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县域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现状与对策分析
——以镇平县为例

2023-11-29孙梦忆

商场现代化 2023年21期
关键词:镇平县土地农业

■孙梦忆

南阳理工学院

河南是农业大省,粮食产量曾多年居全国首位,约占全国粮食产量的10%,被称为全国“粮仓”,但人均耕地面积远低于全国水平,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制度约束下,人多地少的资源约束问题、分散农户经营为主的农业发展模式问题等各种“三农”问题尤其突出。镇平县位于豫西南,地处南阳盆地西北缘,伏牛山南麓,总面积1580 平方公里,山丘平各占三分之一,曾为全国贫困县,是河南省的典型农业县。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解决农业小规模分散经营与农业现代化深层次矛盾的必要措施和重要选择,促进了乡村振兴的发展,推动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适度规模经营是中共中央1987 年首次明确提出的,随后中共中央相关文件多次要求不同形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2013 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的要求。2014 年,《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中强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已成为必然趋势,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有利于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粮食安全的保障供给、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和农业农村的增效创收等,各级政府应充分认识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重要性、复杂性和长期性,结合我国实际农业发展情况,有序稳妥推进。2017 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通过经营权流转、股份合作、代耕代种、土地托管等多种方式,加快发展土地流转型、服务带动型等多种形式规模经营。2021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强调促进机械化生产与农田建设相适应、服务模式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相适应。充分说明了中共中央对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高度重视和严格要求。本文以农业大省的典型农业县镇平县为研究对象,具有代表性意义,通过现场调研、访谈、数据收集等方式,摸清全县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的现状,探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有序推进的对策建议,对全国探究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情况、推进土地流转、振兴乡村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微观数据支撑。

一、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适度”的研究基础

关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适度”的研究,农业土地规模经营是否存在最优“适度区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一是提出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目标不同就会出现不同的适度区间(吴邵才 等,1990;郑少锋,1998)。二是根据对不同粮食产区、不同农作物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研究,得出不同的最优“适度”规模经营区间,如黑龙江省主要平原粮食产区劳均最优适度经营规模超过200亩(侯淑涛 等,2017),江苏省专业农户从事粮食生产的最适规模是111 亩(吴沛良,2014),水稻最佳规模经营面积在35~70 亩(熊凤水 等,2018),玉米最优生产规模为400 亩(陈菁 等,2016)。三是通过构建“农户类型—规模形式—减量化行为”的分析框架,定量研究农业经营的规模逻辑(张露 等,2002)。四是强调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既涉及微观农户利益又涉及国家粮食安全,微观农户追求利润最大化,政府则倾向于产量最大化,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陈秧分 等,2015)。

国内学者对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研究较多,因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不同,研究结论也不一致,主要研究方法有理论研究、实证研究、案例研究等。但对贫困县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研究不多,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选择镇平县作为研究对象,为全国研究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情况、探究乡村振兴道路补充贫困县案例。

二、镇平县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现状

近年来,镇平县高度重视农业生产和适度经营发展,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四优四化”为重点,全面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目标,着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大力调整农业结构,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农业产业化、现代化进程,促进乡村振兴发展。2013—2019 年,镇平县农业总产值、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递增,2019 年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62.37 亿元,比2013 年增长约16.07 亿元,2019 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78 元,比2013 年增长约6718 元。从农业总产值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情况来看,镇平县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成效显著。经调查研究发现,镇平县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情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土地流转速度加快,农业规模化经营态势明显

根据《镇平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的指导意见》(镇政〔2018〕29 号)文件的要求,镇平县进一步完善农村承包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制度体系,促进土地流转适度规模经营。截至2020 年10 月底,全县土地流转面积达到43.12 万亩,土地托管面积36.17万亩,各类土地流转合同均由所在乡镇政府进行合同鉴证备案,力争做到流转手续规范完善。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基本完成,累计确权391 个村,占比96.54%,发放证书186006 户,确权面积992896.36 亩。其中,承包到户面积961513.34亩,未承包到户面积31383.02 亩。土地确权和流转工作的迅速开展为农业规模化经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改善,现代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利用率较高

镇平县通过修路搭桥、通电联网、建设高效节水灌溉设施等方式,不断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全县410 个行政村道路硬化率100%、主要场所亮灯率100%、农田灌溉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5、主要农作物良种实现全覆盖、配方施肥面积达到92%、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小麦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达55%以上、防治效果达到85%。总之,通过基础设施条件改善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利用,加快了农业现代化进程,为农业规模化经营提供了可行性条件。

3.耕地质量改善,粮食生产能力显著提升

镇平县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全县耕地面积117万亩,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约57.4 万亩,占比49.1%,2020 年建设约1.5 万亩高标准农田。在耕地地力保护与提升上,镇平县建成了12 个耕地质量监测点,2019 年推广了约230 万亩次耕地质量提升和化肥减量增效技术,2019 年镇平县耕地平均等级达到5.13 等,较2015 年提升0.51 个等级。在粮食生产能力上,“十三五”期间,镇平县粮食年均产量为51.65 万吨,比“十二五”期间的50.60 万吨提高了2.1%。耕地质量改善、粮食生产能力提升,体现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进程和效益均有显著性提升。

4.农产品逐步特色化、产业化,品质稳步提升

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四优四化”为抓手,镇平县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逐步形成了油料、蔬菜、苗木花卉、莲藕、林果、食用菌、金鱼、中药材、烟叶和茶叶等特色产业,已形成各类“一村一品”专业村56 个,特色产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57.5%以上。其中,莲藕和金鱼产业发展优势突出,年产值分别达到13.2 亿元、9.25 亿元,分别成为长江以北旱作地区规模最大的莲藕种植基地、全国规模最大的观赏鱼销售集散地,打造了全国首个“活体淘宝村”。

5.积极调整农业结构,推进第一、第二、第三产业融合

镇平县积极培育和引进一批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引领和推动第一、第二、第三产业融合发展,着力打造以镇平想念食品有限公司为龙头的食品产业园,重点推进标点食品、麦香源和一滴香等一批龙头骨干企业技改和管理升级,以想念集团为依托,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将产业链条覆盖粮食生产、加工和销售全过程,通过产业集聚、产业联动、技术渗透等方式,实现农业生产由单一种植向第二、第三产业拓展,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同时,镇平县实施“互联网+”战略,着力打造农产品线上销售平台,“想念”挂面连续三年成为天猫“双十一”挂面类销量冠军。深化与淘宝、抖音、快手等平台的合作,探索主播带货新模式,大力发展“直播经济”“流量经济”。

三、镇平县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土地适度规模流转困难,流转制度不健全

因土地流转机制不健全、流转方式不规范、信息不对称不畅通、农户认识不到位等问题的存在,镇平县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有待进一步推进。土地适度规模流转困难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部分农户存有“恋地”情结,不愿轻易放弃土地承包经营权;二是土地流转相关制度体系和操作规范不完善,土地流转过程中容易出现不可调和的矛盾和问题,使农户权益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而排斥土地流转。

2.适度规模经营的“适度”把握不准

结合研究结果和各地实践经验来看,规模经营在适度和规模两个方面把握匹配度很重要。适度规模可以促进生产效率的有效提升,但“适度”是多少,并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需要各地方结合本地农业农村情况探索发展。镇平县除苗木、花卉、艾草、莲藕、金鱼等重点特色产业规模较大、效益较好外,其他产业规模经营水平较低,具体适度规模有待进一步探索。经调查,镇平县粮食种植经营大多在50~300 亩,500 亩以上有39 户,其中,500~1000 亩有23 户,1001~2000亩有10 户,2001 亩以上有6 户。

3.经营方式相对落后,品牌带动能力不强

在经营方式上,受水资源短缺、物质技术装备水平低、产业化进程慢等制约农业生产的因素的影响,镇平县的农业生产经营仍然没有跳出小规模、低水平、传统粗放经营的怪圈,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在品牌打造上,镇平县现有的农业品牌数量少、规模小、档次低,农产品深加工少、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辐射带动乏力,没有形成真正的品牌强农效应,影响了农业效益的提高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4.农业农村投入保障机制不健全

镇平县农业农村投入保障机制不健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支农资金来源单一,数量有限,一些乡镇、金融机构、工商资本等对农业农村发展投入积极性不高,农村金融服务缺位,农业经营主体贷款难、融资难、成本高的现象和重城市、轻农村的现象普遍存在,难以满足农业规模经营对资金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二是政策性农业保险保障效果未得到充分发挥,宣传不到位、理赔不及时等情况时有发生,影响了农业保险的保障力,也不利于农业规模化经营的推进。

四、有序推进镇平县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对策建议

1.加大政策宣导力度,促进土地依法合规流转

牢固树立政策观念,准确把握政策要求,结合镇平县农业农村发展现状,加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相关政策法规的完善和宣导,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基本原则,以农民为主体,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农民权益的前提下,采取政府扶持与市场配置相结合的措施,对成功经验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影响力和辐射度,引导农民逐步接受土地流转,促进土地依法合规流转,为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奠定基础。

2.因地制宜,把握“适度”

根据相关研究不难发现,最优“适度”规模经营区间可能与地区发展水平、政策力度、作物种类、配套基础设施水平、土地租赁价格等因素有关,镇平县应在实践中探索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路径,分析规模在50~300亩的经营效益与规模在500 亩以上的经营效益是否存在差异及其原因,结合实践经验,及时分析总结,探索适合自身特色的农业经营最优“适度”规模区间。

3.加快科技强农、质量兴农品牌建设

在科技强农上,镇平县应选派科技人员到农村一线提供科技服务,开展农村科技创新创业,积极开展科技项目惠农工程,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农村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为农业转型升级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服务,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供有效的科技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在质量兴农上,镇平县应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业,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着力提升农产品质量,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强化农产品的品牌影响力和辐射带动作用。

4.健全投入保障机制,完善扶持政策

镇平县应充分发挥金融助力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制定并执行惠农信贷相关政策,扩大惠农信贷服务范围,尤其加大对合作社、家庭农场、经营大户等经营主体的授信业务,创新惠农信贷方式,分散规模经营风险,探索宅基地、农村住房等相关的信贷抵押政策,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主体提供有效融资渠道和强大扶持力度。

五、结语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解决农业小规模分散经营与农业现代化深层次矛盾的必要措施和重要选择,促进了乡村振兴的发展,推动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本文以河南省的典型农业县镇平县为例,探讨乡村振兴背景下县域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现状与对策。近年来,镇平县高度重视农业生产和适度经营发展,着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大力调整农业结构,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农业产业化、现代化进程,促进乡村振兴发展。本文通过调研总结了有序推进镇平县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对策建议,包括加大政策宣导力度,促进土地依法合规流转;因地制宜,把握“适度”;加快科技强农、质量兴农品牌建设;健全投入保障机制,完善扶持政策。

猜你喜欢

镇平县土地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我爱这土地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以“票”惠民生——河南省镇平县张林镇人大试行民生实事人大代表票决制
借助专题询问之“刚性” 提升工作评议之实效——河南省镇平县人大常委会创新工作评议的实践与思考
镇平县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镇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