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1世纪以来中国书法形式研究的美育意义

2023-11-30韩玉壶

书画世界 2023年9期

韩玉壶

关键词:形式研究;学科建构;书法美育

在21世纪书法蓬勃发展的背景下谈及“形式”一词,书法界见解各异,引发诸多热议甚至激烈讨论。书法形式复杂微妙,涉及书法经典图形的构成规律及对书法基本形态的敏感,即笔法、字结构和章法等方面,是深入书法经典图形的机制。如何将看似简单的书法形态表述清楚,是笔者长期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

20世纪70年代至今,中国书法形式研究及其学术范式广为学界重视。21世纪以来,书法形式领域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书法形式构成的基本要素研究、纯粹的书法理论研究、书法创作实践者的形式美研究,以及教育工作者在书法教学中涉及形式分析、构成原理与历史脉络的研究。然而,这些研究是否真正推动了中国当代书法理论研究?书法实践者的创作体悟是否真正触及形式理论的核心?书法教学中诸多形式研究著述对书法美育的价值如何?本文将围绕三种学术范式来探讨这几个问题。

一、书法形式理论研究之创见

陈方既《书理再思辨》一书以较大的篇幅论述了书法形式美。书中《书法艺术的形式》一节中写道:“汉字之所以能用作形象创作,所据的就是汉字中有这一根本特点,而以为书法艺术的创作,只在求无根无据的‘形式美’,实际上是还未弄清书法之为艺术的根本,还不识书法何以有其形式。”[1]他认为书法是一种具有特殊审美效果的艺术形式,汉字的构成规律是其艺术形式的固有特点。此外,在《不能把书法视为纯形式的艺术》《不能以“有意味的形式”认识书法》《当书法成为纯艺术形式的时候》小节中均阐明了书法形式的观点:认为书法不只是形式的艺术,而且是具有高雅审美情怀的艺术。汉字的书写是有生命力的,汉字的形象特征不能与有意味的形式等同起来。陈方既的研究从中国造型艺术传统出发,阐释形式美的几种范式,并论述其形式理论的立场,是一部关于书法理论思辨的重要著作。

周俊杰《书法艺术形式的美学描述》一书,从西方美学立场出发,论及书法形式本体、审美特征和艺术表现的基本规律,并将书法形式美学从形而上再论辩。文中聚焦艺术个性的普遍性、抽象的审美形式、表现的模糊性等几方面,以图文的方式论证其观点;通过对大量经典图像的分析,深入探讨书法艺术形式的核心,论及书法形式美的基本规律,主要是章法、字结构、笔法、墨法等。该书在阐释书法艺术美学理论的同时,通过书法鉴赏进行美的追问,可做参阅。

邱振中《笔法·章法·字结构:书法形态研究》一书,指出笔法与章法是构成书法形式的两个重要因素,并提出字结构理论。这是四十年来中国书法形式研究发展的重要创新理论之一。邱振中在此书中提出“书法形态学”的概念,把书法史追溯到书写的发生:“书法形态学为书法史疏通了一条重要的经脉。形式在过去的书法史叙事中只是作为风格的组成部分一语带过,而书法形态学揭示了构成演变的细节、历史和机制,从而带来重新审视书法史各种要素互相影响的机会。”[2]即在疏通书法史脉络时,要注重形式的探索。“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3],邱振中从唐代孙过庭关于字结构的原理出发,将一字、一行的结构从细节处展开,延展至构成和图形的层面。字结构的分析主要包括四方面:一是对“线”形态的讨论,二是讨论控制字结构生成的机制,三是秩序化问题,四是空间构成。其中第二点是关于距离的讨论,是邱振中最新的研究成果,涉及构成的契机、距离控制與单字控制、控制机制的变迁,深入论证了距离是字结构理论的核心;第三点关于平行与平行渐变,用楷书、行书与草书的书体观念来讨论字结构是新的突破点;第四点关于空间的构成,讨论空间的范式、狂草的空间构成、空间的开放性,是对中国书法理论核心的阐释。字结构理论改变了人们对书法的固有认知,对当代中国书法创作与教育具有指导意义。

近年来关于字结构的理论研究有了新的突破,彻底地改变了人们对书法的固有认识,与20世纪的笔法与章法研究成果一并完善了书法形态研究的理论体系,对当代人文学科产生了较大影响,并对当代书法创作与书法美育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二、书法创作与形式理论研究

陈振濂《学院派书法创作模式的核心思想体系》一书第十章《形式史与形式分析:构建时代新书法的关键切入点》写道:“一部书法形式史,就是一部书法生存方式史。”[4]书中对书法形式史料探源,讨论了“形式至上”的重要性,以及中国书法创作中的形式理念与书法形式的当代转型,是对当代学院派教育视野下书法创作模式的溯源,为书法形式参照的依据与源头,对当代书法创作与书法美育意义重大。

沃兴华《论书法的形式构成:书法创作论之四》一书,是作者结合自身的学书经历而生发的形式构成创作理论著作,阐释形式构成的基本概念,结合实践案例,深入讨论了当代书法创作的基本方法,并阐释书法形式构成训练的理论概念和具体创作方法。其书法形式构成理论对当代书法美育和书法创作与理论研究意义重大。

陈大中《当代书法创作模式与流派研究》一书中写道:“无论从学科建设、书法创作、书法教育哪一方面来看,在当前的书法环境中,都无法回避和忽视创作研究的重要性。……因此,强调创作的研究,不仅仅是一个创作的问题,它更是一个关乎书法未来的发展问题。”[5]该书围绕当代书法创作与流派展开研究,并针对其创作模式深入论证,梳理传统与现代的书法形态创作概念。这是当代书法创作实践的需要、书法美育的需要、书法学科建设的需要,尤其对当代书法美育学科的发展意义重大。

倪文东《书法创作导论》一书讨论了书法创作的基本元素,从笔法、用墨、结字、布局等方面讨论技巧与方法,是建立在中国传统书论基础上的阐释,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于书法章法研究也有可观的著述。胡抗美《中国书法章法研究》一书对中国书法经典图像进行深入而系统的章法分析,探讨了章法构成的形式原理,用中国传统阴阳观念来阐释书法形式理论,章法的构成元素,点画造型、结体造型、空白造型等,章法与笔法的地位转化之辩,充分论证了传统书法的基本原理,以及从宏观到微观的书法审美理念,为中国书法理论研究做出很好的铺垫。胡抗美将书法技法与书法史研究的相关问题真正地结合在一起,具有开创性。这一著作对书法爱好者鉴赏中国历代书法经典图像,以及书法技法训练与书法史研究具有指导意义。汪永江《书法章法形式原理》一书,结合中国书法的历代经典图像,分析其章法原理,利用形式分析的方式分析书法经典图像的基本构成规律,得出中国书法形态的核心观点,强调章法统领字法、笔法、墨法的技法系统意识,是一部关于书法章法美育的重要著作。

刘彦湖《疆理:刘彦湖书法篆刻集》一书中《点画空间 分朱布白—关于中国书法的造型元素与原理》一文有言:“最小的空间元素是三角形,但是三角形的空间元素还是不够舒展开阔的,三个方向围界出的三角形空间,其笔路是不够周流通畅的。……要之,好的空间元素应该是方圆兼备的,是明丽、圆融、醒透的,是由周流无碍的笔致所创造的,同时空间的形状也塑造了点画的形状。”[6]该文阐释了中国书法形式的核心,全面而深刻地阐释中国书法艺术最基本的造型原理与形式构成的基本元素,详细地梳理了点画与线条的概念,论证点画与空间的辩证关系,进一步讨论了空间的品质。此文在空间的品质方面见解独到,是一篇关于当代书法教育与书法创作实践的理论著述。

在当代书法领域中,书法创作者的实践经验聚焦在书法创作模式的核心、书法形式构成及书法章法研究等方面。这些研究成果在学术研究领域有新的突破,是当代书法创作实践的需要、书法教育的需要、书法学科建设的需要,并对当代书法美育实践和学科建设意义重大。

三、书法教育与形式理论研究

徐海《关于临摹教学的思考—留学生作业的启示》一文,论及临摹课的核心问题,结合具体课堂教学案例深入探讨字结构的训练方法,并旁引古代经典书论明确指出字结构和汉字造型原理,是高等美术院校书法教学的典型案例,当为近20年来书法临摹教学研究的经典范式,对学院书法教学有指导作用,并对当代书法学科建设起到引领作用。

洪亮《书法原理讲稿》主要围绕笔法原理、字法原理、章法原理和墨法原理等方面展开讨论。在笔法原理方面,主要从中国传统书论出发,用“一画论”揭开书法笔法内部的基本规律,通过大量的字例分析与解读,得出笔法原理的核心。在字法原理方面,详细论述了字法美的基本特征,主要通过单字结构、分书体的方式来展开。从书法教育的角度而言,单字结构美的分析是必要的,但字组的关系或者说字与字的关系是核心,单字结构与字组之间的关联性,就字结构的自然生发有何规律可言,作者在这方面没有论及,实为遗憾。在章法原理方面,论及作品的幅式、章法的三要素、章法与笔法的关系、章法与字法的关系、章法与墨法的关系等,笔法与章法的关系中提及单字重复或某一相同笔法重复出现的处理规律,字法与章法的关系只从常态的开合与平衡、对比与呼应、均匀与对称等论断,是从古典范式确立的,并从经典图像出发来分析,没有具体的形式分析与构成的创见。对这些关系的论述在以往的书论文献或前人关于章法的讨论中均有涉及。

宋修见《中国文化的生命力》一书中《藏修息游之中国书法》一节,论及汉字书写的形式美:“书法是中国艺术精神的重要體现,用笔之美、结构之美、章法之美都具有中国美学的独特韵味……”[7]作者从中国美学的视角谈书法的形式美,对当代书法美育学科建设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陈振濂《书法美育》一书是国内第一部关于书法美育的理论著作,对书法美育学科建构有重要意义。该书阐释了书法美育的观念与立场,主张“审美居先”而非“技能居先”,审美的训练意识是美育教学的核心。书法美育的学科界说是从天然之美、技能之美、表现之美来讨论书法美育学习的方法,个人美感的培养离不开形式美的训练,对书法形式美的感知是建立在“审美居先”之上的。换言之,书法美育是介于汉字书写技法教育和学院书法创作实践教育之间的形态,书法美育的重要性渐渐凸显出来。

结语

21世纪以来中国书法形式研究的学术范式主要集中在书法形式理论、书法创作实践、书法教育三大领域。书法形式理论从美学视野和书法形态研究两方面展开,其中关于字结构的理论极大地改变了人们对书法的传统认知;书法创作实践主要以书法创作模式和书法章法研究两方面为着力点,均为当下书法创作实践者的理论著述,在当代书法美育实践中具有指导意义;关于书法美育与形式理论,结合书法教学与个人创作实践,是理论结合实践的有益探索。这些研究为书法学学科建设的顶层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也将有力推进新时代的书法美育工作。

参考文献

[1]陈方既. 书理再思辨[M]. 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2014:96.

[2]邱振中. 书法·章法·字结构:书法形态研究[M]. 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23:3.

[3]孙过庭. 书谱[G]//上海书画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 历代书法论文选. 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130.

[4]陈振濂. 学院派书法创作模式的核心思想体系[M]. 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21:216.

[5]陈大中. 当代书法创作模式与流派研究[M]. 北京:荣宝斋出版社,2005:32.

[6]刘彦湖. 疆理:刘彦湖书法篆刻论集[M]. 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20:31.

[7]宋修见. 中国文化的生命力[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22:145.

本文为中央美术学院自主科研项目资助(项目编号:20QNQD16)成果。

约稿、责编:史春霖、金前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