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古籍文献修复用纸纸库建设困境及措施
2023-12-01单雪刚来守英
单雪刚 来守英
(日照市博物馆,山东 日照 276800)
0 引言
我国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多次召开会议并颁布实施若干重要文件及决策推进此项工作。古籍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尤为重要。许多古籍存世时间已久,因水浸、霉蚀、灰尘、蠹虫、紫外线等因素侵扰与人为使用过程中的磨损,损坏日益严重。为了使古籍尤其是珍贵古籍得以恢复原貌并保存,古籍文献修复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渐凸显。古籍文献修复应遵循整旧如旧、最少干预及可逆性的原则,有手工修复与纸浆修复两种不同的方法。当前古籍文献修复用纸纸库建设面临诸多困难,修复用纸不足,进而影响古籍文献的修复。对此,应及时认识古籍文献修复用纸纸库建设的重要性,探讨解决方案,促使实体纸库和电子纸库良好建成。
1 古籍文献修复用纸的特殊性
古籍文献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其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之中得以沉淀和保存,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古籍和文献的载体大多为纸张,由于不同年代、不同地域生产的纸张技艺不同,使古籍文献纸张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相应的对古籍文献修复用纸的要求也有一定的特殊性。
一是对不同古籍文献修复用纸的要求不同。粗略估算古籍文献修复用纸有几十种,不同纸张的用途不尽相同,如可用于修复、加固连接、吸水撤潮、顶装书皮等。修复用纸主要用于修复书叶缺失部分,需要选择最为接近原书籍的纸张进行修复,否则可能造成古籍文献损坏;加固连接用纸则是选择韧性较强且与原纸张薄厚相似的薄皮纸来加固连接纸张纤维丧失强度的部分,比如完全断裂或者部分断裂的书叶;在对古籍文献书叶予以修复的过程中,吸水撤潮用纸可以用来快速撤潮或者压平修复后的书叶,通常选用薄厚适宜、光洁度较高、强度性能较佳、吸收性较强、伸缩性较小的纸张;书皮用纸则是用来修补古籍文献书皮破损部位①。
二是生产工艺特殊。由于古籍文献产生的年代不同,使用的纸张产生于当时的年代,导致古籍文献用纸运用了不同的手工纸制作技术。伴随着时间的流逝、社会的进步,传统的手工纸生产技艺也逐渐失传,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其一,技艺传承较为保守,传统的手工纸生产技艺仅在小范围内流传,并不轻易传授给他人,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生产技艺的传承。其二,在传承技艺过程中容易发生改变。在老师傅教授徒弟手工纸生产技艺的过程中,工艺步骤、工艺手法是固定的,但丰富的经验及对手工纸生产过程的领悟是难以传授给徒弟的,如若徒弟未能积累丰富的经验或者未能领悟技艺,很容易造成技艺操作变形,难以生产出高品质的手工纸。其三,技艺失传。某些老师傅为了避免将生产技艺传授给徒弟后与自己竞争,未能倾囊相授,长此以往很容易造成生产技艺失传。其四,现代造纸技术的冲击。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造纸技术日渐成熟,应用广泛,使造纸变得更容易。这给传统人工造纸带来了较大冲击,人工造纸逐渐边缘化,甚至消失,人工纸生产技艺也随之消失。
2 古籍文献修复用纸存在的问题
对国内图书馆古籍文献修复用纸应用情况进行了解后发现,修复用纸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一是数量较少。因对古籍文献书叶修复要求不同,需要的修复用纸也不相同。这就需要图书馆配备数量较多、种类较多的修复用纸,从而满足实际应用需求。对图书馆古籍文献修复用纸使用情况进行调研后发现,目前修复用纸数量较少、种类较少,难以满足实际应用需求③。
二是纸张保存不当。古籍文献修复用纸为不同时期生产的手工纸,需要有良好的存储环境,加强对手工纸的保护,以便在古籍文献书叶受损时可以应用修复用纸加以修复,使书叶尽可能地恢复原样。但在长期存储修复用纸的过程中,受环境因素、人为因素等方面的影响,修复用纸发生变质等情况时有发生,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修复用纸的使用性能,进而给古籍文献书叶修复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是修复用纸选用不够科学。图书馆进行古籍文献修复时,需要选择最为适合的纸张,才能尽可能地做到与原书叶浑然一体。为此,在实施古籍文献修复的过程中需要应用科学的检测手段对修复用纸予以检测,结合丰富的修复经验,选择最为适合的纸张④。但大多数的图书馆缺乏先进的、科学的修复用纸检测技术,难以选择最为适合的修复用纸,致使大多数古籍文献修复在选择修复用纸时,尽管小心翼翼地关注纸张原料与加工工艺等信息,仍然多凭修复师的经验进行选择,很少进行科学分析,选择用纸的主观性很强。此外,手工纸市场也缺乏质量认证机制,大多数纸张缺乏严格的性能指标。
3 古籍文献修复用纸纸库建设面临的困境
为保证古籍文献修复用纸供应充足,可以随时选用适合的纸张来修复古籍文献书叶,建设修复用纸纸库是非常必要的,但目前纸库建设还面临诸多困境。
一是手工纸质量难以得到保障。在现代造纸技术广泛应用、快速发展的情况下,手工造纸作为古籍修复用纸的主要来源,也备受图书馆的关注。但手工纸的制造存在一定的弊端,即手工纸的质量难以得到保障⑤。一代又一代传承的传统手工造纸技艺,虽然具有丰富的生产经验,但缺乏系统的、科学的研究,未能形成统一的生产标准,这使每次生产的手工纸质量都存在一些差异,有些手工纸的质量较差,难以满足实际应用需求,这将会造成一定的劳动力浪费。
二是手工纸尺寸不一。由于手工纸生产不仅在生产质量上难以形成统一的标准,在生产尺寸上也难以形成标准规格。规格标准的手工纸便于存储,便于应用,但手工纸的尺寸大小无法统一,有些纸张过大,有些纸张过小,与古籍文献书叶差异较大,在具体应用过程中需要对手工纸进行裁剪,而裁剪后剩余的手工纸可能无法利用,这会造成手工纸浪费。
三是缺乏特定的技术参数。目前传统手工抄造纸的生产厂家为数不多,规模不大,且大多数属于私人小作坊或民企,没有统一的技术参数作为生产指导。特定的技术参数的设置,可以保证手工纸的使用性能,比如弹性、收缩性、薄厚度等。通过调整技术参数,生产不同种类的手工纸,可以使手工纸有不同的修复用途,满足古籍文献书叶修复需求。但当前生产企业或者小作坊的手工纸生产缺乏特定的技术参数,手工纸的使用性能难以得到保障,无法满足古籍文献修复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古籍文献修复用纸纸库建设⑥。
4 古籍文献修复用纸纸库建设优化措施
面对当前古籍文献修复用纸纸库建设效果不佳的情况,相关负责人应当正视纸库建设存在的困境,分析和探讨消除困境的可行性之路,更好地建设和应用古籍文献修复用纸纸库,提供不同类型的手工纸,满足书叶连接固定、书叶局部修补及书皮局部修补等需求,促使古籍文献尽可能地保持原样。
一是需求分析。上文分析已经充分说明国内需要修复的古籍文献较多,并且对修复用纸要求也不同。但修复用纸供应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导致修复用纸的供应难以满足实际需求,不利于良好开展古籍文献修复工作,不利于促进我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为了避免此种情况的发生,应当对古籍文献进行统计,明确所有古籍文献修复需要使用的修复用纸,进而建立修复用纸应用标准,包括修复用纸的种类、厚度、材质等方面,以此为切入点,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来获取所需的修复用纸,并构建实体纸库,营造良好的存储环境,以便长期保存不同类型、不同种类的修复用纸,在古籍文献受损之际可以随时利用修复用纸予以修复,尽可能地恢复古籍文献,使之保持原样。
二是实体纸库构建。实体纸库是电子纸库建设的基础,更是古籍文献修复用纸得以实现的关键。图书馆方面应当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了解古籍文献修复用纸的相关资料,结合以往古籍文献修复工作经验,明确古籍文献修复用纸的种类、功能及应用要求等基本信息,以此为依据作为古籍文献修复用纸纸库建设的标准,与手工纸制作企业或者小作坊进行有效沟通,进一步明确不同类型、使用需求的手工纸的制作标准,促使手工纸制造企业或者小作坊能够提供相对标准、质量相对较高的手工纸。在此基础上根据手工纸的特殊性,明确手工纸的保存要求,合理建设实体纸库,用以保存手工纸。为了方便寻找使用满足古籍文献修复的手工纸,需要对不同种类、不同规格的手工纸予以编码,并且拍照,明确不同种类、不同规格手工纸的存放位置,以便后续可以精准找到所需的手工纸,避免随意地翻动手工纸,造成手工纸破损⑦。
另外,为了能够快速地找到不同类型的手工纸,还应当对纸库区域予以划分,设置不同类型手工纸的存放区,比如宣纸区、竹纸区及麻纸区等,分门别类地放好,方便对古籍文献修复用纸的管理,保障修复用纸质量,避免修复用纸破损、变质等情况发生。要提高实体纸库的应用价值,需要注意加强对实体纸库的维护,也就是注意定期或者不定期清理实体纸库;定期或者不定期地检查实体纸库内设置的基础设施,如若基础设施老化严重或出现故障,则需要予以维修,甚至更换,从而为手工纸营造良好的存储环境。
5 电子纸库的建设
在时代不断进步、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古籍文献修复用纸电子化管理的重要性日渐凸显出来,公共图书馆需要正确认识古籍文献修复用纸电子化管理,明确其实施应用价值,根据古籍文献书叶修复需求及修复用纸存放需求,科学合理地建设电子纸库,进而良好地展开电子化管理。
一是需求分析。无论是从理论还是从实践的角度来讲,电子纸库的建设都是非常必要的,它能够为科学合理地应用古籍文献修复用纸创造条件。要想真正做到这一点,首先需要详细分析电子纸库的功能性,比如了解实体纸库内手工纸存储情况及应用情况,进而对手工纸的购入予以管控,比如快速地录入手工纸的各种数据,便于掌握手工纸的基本信息;再比如录入手工纸的类型、规格、功能、数量及存放地等,为提高古籍文献修复用纸效率创造条件⑧。
二是电子纸库的建设。公共图书馆可以与互联网公司建立合作关系,通过有效沟通与互联网公司达成协议,设计完善电子纸库功能,确保所设计的电子纸库方案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积极引用网络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传感技术、云计算技术等,合理设置基础设施及编程应用软件,进而搭建电子化平台,使之具有信息录入、信息查找功能、库存管理、报表管理、新纸管理、古纸管理等功能,满足古籍文献修复用纸电子化管理要求。在高新技术支持的情况下,从满足古籍文献修复的角度出发,科学合理地构建修复用纸电子纸库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为科学管理修复用纸创造条件。
三是电子纸库的维护。电子纸库长期运行的过程中很可能受某些因素的影响,导致其存在漏洞或者不足,进而降低其使用性能,不利于科学合理地展开古籍文献修复用纸电子化管理。为了避免以上情况的发生,公共图书馆需要注意加强对电子纸库的维护。招聘优秀的技术人员作为电子纸库的管理员,负责电子纸库的维护,通过了解电子纸库后台运行情况,及时发现电子纸库存在的不足,比如应用软件是否存在漏洞,其功能是否齐全,进而对应用软件予进行升级,提高应用软件的应用效果;若是基础设施存在故障或者老化严重,应更换新型的、适用的设施,优化整个电子纸库⑨。
四是电子纸库的安全防范。要想在网络环境下有效应用电子纸库,还需要保证其始终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避免遭受黑客攻击、病毒入侵或木马入侵等,导致重要信息数据被篡改或者被盗用。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需要观察了解电子纸库运行实际情况,综合分析其安全防范水平,明确其可能存在的安全漏洞,比如应用软件存在安全漏洞等,从保障电子纸库安全运行的角度出发,积极引用先进的、有效的、适用的安全防护技术,如防火墙技术、密钥技术等,合理设置防护层,提高电子纸库安全防护水平。另外,为了避免因软件存在安全漏洞,给黑客、病毒或木马攻击的机会,还要注意了解系统硬件和软件设置情况,分析是否存在安全漏洞,进而对硬件和软件予以更新,从而有效防范外部攻击,确保电子纸库可以满足古籍文献修复用纸相关信息数据查询、存储及共享等方面的需求,为更好地展开古籍文献修复奠定坚实的基础。
6 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诸多公共图书馆古籍文献修复工作未能良好开展。究其原因,与古籍文献修复用纸缺少有直接的关系。对此,公共图书馆需要正确认识到古籍文献修复用纸准备和存储的重要性,努力克服古籍文献修复用纸纸库建设的困难,促使实体纸库和电子纸库被良好地建立和使用,还应在实体纸库中存储不同类型、不同规格、不同功能的纸张,满足古籍文献修复的需求。
注释
①王梓懿,陈晨.基于综合赋权TOPSIS模型的古籍修复用纸性能评价研究[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22(8):12-20,40.
②王国强.中国古籍修复技术体系构建的原则、思路和框架[J].图书馆论坛,2019,39(10):134-141.
③霍云萱.十年来(2011—2020年)我国古籍修复技术研究综述[J].河北科技图苑,2021,34(4):90-96.
④傅晓岚.古籍文献修复技术的传承与发展[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20(13):34-35.
⑤黄晓霞.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档案与古籍文献修复人员职业素养评价体系的构建[J].北京档案,2020(2):12-16.
⑥次仁央宗.浅谈西藏博物馆馆藏藏文古籍文献的保护与修复:以清代藏文古籍文献《纪念三宝》的保护与修复为例[J].西藏科技,2022(5):76-80.
⑦陈茜.浅谈古籍修复档案中的文献拍摄工作[J].青年时代,2020(6):249-250.
⑧郭金芳.论精装图书修复与古籍修复手法的相结合:以修复《古物日历》为例[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20):72-75.
⑨朱煜,黄玉琰.论纸浆滴补在文献修复中的应用:以常州图书馆为例[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1(18):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