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档案文化结构睡莲模型的构建与功能分析★

2023-11-30楚一泽谢丽芬

山西档案 2023年2期
关键词:根脉睡莲价值观念

楚一泽 谢丽芬

(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 福州 350000)

1 引言

“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其表现形式纷繁复杂,内涵不易把握。档案文化作为文化的子类,也具有以上的特点,因此解释档案文化现象,把握档案文化内涵具有一定的难度。文化结构是指特定文化系统中各种文化要素根据一定规则构成的相对固定的关系[1]。在结构功能主义中,系统是由各个要素构成的稳定结构,不同的结构能够发挥的功能也不尽相同。因此可以将档案文化视为一个由各文化要素构成的具有稳定结构的文化系统,并且可以通过特定结构发挥特定的功能,进而产生各类档案文化现象。在此基础上,对于档案文化结构的把握,有助于更好的解释档案文化现象,把握档案文化内涵,发挥档案文化的功能。

诚如上文所言,文化功能由文化结构决定,文化结构由文化要素构成,文化要素又隐藏在不同的文化现象之中,因此“现象-要素-结构-功能”的研究思路无疑是分析文化结构的合适思路,此思路也多次被用于文化研究之中。

2 档案文化结构研究现状分析

自1989年阿迪在《档案文化意识:理性的呼唤——纪念“五四”运动七十周年的思考》中对档案文化的内涵进行拓展,此后学界对于档案文化的研究也逐渐展开[2]。笔者于2023年9月10日,在CNKI数据库中以“档案文化”+“文化结构”或“文化层次”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共检索出文章16篇。相关文章数量虽然较少,但此方面研究已有清晰的逻辑脉络,总体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3]。

在档案文化层次划分上,马定保依据文化结构三层次理论,将档案文化分为器物层、制度层和观念层.器物层为档案之载体;制度层蕴含在器物层之中,为档案之规章制度;观念层为核心层,是档案工作人员的思想、理论以及档案意识等[4]。任越也将档案文化分为器物层、制度层以及价值观层[5]。除上述二者外,任汉中提出的多环形结构和谢诗艺提出的三螺旋结构,对档案文化结构进行了更深入的探讨。

多环形结构指档案文化结构为三层环形结构,表层为公众能够接触和感受到的文化现象,中层为档案理论和档案思想,深层则是人们的档案观念和思维方式。三个层次并存,与外部环境相互影响,其中越靠外的层次,受到环境的影响越大。三层结构相互粘连互通,表层是深层的外在表现,深层是表层的沉积和凝练,存在着外扩散和内聚合两种运行机理[6]。三螺旋结构将档案文化解构为“思想”、“行为”、“器物”三个“单链”,每一条“单链”都是由不同时间同类型的档案文化要素相连接组成。三个单链围绕着档案文化的内核相互缠绕,存在着辐散、辐合、循环、交互、连续、扭曲等关系[7]。

当前学界对于档案文化结构问题的研究已经有了初步成果,但“文化结构是一个由多侧面、多层次、多因素构成的立体系统,因而用某一种单一的结构和模式很难完整地认识其立体结构。”[8]可见,不同的文化结构关注的问题不同,侧重的内容不同,其所呈现的文化特点也是有差异的,只有通过多种结构对文化进行分析,才能够更加全面的把握文化内涵。同时,多样文化结构的构建也有利于档案文化实践工作找到最契合的文化结构,以此解释文化现象,回答档案文化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3 睡莲模型与档案文化结构

睡莲模型是艾德佳·沙因(Edgar H.Schein)在分析企业文化时提出的,由三个层次组成,因其形状与睡莲相似,因此被称为睡莲模型。其中第一层次是睡莲露出水面的莲花与荷叶,指能够直接观察到的表层的文化;第二层对应的是睡莲的茎秆,在结构中被称为“支持性价值观”,包括战略目标,指导方向等;第三层对应的是睡莲埋在水中的根部,是结构中最重要的文化内容,也是整个结构的文化支撑,其不易被发现且极其稳定。

档案文化结构睡莲模型的构建,能够对多样的文化现象进行解释。睡莲模型中三个不同层次的文化相互连接,互相影响,形成了一套自洽的内部运行机理适用于解释多样的档案现象。睡莲模型中的莲花、茎秆和根脉三个层次与外界环境中的“人”、“水”、“泥土”等要素互相影响,能够用于解释档案文化与外部环境间的交互机理。

档案文化结构睡莲模型的构建,有利于明确档案文化传播的目标。正如上文提及不同文化结构关注的问题是不同的,在睡莲模型中相比于规范的制度设计,其更强调可被共享的价值观念,即对根部文化内容的传播与认同[9]。将其带入到档案文化之中,可以看作是提高社会公众的档案意识,推动公众对于档案价值观念的认同。与其他文化结构相比,睡莲模型回答了档案文化传播的目的这一问题,也直观的体现了结构内各要素在实现这一目的中的运作机理。

4 档案文化结构睡莲模型的构建

“现象-要素-结构-功能”是本文构建档案文化结构的主要思路,因此对于文化结构的构建共有两个步骤,其一是从文化现象中提炼文化要素,其二是结合文化要素和对应的模型构建档案文化结构。

4.1 从档案文化概念中提炼档案要素

档案文化现象的描述并不能直接形成档案文化理论体系[10]。依照“现象-要素-结构-功能”研究思路,对于档案文化结构的研究,需要对档案文化现象进行凝练和归纳,提炼档案文化要素。前人分析档案文化概念的过程,正是从档案文化现象中窥探其本质的过程,因此可以从前人对档案文化概念的剖析中,提炼档案文化的要素,并以此为基础构建档案文化结构。

关于档案文化概念的讨论,有多位学者提出相关见解。王英玮在《档案文化论》一文中将档案文化分为狭义档案文化和广义档案文化,前者指档案作为文化载体所记载的文化,后者则还包含档案事业中所形成的文化[11]。任汉中则提出了大小档案文化的区分,其认为档案文化是以档案为核心形成的文化体系,大档案文化是某一历史时期,某一特定社会群体形成的有关档案的文化现象;小档案文化,则是档案职业群体内形成的档案文化现象[12]。胡鸿杰在《档案与文化》一文中,提出了文化是对规则的描述和体现,档案文化可分为文化的档案和档案的文化[13]。在此基础上,本文共提炼出档案记载的文化内容、档案事业形成的文化内容和档案价值观念三类档案文化要素。

第一是档案所记载的文化,其源于王英玮提出的狭义档案文化的定义。就内容而言,其与档案并无过多联系,例如防疫档案的内容多为新冠疫情治理情况的原始记录。但从档案工作的历史来看,从最早的结绳记事,到史官修史,再到今日对于文件的收集、整理、编纂、利用,皆是对信息进行收集与保存。这些所保存和等待利用的内容虽然与档案没有直接的联系,但其能够成体系的保存至今并被人民所认识和利用,离不开档案工作的努力,是档案文化最直接的成果展现。

第二是档案事业文化,其源于王英玮对于广义档案文化中的档案事业文化。其主要包括档案事业中形成的档案规章制度、档案学理论等内容。档案文化是一种文化形态,无法直接展现,需要通过一定的载体固定下来[14],在档案工作中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档案学理论正是固定档案文化的方式之一,也正是档案事业文化。此文化内容来自于几千年来的档案工作的积累,是档案工作者不断研究、总结、创新的实践经验与理论知识,是档案价值观念的重要承载,是档案能够作为文化载体的重要原因,是档案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第三是档案价值观念。这是档案文化的核心部分,是档案工作最本质的要求。正如任越认为在漫长的人类档案实践活动中逐渐积累而成的价值观念才是档案社会存在的根本动力[15]。谢诗艺认为文化内核才是真正维系和制约档案器物、档案思想、档案行为的存在,才是文化的“逻格斯”[16]。当结绳记事时第一个绳结被打下,虽然已无法知晓其具体含义,但存储信息、查考利用的目的已经蕴含其中,也是之后几千年中档案工作的主要任务。文化是对规则的描述和体现[17],那文化所描述的规则其本身也是一种更抽象,更接近于本质的文化。因此,档案价值观念也属于档案文化中的一部分。

4.2 利用档案文化要素构建档案文化结构

4.2.1 档案记载的文化与“莲花”。

莲花是睡莲生长产生的果实,是睡莲模型中最直观的表现,与之相对应的是档案所记载的文化内容,例如侨批文化、红色文化、敦煌文化、水书文化等。此类文化的形成源于档案价值观念的指引,通过档案工作进行体系化管理,最终在历史长河中得以保存,等待人民的查考与利用。每一类文化的积累,都是一朵莲花的诞生,且莲花大小与档案记录文化内容的多少呈正向相关的关系。同时,记载的不同文化之间也存在关联性,联系越紧密则两朵莲花之间便越接近,反正则越疏远,整体上按照文化内容和关联性的不同,呈现出“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情况。

4.2.2 档案事业文化与“茎秆”。

茎秆连接着根脉与莲花,其生长源于根脉,是根脉的拓展与延伸,并源源不断为莲花的生长提供着养料,对应的是档案事业文化。档案事业文化是档案价值观念的拓展延伸,是档案工作者围绕档案价值观开展的档案实践工作和档案理论研究,是档案能够作为文化载体的重要原因。此处应注意,上文虽提及在睡莲模型中茎秆层所发挥的支持性价值观作用,更多强调于战略目标、指导方向等内容,这似乎与源于档案实际工作的档案事业文化并不相符。但是茎秆层本身是为了推动根脉层核心文化的被认同而存在的,而档案事业文化是人们了解和认同档案价值观念的主要方式之一,从这个角度来看,二者之间存在共性。

就其内部结构而言,睡莲模型中有多朵莲花,因此也会有多根茎秆,但与莲花不同的是,全部茎秆所代表的内容是相同的,其内部结构也是相同的,都是由“档案实践”和“档案理论”这两部分组成。此处未采用学界常使用的“三分法”,而是采用了“二分法”,其原因是此处针对模型中单一层次的内部结构分析,不宜太为复杂,“二分法”简洁明了,更符合实际需求。其次在划分中,虽未体现其他学者所提及的“制度”与“器物”,但并非将二者从档案文化中排除,而是认为二者是“实践”与“理论”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制度”渗透着“理论”,却通过“实践”制定,用于外化“理论”来对“实践”进行约束[18]。对于“器物”而言,能够选择何种载体、工具进行档案的保存与管理,主要受制于外部环境,而对于载体和工具的选择和创造,才是档案文化体现的关键所在。其中对于选择的思考,需要依靠“实践”传递给“理论”关键信息,以此做出准确判断;而选择和创造的行为,是在“理论”指导下“实践”的具体表现。“实践”与“理论”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二者皆受到来自对方的“力”,原本应中通外直的睡莲茎秆发生了弯曲,同时又因为二者存在内在联系,使其相互靠拢,最终形成了相互缠绕的双螺旋结构。

4.2.3 档案价值观念与“根脉”。

根脉是文化的源头,是文化的核心部分,其扎根于泥土之中,不易被发现和改变,但无论是茎秆还是莲花都是其延伸与具象,人们虽然无法与其直接接触,但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正如档案价值观念一般,其蕴含在档案所记录的文化成果之中,也蕴含在档案事业文化之中,为档案工作指明了方向。人们或许无法直接对档案价值观念进行学习,但可以通过对前两层文化内容的学习了解,提升自己的档案意识。就其内部结构来看,档案价值观念宛如一个不断扎根的植物根脉,虽然生长缓慢,但却在不断汲取营养,稳固自身。因为科技进步、社会环境不断发生变化,档案的载体、管理方式、利用手段也在不断改变,但人们对于信息记录、管理和利用的目的是没有发生改变的,档案价值观念的核心一直是没有改变的。

图1 档案文化结构睡莲模型图

5 档案文化结构睡莲模型的机理分析

依托于“现象-要素-结构-功能”的研究思路,对于文化结构的研究不能止于文化结构的构建,还要分析文化结构如何发挥文化功能,对其运行机理进行分析,探讨文化结构内各个层次之间相互作用的运行机理和结构与外部环境相互影响的运行机理。

5.1 结构内部的机理分析

5.1.1 主导与延伸

主导与延伸是指结构中根脉层与茎秆层的相互作用,茎秆是根脉的外在延伸,根脉主导了茎秆的延伸方向。茎秆层的延伸作用体现在档案价值观念无法直接作用于档案工作,它需要通过“档案实践”和“档案理论”,才能够发挥自身的功能,影响实际档案工作。同时,茎秆层中的“档案实践”和“档案理论”并不是随意生长的,它们的方向受到根脉层的影响,二者的生长不可能与档案价值观念的要求相悖。

5.1.2 实现与反馈

实现与反馈是指茎秆层与莲花层的相互作用。莲花层存储的多样文化内容,是茎秆层“档案实践”与“档案理论”共同发挥作用产生的结果,正如,疫情防控档案不断的丰富与完善,正是国家和各省颁布的新冠疫情档案收集归档工作的条例和档案人员的不断努力的结果。同时,莲花层对文化的存储效果,直接反应了茎秆层“档案实践”和“档案理论”是否合理,并能够以此对茎秆层的进行调整和完善。例如2020年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增加了关于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内容,以加强对于电子档案的管理,以适应档案工作的需要。这体现了茎秆层会依据莲花层的反馈做出的调整,以适应档案价值观念与实际工作的需要。

5.1.3 继承与判断

继承与判断指结构中根脉层与莲花层的相互作用,莲花层是根脉层的具象化体现,继承了档案价值观念中的档案意识,根脉层则能够对莲花层的存储效果进行判断。档案价值观念是档案文化中的核心内容,其目的是对信息进行收集、存储、管理,最终合理利用,而莲花层中存储的文化内容,正是档案价值观念的具象化体现,因此莲花中不仅存储了档案内容,也蕴含着档案价值观念。而莲花层能否完整的体现档案价值观念也成为了判断莲花层存储效果的重要依据之一。诚如上文所言,睡莲模型的关键在于对于根部文化的传播与认同,莲花层作为能够被直接观察的表文化层,是用户体会核心文化的重要层次。莲花层中蕴含的档案价值观念越丰富,则其存储的档案内容就更加客观完整,反之则说明其存储的档案内容存在一定偏差,则需要对整体结构的运行进行调整。

图2 档案文化结构睡莲模型内部运行机理图

整体来看,档案文化结构睡莲模型的运行机理主要围绕着实现根脉层文化传播这一目的开展,总体分为由内而外和由外而内的两部分。其一是从根脉层出发,依托茎秆层的延伸作用和莲花层对于茎秆层的实现机制,最终将根脉层中的档案价值观念融入到莲花层的存储内容之中,实现核心文化的传播。其二是源于莲花层的反馈机制,一方面是莲花层结合外部环境对存储效果的判断,直接反馈于茎秆层,另一方面是根脉层对莲花层存储效果的判断,并通过自身的主导作用,反馈至茎秆层,以此完善茎秆层内的“档案理论”与“档案实践”,以更好的实现核心文化的传播和认同。

5.2 结构与外部环境交互的机理分析

档案文化睡莲模型的外部机理分析从三方面入手,分别分析莲花层与茎秆层同“人”的交互,茎秆层与“水”的交互和根脉层与“泥”的交互。

高文鹏怎么知道的呢?我幽了一默,小布什给你来电话了?高文鹏说,我现在打工的这间厂,老板的哥哥在钟表行业协会挂职,他要他弟弟及时转行,寻求突破。老板很信任我,找我商量,他准备开一家传媒公司,专营网站营销,像百度、淘宝、分红那些网站,这些行业受金融危机的冲击力不大。我是学计算机的,以前和别人搞过出行网,后因为资金不足,倒闭了。

5.2.1 与“人”的交互

这是指档案文化结构与档案用户之间的互相影响,多出现在莲花层与茎秆层。利用是档案工作的主要目的,档案文化结构中莲花层是档案文化最终的果实,也是睡莲模型中的表象层次,是人们利用档案过程最常接触的文化内容。此外,人们利用档案时离不开对于档案规章制度、管理方式的学习,因此人们也可以与茎秆层的档案文化产生互动。在互动中,人们除了了解莲花层与茎秆层本身的档案文化外,也能够接收到其中的档案价值观念,实现根脉层文化的共享与认同。此外,人们也会结合自身的体验和利用情况,针对茎秆层提出直接或间接的建议,以此推动档案文化和档案文化传播的自我完善。

5.2.2 与“水”的交互

“水”是睡莲生长的环境之一,这里的“水”是指档案文化存在的社会环境,包括政治环境、科技环境、经济环境等,而与水的交互便是茎秆层中“档案理论”和“档案实践”与社会环境之间的交互。例如档案载体从甲骨到竹简再到纸张的不断变化,或者几百年来档案学理论不断的丰富和更迭,都说明茎秆层中“档案理论”和“档案实践”会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不断改变。良好稳定的社会环境,配合上优质的存储科技,能够极大程度推动“档案理论”和“档案实践”的快速发展。同时,相应的“档案理论”和“档案实践”也能够号召社会中的其他部门与个人,更好配合档案事业的发展。例如制作适用于档案存储的载体,制定有利于档案事业发展的规章制度,甚至号召个人参与到档案管理活动之中。

5.2.3 与“泥”的交互

“泥”是睡莲根脉层的生存之地,这里的“泥”是指社会底层的观念,其与根脉层相似,虽然不易被察觉,但是对于睡莲的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与其的交互是指根脉层的档案价值观念与社会观念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中国古代档案工作的官本位思想,离不开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对于档案价值观念的影响。这便是社会观念对于档案文化的影响,其烙印在根脉层中不易改变,并且其对茎秆层中的“理论”与“实践”,莲花层中的档案文化存储成果都有着影响。而根脉层中蕴含的档案价值观念也能够融入到社会观念之中,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进而有利于档案文化的自我完善和广泛传播,推动人们对档案价值观念的认同。

与内部运行机理相比,睡莲模型与外部环境的交互机理更多是一种被动的运行机理,除了与“人”的交互外,更多是一种无意识的相互影响。如果说内部运行机理是睡莲模型围绕自身目的而运作来实现传播核心文化这一目的,那与外界的互动机理则是睡莲模型通过自身结构,尽可能的同外部环境接触以此来完善自身文化结构,实现传播目的的过程。

6 结语

如上文所言,档案文化是一个复杂而抽象的概念,难以把握,不易理解。而依据结构功能主义的研究思路,将文化现象提炼为文化要素,利用文化要素构建文化结构,通过文化结构分析运行机理和功能,无疑为认识档案文化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思路。当下虽已有学者对于档案文化结构进行了探讨,而不同的结构关注问题不同,对于文化的认识也自然不同,利用多样的结构模型对档案文化进行分析,有助于对档案文化更加全面的认识。

本文对于档案文化结构睡莲模型构建,将档案文化划分成三个层次,并阐明了层次之间和层次与外部环境的运行机理,人们可以更直观的了解到档案文化结构内部的运转过程。与其他结构相比,睡莲模型具有极强的目的性,其对“可被共享的价值观念”这一要点的强调,直观的体现了档案文化传播的目标便是推动档案价值观念的共享,同时睡莲模型与外部环境的多样互动机理也回答了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其将档案文化传播的目标从档案所记载内容转移到了人民对档案价值观念的认同和档案意识提高上。睡莲结构中虽然包含三层次的文化内容,但表层的莲花层和支持层的茎秆层都是在为推动根脉层文化的传播与认同而服务。正如,茎秆层对根脉层的延伸和莲花层对茎秆层的实现,无疑都是为了将档案价值观念从人们不易接触到的根脉层完整的转移到人们常接触的莲花层和茎秆层中。而莲花层和根脉层对于茎秆层的反馈调整,目的也是为了保证对于价值观念的内部传输可以更加准确和外部传输更加广泛。而睡莲结构与外部环境的互动机制体现了档案价值观念的传播不仅要从用户身上入手,更要注重规章制度的制定和社会氛围的营造,全方位多层次的强化档案文化传播力度。

档案文化内容丰富多彩,档案文化结构睡莲模型的构建也仅仅是档案文化研究的冰山一角,只有不断地深入研究,才能够更好的把握档案文化。

猜你喜欢

根脉睡莲价值观念
锻铸
——云南各民族中国精神根脉
你好,睡莲
立足文化根脉 青田石“雕”出大千世界
寻绎事物根脉 梳理文化源流 张崇琛
睡莲盛放
新时代价值观念冲突与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发展研究
睡莲
董集镇:守住文化的根脉
睡莲
浅谈高雅艺术对大学生的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