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强农村文化产业 赋能乡村振兴
2023-11-29王国杨
◎王国杨
我国于2020年底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农村地区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了解决。之后,国家适时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力图以此改变乡村地区相对落后的面貌,提振乡村产业的发展水平,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助力。时至今日,乡村振兴战略已经持续实施多年,各类成果陆续涌现,尤其是农村地区的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但是从文化产业维度看,农村地区与城市地区相比仍存在显著差距,各种问题仍困扰着广大群众。为此,基于乡村振兴的需求和特点,探究当前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情况,提出具有可行性的行动策略,无疑极具必要性。
■农村文化产业发展在乡村振兴中的意义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过程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在新时期乡村振兴的战略布局中,农村文化事业的有效推进十分重要。将文化事业与产业发展相结合,能组成农村文化产业的基座,这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文化产业赋能乡村地区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的利用,融合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以激发乡村地区传统乡土文化的活力,不仅可以提升产业发展能力,还有利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乡村地区朝着现代化方向前进,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目标提供支撑。从宏观角度看,农村文化产业的协调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是新农村建设与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其现实意义和价值十分突出。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及突出问题
文化资源开发利用能力不足
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以开发利用特色文化资源为前提,这也是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许多农村的文化产业资源和特色要素得到了有效的推广、利用,但仍然存在深度不足、延续性不强、资源转化率较低等突出问题。比如,某些农村特色的民间文化艺术存在失传的风险,传承体系面临巨大考验,特色文化资源很难得到及时的整理和传承。
此外,有些农村地区的文化资源缺少新技术、新渠道的支持,开发利用水平很低,很难直接转变为经济效益,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群众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总之,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较低、体系不完备的情况在当前农村文化产业发展中普遍存在,给乡村振兴带来了不利影响。
特色文化产业化发展缓慢
在乡村振兴的基础上推动文化产业复苏式发展,不仅可以对特色文化资源进行有效的挖掘和利用,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夯实农村产业化基础,为村民增收致富提供全新选项。从目前的情况看,不少农村地区缺少立体、完整的产业规划,特色文化产业管理者缺乏产业化、市场化、品牌化思维,产业发展相对缓慢。
另外,与城市地区相比,农村地区的文化产业本就存在质量低、完整度不足、推广能力欠缺等问题。再加上农村文化产业具有差异化、特色化的特点,很难得到有效的包装和推广,以致农村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陷入停滞,整体发展进度缓慢。对此,农村地区的各级管理者尤其是文化产业的从业者应当提高认知水平,聚焦特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和规划设计,层层递进推进相关工作。
高端文化产业人才相对匮乏
人才既是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依托,又是深入贯彻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柱。相较于传统经济型产业,文化产业有一定的知识和技术门槛,更需要高水平人才的深度参与和大力支持。目前,不少农村文化产业的工作人员以本地农民为主,缺少专业化、年轻化人才的支撑,以至于产业发展步伐十分缓慢,整体工作效率不高。比如,湖南的湘西刺绣以图案精美、色彩艳丽、工艺繁复而受到人们的追捧。但是在湘西的山村中,刺绣技艺尚未形成普遍竞争力,绣娘的经济收益十分有限,外界也难以买到精美的刺绣产品。究其原因在于湘西地区缺乏专业化人才队伍,刺绣艺术产品的开发、市场推广和创新工作很难得到高水平推动,这使得刺绣技艺仍然局限于部分山村的小范围群体内,未被推广到更广阔的市场中,也就难以转变为真正的经济效益。另外,在信息化和智能化时代,乡村文化产业、旅游业、服务业的深度融合成为大势所趋,而这些都需要高水平人才的深度参与。
缺乏信息化与数字化技术的支撑
如上所述,进入21世纪的第三个十年,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思维和技术成为经济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在农村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信息化、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价值更是不容小觑。比如,一些偏远农村的文化资源、艺术类产品可以经由数字化平台和相关渠道的推广成为全民追捧的“爆款”,进而将其文化价值转变为经济效益,形成特色产业发展的正循环效应,以此吸引更多村民参与其中。然而,目前农村地区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数字技术、智能化技术的赋能尚处于起步阶段,集中体现为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的利用浮于表面,深度不足且缺乏创意。同时,农村文化产业的数字化转型需要一体化战略的规划和引领,在这方面,许多农村缺少整体布局;另外,人才匮乏、资金不足、执行力低下等问题都困扰着农村地区文化产业的从业者。因此,解决农村文化产业发展中数字化技术、信息化技术与智能化技术赋能的问题,应当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基础设施建设缺乏专业性
基础设施是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前提,包括硬件设施、软件技术以及相关配套设施等内容。当前,一些农村的文化产业处于起步阶段,专业化基础设施十分匮乏,相关支撑和保障能力十分有限,这给文化产业“走出去”“引进来”带来了很大困难。
此外,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以及配套的不足还会影响外部投资的信心和兴趣,不利于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比如,一些农村积极推进特色旅游业与农耕主题创意产业的发展,但是受道路、物流、餐饮、住宿、娱乐设施等条件的限制,整体产业发展十分粗放,缺乏上下游产业协同,不仅农户的经济收益较低,游客的体验也较差。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实践举措
完善产业制度,开发特色文化资源
以乡村振兴为重要契机,农村地区要进一步完善产业发展制度,制定中长期特色文化产业发展规划,锚定产业振兴方向,以特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为目标,推动本地产业协调发展。首先,村党支部要发挥领导作用,对本地文化资源进行充分调研和分析,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其次,村党支部要与广大群众合作,制定符合本村、本地实际的产业发展制度,对群众进行激励和约束,确保广大群众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再次,乡村地区要以特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为重点,挖潜力、增质量、提效能,确保本村特色文化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并真正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催化剂”。例如,上级部门要充分发掘本地农村的特色文化资源和相关要素,针对特色手工艺、特色文化艺术资源等给予重点扶持,使之产业化、市场化,形成集聚效应,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再如,可以重点培育具有地域特色的传统工艺产品,开发民间艺术、民俗表演项目,推动民俗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比如,刺绣、酿造、织造等技艺具有开发利用价值,可以很好地转变为特色产业要素,为文化创意产业赋能。
搭建产业化格局,布局市场化赛道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推动农村文化产业发展要以构建产业化、市场化格局为重要支撑,体现特色产业的发展趋势,彰显市场化品牌效应,将文化价值转变为经济效益,提高广大群众深度参与文化产业发展的热情和积极性。各级政府要结合调研情况,围绕特色文化产业的现有优势,进一步补齐产业发展短板,布局市场化赛道,增强应变能力,开展多层次的宣传推广和产业创新活动,实现农村文化产业与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例如,各级政府要加强对乡村文化产业的策划服务,制定产业化发展战略,尤其是要针对乡村特色文化产业链不长、增值空间不大及产品“同质化”问题,提供针对性策划服务和帮扶服务,促进乡村特色文化产业与农业形成“嫁接链”,提高全产业链的产品开发意识,促进产业协同发展。再如,各地要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开发乡村旅游精品工程,打造优质旅游品牌,实现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要重点在农村文化遗产、特色养生文化、民俗文化、名人文化、特色手工艺等方面进行创意开发,打造一批美食村、艺术村、养生村、休闲村等特色村,实现上下游产业互动,形成集聚效应,增强产业竞争力,实现经济效益稳步提升。
引进高水平人才,组建专业团队
乡村要振兴,文化必复兴;文化欲复兴,人才不可缺。高水平人才是乡村振兴尤其是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文化产业化、市场化和产品化的重要支点。因此,乡村地区要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各级政府也要在人力资源引进和培养方面给予乡村地区更大帮助,确保高水平专业化人才成为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保障因素。乡村地区要本着团队建设的原则,提升人才的引进和服务水平,让专业化人才进得来、留得住,成为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实践力量。例如,乡村地区可以通过建设高标准文化产业园和创意中心进一步吸引高素质专业人才回流,深度参与本地文化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文化复兴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农村要通过提升待遇水平,明晰晋升路径等措施,加大对专业文化类人才的吸引力度,让专业人才愿意留在乡村发挥自己的光和热,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促进乡村文化振兴。此外,要积极引进本地大学生,组建高水平文化队伍,激发人才奋斗的荣誉感和自豪感,实现高水平人才队伍的有效更新,促进文化产业大发展,充实乡村振兴人才队伍。
实施数字战略,实现数字赋能文创
在信息化时代,推动农村文化产业有效发展,夯实乡村振兴根基,离不开数字化技术、信息化技术和智能化技术的支撑。实际上,将特色元素、现代化创意和农村文化产业相结合,不仅需要数字技术的支持,还需要完善的数字化平台的支撑。一些农村的特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但是受困于传播渠道、推广模式滞后,优质的文化资源很难转变为文化创意产品和市场化资源,民众也很难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因此,以数字化技术赋能农村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对推动文化产业正循环和协调发展具有显著作用。
基于此,各地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以农村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为导向打造文创数字化平台,吸引广大民众参与其中。比如,农村的文创数字平台可以涵盖直播平台、电商平台、营销平台等平台。农村群众可以借助文创数字平台开展直播带货活动,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文化需求,直接将文化资源转变为市场收益。
另外,借助文创数字平台的营销,能够打开乡村地区特色文化产品的云端市场,实现文化产品线上、线下统筹,提高文化产业的影响力。因此,实施完整的数字战略,为农村文化产业赋能,要依托乡村文创经济生态链提高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推动文化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提升。
健全基础设施,提升协同发展质量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有赖于完整、高效的基础设施的支撑。尤其是文化产业的发展、推广需要现代物流体系与信息传播体系的支持,因此,基础设施的建设、健全十分重要。另外,农村地区的党支部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以全局化思维构筑本地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平台,突出差异性和独创性,确保农村文化资源走出乡村,走向更大的市场,以平台化优势打造市场化品牌,推动经济效益稳步提升。例如,当地政府要根据本地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需求,积极推进乡村数字图书馆、乡村远程教育中心、乡村网络服务中心、乡村旅游网上展馆、乡村文化网上展馆等基层公共文化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夯实文化产业的发展基础。另外,还可以按照一院多能、一室多用原则,统筹建设各类文化活动场所,加大文化产品和创意的推广力度,与互联网渠道形成对接,提升市场的辐射力和吸引力。再如,农村地区要加强文化礼堂、乡风家风馆、农家书屋、文体广场、乡村文化馆等文化阵地建设,按照产业化标准推进设施更新与技术改造,打造资源充足、设备齐全、服务规范、群众满意度较高的基层综合性公共文化设施和场所,为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尤其是文化资源开发、文化活动常态化举办提供坚实保障。
综上所述,在乡村振兴全面推进的背景下,当前我国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这给农村产业发展、文化振兴以及“三农”问题的解决带来了很大影响,要引起足够重视。对此,各地要锚定乡村振兴的基本目标,全面推进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繁荣,既要从农村的实际需求入手制定一体化策略,又要充分发掘农村现有的文化资源和要素,推动其实现协调发展与产业转型升级,让文化产业发展惠及广大农民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