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2023-11-30刘惠云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23年10期
关键词:教学策略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刘惠云

[摘 要] 小学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其核心素养要求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教师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准确把握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结合小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具体来说,教师可以采取创新教学方法、关联数学知识、用好思维导图、安排小组交流、布置分层练习、更新教学技术、联系生活实际等策略。

[关键词] 核心素养;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推进,基础教育已从三维目标转向核心素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应使学生通过数学的学习,形成和发展面向未来社会和个人将来工作生活所需要的核心素养。小学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其核心素养要求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总结了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表现,分别是数感、量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几何直观、空间观念、推理意识、数据意识、模型意识、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教师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准确把握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结合小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这需要教师掌握儿童心理学相关的知识,并对数学学科本身有深入的思考。培育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要注重在数学认知、数学思想、个人发展三个方面发力。数学认知、数学思想和个人发展三者不是相互独立的关系,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数学认知是数学思想和个人发展的基础,数学思想是数学认识的升华,个人发展则是前二者的综合。

一、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一个教师的工作能力的高低通常采用所教的班级平均分排名来衡量。有了学科成绩这一指挥棒,教师的教学导向就不是核心素养,而是单一的分数,从而课堂教学的重点也不是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培育,而是大量的机械性、重复性练习。如何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熟悉重点题型的解题思路,成了小学教师乐此不疲的追求。

(一)重机械记忆轻分析推理

很多教师采用背诵的方式来完成“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因数和倍数”“等式的性质”等概念性课程的教学任务。对于“小数乘法”“四则混合运算”“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等运算类的课程,则采用大量重复练习来讲授。这样实施课堂教学或许确实高效完成了教学任务,提高了学生做题的正确率,但是死记硬背和大量的练習带来的正确率并不能表示学生对知识的真实掌握。而且,这种重机械记忆轻分析推理的做法往往使学生对数学失去学习兴趣。自从“双减”政策颁布以来,小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减轻了,但教学大纲未变,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提高了,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纸面成绩一落千丈,优秀率从之前的百分之六十左右跌到了百分之三十上下。

(二)重公式理解轻创新运用

教师重点讲解公式和概念是必要的,但不给学生探究的空间则不利于学生创新运用。教师不敢放开手脚,唯标准答案是从,对“走弯路”的学生不以为然。例如,教师为让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往往在讲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直接让学生沿着平行四边形纸板的“高”剪开,再把两个部分拼成长方形。显然,这个过程不是启发学生怎么将平行四边形改造成曾经学过的图形,即沿着“高”剪开是如何想到的。又如,在讲解“1+3+5+7+9+……+19=”这个题目时,有教师就注重引导学生观察等号左边首尾数字之间的关系。诚然,简单理解计算公式或者运算法则比发散思维和创新运用更节省时间,但从长远的眼光看,创新运用才是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体现。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一)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习兴趣

用传统的教学理念设计的教学流程,课堂氛围枯燥无味,学生对学习内容提不起兴趣,注意力不能集中,学习效果很差。因此,必须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用有趣的故事和游戏进行课堂导入,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在故事情境或游戏情境中学习。教师要做好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会学生思考方法,加强思维训练,让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例如,在教学“可能性”这一单元时,教师就要借助数学思想引导学生找到判断一件事是否可能的方法。在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小故事进行教学导入:

某国要让犯人抽“生死签”,一支签是“死”,另一支是“生”,若犯人抽到“生”就释放,抽到“死”就处决。有一个大臣含冤入狱,在临刑的前天晚上,朋友传来密报,告知有人为了将他置于死地,把“生死签”换成了“全死签”。这样一来,大臣无论抽到哪支都会被处决。他要怎么做才能保证生还呢?

通过这个小故事导入,学生容易集中注意力跟着教师的上课节奏走。当教师把“可能性”相关的内容讲解结束后,学生就能利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大臣遇到的难题:随机抽签,不给任何人看,然后放在嘴里嚼了,最后就只能看剩下的那支签是什么,从而推断大臣抽的到底是什么。

(二)关联数学知识,激发数学思维

小学数学虽然都是基础性知识,但是逻辑性也很强,各个知识点都是紧密联系的。因此,教师要把数学教材吃透,准确把握教材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在讲授某一知识点时择机关联其他知识点,从而使学生更系统、全面地把握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在头脑中搭建数学知识点之间的网络。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不同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关注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联,让学生能够全方位、多角度地考虑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时,教师就可以通过旧知识引入新知识,先让学生复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然后将一个平行四边形拆分成两个全等三角形。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通过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三)用好思维导图,提高学习能力

众所周知,思维导图能够直观再现人的思维过程,将其作为教学手段,可以帮助学生明确整体与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有助于学生把握规律。因此,思维导图在注重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数学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小学数学教学用好思维导图,能够将数学知识点之间的关系直观地表示出来。例如,在复习“因数、倍数、质数和合数”时,教师可以将相关知识列举出来,再鼓励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梳理因数、倍数、质数和合数之间的关系。

(四)安排小组交流,增强协作能力

传统的数学课局限于教师讲解,不太重视对学生的思维训练。小组合作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协作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情进行分组,每个小组四到五人为宜,其中学业水平较高的学生担任组长。小组合作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协作意识和协作能力。为了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教师一定要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及完成标准。

仍以“可能性”教学为例,教师可创设如下任务情境:如果盒子里放7个白球、1个黄球、1个红球,随意摸一球,可能摸到哪种颜色的球?摸到哪种颜色球的可能性最大?为了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任务就不能停留在想象中,教师需要实际组织一次摸球游戏。这样,有了实践支撑,学生的思考就会更加深入。

(五)布置分层练习,兼顾全班水平

学生在学习进度和完成作业上存在着个体差异。基础好的学生可以很快掌握知识点,对于这部分學生,教师可以给他们布置一些难度较高的习题,让他们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对于基础水平一般的学生,则布置一些难度相对低一些的习题。为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差异,设计分层练习。题型可以分为基础题、提升题、拓展题三个层次。基础题要求全班都会,提升题要求中等水平学生会做,拓展题则把选择权交给学生,由学生自主选择是否进行挑战。

以“认识公顷和平方千米”为例,在设计分层练习时,就可按照上述三个层次进行划分:(1)基础题要求根据日常经验在相关数据后面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面积单位;(2)提升题则进行平方千米和公顷之间的单位换算;(3)拓展题可设计一道应用题,如广场上有一个周长为400米的正方形喷水池,请问这个喷水池的面积是多少公顷?这样,因为实现了分层练习,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得到了满足,因而都能得到相应的提升。

(六)更新教学技术,提高课堂质量

信息技术的进步引发了教育领域的巨大变革,多媒体技术融入课堂,为小学数学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也为小学生带来了全新的数学学习体验。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将书本上的知识灵活、具体、直观地呈现给学生。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为教师和学生架起了一座更加高效的沟通桥梁,教师可以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调整教学或者改进辅导,学生则可以及时反馈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小学生年龄小,缺乏足够的生活经验,遇到复杂的数学问题很难理解。借助教育信息技术有助于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如判断轴对称图形,传统课堂一般是进行折纸演示,多媒体技术则可以实现动画演示长方形左右对折、上下对折完全重合的情形,学生还可以清楚地看到2条对称轴。作为对照组的平行四边形则无论左右对折、上下对折还是沿对角线对折,都不能完全重合。这样,学生就能直观地看到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七)联系生活实际,鼓励迁移运用

数学不仅是具逻辑性和抽象性的理论,其在生活中有很多实际应用场景,其生活性和实用性也非常强。学生能够运用所学解答课后习题和能够运用所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标志着两种学习效果。学生只有将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才能算是真正地实现了知识的内化吸收。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不断向学生强调学数学是为了用数学,只有经常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数学学习成果才能得到巩固。教师在教学时应注意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

小学生好奇心重,求知欲强,他们对生活中的各种事物都想一探究竟。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联系小学生的日常生活,拉近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之间的距离。这时,数学对于学生来说就由陌生转化为熟悉,由抽象转化为具体,各种复杂的知识点也就变得更容易理解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就能得到进一步的锻炼。

参考文献

[1]黄淑茱.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中抽象能力的培养策略[J].考试周刊,2019(41):76.

[2]李激光.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中抽象能力的有效培养策略[J].新课程,2021(19):34.

[3]万志伟.小学数学教师核心素养构成及培养[J].教师博览(科研版),2020,10(9):4-7.

[4]马云鹏.关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几个问题[J].课程教材教法,2015,35(9):36-39.

猜你喜欢

教学策略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