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舞蹈中探寻中国文化传播的答案
2023-11-29王英杰
◎王英杰
■舞蹈艺术的文化自省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文化软实力则是特定人类共同体生活的价值系统及其象征形式所呈现的柔性吸引力,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其他国家的人民对该国的整体看法。在提升文化软实力方面,舞蹈发挥着独特的艺术功能。
中国舞蹈作为古老的艺术形式,汇集了多民族风格、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反映了中国的哲学观念、审美价值和社会生活,在世界舞蹈舞台上展现了独特的魅力。不仅于此,中国舞蹈还承载着“培根铸魂”的职责与使命:王权统治的西周礼乐时代,君王依靠乐舞教化万民,兴国安邦;诸侯争霸的春秋时期,有以歌舞进谏为民请命的先人;在革命战争年代,吴晓邦、戴爱莲等先驱以舞蹈作品振奋民族精神,吹响众志成城的抗日号角;而今,舞蹈艺术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了力量,并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砥砺前行……
■立足于本土的民族诉说
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中国舞蹈作品要想走向国际舞台,首先应将“借他者之言,言自家之事”作为基础,其次应立足于本土文化彰显其“各美其美”的独特魅力,最后应展现其中所蕴含的跨越种族和文化的价值理念。
20世纪60年代诞生的《红色娘子军》与《白毛女》两部中国芭蕾舞剧采用了西方芭蕾舞的形式,编导从历史中挖掘传统元素,吸收中国民间舞蹈和戏曲舞蹈的精髓,创作了“投弹舞”“大刀舞”“进军舞”“刺杀舞”等,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与传统特色,开辟了中国芭蕾舞剧民族化、革命化、群众化的道路,使其以独特的中国式理念跻身于世界芭蕾名剧之林。尤其是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被誉为中国芭蕾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1964年首演至今,演出场次累计达4000余场,凭借震撼人心的情节、恢宏绚丽的场面、鲜明的人物形象以及独特的海南岛地域风情等艺术特征,成为观众心中永恒的中国芭蕾经典符号。如今,不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对于很多观众来说,《红色娘子军》不仅是一部芭蕾舞剧,更是一种文化符号,是一部经典的舞台艺术精品,是中国芭蕾的象征。
舞剧《杜甫》中的《丽人行》以及舞剧《孔子》中的《采薇》自首演以来便好评不断,不但在国内场场爆满,也深得国外观众的喜爱。尤其是《丽人行》,在各大社交网站和App上广为传播,达到“空前”火热的程度。编导韩真、周莉亚“面对千余年前的唐朝舞蹈,采取了‘重写意、轻写实’的做法,从审美意象出发,舍弃了唐朝舞蹈的奔突与潇洒,摭取了足以体现‘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的乐舞盛景”。
舞剧《孔子》也为中外艺术对话献绵薄之力。2019年12月4日俄罗斯时间晚19:00,马林斯基剧院官方视频平台对《孔子》进行全球直播,浓郁的中国特色令俄罗斯观众意犹未尽,也让世界观众通过舞蹈艺术这种更易接受的形式进一步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古老乐器诉说着中国故事,论语吟诵带领人们回味儒家经典,服饰、道具、妆容以及舞蹈无不彰显中国气派、文化底蕴以及艺术水准。当地资深观众表示《孔子》不仅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还让他们更加喜爱中国传统文化。成功的中国舞蹈作品背后必定要有中华文化的支撑。通过中国舞蹈作品,中华文化得以被他国人民了解、接受、认可、喜爱。
■跨越地域的美学诉求
追随时代,引领潮流。要想提高中国舞蹈艺术文化软实力,舞蹈创作或营销就要采纳全球流行风格,也就是顺应跨越地域的美学风尚,从而在吸引本国观众的同时吸引其他地域的观众。
舞剧《青衣》于2018年11月在北美舞台首演,并在匹兹堡首演艺术节中获得“2018年度美国匹兹堡首演艺术节最佳舞作”。在此之前,《青衣》已在全球范围内上演了80余场,2017年还曾受邀参加挪威CODA奥斯陆国际舞蹈节,成为首个登上挪威国家歌剧院和国家芭蕾舞团剧场的中国舞团,广受赞誉。《青衣》以实际行动实现了“以世界语言讲述中国故事”,其很好地将中国故事用现代手法和舞蹈语汇呈现给观众。其中,舞蹈语汇以全球流行的现代舞为主,融以中国传统舞蹈和戏曲艺术进行程式化表演,极具中国特色与民族气韵。《青衣》成熟的编舞技巧揭示了深刻的思想内涵,舞美、灯光、音乐也符合全球现代化审美。主创王亚彬被Knack Focus杂志誉为“亚洲最重要的舞者之一”,被美国《舞蹈》杂志称为中国最“酷”的编舞家。《英国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评价她“具有中国古典舞的背景,同时也致力于将更多现代舞引入中国……她的表演将中国传统舞蹈以及当代西方舞蹈糅合在一起”。德国《法兰克福汇报》则如此评论她的表演:“王亚彬用舒缓的节奏展示了非凡的舞蹈。她柔软、流畅又极具爆发力的动作令人心醉。”作为编导,王亚彬看过诸多世界舞台璀璨夺目的编舞作品,她不断重构、开拓,《青衣》的创作标志着她走上了一条兼具当代性与民族性的正确道路。她既没有一味地跟随而丧失自我沦为“复制品”,又在学习“他山之长”的同时建立了自己的表达方式。《青衣》的成功经验给中国舞蹈输出带来了启示:在创作中要提高中国舞蹈艺术文化软实力,在注重传统文化底蕴的同时融入全球的流行风格,用“世界的语言”展现中国舞蹈,如此才能吸引更多受众。
■独特深刻的个体体验
谈及用中国艺术讲述中国故事,其中便涉及普遍性与特殊性的问题。普遍性即上文所说的艺术作品中所渗透的价值理念;特殊性则是艺术家独特的个体体验,这是提升中国舞蹈艺术文化软实力的关键,也是讲好中国故事的突破口。舞蹈艺术家是舞蹈作品的创作者,因此舞蹈艺术家深切的个体体验显得尤为重要。同一题材的作品传达的价值差异不大,怎么去讲述,以什么样的视野和格局来构造是使同题材、同理念的作品产生不同艺术魅力的关键。舞蹈艺术家凭借其独特的思想情感与审美意识可以让作品独具特色。
以云门舞集继任者郑宗龙为例。很多人关心为什么林怀民会选择郑宗龙成为云门舞集继任者,林怀民回答起来很坦然:“宗龙首先是一个好编舞家,这些年他做过很多探索。更重要的是,他会带着舞团到学校、社区去演出,这可不是一般的艺术家愿意做的。艺术家通常只管创作,宗龙不仅愿意去每个地方,而且每场演出都精心思考,这与云门舞集当年创团的初衷非常相符。”林怀民记得最初决定由郑宗龙继任时,大家都在讨论要不要有个适应期,先停掉部分剧团基层演出工作,郑宗龙马上站出来表示“绝对不行”,他要维持云门舞集所有的特质。郑宗龙的“寻根”之作《来》《十三声》等作品以其独特的个体体验在舞剧之林中独树一帜,多次应邀赴纽约、伦敦、新加坡等地演出。就《十三声》而言,它是由个人经验发出对民俗和信仰的审视和质询,是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超时空思索。郑宗龙把儿时看到的、听到的进行艺术的演绎,从草根底层出发,最终让底层民众的旋律与肢体转换出别样的生命力。整部作品有咒骂声、呼吸声、拍手声、脚踏声、街头小贩的吆喝声,尽显艋舺(今万华)街头的活力和人生百态。“我是在市井长大的,大家讲话都是用喊的,所以我希望舞者能够有血脉喷张的那种野性。”《十三声》讲的是过去的人、过去的事,舞者太年轻,没有这样的记忆和生活经验,郑宗龙就带他们去万华扫街,看一看当地人生活的样子,闻一闻街头的气息。舞台上嘶吼声的设计以最大化的张力释放着张狂与自由,也让舞蹈有了痛感。夜市、槟榔摊、红灯区、彩色的戏台、寺庙池塘里的锦鲤、华灯初上的霓虹……郑宗龙把童年记忆全部调动出来,并通过服装、舞美、背景等呈现出来。舞台上抽象的场景都是编导少年时期经历的场景,可以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台上台下,这种“通感”式的沟通让俚俗的、充满温度却又在时代洪流中逐渐凋零的古老文化与现代文化碰撞出新的火花。
■易触媒介的传播燃点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中国舞蹈的输出以他者眼光为起点,在个体体验中关注流行风格时,通过何种媒介呈现和传达是极其关键的要素。“媒介作为承载、传递知识的载体”,在传播学意义上是指利用媒质存储和传播信息的物质工具。按美国著名传播学家施拉姆的见解,“媒介就是传播过程中,用以扩大并延伸信息传送的工具”。中国舞蹈需要“媒介”扩大、延伸与传播,通过容易接触到的语言符号或媒体渠道搭建“易触媒介”快轨,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舞蹈艺术具有形象性、通感性、审美性等特征,同时具有审美娱乐、审美认知、审美教育等功能,所以舞蹈艺术作品的创作与传播就是最典型的易触媒介。
以杨丽萍的《云南映象》为例。该作品一经推出便在国内外获得广泛认可。其赴巴西、阿根廷进行国际巡演;在圣保罗、布宜诺斯艾利斯的9场演出场场爆满;在日本东京连续演出11场,上座率达100%,创下日本全新票房纪录;还携手国内知名的派格太合环球文化传媒公司,在美国戏剧演出季的16场公演大获成功。细想《云南映象》何以在票房上有如此号召力,特别是在其票价直追世界顶级剧团的情况下依然大卖,主要原因在于其运营方式。中国舞剧要想在国外演出平台获得一席之地,同当地演出运营商进行深度合作必不可少,需要由当地具有丰富运营经验的演出经纪公司来操盘相关的宣传,进行各方资源的整合,如此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演出剧目的品牌号召力和商业潜力。在《云南映象》海外运营方面,派格太合环球文化传媒公司联合了美国最大的演出推广系统Clear Channel公司和最大的演出推广系统William Morris公司。这两家拥有美国绝大部分电台、电视台以及其他传媒和广告资源,在演出前便通过《纽约时报》、CNN等几十家大媒体为杨丽萍之行做了大量预热报道。
只要舞台剧目具备足够的品牌价值、市场潜力和商业价值,国内演出商就可以利用良好的市场前景和商业收益吸引国外经纪公司,为其开拓海外市场,达到双赢目标。这种海外运营方式可以让世界观众了解更多承载着中国故事的舞蹈艺术。
中国舞蹈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因为创作者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持续创作,赋予舞蹈无限魅力,使之历久弥新。由于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中国舞蹈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不断丰富内容和形式,赋予传统新定义。新时代下,中国舞蹈要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艺术价值,不能只有一种形式和风格,应当是由多种风格形式组成的多元化有机体;同时,还应以民族性为本,广泛吸收他国优秀创作元素。
近年来,人们对舞蹈艺术的现实意义、社会价值以及国家形象的构建越来越重视。推动中国舞蹈艺术“走出去”,可以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艺术,强化中国风格、中国特色,提升艺术话语方面的能力水平和国际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