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提升探析

2023-12-01尹涛

吉林教育(党建与思政版) 2023年10期
关键词:育人思政政治

尹涛

(吉林工商学院,吉林 长春 130507)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及无线通信技术的迭代更新,新媒体已经渗透到当代大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诸多方面。新媒体具有信息来源广、信息传播快、信息形式多等优势,其特有的互动性和便捷性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担负着党和国家“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社会责任,应通过高质量发展大学生思政教育夯实中国式教育现代化道路,这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坚定方向和必然选择。[1]如何应对新媒体资源带来的育人策略和育人模式的变化,进而更好地将新媒体资源转化为有效的教育资源,是做好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环节。

一、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一)利用新媒体提升大学生综合素养

新媒体为大学生提供了了解社会的全新窗口,增加了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新媒体的开放性使得信息的获取突破了传统的限制,知识获取的途径极大简化,学习者的主体性得以彰显,自学的可能性和可行性都获得较大幅度的提高,这些价值和伦理精神丰富了大学生的道德生活,提升了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二)利用新媒体做好大学生思想引领

新媒体的诞生使得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和传播者,当代大学生已经适应了新媒体新技术为学习和生活提供的便利,这彻底颠覆了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模式。在新媒体背景下,要弘扬正能量,积极倡导“躺平”不能“躺赢”,新时代有新征程,青年的奋斗要把用心用力的方向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确立的各项重点工作中来。[2]充分利用多媒体号召新时代青年“能吃苦”“肯奋斗”,就是要有踔厉奋发、奋勇拼搏的顽强意志,摒弃“躺平”“摆烂”“佛系”等懈怠、犹豫、畏难的心理,扫除骄气、邪气、暮气,以青春热度、青春激情面对生活、应对挑战。

(三)利用新媒体开展意识形态教育

当今世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西化”“分裂”中国的意图昭然若揭,一刻也没有停止。互联网连接着全世界,为众多文化和百家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提供了极为广阔的空间。从“香港暴力冲突”到“新冠病毒传播”,从“华为集团”到“新疆棉花”,西方国家利用新媒体破除了主权国家的边界,以政治污名化的方式为西方国家的政党与利益集团服务。[3]意识形态上的隐性战争无所不在,政治上的无形战争也丝毫未曾停止。西方主流媒体传播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偏颇价值观对大学生价值观产生极其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通过新媒体平台抓实“四史”宣传教育,厚植大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中华民族的情感刻不容缓。

二、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问题

(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缺乏守正创新精神

当前,00 后甚至05 后已经纷纷进入高校,受到传统校园宣传教育的影响,很多高校并没有充分利用好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极大忽视了新媒体对于广大青年大学生尤其是00 后、05 后的影响力和传播力。在“数字原住民”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普遍缺乏网络自制力和信息辨别力,这对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4]部分高校仍然坚持传统媒体的简单的听说读写和灌输教育,课堂趣味性较差,日常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缺乏新文化覆盖,如何让其占据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地”,是广大高校思政工作者要优先考虑的问题。

(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亟须构建“大思政”格局

“大思政”格局将一切可能影响学生思想政治觉悟的因素纳入高校教育考评环节,切实依托新媒体平台构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体系。[5]但目前高校存在思想政治教师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生活、辅导员和班主任思想政治理论功底不扎实、非思想政治课程不能真正发挥“课程思政”作用等问题。部分高校“一院一品”建设下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色案例没有形成。虽然广大高校已经就如何在课程文化、学生管理、网络思政等方面改进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进行了探索,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新媒体的有机融合依然存在阳关大道。如何利用好新媒体平台,大力推进新时代德育建设和教育现代化,提高高校思政育人工作质量,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走好文化自信发展之路的重要保障。

(三)新媒体宣传需要集中宣传渠道

随着新媒体的蓬勃发展,多个平台进入高校思政工作者的视野。从最早的QQ、新浪博客、微信,到后来的微博、微课、微视频及学生网络互动新平台“易班”等等,新媒体的出现也将受众群体的注意力分散到了多种传播方式上。新媒体渠道的拓展确实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的构成,但在思想政治教育大格局的要求下,更迫切需要集中宣传渠道,渲染宣传效果。[6]当前,高校新媒体宣传只为了短时间内获得学生的关注,未能及时进行长期合理的宣传策划,没有深入研究宣传内容与育人成效之间的契合度,造成学生“聚快散快”的现象。如果持续下去,这种趋势必将使校园新媒体失去学生的公信力和影响力,校园新媒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活力也将化为泡影。

(四)新媒体宣传没有深入学生心灵

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植根于大学生的学习和日常生活,多留意沉浸在图书馆里的莘莘学子,多走进学生的教室,多深入学生的寝室,多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多了解学生的个性喜好,以鲜活的生活实例进行新媒体正能量宣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出新媒体的育人功能。传统校园宣传观念使得新媒体在校园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形式相对单一,有的甚至导致新媒体宣传手段在一些校园“水土不服”。以学院微信公众号为例,部分高校只发布零散的新闻资讯,缺乏对专题性信息的分类推送,缺少对学生活动的全过程宣传报道,无法做到与学生关注热点、成长规律和成长需要同步,从而失去了其在学生群体中的权威性和影响力。

三、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提升的思考

(一)创新新媒体阵地

我们生活在“快新闻”时代,新媒体在力求保障其时效性的同时,应重点关注宣传内容的优化。鲜活的新媒体宣传素材可以第一时间唤醒学生的认知,贴近学生需求的宣传素材才是直击学生心灵的“法宝”。思想政治教育应顺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7]新媒体作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传播渠道,应力求新媒体内容覆盖到学生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执着探索立体化宣传,全方位育人,以真情打动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力传道、授业、解惑,培育学生明是非、知荣辱、辨善恶、立志向。

(二)打造新媒体生态链

高校应打造既有刚性服务又有人文关怀,既有主流价值观又有话语魅力的新媒体生态链,既要像疾风骤雨一样刷起“存在感”,又要像春风雨露一样浇灌“润心田”,才能有效提升新媒体的育人成果。[8]要善于利用软文效应为思政工作服务,把学校对师生的关爱融入网络文化作品中,有态度、有温度、有深度、有力度地讲好时代故事。通过新媒体渲染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做到以情育人、以理化人、以德服人。高校需要将网络话语权作为工作的重心,做到关注身边事、关注优秀典型,掌握新媒体规律,从而形成良好的校园风气。

(三)坚定政治立场

在互联网的影响下,信息传播的内容和形式不胜枚举,不同文化和争论层出不穷。高校思政工作者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坚力量,对良莠不齐的信息进行客观评价和甄别至关重要。特别是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将面临新媒体对其工作开展的严峻考验,需要帮助学生改进负面价值观、摒弃腐朽社会思潮、远离偏颇媒体言论,坚持党的领导,明确政治方向,保持政治定力。

(四)强化法治教育

新媒体视域下,信息传播的便捷性导致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而大学生又普遍缺乏社会经验,如果没有及时对其进行普法教育,很容易产生恶果。加强法治教育,不仅是保证学生健康心理状态的重要途径,更是巩固高校教育质量的有力保障。[9]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法治素养,利用多媒体通过具体事例对相应法律知识进行普及,提高大学生对多媒体不良信息的辨别能力。

(五)树立榜样精神

大学生榜样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新媒体的兴起为大学生榜样教育提供了新的平台。通过新媒体宣传可以高效引导大学生学习和践行先进典型、扩展大学生榜样教育的主体性、调动大学生榜样教育客体的主动性、扩展大学生榜样教育的阵地、丰富大学生榜样教育的素材、创新大学生榜样教育的方法、增强大学生榜样教育的实效性。[10]从新媒体内容的选择上,可以充分利用毕业典礼、开学典礼、校庆等重大活动,综合运用演讲、歌唱、表演、展览、短视频等形式,讲好青春榜样故事,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新媒体传播优势,提升校园榜样的魅力,提高大学生榜样教育的实效。

四、结束语

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对于思政工作者来说前景广阔,要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论述,筑牢把握举旗帜、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担当,切实把新媒体这一师生共同的精神武器建设好、利用好、维护好,使新媒体新技术成为思政育人工作的最大增量。让新媒体新技术在新时代新征程下焕发勃勃生机,广大一线思政教育工作者坚持在新媒体这片沃土中“深耕细耘”,巧思善作,以生为本,温情服务,在新时代新媒体的助力下有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

猜你喜欢

育人思政政治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