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风漠中的面壁人
2023-11-30柳家赫
● 柳家赫
李舟是村里公认的优等生,高考出成绩那天,母亲抓来家里养了两年的大公鸡给全村老少下酒,阿爸因长年砌砖而佝偻的脊梁,那天也挺直了几分,整个村子都跟着欢快。“准备学什么专业啊?”大家纷纷询问。“敦煌学。”李舟笑着回答,亲友们不明其意,却依然举杯庆祝。
李舟喜爱敦煌的一切。少时一次莫高窟之旅,他恋上了这里的美,高考志愿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敦煌学。李舟如愿以偿地收到了兰州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是骑着老式自行车的村长特意送来的,村长给他竖了个大拇指,夸他“是村里的骄傲”。高中老师也赶来祝贺,说这是个冷门大学问,是真能出人才的大学问,大学者樊锦诗就是研究这个的。
2009年9月,入学那天,李舟和同学在老教授的带领下再次见到了敦煌壁画,他对这次参观非常遗憾,因为前后加起来总共不超过十分钟,教授说,这是怕他们呼出的气息潮解了壁画。14年后的李舟,终于拥有与千年壁画朝夕相对的机会,他已是一名成熟的壁画修复师。
对于李舟,敦煌是一个梦,这个梦生根于当下和历史长河中每一个为它着迷的人心中。站在壁画前的那一刻,就走进了无数个遗留千年的梦。“画作上那些沉静的面容时常会触动我,有种穿越时光的神奇体验。”李舟说。
早上7点,在洞窟内搭起高高的脚手架,李舟熟练地戴上红色安全帽,工作台上摆满了图纸、天秤、不同容量的玻璃杯和各种修复工具,一天的工作开始了。壁画修复师并非想象中那么浪漫,“这工作其实挺枯燥的,你需要在一个地方久坐一整天,每天工作量可能也就修复一小块地方,很多人坚持不下来。”
上大学时,教授曾对李舟说:“对于文物要抱有敬畏之心,文物不会抱怨,我们就更应该有这份责任心,我们修复文物,是为了让它延续生命。”在李舟心中,在敦煌受着风沙蚀磨的每一寸黄土都无比珍贵,它们记载着丝绸之路的点滴,是中华文明灿烂悠远的明证。“不久前有处壁画,颜料层特别薄,脱落得七零八落,很多人物都只有个大概轮廓,墙上全都是卷曲起来的灰尘。修复完以后,整幅画面相当漂亮,图案线条清晰起来了,这种成就感给了我内心极大的鼓励。”看到自己双手完成的修复成果,李舟觉得格外欣慰。
“做壁画修复的时候不能动,一直要在那儿坐着‘面壁’,这个过程对我的性格而言也是一种煎熬和挑战。”面壁这个词,是李舟从《三体》里学来的,他觉得书中为了人类生存而不发一言的面壁人很有魅力,他有时会想,他也是面壁人,只不过面壁不是为了人类生存,而是文明闪耀。李舟在日记中写道:“这种跨越时间维度的共创历经千年,其背后是历朝历代匠人对敦煌精神的传承,他们用自己对精神世界的审美让敦煌得以新生,正是因此敦煌这颗明珠才能在丝绸之路上熠熠生辉。”
“天衣飞扬,满壁风动”。如今的李舟已经成了3名年轻壁画修复师的师父,曾经的冷门专业也越来越被大众熟知,“我很欣慰这份有意义的工作受到越来越多人关注,也有越来越多优秀的人参与到其中来,我在我的老师前辈身上看到的坚毅与信仰,应该在我身上继续传承下去,绝学不该绝,绝学应有继。”
钻研、调料、修复、吹沙,一寸寸地粘贴注射,耐心细致地教学,日复一日地工作……这是李舟心之所向的“面壁”生活:延续风沙中的绚烂色彩,让被黄沙掩埋、侵蚀的文物光辉重现,让“破碎的文明”璀璨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