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着的“约翰”
2023-11-29赵禾嘉
2023年3月至6月,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考古学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20余人参与了对河南永城王庄遗址的发掘工作。在为期三个月的田野考古实习中,同学们亲身经历田野考古的不同环节,于躬身实践中掌握各种考古技能,感受着每一个难忘的瞬间。
M1初现
4月16日,我终于迎来了实习中第一个遗迹发掘任务——M1。
同学们一字排开,对池塘底部进行细致的刮面清理。浮在表面的扰土褪去,一个完整的灰黑色的长方形出现在黄土上。这是今年王庄遗址决定发掘的第一个遗迹,从形状判断是墓葬,所以编号为M1(考古发掘中遗迹编号一般采用遗迹名称拼音的首字母,按照发现顺序或发掘顺序进行数字排序编号)。面对这样一个看起来很完整的遗迹,同学们都跃跃欲试,我也十分期待。
“赵禾嘉,你来挖M1。”在领队朱光华老师的安排下,我和另一位同学荣幸地分得了这个任务。
可面对着遗迹,我拿着工具有些不知所措。幸好有郑清森老师手把手地教学指导,才让我们有信心开展工作。
墓葬的发掘是复杂而谨慎的。将地层上的浮土刮干净后,要先根据土质土色画出遗迹轮廓再开始发掘。有的遗迹是直壁,也有的遗迹是袋状的,甚至有的会出现更复杂的形状。为了避免挖过头、破坏遗迹的边界,清理填土时,要在目前可见的遗迹边界处留出3~5厘米左右。
确定了发掘范围后,就开始清理墓葬了。由于不清楚墓葬深度,又是新人初次实践,我们决定自己挖掘。古人在挖墓葬土坑时会把来自不同地层的熟土、生土挖出来,再混合着填回去。这些来自不同地层的土有着不同的颜色,即使混合在一起颜色也不会互相侵染,所以墓葬的填土也被称为“五花土”。拿起“三尺钉耙”,活动手腕任其凭借重力扎入土中,再用力提起,“五花土”就成块地被翻了起来。紧握工具的手和持续发力的手腕都逐渐被酸痛感笼罩,耙子一下下画着曲线,就像春日农田播种般翻着土。我们也确实是在耕耘,为了让一位沉睡了千年的先人可以重见天日,并为我们讲述他的故事。
翻出来的土都要敲碎,再运到一旁过筛。沙土顺着筛子的网洞漏出去,需要被收集的骨头、陶片等出土物就留在了上面。经过筛选,墓葬填土中发现了残缺的玉环、兽牙等美丽的遗物,这让我们对这座M1寄予了更高的希望,期待它会是一座等级较高、年代较久远的墓葬。
发掘逐渐深入,一件鬲足的发现引起了大家的注意。鬲是一种古代的陶器,用于炊煮食物,最早出现于新石器时期晚期,一直流行到商周时期。鬲足的形制、纹饰可以用来判断考古学文化和大致年代。在填土中发现了这件鬲足后,我激动地将它交给了老师。郑老师和朱老师查看后,两人确定了这是东周的器物。墓葬年代不可能早于墓葬填土中器物的年代,也就是说M1并不是我们希望的大汶口时期的墓葬。
即便是晚期的遗迹,也仍有着丰富的考古价值。填土清理到一定深度,我们发现了一段黑色痕迹。于是我们拿起手铲,仔细地清理、刮面,最终发现了一圈长方框形的黑色棺灰。棺灰是木制棺材腐朽后留下的痕迹。棺灰的发现,说明这座M1不是一般的竖穴土坑墓,而是有椁室的墓葬,这座墓葬埋葬的也是有着一定身份地位的人物。
理骨
继续在棺灰内轮廓内部向下进行水平揭露,我的手铲碰到了坚硬的东西。我取来刷子,小心地清理着。头骨、胫骨、趾骨……一副姿势难辨、摆放散乱的人骨骨架显露出来。这是我第一次这样近距离接触人骨架,但心中并不觉得恐惧,只是激动和敬畏。
考古发掘中,遇到骨架需要先揭露一半,保持原有形態进行拍照、绘图,再取走骨头继续清理。清理人骨是十分艰巨又磨人的工程。我们把筷子的一头削尖,一手拿着刷子、一手拿着筷子,蹲着或跪在地上,把骨头从泥土中剔出来。清理人骨需要先用筷子将一整片骨骼周围的填土戳松,再用刷子扫去浮土。为了让骨骼更加清晰,拍照、画图更加便利,还需要用筷子将填入骨头缝隙中的泥土剔出来,露出每一根骨头原本的形状。一些骨头比较轻,用刷子清扫浮土时可能会使它移动,错过本来的位置,所以只能轻轻将碎土吹出去再集中进行清理。清理出来的土也不能随便丢弃,也要集中一起过细筛,看看有没有发掘时遗漏的骨头或陪葬品。工作时,为了保证不使脆弱的骨骼受损,我们只能找到一些可以下脚的地方,采取蹲着、跪着或者趴着的姿势。
清理工作进行中还发生了一件乌龙。在清理头部附近的人骨时,我们发现一些骨头上有圆形的钻孔,推测这有可能是一些特殊的宗教仪式留下的痕迹。我们兴奋地将这个发现告诉了老师。老师们凑在一起观察片刻,“不对,这个钻孔是新的。”原来是我们的筷子削得太尖,骨头经过千年埋藏又太脆,才在上面留下了这样的痕迹!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人骨的清理工作一共持续了两天。坚硬的头盖骨,经过千年的光阴也变得脆弱,一个上午的躬身劳动、两个人的付出,才让一颗残破的头颅重见天日。层层叠压的肋骨,脆弱又锋利,割破了我的手指。削尖又磨圆的筷子,被泥土粘在一起又梳通的刷子,跪出两个膝盖窝的编织袋……都见证了我们的辛勤工作。
绘骨
接下来还要绘图、取骨头。为了可以尽快完成,我们在晚饭后自愿加班。在绚烂的夕阳下,在电蚊拍的“啪啪”声中,我们为这位先人“梳妆”、绘图。绘图首先要绘制人骨的形态,将目前所见的每一根骨头都以科学的比例精确地绘制在图纸上。绘制完毕后要将骨头从土中取出来。头部单独放在一个编织袋中,四肢、躯干也要分别装袋。发现了牙,也要单独用透明密封袋装起来。由于M1中的人骨受扰乱严重,骨头错位并且有不同程度的受损,判断这些骨头属于哪个部分也是一个难题,我们只能对着体质人类学的骨架图仔细比对判断。骨头取出来后,还需要绘制取出后的M1平剖面图,就这样,我们前前后后共为M1绘制了四张图。
M1里沉睡的是一位骨架散乱的先人,根据头骨大小来看,我们推测他可能还是个孩子。但因为扰乱严重,他的年龄、性别只有通过进一步的科学分析才能得知。但看着他躺在那里,我像总算吻到约翰嘴唇的莎乐美,又像怀胎十月终于生产的母亲。虽然王庄村里晚春的夜风仍有些寒冷,但在我的心中升起的是温暖的成就感和使命感。
虽然有着较为完整的棺灰,但直到最后,我们也没有在M1中发现陪葬品,只有一副凌乱破碎的骨架。后来我们才发现,原来这座墓葬在很多年前就被人用精细的手法盗掘了。先人的长眠被人用恶念和私欲打扰了,这座墓葬也没有留下太多有价值的信息,我的内心感到一阵落寞和遗憾。但体味这样的情感大概也是考古工作中的一部分。
责任编辑:贾倩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