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地方史课程专题式教学改革探析

2023-11-29孔维增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简史沙滩理论课

孔维增

(贵州民族大学民族学与历史学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地方史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加强对区域历史文化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历史感和归属感。贵州地方史课程教学是贵州高等学校文史类教学中的重要构成。就目前教学实际看,贵州省各高等院校开设的地方史课程主要包括贵州简史、贵州区域文化史、贵州历史文化、区域文化史研究专题等。除区域文化史研究专题是为研究生开设的外,其他主要为本科生开设。贵州简史因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等内容,在贵州省高等院校开设的地方史课程中具有代表性。

贵州虽然在史前上百万年就有古人类活动,且在其后的古代、近现代一直是包括汉族在内的苗族、彝族等各民族共同生活的地方,在各民族生存繁衍中与其他省区一道共同创造了璀璨悠久的历史和文明,但因为地理、政治、民族等原因,贵州在明代以前并没有设置行省。这使得作为区域史,从行省视角对贵州历史的独立书写在明代以前并没有实现。这导致了两个结果:一是关于贵州古代历史的记载比较分散,且横向上的系统性、纵向上的连续性皆有不足;二是古代、近代和现代学者对贵州历史关注、研究不够,诸多问题还难以达成共识。一方面,历史教学以通过史料文献回溯过去为起点,这两种现状给贵州简史的课程教学带来了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为贵州简史开展专题式教学改革带来了契机。专题式教学改革以专题的形式组织教学内容,不再苛求教学内容的面面俱到,因而对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连续性要求并不苛刻,这恰恰符合贵州古代历史文献分散、系统性和连续性不强的特点。另一方面,专题式教学改革突出探究,强调讨论。贵州古代历史发展中许多存而未决的问题,经过提炼,可以成为很好的教学专题。由此看来,开展贵州简史专题式教学改革,不仅是贵州历史文献的特点使然,同时也是专题式教学的核心理念决定的。

2022 年,贵州简史正式纳入贵州省一流课程(“金课”)建设项目,成为全省目前唯一纳入建设的贵州通史类课程。这为贵州简史专题式教学改革的开展和推广提供了契机。作为全省目前唯一的通史类“金课”,开展专题式教学改革,不仅可以探索专题式教学改革在地方史课程中的实施方式,推进专题式教学改革的实践,还可以对其他地方史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1 专题式教学的学术史梳理与研究动态

中文语境下针对专题式教学的实践探索和研究,大致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王延荣通过《根据中国革命史课程特点开展单元双向专题式教学》一文探讨了在中国革命史课程教学中开展单元双向专题式教学的核心要求、实施过程和效果评价。他认为专题式教学的核心在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设疑与阅读、讲授与讨论、再认与练习是单元双向专题式教学的三个实施过程[1]。藏宏针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的诸多矛盾,认为专题式教学有利于整合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薛景华从专题的选择、讲解、自学、讨论及专题的总结、升华等几个方面探讨了专题教学法在研究生自然辩证法教学中的运用[3]。20世纪90年代的专题式教学研究,成果不多,探讨主题比较单一,整体上还处于探索阶段。

随着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改革开始受到国家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重视。2005 年2 月,中宣部、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要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认真探索专题讲授、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在中宣部和教育部的部署下,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式教学改革进一步受到研究者的重视,专题式教学实践也由思想政治理论课进一步向专业课程扩展。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葛仁钧认为普遍存在的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发挥不够等问题,可以通过将教与学、教学与成绩考核有机融为一体,实施“专题参与式”教学予以克服[4]。孙巍认为推进专题式教学,可以通过树立“大思政”理念,从互联网技术、教学资源、协同育人体系、考核评价方式等几方面入手[5]。

与此同时,专业课程的专题式教学开始受到关注。李淑红等基于动物生产学的基本理论和生产实践知识,通过设计不同教学专题,以专题为载体,以多媒体技术及动物生产学教学网站为辅助,改革动物生产学教学方法[6]。杨春艳针对新兴课程交叉性、边缘性强的特点,以新闻传播伦理学为例,提出开展专题式教学改革实践。她认为专题式教学的内容设置应体现专题内容的整合性、系统性、时代性、前沿性、实践性和应用性[7]。

纵观我国专题式教学改革的实践与相关研究,2005年中宣部、教育部印发《意见》是一个重要关键点。《意见》印发以前,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式教学模式大体处于一线教师的自发实践和推动阶段,针对专题式教学改革展开的研究成果不多,探讨的主题也比较单一。随着《意见》的发布,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式教学改革有了明确的指导纲领,在实践层面推进的基础上,研究成果也大量涌现,探讨主题也广泛涉及专题式教学的理念、原则、实施路径、依托工具等。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专业课程中的专题式教学改革也得到积极重视。但相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专业课程中的专题式教学改革研究成果仍然比较薄弱。造成这种状态的原因,大致有两个方面。第一,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相比,专业课程专题式教学改革的推进实践相对滞后。第二,专业课程专题式教学难以形成相对统一的指导理念、原则和实施路径。与通识性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相比,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专业课程,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差异极大,难以形成具有统一指导意义的理念和实施路径。这也是教育行政部门难以统一出台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指导意见的原因之一。相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专业课程的专题式教学改革更多地呈现出一线教师自主探索和推进的特点。适时对专业课程专题式教学改革的特点、意义、原则、实施效果进行探讨,并对实施案例进行总结提炼,是包括本文在内的专业课程专题式教学改革研究无法回避的重要任务。

2 贵州地方史课程专题式教学的特点

2015 年7 月,中宣部、教育部颁布《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提出:“各地各高校要积极推进专题教学,凝练教学内容,强化问题意识,构建重点突出、贴近实际的教学体系。”面向实际,以问题为导向,以专题形式整合教学内容,逐渐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式教学的基本共识。2019 年6 月,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出版了《高校思政理论课专题教学指南》,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专题式教学有了切实的指导和依托。随后各高校也按教育部要求从2019 年秋季起全面落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式教学。

纵观专题式教学的提出和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实践,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式教学呈现出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的特点。孙武安认为专题教学是围绕某一特定的疑难问题而展开的有深度的探究性教学活动[8]。陈彩娟认为教学内容更加优选、教学方法更加多样、教学过程突出研究导向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式教学的鲜明特点[9]。王殿文指出专题式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讲授形式单一、内容空泛等状况,并在“专”“精”“深”等各方面向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10]。

结合《高校思政理论课专题教学指南》,笔者认为贵州地方史课程专题式教学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打破时空框架、突出重点。传统课程的教学方式,由于展现贵州历史在特定时空背景下的演进需要,在教学设计中特别注重时间和空间逻辑的构建和呈现。为了保证呈现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必然会追求教学内容选择的面面俱到。专题式教学不再将呈现贵州历史演进的全过程作为唯一的教学目标,而是从核心内容、现实导向出发对反映历史演进的材料进行整合、加工、重组,在考虑教学内容完整性的同时突出重点内容。二是深耕教学内容,强调探究。在对贵州简史教学内容进行整合、重组的基础上,选择出可以反映贵州历史演进和发展特点的视角或事件进行重点分析,实现由点及面、“由井及泉”的探究式教学。三是直面问题,重在启发。许多学者在定义专题式教学时,一个共识就是专题式教学以问题为导向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如前所述,因各种原因,贵州历史演进中的许多问题尚未在学术界取得共识,争论颇多。这种状况给传统的教学模式带来了困难,但却可以视为开展专题式教学的良好契机。

3 贵州简史专题式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

探索开展贵州简史专题式教学改革,积极发挥专题式教学的优势,可以有效弥补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各项困难,实现贵州地方史课程的设置宗旨,并拓展专题式教学的实践范围。

3.1 弥补贵州简史教学中史料文献研究的不足

通过考古发掘,贵州高原有人类活动的历史可以推进到2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早期。此后,苗族、侗族、布依族、汉族等各民族在贵州高原生存繁衍的历史一直至今,并在繁衍生息中与中原地区保持着交往交流交融。因而贵州简史的时间跨度和“上下五千年”的中国通史并没有不同。然而,受政治进程、经济发展、少数民族聚居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对贵州历史演进的记载在不同时代却繁简不一。明代以前,由于贵州并未作为一个独立的省级行政区域,加之属于边疆民族地区,对贵州历史进程的记载比较分散。受中央王朝国力消长及朝代变迁影响,这种分散性既体现在地域上分属周边不同行政区,也体现在时间上记载的连续性不强。这种情况同时增加了对贵州古代历史文献整理研究的难度。

上述情形下,开展专题式教学既有必然性,也有必要性。必然性体现在史料文献在时空上的不连续性必然要求在教学中需要对教学材料和内容进行整合提炼,有针对性地选择史料文献翔实、涉及史实比较重要的内容进行讲解。必要性体现在通过专题式教学,选择一些文献充足、意义突出的时期或事件开展教学研讨,可以有效弥补贵州简史教学中文献研究的不足等问题。

3.2 确保地方史课程的教学目标,凸显特色

贵州简史旨在叙述古代、近现代贵州经济、政治、文化、民族等的演进变革,探索贵州在传统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为传承区域历史文化遗产,共筑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史记忆作出努力。作为面向不同专业的通识课,贵州简史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贵州地方的历史传统和文化信息,培养学生对古代、近现代贵州区域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理解,提升对区域历史及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作为专业课程开设时,则在于为历史学或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学生提供地方历史事件的专业知识和文献方面的具体线索,强化地方文史知识,为学生开展历史研究提供知识轮廓。除了提供基本的历史演进信息之外,培养学生对区域历史、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以及为历史专业学生开展研究提供知识背景,是贵州简史的两个基本教学目标。这两个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深度参与,专题式教学中研讨、互动的特点正好可以提供这种场景。

3.3 对专题式教学在历史课程中的实施作出探索

自2005 年中宣部、教育部印发《意见》以来,高校专题式教学模式的开展基本限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但随着教学实践的深入,专题式教学理念已开始影响到其他领域,如实践性强的工科课程。相对而言,专题式教学在文史类课程,尤其是地方史课程中还较少受到关注。开展贵州简史的专题式教学,不仅可以优化地方史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对历史课程的教学革新也可以做出新的探索。

4 贵州简史专题式教学的原则

虽然到目前而言,专题式教学在地方史课程中实践的经验还比较缺乏,没有过多的案例可以总结借鉴。但中宣部、教育部印发的专题式教学实施意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式教学改革的探索,以及教育部于2019年正式启动的新文科建设实践,均可以成为地方史课程专题式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引。

4.1 以“两性”“一度”为根本准则

“两性”“一度”指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2019 年教育部印发《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高校在建设“金课”过程中要遵循提升高阶性、突出创新性、增加挑战度等五大原则。杨承玥和刘安乐认为“高阶性”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创新性”反映课程内容的前沿性和时代性,“挑战度”则是指课程有一定难度,无论是教师课前准备还是学生课后学习都要有较高要求[11]。

无论是针对本科生,还是针对研究生,贵州简史的专题式教学都要以“两性”“一度”为根本原则。以贵州简史“文化世家”专题为例,“沙滩文化”是清代中后期贵州颇有影响的以家族为单位的文人群体,是“文化世家”专题的一个重点教学单元。要准确把握“沙滩文化”现象的“两性”“一度”,需要对“沙滩文化”现象的内涵和外延有准确的把握。综合各方观点,“沙滩文化”现象是指18世纪后期至19世纪末,以遵义地区为主要孕育地和发源地,以郑珍、莫友芝、黎庶昌为重要代表,并以学术研究成就或事功表现在遵义乃至贵州产生重要影响的传统士人学术文化活动和经世实践活动的成果。文字学、经学、史学、目录学和诗文创作等学术著作是成果的主要体现[12]3。根据这一界定,“沙滩文化”现象这一单元的教学设计中,“高阶性”主要体现在对与“沙滩文化”紧密相关的学术概念,如汉学、考据学、“实学”等学术概念的阐释上;“创新性”主要体现在以人物故居、陈列馆、文献典籍为主要形态的沙滩文化遗产的价值利用方面;“挑战度”则主要体现在对“沙滩文化”特征、性质、出现原因的深入分析上。

4.2 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相结合

贵州简史的专题式教学,既要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区域历史感和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实现知识教育和价值观教育相结合。在专业教学内容中挖掘提炼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元素,是贵州简史专题式教学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学相互融合的具体途径。作为地方史的教学内容,将“沙滩文化”作为贵州地方文化的代表,强调“沙滩文化”的地域特征和地方特色,有利于从特定的空间背景出发理解“沙滩文化”的形成和特点。然而通过对“沙滩文化”的性质分析,作为儒家传统士人的黎庶昌、郑珍、莫友芝,或关心时事,积极投身于经世政务,或醉心于文字学、经学、史学研究,积极向传统学术研究贡献心力。这种实际反映出遵义“沙滩文化”同时也是清代儒学文化的一部分。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在将“沙滩文化”作为一种“区域文化”的同时,可以引导学生将其视为传统儒学的一个部分,置于清代汉学发展和传播的背景之下以宏观的视角展开典籍解读,即在强调“区域特性”的同时关注其“儒学共性”,从而实现“共同体意识”教育和区域特征研讨相结合。

5 贵州简史专题式教学的实施思路及案例

打破时空框架、重组教学内容、深耕教学重点、突出研讨探究,是专题式教学的基本内涵,也是贵州简史专题式教学的基本宗旨。这一宗旨既是贵州简史专题式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实施思路的基本依凭。

5.1 贵州简史专题式教学的实施思路

贵州在古代、近现代的社会演进包括经济、政治、教育与思想文化等层面,在提炼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可以打破时空顺序,先以专门史的思路划分出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层次,每个层次作为一个专题,每个专题包含多个教学单元,每个教学单元又分为多个教学要点。根据专题式教学的理念和宗旨,可以将贵州简史的教学内容整合为以下七个专题。第一专题:贵州历史概述;第二专题:古代、近现代贵州的经济发展与特点;第三专题:土司制度与贵州的政治变革;第四专题:明清时期科举的推广与贵州儒学教育;第五专题:贵州的文学创作及其成就;第六专题:文化世家的兴起、成就及其学术影响;第七专题: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

上述专题划分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在整体思路上遵循经济、政治、教育、思想文化的层次逻辑。先在第一专题中整体叙述贵州历史演进的脉络,之后分别从政治、经济、教育与思想文化三个层面进行重点研讨。二是在时间段上对明清时期进行了聚焦。主要原因是明代贵州正式成为省级行政区,开启了贵州政治、教育、思想文化的快速演进和发展时期。土司制度的衰弱与废除、与文化世家出现相伴随的学术、文艺创作的成就,构成了明清时期的主要内容。三是将民族繁衍生息、迁徙流动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相结合。贵州作为多民族地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事象非常丰富,将对贵州“民族史”的叙述置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中,既是对历史事实的尊重与回归,也是将贵州简史教学与课程思政教学相结合。

5.2 贵州简史专题式教学的实施案例:遵义“沙滩文化”世家的崛起与成就

以下以“文化世家的兴起、成就及其学术影响”专题为例,对贵州简史专题式教学的实施进行具体阐述。

在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演变的进程中,明清时期是重要阶段。建省以及深彻的“改土归流”均发生在这一时期,而教育和文化方面的进步更为突出。如王阳明贬谪龙场对贵州教育和文化发展的推动,清代中后期遵义“沙滩文化”世家的形成,都是贵州教育和文化发展史中不可忽视的内容。尤其是清代遵义“沙滩文化”世家的出现,更是在极大程度上改变了贵州文化和教育发展滞后的状况。正因如此,有学者给出了“‘沙滩文化’不唯是遵义地区文化的代表,而且足以代表该时期的贵州文化”的论断[13]。纵观贵州历史文化发展的演进情况,可以说黔北“沙滩文化”世家是贵州教育史和文化史的代表性内容,也是贵州简史清代部分的教学重点。

根据遵义“沙滩文化”世家的文献掌握情况及最新研究进展,对“沙滩文化”世家专题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三个要点。一是“沙滩文化”的概念与特征,二是“沙滩文化”世家崛起的历史背景,三是“沙滩文化”世家的影响及其现实意义。

在对“沙滩文化”的概念与特征的教学中,通过辨析“沙滩文化现象”与“沙滩文化”两个概念展开教学。“什么是‘沙滩文化’”是本专题第一个教学要点的核心问题。《黔北“沙滩文化现象研究”:以郑珍、莫友芝、黎庶昌的“实学取向”为分析视角》有如下观点:

乾隆后期至清末的一百数十年间,方圆十几里的沙滩村人文蔚起,以黎安理、黎恂、黎庶昌为代表的黎氏家族,加上郑珍和莫与俦、莫友芝父子,共涌现学者文人数十人,构成了一个以沙滩区域为中心的家族式精英群体。他们为官、为学,成就显著,影响深远。[12]2

通过引述这段材料,实现两个教学目标:一是帮助学生直观了解“沙滩文化”代表人物郑珍、莫友芝、黎庶昌的生平、著述、学术或事功成就;二是帮助学生理解“沙滩文化现象”这一概念,为辨析“沙滩文化现象”与“沙滩文化”作准备。

对“沙滩文化”概念的讲解则分为两步。首先展示“沙滩文化”研究专家黄万机研究员、黎铎教授、敖以深教授等学者的观点,进而引导学生从概念如何反映对象的内涵及本质特征出发展开讨论,并引导学生进行“沙滩文化现象”及“沙滩文化”概念的界定。

在概念界定的基础上,通过辨析“沙滩文化现象”与“沙滩文化”,引导学生述评研究现状,把握研究前沿,贯彻专题式教学的“高阶性”原则。

分析“沙滩文化”世家崛起的历史背景是第二个教学要点。由于“沙滩文化”世家是清代中后期崛起于贵州黔北地区的地域性士绅群体,因而可以从遵义地区自然、经济、教育等宏观背景及“沙滩文化”形成的直接原因两个层面展开分析。具体分析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黔北相对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根据民国《遵义新志·农业与资源》记载:

贵州高原多山,黔东、黔西、黔南三境,平坝低地皆甚狭隘,惟乌江以北始有宽广河谷,山间平坝面积亦较大,最宜农事栽培。且因接近巴蜀,汉人移殖较早,农业开发已有两千年之历史。[14]

引述材料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使用唯物史观中经济基础与上层文化发展之间的关系理论进行具体文化事象分析,融思政元素于专业教学之中。

第二,较快发展的教育。通过对贵州各地所建书院情况进行如表1所示的统计,以及如表2所示的康熙、乾隆、道光三朝贵州乡试录取人数排名前十的地区,来论证遵义地区教育的发展。

表1 康熙至光绪时期贵州各地所建书院情况[12]28

表2 康熙、乾隆、道光三朝贵州乡试录取人数排名前十的地区[12]30

由表1、表2 可知,遵义地区的书院建设及遵义乡试录取人数在全省的排名都是靠前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表格分析,引入法国年鉴学派和计量史学的基本观点与方法,继续突出“沙滩文化”教学单元的“高阶性”。

第三,敦厚尚实的民风乡俗。

山国之地,地土墝瘠,故民之生其间者崇尚实际,修身力行,有坚忍不拔之风。泽国之地,土壤膏腴,便于交通,故民之生其间者,崇尚虚无,活泼进取,有遗世特立之风。故学术互异,悉由民习之不同。[15]

引述刘师培的观点,并解释“自然地理—民风乡俗—学术特征”之间的对应关系,旨在帮助学生解读下列关于遵义民风乡俗的材料,建立起“沙滩文化”崇实黜虚的特征与民风乡俗之间的关联。

(遵义)男女多朴质,人士悦诗书。……会聚皆重盛服,出入喜佩刀剑。勤耕凿,重蚕桑。士质而文,民朴易治。冠婚丧祭,不尚奢华。[16]

第四,湖湘崇实学风及道咸间湘系知识分子的影响。通过回顾前文郑珍、莫友芝、黎庶昌的生平,并对他们与湖南人贺长龄、曾国藩等的交往,阐释湘系知识分子对“沙滩文化”代表人物的影响。

湖湘知识分子热衷治术实技之道,重视世俗实功之务的倾向,从胡宏、张拭,到刘蓉、曾国藩、左宗棠、唐才常,再到毛泽东,无不如此。[17]

“沙滩文化”世家的影响及其现实意义是第三个教学要点。通过展示“黎庶昌故居”陈列馆图片、“沙滩文化”陈列馆图片、遵义市沙滩文化中学校歌、沙滩文化产业园建设项目等历史和现实资料,帮助学生了解“沙滩文化”的影响,并依托“沙滩文化”遗产和资源发展文化产业的实际,讨论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科学路径,凸显教学的“创新性”“挑战度”及知识教育与价值观教育的融合。

如何实现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第三个教学要点的核心问题,也是“沙滩文化”这一教学单元的落脚点。“‘沙滩文化’世家的影响及其现实意义”的教学内容看似简单,但其实教学难度最大,围绕的核心问题也最为开放。郑珍潜心治学、教育乡里的儒者担当,莫友芝整理典籍、传承文脉的士人责任,黎庶昌“经世致用”、富国强兵的家国情怀,以及对大量的“沙滩文化”典籍和遗迹遗存的整理、转化利用,无不需要学生深刻理解、思考,直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6 贵州简史专题式教学改革效果评价方案

教学改革效果评价是教学改革实施方案的重要构成,同时也是教学改革实施方案科学有效的检测手段。贵州简史专题式教学改革效果评价主要包括直接评价和间接评价。

6.1 直接评价

课程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检测学生贵州文史知识的学习效果是检验课程教学改革效果的直接途径。学生学习效果检测主要采取分组对比分析来实施。

第一环节,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从笔者所在的学院来看,贵州简史既作为历史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的专业课程开设,同时也作为民族学、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学院通识课程开设。在组别设置中,将具有文史基础知识的专业,即历史学和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学生设定为对照组,将不具有系统文史知识基础的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民族学专业学生设定为实验组。

第二环节,数据收集与分析。数据收集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学生期末考试(闭卷)卷面成绩数据;二是学生中期课程论文成绩数据。两部分数据依据表3的分类进行收集。

表3 对照组和实验组分类

根据表3 的分类完成数据收集后,通过计算各组的算术平均值、中位数,对学生成绩的平均值进行分析;通过计算标准差,分析学生成绩的集中程度;通过计算频数,分析该组标志值对总体数值的作用程度。

第三环节,对比分析并得出结论。通过将不同组别的数据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得出专题式教学改革效果的直接评价结论。

6.2 间接评价

间接评价主要以课前、课中、课后的问卷调查为主要形式展开,调查对象以学生为主,兼顾任课教师。在调查结束后,通过问卷分析,得出间接评价结果。

课前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学生对贵州地方历史文化、专题式教学理念和原则、贵州简史课程的开设意义和教学目的等的了解情况;教师关于贵州地方史授课的经历、对教学现状的评价和专题式教学改革的认识等。课中调查以学生为对象,针对学生对教学实施的满意度和接受度展开,教学实施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具、学生投入四个方面。课后学生问卷调查包括学生对考核方式的满意度、课程教学的满意度及课程教学对专业发展的重要性;课后教师问卷调查则主要针对教学内容的完成度、教学手段的契合度、师生互动度三个方面。

在贵州简史专题式教学改革效果评价中,直接评价主要采用量化分析方法,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科学。间接评价以问卷评价为主,结合访谈,综合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7 地方史课程专题式教学改革的关键点

择取重点、探究问题是地方史专题式教学的基本特征,也是专题式教学有别于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势所在。打破时空框架、重组教学内容、深耕教学重点、突出研究探讨,在教学中强化了师生的投入度,提高了教学效果。从这个角度看,专题式教学具有显著的革新意义。然而,由于历史课程在教学知识的组织及学生的接受上均比较强调时空逻辑的呈现,因而在地方史课程专题式教学的实施中,教学重点的正确择取、专题间的逻辑关系、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等方面值得特别关注,以避免弱化专题式教学的实施效果。

7.1 整合教学内容,精准选取教学专题

目前与贵州地方史专题式教学配套的专题教材还未见出版,专题式教学的宗旨又要求教师不再依据传统教材开展教学。由此,对教学内容的加工整合,选取教学重点就成为教师需要面对的首要问题。由于缺乏参照标准,教学内容的选取很大程度上由教师对教学内容的主观理解程度决定。这可能会带来内容选取中的随意性等问题。潘建屯指出科学合理设置专题,要确保专题具有三个特点,即探究性、导向性、连贯性[18]。实现教师对教学专题的精准选取,保证专题具有探究性、导向性、连贯性,关键在于教师要加强对相关研究前沿的把握及对课程内容的深刻理解。这实际上是对教师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的内在要求。

7.2 注重教学内容的整体性

专题式教学模式对知识原有时空逻辑的打破及教师无法对教学内容全覆盖的现实,会对呈现给学生的知识的整体性造成损害,不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完成对知识体系的建构。正如有学者指出的,专题式教学要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一项复合性工程,要克服专题式教学碎片化、零散化和随意化的现象,避免将专题式教学曲解为“故事汇”“段子汇”,割裂专题式教学内容和统编教材的逻辑联系[5]。就贵州简史而言,具体表现就是在教学课时有限的情况下,实现学生对贵州历史演进的整体把握及理解不同时期贵州社会发展的特点,难度颇大。在整合教学内容、选择教学重点中注重教学专题的代表性及各专题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克服这一问题的关键。专题的典型性决定了其对该时期贵州历史演进特征的揭示程度,而各专题之间的逻辑关系则意味着对历史演进全貌的体现程度,进而决定了学生通过学习完成知识体系构建的严密程度和深刻程度。

7.3 完善专题式教学的学生学业评价体系

专题式教学增加了学生课程学业评价的复杂性。一方面,由于专题式教学以问题为导向,强调探究,许多问题可能并没有标准答案。另一方面,专题式教学强调方法研究和过程学习,学习结果并不完全以书面作业的形式呈现。针对专题式教学对学生学业评价提出的新要求,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学业评价方式,以更加开放和灵活的方式开展学生学业评价。同时,学校教务管理部门也应该通过借鉴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式教学学生学业评价方式,适时搭建和出台指导性的专业课课程专题式教学评价体系。

地方史课程中专题式教学的开展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普遍存在专题式教学改革实践相对滞后、相关研究比较薄弱、专题式教学改革实践缺乏统一的理念和原则指导等问题。虽然以贵州简史为代表的贵州地方史课程,因为历史文献相对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并存在相关研究比较薄弱的问题,但这些特点恰恰为开展专题式教学改革带来了契机。随着国家“新文科”教育教学理念的实施及贵州高等教育面向“四新”、服务“四化”的改革实践不断推进,开展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课程教学改革,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实现知识教育与价值观教育相结合,既是新时期“新文科”教育教学的根本原则,同时也是高等教育面向“四新”、服务“四化”重要任务的具体体现。开展贵州简史专题式教学改革,利用贵州省一流课程(“金课”)建设项目的契机,发挥贵州简史作为地方史专题式教学改革的案例的引领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就教学角度而言,专题式教学以其创新性、现实性延伸了学生在学习中的过程长度,以探究性和针对性加深了目标知识的厚度,从整体上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就新时期“新文科”教育而言,形成贵州简史专题式教学范例,一方面可以强化地方史课程教学特色,推进课程建设和专业建设;另一方面,可以改变专题式教学模式集中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工科课程的现状,扩展专题式教学实践范围,推进专业课程专题式教学改革探索。然而,正如前文所述,专题式教学并非解决一切问题的法宝,而且专题式教学模式本身也存在教学内容不全面、系统性不足、学生学业评价涉及因素较多等问题。这些问题在贵州简史专题式教学改革中也有体现。如何保证教学专题选取的精准,同时又兼顾教学内容的整体性;如何保证学生学业评价中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同时又避免评价的主观性和随意性。这些关键点是以贵州简史为代表的地方史专业课程实施专题式教学改革的挑战所在。直面这些挑战,既是地方史课程一线教师在新时期推进课程改革和专业建设的现实责任,同时也是教育研究者以“新文科”建设和高等教育面向“四新”、服务“四化”为目标,助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历史使命。

猜你喜欢

简史沙滩理论课
《宋朝简史》等
沙滩浴的正确打开方式
书的简史
沙滩
心的简史
未来已来——《未来简史》阅读有感
沙滩
沙滩女郎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