”竞赛等。通过参加比赛可以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全方位进行考核,让他们充分地发挥所学的知识和能力,使他们在成功体验中积累经验,不断刷新自己的潜力上限。此举不仅能够激发学前师范生对校园活动的参与兴趣,还能促进他们的学习热情。

3 信息技术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中应用优势的探讨分析

《基础教育课程纲要》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6]”学前教育专任教师是专业课程教学的主要实施者,其信息化教学应用水平对学生有示范导向作用。信息技术是高等师范教育中最重要的公共课程,与许多专业性学科有紧密的联系,将信息技术与专业课堂教学融合,可丰富教学手段和方法,为创造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提供技术上的保障。专任教师应从专业学科的自身特性和信息技术的基本特点两方面出发,制定完成教学任务的设计方案。现阶段我国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开设特别对艺术相关知识技能有具体要求。下文以音乐、美术、舞蹈、活动课程为例,分享“信息技术+专业课程+人才培养”教学实践的效果案例。

3.1 在音乐课程教学中的实践

信息技术已成为当代教师改变传统教学方式的一种必要手段,对学前教育音乐教育目标实现有重要意义。故而音乐专业课程教师要积极探索与研究信息技术使用方式,注重自身教学能力提升。比如,在教学中教师借助信息技术将抽象知识具体化,让学生欣赏音乐的时候,可以利用多媒体动画,在声音和画面的带动下,师生更好地走进音乐的情境,然后教师进行有效的指导。此外,在学习过程中,老师也可以让同学开展线上讨论,将交流的一些问题分享到学校网站上,这样既可以让同学们在互动中进行集思广益的交流,又可以让他们掌握更多的课外知识。

3.2 在美术课程教学中的实践

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课程教学,主要是为了培养未来幼儿教师的审美能力和绘画技艺。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首先由教师给学生展示绘画作品,然后讲解并辅助示范,这样很难将形、声、色一体的绘画讲解清楚。此时,如果能在学前教育美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融入信息技术手段,教学效果将会显著改善。比如,教师在绘画的过程中应用投影仪和绘图仪辅助教学。投影仪的操作技术很简单,应用绘图仪学生通过大屏幕即可观察到教师绘画的每一个细节,塑造出可视化的艺术形象。另外,采取各类信息技术手段能够很快获取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料,如果再加以配乐或配文并保存到U盘,方便易用,既可降低学习成本,又能提高教学质量,通过“艺术+技术”实现更好的优化效果。

3.3 在舞蹈课程教学中的实践

在学前教育的舞蹈教学中,传统方法是先示范教学,然后学生通过舞蹈室对照镜子跟学,以此规范自己的舞蹈动作。为了能更加细致地使学生掌握舞蹈技术要领,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课件将各部分舞蹈教学视频分动作展示,然后教师再作示范讲解。这种教学方法的全过程,可以通过视频录播系统全方位录制,学生可在录制的教学视频中分析具体动作细节,体会各个动作要领,直至将整个课堂教学内容中的舞蹈动作全部掌握。利用网络进行舞蹈的编排,可以丰富学生的专业舞蹈知识,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并将理论教学与信息化舞蹈教学相结合,有利于幼儿舞蹈实践运用能力的增强。此外,舞蹈教师也可以借助互联网沟通交流这一特点,将教师在舞蹈方面的新思维、新想法随时随地分享给学生,并加强师生间的互动及研究探讨,促进教师的教学实践、思维创新等能力的不断提升。

3.4 在活动课程教学中的实践

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开设幼儿园活动设计课程,是学生的学习产出目标与教育教学过程设计的特色案例。专业教师可与学生同去附近幼儿园实地组织活动,让师生与孩子近距离、面对面,在寓教于乐中掌握知识,实现协同育人的教学目标。活动设计的准备工作自然需要准备一些实物、素材、音乐等,如果仅靠收集现成的实物,有时会达不到预设效果。比如,设计探索《关于大自然的奥秘》活动主题时,家长通常会带儿童去大自然找感兴趣的生物标本或其他,找昆虫、找树叶、找花朵等,但实物资源总是有限的,知识视野更是受限的。这时,信息技术就派上用场,学前师范生通过事先准备好的多媒体教学课件,现场向同学们直接展示各种自然现象的图片、影像并辅以讲解,使他们在脑海中更加清晰地留下关于大自然的整体印象,同时也有利于孩子进行更多的思考联想,对于教学效果的达成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4 结语

产教融合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作为教师需深入探索信息技术与学前教育专业相关课程融合的有效方法,使更多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克服学科门类相互独立的倾向,厘清课程体系与社会、学校、学生发展中的关系,运用OBE教学理念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信息技术水平才能满足教育现代化的需求,对于未来在岗位上充分履行幼儿教育职责具有积极意义。

猜你喜欢

师范生信息技术专业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
进一步完善免费师范生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