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背景下城市小学劳动教育的思与行
——兼谈南京理工大学实验小学的实践与探索
2023-11-30许小娟南京理工大学实验小学
许小娟 (南京理工大学实验小学)
2020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其中指出,要将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融合,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这也为新时代城市小学开展劳动教育提供了根本指引,使长期以来被忽视的劳动教育迎来了再次构建的发展契机[1]。南京理工大学实验小学创办于2005 年,坐落在逶迤连绵的紫金山和悠悠流淌的友谊河畔之间。周边深厚的高校文化底蕴、优质的配套社区资源、优美的校园教学环境、充满朝气的师资力量,奠定了学校良好的发展基础。自建校以来,学校一直坚持“实践教育”的办学理念,秉承校训“立大志、做小事”,践行校风“每天进步一点点”,实现“实践育人”。
一、新时代城市小学劳动教育的要求
(一)认识自然,提升能力
在劳动教育中,需要学生与自然充分互动,自然是一切生命的摇篮,生命是一切活动的前提。在人的具体劳动过程中,生命、身体、精神等都凝结于物的形式。在劳动教育中带领学生与自然充分互动,并从中体会劳动的现实性。通过劳动增强学生与自然进行物质交换的力量,在与自然的互动交流中,也能畅通学生自身身体感官信息的通道。例如,能够提升儿童的听觉辨识度,视觉辨识度,这也直接关系到儿童在社会实践中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速度[2]。并且,自然中蕴含着丰富的劳动教育资源,其中的自然材料既是劳动工具,也是儿童工具的对象。在自然中,儿童能够更好地明白生命的有限性,能够更科学地认识自然万物的更替变化,进而能够使儿童逐步建立起大生命观。在劳动教育中,也能逐步培养起儿童对于劳动和劳动成果的尊重。
(二)适应自然,学会生存
伴随着新时代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生活在城市中每个人面临的压力也逐渐增加。通过劳动教育,能够引导学生理解生存环境,从而帮助学生正确对待自己的生存空间,作出恰当的生存选择[3]。例如,在劳动教育中可以带领学生学习和把握自然规律,能够使学生学会在有限的自然资源中要合理配置,要考虑自然物种的生物空间与环境等。此外,通过劳动教育也能促进个体自我意识的觉醒,有利于个体积累劳动经验,丰富知识储备,能够更好地使自然、劳动,以及自我生存之间达到和谐统一的效果。
(三)利用自然,延展生命
自然是世界上最全面的课本,也是知识的来源,劳动教育结合自然空间,具有开放性、情境性、丰富性等特点,能够整合各类资源,使儿童在体验和劳动中释放体内的生命力量和自身潜能。借助劳动教育,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到动态的、自由的自然环境状态,并能结合自身需要自主抉择合适的资源加以利用,这有利于借助积极的劳动体验,促进儿童的心理健康,也能使学生在劳动中生成劳动智慧,积累劳动经验,实现全面发展。
二、城市小学劳动教育的目标探寻
(一)新劳动教育目标的内涵界定
在城市小学中开展劳动教育,需要首先设定明确的劳动教育目标,劳动教育目标是劳动教育实践的整体规划和指导。在目标设计上要能反映出层次性,要结合劳动教育帮助人们获取相应的知识技能。同时,也要聚焦于劳动教育的社会性特点,要通过劳动教育帮助学生逐步具备相应的品质,促进实践个体的发展和价值实现。在目标设计上,基础目标可以设立为带领学生通过劳动实践逐步建立起劳动意识,掌握基础的劳动技能。在劳动教育中,需要带领学生认识到人人都需要劳动,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养成劳动自理和自主劳动的习惯。中层目标则是要带领学生通过劳动实践,拥有个体社会化的品质,要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在劳动中通过与他人的沟通,交流,协作,共进,引导学生建立起合作意识,使其能够在劳动中履行应承担的责任与义务,正确地处理关系。终极目标则是要帮助学生获得个性化的素质,借助劳动教育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的自我创造感和自我效能感得以显现,借助劳动带领学生不断地超越自己、发展自己。
(二)新劳动教育目标的思想奠基
劳动教育目标的一大核心要义在于要有正确的思想指引,在以人为本的劳动教育思想目标指导下,需要进一步打破劳动教育工具化的价值取向。要以培养时代新人,为劳动教育的价值所在。要突出劳动教育的人文性、丰富性,真正实现以人为本,以人的全面发展为落脚点和出发点,在劳动教育中也要彰显生命本位。
(三)新劳动教育目标的设计原则
在开展新时代城市小学劳动教育时,设立的教育目标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性,考虑教育措施的可操作性。同时,要协调好把握当下和展望未来之间的关系。在制定目标时,要尊重学生的现实需要,结合小学生的喜群性和好动性,多组织学生开展劳动实践,获得直接的劳动经验,并逐步建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使学生在劳动教育中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伟大的价值理想。在劳动教育中,学校也要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逐步提升学生的劳动能力。在目标设计上,要结合不同年级,设置层次性和递进性的目标,要考虑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殊性。
三、新时代城市小学劳动教育的实践落实
在社会多方支持下,南京理工大学实验小学开发了“自然实践园”,成功立项江苏省重点自筹课题“滋养童年:城市‘小农夫’主题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由课题引领,学习设计了极具特色的城市小农夫田园课程,有效开展劳动教育,让学校的每个孩子拥有充分的劳动体验和经历。通过自主实践、合作探究、创意表达等学习方式实施课程建设,让学生更好地在劳动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具备“农夫的身手、科学家的头脑和改造社会的精神”,做新时代的“城市小农夫”。
(一)劳动场域:多元空间,打开视域
学校倡导孩子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身边的事情帮着做、社会的事情试着做”。为开阔儿童的实践视野,丰富儿童的劳动体验,学校积极开发优质教育资源,为儿童提供多元的劳动场域,真正实现“让孩子做该做的事,帮孩子做想做的事”。
(二)特色活动:快乐实践,释放灵性
为实现劳动树德、增智、强体、育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效成长,学校以多种形式倡导并深入开展劳动教育。经过长期实践与反思,我们形成了以下四种有效达成的路径:
1.经历种植,在真实情境中体验劳动的乐趣
学校开展了一系列体验活动,如“播种格桑花种”“跟着朱爷爷养花种草”“跟着白博士学农艺”“小小农夫体验班”等。
每年的“十岁成长礼”,学校李子贵校长都会给孩子们上一节特别的劳动课——插秧中的学问,随后,孩子们接管水稻的管理养护,一直到秋收,收割水稻,经历脱粒、碾米,知道一粒米的由来,并将稻草制作成稻草人,这一系列的成长实践活动,让孩子们更加深刻感悟到成长的意义和生命的力量。此外,学校基于真实的问题情境,开发了富有校本特色劳动教育课例,如《传统农具知多少——连枷》《彩色小圆子》《桂花胸针编织》等,这些课例都是从学校的特色田园文化中创生出的劳动教育特色课程。
2.创意探索,在自然创想中提升劳动的品质
学校开设了“户外美术课堂”“植物研究所”“动物研究所”等课程,培养学生在劳动中勇于探索的积极心态,充分表达内心的情感,以达到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十三五”收官之年,学校从跨学科融合的角度,将劳动教育提档升级,打造了多节富有特色的劳动教育类课例。
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美术等多门学科开展实践性活动,融知识性、劳作性和趣味性于一体,优化综合能力评价模式,把知识目标设计成一个个闯关游戏,让孩子们在大自然中探秘,享受经历劳动的学习乐趣。
3.创新体验,在信息时代下增强劳动的效能
学校开设了STEM 项目化学习活动,如依托信息技术课程开展的“KUDO 里的田园”项目:组织学生先对学校实践园的地形进行实地考察并做记录,再利用KUDO 编程软件创设虚拟3D 实践园模型,在其中添加角色,进行场景规划和编程设计。现实环境和学习经历的联结,打破了学习空间限制,丰富了学生体验,提升了学生参与感,实现学生乐享学习。
“自动化灌溉系统的设计”:全校下发自动化灌溉的任务单,征集学生的奇思妙想,评选出操作性强的方案。接着,各小队形成自动化灌溉系统的初步模型图纸设计,在老师、家长、专家的指导下,迭代优化。学校召开“自动化灌溉系统成果发布会”,各代表队陈述各自设计的创想,由高校教授、科创企业CEO、学校历届中国少科院小院士构成的专业评审团进行评审,选出最佳设计,最终由爱心企业为他们赞助科研基金,促成孩子们的研究成果落地生根。
4.公益服务,在经济社会下创造劳动的价值
渗透学生乐于服务社会的意识,培养学生改造社会的精神,为每一个学生健康快乐成长打造一块理想的教育田园。
以“‘双11’特卖节”为例。“城市小农夫”们经过一系列策划和设计,最终制定收割方案,选取青菜、萝卜、红薯等蔬菜,分班级进入各自的“领地”进行“双11”特卖活动。将平时生活中体验到的事物实践于自己设计的活动中,让“城市小农夫”感到无比自豪。根据每个班级呈现的不同特点,最终评选出最佳团队奖、最佳营销奖、最佳宣传奖和最具活力团队。
除此之外,学校充分践行“五育融合”的发展理念,让德育中彰显劳动教育的精髓。学校大队部积极组织各中队创建院士中队,学习院士精神。学习身边的劳动模范、国家楷模。南京理工大学王泽山院士,是2017 年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他在火炸药研制方面为国家作出了突出贡献,人称“火药王”。他上戈壁走沙漠,睡野外,吃冷饭,科学勘测过程中历经苦难,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一直坚持在科研一线岗位。他的勤俭节约、一辈子专注一件事并干好一件事的精神时刻鼓舞着少先队员们。2019 年,经过协商,学校创建了全国首支“王泽山中队”。利用少先队组织的力量号召广大少先队员从小学先锋,长大做先锋。此外,德育处还密切关注到一年级小朋友,在幼小衔接的适应性课程中增加了“劳动技能”“劳动品质”等方面的渗透与培养,让劳动教育辐射全学段。
(三)评价体系:价值引领,综合育人
为建构科学评价体系,实现劳动项目的综合育人价值,我校制定了“城市小农夫劳动手册”,在其中设立三个维度“(家庭)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校)身边的事情帮着做”“(社会)社会的事情试着做”,每个维度分别包含三个子维度。根据学生能力发展现实,在子维度层面,对各个年级进行有梯度的、针对性的描述,有效引导各阶段学生日常对照实施。一年的劳动体验后,借助劳动手册评价表,根据学生成长情况,在三个子维度以及综合层面完成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导向作用。
在课程评价体系建设方面,有效的评价是促进劳动教育课程顺利实施的关键要素之一,评价导向也直接决定着实践追求的方向。要建立健全学校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发挥多主体的参与积极性。在教师评价方面,要激发劳动教师的教育积极性。在教师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等方面,可以结合劳动教育实施情况给予适当的优待,以此激发劳动专兼职教师队伍的积极性。学校也可以通过制定绩效奖励的方式,鼓励全科教师能够主动积极地参与劳动教育的融合实践中,这也能快速解决劳动教育被边缘化的问题。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教师可以从内驱、外驱两大方面进行落实,在评价方面可以结合学生立体评价体系,借鉴职业院校发放职业资格证书的方式,在校内推行劳动护照认证模式,探索劳动积分、劳动护照升级等评价方式提升学生参与劳动的积极性。此外,也要积极探索家校共育的合作模式,努力构建“家长+教师”“个体+同伴”“学校+社区”的多元评价方式,要建立长效多元的劳动评价体系,多维度关注学生在劳动实践中的成长与进步,也要积极引入社会第三方评价,使评价更加客观准确。在劳动实践中,可以丰富评价内容和评价形式,例如,鼓励学生采用日常生活打卡记录、劳动实践报告、劳动成果展示等多种方法,分析学生在劳动中的成长与收获,切实推动劳动教育常态化。
(四)具体成果:个性成长,笃行致远
经过不懈努力,学校顺利实施并完成了江苏省基础教育课程基地建设项目“城市‘小农夫’田园课程的建设”,南京市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基于‘城市小农夫’实践园的特色课程的开发与研究”。成功立项江苏省2018 年度规划课题“滋养童年:城市‘小农夫’主题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并顺利结题。学校将部分研究成果结集成册,出版了专著《大地上的儿童学习》。学校被评为南京市特色文化示范校、中国长三角新劳动教育联盟校、南京市劳动教育特色学校建设单位等。
劳动教育不是一种独立的教育形式,而是各种教育的统领。它的本质在于通过劳动来提升心志,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拥有充实的人生。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劳动,当它进入我们学生的精神生活时,它将成为伟大的教育力量。未来,学校将在“十四五”发展规划的指引下,进一步规划建设“实践园”,使它更侧重于宣传农耕文明、提升师生学力、科学技术应用,展示学生在实践园里学习的过程性成果。拓展学生的劳动路径、创新劳动评价模式,构建新劳动教育观的综合性与统领性,让劳动教育成为一种价值召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