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蒙古阿拉善盟发挥农牧业带头人作用
——推动嘎查村产业升级让村民“钱袋子”鼓起来

2023-11-30

人民周刊 2023年18期
关键词:钱袋子乌兰阿拉善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产业升级迈出新步伐,乡村振兴基础逐步夯实。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各嘎查村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喜人局面,涌现出一批致富领路人,让农牧民增收有了信心和保障。

“党支部+合作社”产业转型拓宽百姓增收路

产业分红,让村民喜上眉梢。“‘安达’来了,今年我们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的分红是不是又增多了呀?”阿拉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乌兰毛道嘎查农牧民拿着手里的分红红包笑着对党支部书记阿迪雅说道。“安达”在蒙古语中意为“兄弟”,这是大家对阿迪雅工作作风和为人处事风格的肯定和认可。

合作社联结产业园,按下集体经济发展快进键。20年前,乌兰毛道嘎查为了整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实施整体搬迁。当时的乌兰毛道嘎查土地贫瘠、经济来源单一,没有一分钱的集体收入,是当地有名的贫困村。2006年,阿迪雅敏锐地意识到了高新区的发展前景,提出了“依靠园区,服务园区”的发展思路。在他的带领下,联合巴音敖包嘎查成立了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建立临时休闲广场1座,在工业园区打造了首个集餐饮、五金、超市等服务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便民服务广场,构建“党建+合作社”“合作社+集体经济”的产业组织体系,为促进农牧区转型、农牧民富裕,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现在,我们嘎查有1个集体合作社、2个个人合作社、30座日光温室,城镇化率达到了100%,集体和持股股民分红每年都能增长25%以上。”说起近年来嘎查村的发展,阿迪雅的话语明显充满自信。

养殖“品种羊”,顶开致富门。阿拉善左旗巴彦诺日公苏木伊和布拉格嘎查作为“无支柱产业、无集体收入、无集体积累”的“三无”贫困嘎查村,嘎查党支部书记乌兰其其格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了谋求发展出路,2018年,乌兰其其格决定以当地品牌羊肉为依托,利用闲置的2万亩集体草场,带领嘎查两委班子成员成立了巴音陶来养殖专业合作社,争取到项目资金600余万元,建成占地1.3万平方米的养殖场,不仅壮大了当地的集体经济,也成为农牧民的脱贫路径之一。短短几年间,伊和布拉格嘎查利用“党支部+合作社+牧户”模式,大力发展以养羊为主的综合养殖产业基地,从一个经济薄弱的纯牧业嘎查村转变为集体经济年收入过300万元的富裕村,带领牧民和周边嘎查村走上了增收致富之路。

依托各类产业园区和当地特色产业优势,阿拉善大胆尝试,敢于“破壁”,积极推行嘎查村党组织和党员带头领办的“党支部+合作社”发展模式,设立产业型党支部30个,推行“党建+公司、基地、合作社、农牧民”等模式,组建专业合作社754家,引领农牧民做优现代农牧业、做强休闲服务业,不断拓宽百姓增收富民路、延伸产业振兴致富链。

“党支部+沙漠旅游”让贫困村变旅游打卡地

阿拉善农村新貌

阿拉善农村新貌

“平沙万里绝人烟”的沙漠也能孕育出致富产业。“早些年我家以放牧为生,由于连年干旱,生活十分贫穷。当时我就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拉着几峰骆驼入股了合作社,没想到第一年就实现了几万元的收入,这几年我又陆续买了几辆卡丁车和自驾越野车。如今的嘎查,油路通了、电通了、网也通了,这日子过得一点也不比城里差!”腾格里开发区额里斯镇乌兰哈达嘎查旅游合作社成员罗生恒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沙漠招牌越做越靓,旅游的生意越来越好。“目前,我们嘎查从事旅游经营的牧户有200余户,涉及骑马、骑驼、沙海冲浪、沙漠越野、卡丁车等项目,每户年收入超过15万元。合作社累计为村民分红2400多万元,集体经济也由之前的不足10万元,提高到了现在的300多万元。”谈起嘎查村旅游发展的经历,党支部书记李雄鹰感慨万分。原本的乌兰哈达嘎查是自治区级贫困嘎查,为了改变当时的贫困现状,他萌生出一个大胆的想法,利用周边沙漠、草原、湖泊、湿地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产业。2011年12月,嘎查党支部牵头成立了旅游专业合作社,2012年合作社收益96万元,牧民分红66万元,利润率56%,“第一桶金”让入股群众对合作社充满了信心。2018年合作社实现了全民入股,村民不但能在合作社中领到一笔分红,很多人还投身到景区相关旅游项目中,办民宿、牵马牵骆驼、驾车带着游客冲沙等,每年都有不菲的收入。

“沙漠驼乡人”摇身变为“致富领航人”。希尼套海嘎查地处腾格里沙漠边缘,嘎查两委积极组织动员农牧民以入股分红的形式购买沙滩车、开办牧家游、开发沙漠越野探险项目,目前,人均年纯收入达到了2.9万元。“今年我们的‘五湖穿越’线路备受游客青睐,旅游方面收入已经成为农牧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党支部书记罗刚介绍。

依托丰富的资源优势,实施“党支部+沙漠旅游”的发展模式,鼓励带动当地农牧民以提供餐饮住宿、旅游项目体验、民俗特色展示等方式提高经济收入,将曾经的贫困村变为如今沙漠旅游和越野爱好者的打卡地。如今,阿拉善的“金色”产业让近1/4的嘎查村增加了集体经济收入,让5.6万党员群众在旅游产业复合型发展中实现了致富梦。

“党支部+农业生产园区”假日观光采摘的好去处

昔日贫困村变成今日产业村。“以前我们嘎查,仅有1200亩耕地,草场都是沙漠化草原,牲畜也养不起来,是全镇最贫困的一个嘎查。”阿拉善左旗巴润别立镇沙日霍德嘎查党支部书记杨泽源说。

诗画田园,激活乡村旅游观光乘数效应。“为了摆脱贫穷,嘎查村民用了十年的时间,开发出1.4万亩耕地。但有了生产资料,如何才能产生更高的效益呢?”杨泽源想到了与企业合作一起开发农业生产基地,通过“观光+采摘”的方式吸引城镇居民来体验农村生活。占地5000余亩的乌泽木田园综合产业园就这样应运而生。园区累计投入资金近4000万元,实施了民宿改造、旅游观光、林果采摘、高标准农田、仓储物流等建设项目。目前园区种植了3000多亩玉米,260亩鲜果,1000多亩芹菜、洋葱及260亩生态防护林,形成了节水农业种植区、农畜产品贮藏加工区、林果采摘区、休闲娱乐观光区等区域,现代化农业生产基地初具规模。不仅解决了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还带动周边农牧民每年增收1万余元。如今的沙日霍德嘎查一跃成为全镇人均收入最高的嘎查村。

提升农业知识,一起共同致富。“下一步,我们要实施新农人培养计划,培育一批新型职业农民,要让更多的人加入到我们的园区发展中来,进一步提高大家的收入。”乌泽木田园综合产业园负责人聂民元自豪地说。

有“赚头”更有“干劲”。同样推广“观光+采摘”模式,扎海乌素嘎查则是通过采摘大棚果蔬的方式,吸引了不少城镇居民带着孩子体验田园生活,品尝鲜果蔬菜,享受亲子时光。“温室大棚引种的番茄,结出的果子皮薄、肉厚、产量高,前来购买、采摘的居民络绎不绝,一天的收入就能达到1500多元。”共有4座温棚的村民魏翔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前几年,政府组织农户们到外地学习了温棚种植技术,果蔬的成活率提高了不少。目前,嘎查共有100多个温棚,吸引了不少周边游客前来采摘。农户们对温棚种植果蔬信心十足、热情高涨,‘钱袋子’也渐渐鼓了起来。”嘎查党支部书记张星介绍到。

近年来,阿拉善立足农业结构调整,采取“党支部+农业生产园区”模式,大力发展休闲观光与生态采摘一体的新型农业,助推传统农业转型升级,使“采摘游”成为拉动农业嘎查村集体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的主要方式。2022年底,全盟200个嘎查村全部实现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上,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6万元,形成了保护生态环境和带动经济发展的双赢局面。

猜你喜欢

钱袋子乌兰阿拉善
钱袋子要盯牢
DK SPACES AND CARLESON MEASURES*
捂好你的钱袋子!警惕互金骗局
找准“好路子” 鼓起“钱袋子”
为百姓看紧政府“钱袋子”
乌兰托娅推出新歌《带一片草原去北京》
乌兰河
草原上的乌兰娜
阿拉善的西夏建筑遗址
内蒙古阿拉善地区阿拉善群(狭义)的形成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