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也谈“双减”背景下的中小学家校合作共育

2023-11-30黄芳青海民族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教书育人 2023年20期
关键词:共育家校双减

黄芳 (青海民族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我国在发布《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育负担意见》文件之后,各个学校都意识到了落实“双减”的意义和重要性,积极落实教育改革、创新,由“应试教育”“灌输教育”转变为“自主学习”“主动探究”,让学生掌握着学习的主动权,展示出“双减”政策的导向和价值。同时,基于“双减”背景下,学校、教师不要“孤军奋战”,而是要重视运用第三方力量,通过家校合作共育的方式,让学生回归生活、校园,让教育回归本真,让教师回归本心,减轻学生学习压力、课业压力,以最佳状态去探索知识、学习技能、积累经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1]。基于此,近年来,家校合作共育成为基础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本文从此话题的研究意义、现存问题和解决策略三个维度提出一些新的思考。

一、“双减”背景下中小学家校合作共育的意义

在“双减”背景下,更为关注如何减轻学生课业与学业负担,让学生“轻装上阵”,以最佳状态学习知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要想落实“双减”政策,只依靠学校、教师的教育力量是不够的,通过家校合作共育的形式,既能够为学生营造优质成长环境,还可以解决家校冲突、矛盾,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在家校协同努力下,真正解决学生的各项学习、生活问题,促使学生的综合成长。同时,在家校合作共育视角下,能够纠正学生家长错误、消极的教育观念,引导家长不再只关注学生学习、考试成绩,而是要了解学生综合素质、情感需求、心理素质等,科学制定教育策略,促使教育的均衡化发展,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让“双减”政策全面落实下去。另外,在家校合作共育工作中,能够改变以往“教师完全主导”的教育形式,教师可以在家校沟通中,积极听取家长、学生的教育建议,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促使教育事业更好发展。

二、“双减”背景下中小学家校合作共育存在的相关问题

(一)家校合作共育意识较为淡薄

通过家校合作共育,能够全面了解学生的家庭成长背景、校园成长情况、学习进度等,科学、合理优化教育方案,用学生易于接受、喜爱的形式开展教育活动,全面落实“双减”政策,在实现减负增效的同时,发展学生学科能力、学习能力。但是通过实际调查能够发现,在当前中小学家校合作共育工作中,家校双方的合作共育意识较为淡薄。首先,基于家长层面来分析,家长认为学校需要承担全部的教育职责,而自己只需要管理好学生的日常起居问题,家长缺乏自主教育意识[2]。同时,部分家长由于受教育水平比较低,认为自己不懂教育,如果把孩子全权委托给学校,那么自己会更加放心、安心,缺乏参与家校合作共育的意识。其次,基于学校层面来分析,部分教师习惯于掌握全部的教育权、主导权,缺乏和学生家长沟通、互动的自主性,没有及时、全面地把学生的学习情况转达给家长,无法形成家校联合教育合力。学校、教师、家长缺乏合作共育意识,导致教师的教育压力比较大,学生缺乏来自父母的关心,无法真正促使学生的全面成长[3]。

(二)家校双方教育权责边界不清晰

通过教育实践、调查能够发现,在当前中小学家校合作共育工作中,存在家校双方教育权责边界不清晰的问题。目前,很多教育文件和教育政策都在鼓励、支持学校教育和家校教育间的合作,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培育出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的人。很多学校、家长意识到了家校合作共育的意义,但是由于权责边界非常模糊,导致家校合作共育效率比较低。首先,基于形式层面来分析,当前的家校合作共育主要是以学校作为主体,学校主导教育模式,家长处于被动接受、配合的状态,这样的家校合作共育模式,很容易打击家长的参与意愿[4]。在出现教育问题的时候,无法尽快解决问题,还会出现相互推诿的情况。其次,基于政策条例层面分析,在之前的条例、文件中,没有清晰界定家校合作双方的义务、责任,更多的是一些宏观指导,缺少实操法规、政策,导致家校合作共育效率比较低。由于家校双方的权责不够清晰,在教育工作中存在较多的重叠地带、真空地带,家庭教育成为学校教育中的一种工具,如教师会让家长协助自己检查作业,甚至让家长代替学生完成手工作业,这样会引发家长的抵触情绪,无法积极参与家校合作共育工作中。

(三)家校合作共育形式、内容单一

在当前的中小学家校合作共育工作中,存在共育形式、内容单一的问题。首先,基于家校合作共育内容层面来分析,由于家校双方的教育理念存在偏差,导致家校共育内容不新颖、单一。在当前家校合作共育工作中,主要是以“提高学生考试成绩”为主,会在考试之前、考试之后家校双方互动和沟通,在日常教育工作中,双方的联系比较少。如在考试之前,学校要督促家长辅导孩子做作业,为参加考试做足准备工作。在考试之后,教师会通过家长会的形式,交流学生的成绩、进步情况。由此可见,家校合作共育内容存在局限性,忽视了考察、监督学生的日常学习表现,不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其次,基于家校合作共育形式层面来分析,当前主要的家校合作共育形式为家长委员会活动、家长开放日活动、家长会活动等,这样的合作、交流形式,根本无法综合了解学生的成长情况、学习情况,家长处于被动参与合作共育活动的状态,根本无法展示出家校合作共育的价值、优势。

三、“双减”背景下中小学家校合作共育的方法

(一)在家校合作共育中明确角色定位

要想展示家校合作共育的优势,全面落实“双减”教育理念,各个中小学校需要明确角色定位,构建学校主导、学生主体、家长辅助的教育体系,在相互配合之下,营造一个轻松、健康的校园教育氛围。首先,教师、家长要改变之前校园教育、家庭教育相互独立的理念,而是要同心、同行,在相互配合和尊重的情形下,共同研讨教育方案,分析学生在学习期间存在的问题、不足,正确点拨、指导学生,消除学生内心中的焦虑学习心理,让学生能够以最好的状态去学习和实践,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其次,教师、家长要积极借鉴、运用一些优质教育素材,教师要通过互联网、沟通软件向家长发送资料,让家长也要多进步、多学习,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中的榜样,营造良好的、健康的家庭氛围,这样,学生才愿意向父母表达自己的生活问题、学习困惑,防止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更加用心参与学习活动,不断提升自我。另外,家长要具备参与教育的权利,如在制定班规、制度的时候,教师要通过家长会、研讨会的形式,积极听取家长的想法、方案,让家长成为教育工作中的辅助者,在协同努力、配合下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二)丰富家校合作共育的形式

在“双减”背景下,学校要丰富家校合作共育的形式,不再把所有的关注点都投放在研讨学生学习成绩之中,而是要围绕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开展家校合作共育活动,真正减轻学生的课业与学习压力。首先,教师、家长要由“关注学生成绩”转化为“关注学生成绩、思想品德、人际交往、课业压力、学业压力”,通过电话、微信、家长会、校讯通的方式互动、沟通,了解中小学生真实的校园学习情况、家庭表现等,探究学生可以上升的学习空间。在家校合作共育活动中,既能够让家长成为教育工作的决策者、参与者,还能够在尊重、理解学生的情况下,灵活制定教育计划和方案,为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做出努力。其次,在“双减”政策导向下,教师要纠正家长错误的教育思想,如家长盲目让学生补课、剥夺了学生娱乐实践等,教师可以通过讲座活动、游戏活动、竞赛活动、家访活动的形式,让家长意识到压力对于学生造成的消极影响,从而能够更加积极配合学校落实“双减”政策、理念,在平等交流、互动中,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5]。

(三)利用家校合作共育优化育人行动

在“双减”背景下,要想减轻学生课业和学业压力,学校要利用家校合作共育优化育人行为,在提高学生各科成绩的同时,增强学生的思想觉悟,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生活态度,让学生获得更加全面化的成长。首先,在布置学科作业期间,教师要注重提质增效,减少习题的数量,提高习题的质量,让学生短时间内扎实掌握重点学科内容。同时,家长也要做好配合工作,在家庭教育活动中,既要监督学生完成课后作业,还要展现出榜样力量,定期开展家庭读书会活动、主题教育等,消除学生完成作业的抵触心理,在“劳逸结合”中巩固知识、提升能力,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其次,学校可以开展“魅力爸妈进校园”家校合作共育活动,让家长拥有更多参与教育的机会,增强学生表现自我的自信感,促使学生的主动实践、思考、学习,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另外,教师、家长要定期带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体验、实践中运用知识,积累更多的实践、生活经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6]。

(四)构建家校合作沟通机制,增强双方共育意识

在中小学教育活动中,需要构建家校合作沟通机制,增强双方的共育意识,展示出家校合作共育的价值、优势,为学生营造和谐的成长、学习环境,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当前,家校双方存在合作共育意识淡薄的情况,导致家长缺少参与家校合作共育活动的自信心、积极性。针对以上现状,学校要科学构建沟通机制,不仅要围绕学生各科成绩开展交流,还需要讨论、评价学生的日常学习表现和行为表现,对学生开展综合考核和评价,这样才能够促使学生的全面、更好成长,提高家校合作共育效率、质量。在家校合作共育活动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差异化诉求,共同讨论、沟通家校合作共育内容,双方形成共育合力。同时,在家校合作共育活动中,一定要增强家校沟通、合作的实效性。教师需要及时把学生的学习信息反馈、传达给家长,让家长了解孩子真实的学习情况,赢得家长对于学校、教师的信任。同时也能够把学生的家庭学习、成长情况反馈给学校,明确双方的教育职责、边界,开展高效化合作共育活动。另外,在中小学家校合作共育活动中,学校需要设定家校共育指导办法,让家校合作共育工作受监督、被管理,体现出家校合作共育工作的重要性,做好对学生的约束、教导,促使学生的全面成长。

(五)塑造家校合作共育文化氛围

在中小学教育工作中,要想体现家校合作共育的价值、意义,学校需要塑造家校合作共育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文化氛围的渲染下,身心得到健康、协调发展。首先,学校需要编写家校联系册,让教师、家长间的互动更加密切,向家长展示学校的教育目标、教育方案、教育计划、学生成长情况等,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学生校园成长、学习活动中,形成家校共育合力,提高家校合作共育力量。其次,在家校合作共育工作中,需要利用“三点半课堂”课后服务活动,让家长更加信任、支持学校开展教育工作,消除家长内心中教育焦虑心理。学校也可以把家校合作共育工作融入教育评估体系中,精准化分析家校合作共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教师可以通过电话沟通、问卷调查、定期家访的形式,了解家长提出的家校合作共育优化、改进意见,促使家校合作共育的健康、可持续性发展。另外,在中小学家校合作共育工作中,需要借助于社会舆论力量,培育教师、家长积极的教育观,展示出家校合作共育的意义、重要性,曝光一切行贿受贿、不负责任的教育行为,让家校合作共育接受社会、群众的监督,促使教育行业的健康发展。

(六)学校要强化对家庭教育的指导

在中小学家校合作共育中,学校要强化对家庭教育的指导,把家庭教育当作重要的教育任务,让学生家长形成积极、正确的家庭教育观,为学生营造健康的家庭氛围、环境。首先,学校既要做好校内教育工作,还需要聘请专业的专家团队、教师团队、志愿者团队,科学制定家庭教育课程、纲目内容,让家庭教育活动有目的、有计划,促使家长积极参与家校合作共育活动,从中积累更多的家庭教育技巧和经验,提高家庭教育质量、效率。其次,学校要注重开发家庭教育活动手册、专业教材,对教师、家长展开集中教育培训,通过微信班级群、公众号的形式,定期分享家庭教育、合作共育类的文章和书籍,及时为家长解答问题与困惑,让家长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展示出家庭教育指导的价值,提升家校合作共育质量。另外,在中小学家校合作共育工作中,学校要鼓励骨干教师自主开发家庭教育课程,为家长开展家庭教育活动提供素材、资源,改变家长间断性、间歇性关注孩子学习情况的问题,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能够积极参与家校合作共育活动。

总之,在“双减”背景下,学校要通过家校合作共育的形式,为学生营造最佳的学习环境,明确教师、家长的角色定位,鼓励家长积极参与校园教育活动,家校保持一致、统一的教育思想,通过两者的相互配合和努力,减轻学生的各项学习负担,让学生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培育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为将来的学习和社会生活做准备,展示出家校合作共育的价值,全面深化落实“双减”政策、理念。

猜你喜欢

共育家校双减
家校距离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家校社共育,推动“双减”有效落地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