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工况下大采高液压支架的结构分析
2023-11-29王东祥
王东祥,刘 伟
(1.国能蒙西煤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鄂尔多斯 014300;2.山东科技大学机械电子工程学院,山东青岛 266000)
0 引言
煤是世界上最主要的一种资源,它的安全和高效利用已成为世界各国研究的热点。随着中厚煤层开采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安全、高效、高采出率的开发,是当今国内外采掘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根据国家节约能源政策,采用一次高顶方式,进行了大采高液压支架的分析和试验。因此,设计高性能、高可靠性的液压支架是实现矿井机械化的关键。
杨晓东[1]以某矿18202 工作面8 号煤层为研究对象,自主研制了大采高综采设备并进行了工业试验。结果表明,该装置工作良好,支护机构能有效控制煤壁带现象的发生,支撑效果理想;肖锋等[2]为了确保百吨液压叉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综采工作面上创建了三维底盘几何结构,简化了基本分析,并允许在满载操作和制动条件下进行应力分布;许姣等[3]为确定超前液压支护在高采工作面的工作阻力,采用现场工程地质勘察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分析,对工作面巷道破坏和顶板位移进行了研究。赵峰等[4]为了提高液压杆的可靠性,分析了ZY21000/38.5/83D 液压杆在煤矿的实际使用情况,得出了在杠杆作用模型下盖梁容易失效的结论;刘海胜等[5]为了快速有效地支撑大型煤矿的井壁和顶板,在分析大功率支柱液压支撑原理的基础上,采用确定支柱参数的方法,总结出“快、直、正、严、紧、净”六字支撑技术;刘鑫志等[6]对不同工况下液压支架性能进行动态仿真分析。在液压支架的设计过程中,根据液压支架的应力分布和变形,需要不同的材料和结构模型来提高液压支架的整体性能,以满足高机械恢复的需要;武云龙等[7]针对煤壁片帮和实际动载矿压的问题,优化了大采高液压支架结构,进行综合设计,确保了煤层开采的高效和安全;文建国等[8]以霍州煤田甘河煤矿二矿区复杂的煤层地质条件为背景,采用系统分析比较的方法进行支护选择。计算了液压支架的基本参数,分析了其结构要求。李小磊等[9]介绍了ZE07 液压支架液压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功能,液压支架自动化及机架优化,保证了大型采煤库智能车间的安全高效生产;吕小广等[10]针对大采高工作面顶板出界和支架不稳等问题,利用支架的自动控制能力管理工作面顶板和煤壁的位置,做好液压支架的防滑控制和防卸控制;王小雷等[11]研究了工作面液压支架液压8303 的系统检测彻底密封了液压支架张力规律和顶板支撑效果,为顶板控制和工作面液压分析提供了可靠的设备和数据支持;仉志强等[12]在大直径水力管道的试验中,确定了Amesim管道模型和系统模型,管径和初始压力对液压柱动态特性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管道越长、管道直径越大,初始管道压力越高,提升过程越稳定;雷照源等[13]研究了液压支架在智能方面的应用,根据智能组件和组件完成SAC 系统的逻辑优化了支持SAC 系统的时间属性;潘哲等[14]选择12401 高层矿井液压支架,分析支护围岩系统的刚度特性,建立力学模型,研究支护围岩体系作用机理,计算合理强度,选择初始支护强度和极限强度分布规律。
液压支架是各种工作面的主要设备,既要保证顶板的安全和采煤机的运动,又要保证其在大、高条件下的快速推进和提高。因此,液压支架的适应性和可靠性是该项工作的关键。为此改善大采高开采技术可靠性、高可靠性、高阻力、高功率、高自动化、高护顶和护帮效果。
1 大采高液压支架三维建模
1.1 基于SolidWorks 的三维模型建立
SolidWorks 有两种模式,分别为从顶到顶和从底向上。由上而下的模型,需要从装配好的结构图入手,增加新的部件,建立相应的特性。从底部到顶部模型,需要先从构件入手,确定构件的特征,再进行装配。本文的重点在于构建一个由下至上的模式,采用SolidWorks,通过拉伸、切割、镜像和扫描等方法,对各个部件进行三维建模。所有的部件都绘制好后,再根据图纸上的机械装配方式进行装配(图1)。
1.2 大采高液压支架的受载工况
根据国内外有关规范的要求,并根据结构的外部载荷特点,选取4 种不同的工作状态(图2~图5,其中,顶梁、底座垫块厚度50 mm),即上梁和下梁承受集中荷载,上梁偏心,下梁两端集中,上梁偏心,下梁受扭矩负载。
图2 工况Ⅰ(顶梁偏心加载、底座两端加载)垫块位置
图3 工况Ⅱ(顶梁偏心加载、底座承受扭转载荷)垫块位置
图5 工况Ⅳ(顶梁、底座承受扭转载荷)垫块位置
根据GB/T 3766—2001《液压系统通用技术条件》可知,顶梁做偏载实验,支架工作高度是在最小极限高度上增加300 mm,即3600 mm;而在其他实验中,支架工作高度是在最大极限高度上减少300 mm(支架行程的1/3)、即5900 mm。
根据GB/T 3766—2001《液压系统通用技术条件》,上横梁支架的工作高度在最小极限高度增加300 mm,即3600 mm;对于其他试验,工作高度为距最大极限高度降低300 mm(支架运动的1/3),为5900 mm。
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第1 步,进行模型输入。
第2 步,进行材料属性设置,ZY12000 掩护式油压支架的主体材料按照Q690 为原料,其他材料为Q460,Q460 材料的结构受力比较低,因此在模型中设定为Q690。这种物质的弹性系数是2.1×10-10MPa,泊松比是0.3,密度为7850 kg/m3。
第3 步,选择网格单元类型并进行划分,ANSYS 软件具有上百个单元类型,可用于各类实际问题的计算。SOLID45 是包含8 个结点的六面体形元件,精度较高,能够满足需要,因此本次选用SOLID45 的实体单位。
一般情况下,网格小,计算结果更精确,但网格太小,不仅不能改善分析的准确性,还会造成运算量的增大;网格太大,计算工作量减少,但计算的准确性下降,导致计算的错误增加。经过多次筛分实验,通常采用40~60 mm 的网孔,而这一次选择50 mm的网孔,既能保证精度又能保证经济。
其次是对栅格进行分割,将其分成两类:投影栅格和自由栅格。前者需要有规则形状、排列均匀的单元,而后者没有特别的需求。由于该支架的构造比较复杂,故本次设计中采取了自由网格法(图6)。
图6 液压支架自由网格划分
第4 步,添加约束与载荷,按照GB 25974.1—2010《煤矿用液压支架 第1 部分:通用技术条件》的规定,在支架的顶部和底部安装4 个不同的垫片,以模拟井下的实际工作状态,如果将垫片上的压力作为外力来处理,则不能用力学分析的方法来解决。因此,在随后的分析中,将垫片所受的负荷视为一个边界条件。添加约束与外载荷见图7。
图7 添加约束与外载荷
根据GB 25974.1—2010《煤矿用液压支架 第1 部分:通用技术条件》规范要求,顶梁偏载实验的外载荷按1.1 倍额定工作阻力计算,其余实验按1.2 倍额定工作阻力计算。
顶梁偏载数据计算:
其中,P1、P2分别为顶梁和底座的载荷,Q 为立柱额定工作阻力,A1为活柱横截面积,A2为立柱缸体横截面积,θ1为立柱与顶梁在竖直方向的夹角,θ2为立柱与底座在竖直方向的夹角。
经计算得出:P1=94.646 MPa,P2=28.604 MPa。
3 4种不同工况下的有限元分析
3.1 顶梁偏心、底座两端加载
采用ANSYS 计算所有支架的应力和位移,如图8 所示。
图8 液压支架整体位移、应力云图(工况Ⅰ)
由图8a)液压支架的总体位移云图可知,最大位移为44.635 mm,最大位移出现在顶梁右板,第二位在掩护梁右边,其他部位的位移较小。由图8b)液压支架的总体应力云图可知,液压支架各个构件的应力值差异很大,而且其应力分布也不尽相同,最小应力为2.62×10-5MPa,最大应力为626.06 MPa,最大应力集中在顶梁,最大应力比Q690 低。
3.2 顶梁、底座两端集中加载
采用ANSYS 对整个框架进行应力和位移的计算,如图9 所示。
图9 液压支架整体位移、应力云图(工况Ⅱ)
由图9a)液压支架的总体位移云图可知,最大位移为31.22 mm,最大位移出现在顶梁中部,其他位置位移较少。由图5b)液压支架的总体应力云图可知,支架的最小应力约为1.175×10-5MPa,最大应力集中于顶部梁,已经超过1289.7 MPa。而防护梁、连杆和底座受力比较小,说明各构件的受力差异很大,同一构件的应力分布也不尽相同。
3.3 顶梁、底座承受扭转载荷
采用ANSYS 对液压支架进行全面的分析,如图10 所示。
图10 液压支架整体位移、应力云图(工况Ⅲ)
由图10a)液压支架的总体位移云图可知,支架的最大位移为45.857 mm,最大位移出现在底座的后侧,其次是后连杆的下部,顶梁、掩护梁和前连接件的位移最小。由图10b)液压支架的总体应力云图可知,支架最小应力为6.98×10-10MPa,最大应力809.26 MPa,最大应力集中于底座,后连杆次之,顶梁、掩护梁和前杆受力比较低,说明各构件的应力分布差异很大,同一构件的应力分布也不尽相同。
3.4 顶梁偏心加载、底座承受扭转载荷
在顶梁偏心加载、底座承受扭转状态时,采用ANSYS 软件建立位移云图和应力云图,用于分析整个结构的应力和位移(图11)。
图11 液压支架整体位移、应力云图(工况Ⅳ)
由图11a)液压支架的总体位移云图可知,支架的最大位移值为75.447 mm,最大值出现在梁的中间和右边,接着是掩护梁和底座,最大位移最少。由图11b)的液压支架的总体应力云图可知,支架的最小应力在1.5×10-5MPa 左右,最大应力在1 488.4 MPa左右,在这种情况下液压支架上的应力分布非常复杂。顶梁、掩护梁、底座等处的应力集中表明,构件之间的应力差较大,同一构件上的应力分布不均匀。在这些结构中,最大的是顶梁,超过了Q690。
3.5 4 种工况结果分析(表1)
表1 液压支架结构件最大应力和最大位移
由表1 可知,在4 种工况下,顶梁和底座受到扭转载荷时,屋面梁和基础受到扭转载荷时,顶梁的应力最大。根据ANSYS的液压支架结构的受力情况,发现其主要原因是受力的影响,如顶梁、底座等。在试验条件下,各部件的最大应力值均与Q690相近或超过,虽然应力集中对各部件的受力无明显的影响,但在动态荷载作用下,各部件均有损伤,因此必须加以改善。
4 结论
(1)将液压支架测试准则与外部载荷分析相结合,选取4 种工况下的典型载荷,并使用ANSYS 分析,得出应力和应变数据。由于液压支撑受力区域内的压力大于其屈服强度,因此必须对其进行结构改造,从而增加其安全性。
(2)液压支架在4 种工况下模拟测试,结果表明:加强板、侧板和定位侧板顶梁的张力集中,参照ZY12000/33/62 大采高液压支架顶梁优化结果,将顶梁的筋板、侧板及护板加厚到50 mm。改进后减少大采高液压支架的质量,提高了其承载能力,满足实际工况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