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加强本科师范生教育实践的策略
——以思政专业为例

2023-11-29朱大锋

科教导刊 2023年28期
关键词:师范生思政专业

朱大锋*

(黄淮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河南 驻马店 463000)

1 新时代加强思政专业师范生教育实践的重要意义

1.1 提升思政专业师范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

新时代思政课教学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对思政师范生的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础教育阶段思政课程标准提出“强化课程综合性和实践性,推动育人方式变革,助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凸显学生主体地位”,要求教学中“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不搞填鸭式的硬灌输”。思政专业师范生作为未来的思政课教师,其入职后更应该用通俗易懂、生动鲜活的方式讲授思政课。这就要求师范生不仅应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而且需要通过教育实践,在了解掌握中小学思政课新课改的具体要求和教学实际的基础上,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方式和手段,着力增强思政课教学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因此,强化思政师范生教育实践,将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相结合,是培养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提升思政专业师范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

1.2 顺应高校教师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为了深化高校教师教育改革,教育部先后印发了《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2011 年),《关于加强师范生教育实践的意见》(2016 年),《中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标准》(2021 年试行)等文件,均强调加强师范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落实教师教育改革的要求,需要开设思想政治教育师范专业的高校根据中小学思政课教育教学的实际需求,培养出具有合格知识素养和教育实践能力,“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毕业生。为此,相关高校应积极转变教学观念、不断优化教育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加强思政专业师范生教育实践,培养出能够准确运用学科知识,灵活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符合新时代教师教育改革要求的师范毕业生。

1.3 加强思政师范专业建设的迫切需要

在全面推进新文科建设的背景下,加强高校思政师范专业建设,迫切需要依据新时代思政教师“六要”的素质标准,结合《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 的意见》和师范专业认证标准等的具体要求,守正创新、不断深化改革,进一步明确思政师范专业定位,突出教师教育特色,优化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完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加强教育实践,把培养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机结合,重在提升思想政治学科素养和教学设计组织实施与评价、教学研究、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综合育人等能力,进而培养出具有较强教育教学能力的优秀思政课教师。

2 思政专业师范生教育实践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思政师范生教育实践的实效性有待提升

作为师范生培养的重要方式,教育实践通过体验教育教学具体场景、亲历思政课教学真实工作,为师范生提供“学会教学、学会研究和学为良师”的教育现场,让师范生由“坐而论道”的学习转变为“起而行之”的实习实训,重在达到提升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素质、认同专业身份和教师职业价值观、增强从教信心的效果。但是,调查发现,34.25%的被调查学生认为教育实践对于提升思政专业师范生的实践能力效果不明显;36.3%的被调查学生认为教育实践没有达到预期效果;21.92%的被调查学生对实习实训的满意度为“一般”,还有3.42%的被调查学生对实习实训表示不满意。由此可见,思政师范生教育实践的实效性有待提升。究其原因,一是对师范生职业意识培养、重视教育实践的引导不够,部分师范生参与实习实训的主动性较差。学生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较普遍,仍有近一半的调查对象对参加实习实训活动的态度是被动的;二是对学生教育实践特别是分散实习的学生管理和考核不严;三是实习学校给予学生讲课和真正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不多,没有真正形成大中小学协同培养师范生的机制。

2.2 教师教育实践指导能力有待加强

培养师范生的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以及教学信息化素养,均要求指导教师具有较高实践指导能力。但事实上,一些教师在指导工作中付出的时间和责任心尚显不够,对中小学思政课教育教学情况掌握不透,指导能力方面还有待加强。调查显示,69.18%的被调查学生认为学生和指导教师沟通不够,61.64%的被调查学生认为指导教师缺乏实践教学创新。究其原因,一是有些指导教师参与指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充分被调动;二是有些指导教师的责任心和创新意识不够。有的教师仍拘泥于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实践教学创新能力不足是导致思政师范生教育能力培养实效性不高的因素之一。

2.3 教育实践管理的规范性有待增强

规范管理是增强师范生教育实践实效性的重要保障。和教育实践相关的课程与课时的设置,实习实训单位的联络、教育实践时间安排、经费投入、校内外指导教师选配、教育实践管理与考核等诸多工作的协调推进,以及高校和中小学指导单位实现无缝对接式联合培养,都需要师范生培养单位规范教育实践管理。但调查发现,当前师范生教育实践管理的规范性还不够,教育实践的考核与评价缺乏切实可行的评价指标体系,考核不够严格,导致教育实践存在走过场、表面化的现象。其主要原因仍和教育实践的相关制度不完善、执行不规范有关。比如,2015 年教育部就要求,应用型高校本科实习实训学时应占总学时的30%以上,但有的高校思政专业教育实践的学时仅占总学时的14.3%,与教育部文件提出的学时要求相比,教育实践学时明显不足,因此教育实践效果也难以达到。

3 新时代加强思政专业师范生教育实践的措施建议

3.1 持续完善教育实践制度保障

加强思政专业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首要的措施就是做好教育实践顶层设计,为教育实践提供制度保障。这也是保证教育实践工作规范化,防止实习实训出现形式化、表面化现象的重要前提。

一是科学设计教育实践课程。重视思政专业教育实践培养体系的总体设计是提升思政师范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措施。追根溯源,开好教育实践课程,其课时设置、师资队伍配备、实践条件改善、高校与实践基地的对接、学生的管理与服务等,都需要高校科学论证设计思政师范生教育实践课程,做好相关顶层设计。为此,高校应根据师范专业认证标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中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标准的要求和中小学师资发展要求,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和相关教育实践课程标准,增大实践类课程比例,优化“师范生技能训练”“教育实习”“教育见习”“教育研习”等教育实践课程的设置,增加教育实习时间,保证教育见习、实习和研习满足教育实践的课时要求,同时要根据中小学思政课改和教改实际,及时更新教育实践内容,增加能够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新的课程内容。

二是健全教育实践管理制度。高校师范专业认证标准中明确要求规范管理师范生教育实践,还要对重点环节实施质量监控。为此,高校应制订明确具体的教育实践计划和教育实践相关课程标准,完善《教育实践工作管理办法》《指导教师考核与管理办法》《师范生教育实践考评办法》等教育实践管理和质量监控的相关制度,特别是对教育实践的组织与领导、内容与要求、指导教师职责、教育实践成绩考核评定、经费使用等进行明确规定,对教育实践进行统筹规划和严格要求,实行全程规范管理。为保证教育实践效果,应严格按照教育实践管理制度,要求指导教师到各学校巡查、座谈、调研,了解掌握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汇总、分析教育实践有关数据并进行及时反馈,全方位实行教育实践评价和总结,持续改进教育实践工作。

3.2 持续提升教师教育实践指导能力

一是真正落实“双导师”共同指导教育实践的制度。当前,要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为契机,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进一步强化高校思政课教师与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共同指导教育实践的“双导师”制度,构建“教育实践指导共同体”,切实发挥多元主体的协同育人功能。在指导教师的遴选标准中,要着重考虑教师对教育实践指导工作的能力和责任心,严格按照思想政治素质好、教育情怀深、教育理念新、教学技能熟的标准,分别从中小学和高校遴选出足够数量的优秀思政课教师作为指导教师。同时,高校应在加强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的同时,牵头组建一体化协同培养教研室,教研室既可以是实体教研室,也可以是虚拟教研室,以此为平台,组织教育实践指导教师通过经常性的集体备课,研讨和解决师范生教育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协同攻关,达到提高师范生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

二是持续加强针对指导教师的业务培训。适应当前“以教师教为中心”向“以学生学为中心”教学模式的转变,培养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需要加强对指导教师的业务培训。调查发现,对于“希望教师怎样提高师范生实践指导能力”这个问题,68.49%的被调查学生认为教师应转变教育观念;73.29%的被调查学生希望教师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事实上,个别教师在指导师范生参加教学技能比赛时,不仅自身的实践教学创新能力不足,甚至对中小学思政课教学的具体情况也并不熟悉,因此,提高指导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尤其是教育实践指导能力,是今后进一步加强思政专业师范生教育实践的一个重要举措。为此,为提高教育实践指导教师的业务水平,要利用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平台,构建起教师培养、研究和服务一体化的“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机制,对“双导师”进行定期培训和管理,通过合作研究、现场研讨和开办培训班等方式,帮助其进一步明确课程目标、职责及分工,促进教师指导能力的发展,保障教育实践教学质量。

3.3 进一步增强思政师范生参与教育实践的主动性

加强师范生教育实践,还需要充分激发和调动师范生主动参与教育实践的意识,进一步增强师范生提升教学实践能力的内驱力。为此,首先要增强师范生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坚定师范生的从教信念。其次,教育实践指导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实践结束后进行总结和反思,师生之间建立起有效的反馈互动体系,以此进一步增强思政师范生参与教育实践的主动性,加强教育实践的效果。

4 结语

总之,强国必先强师。为适应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需要,主动适应教师教育和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新时代办好思想政治教育师范专业,应紧密结合师范专业认证要求和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能力标准,采取合理规划、分段实施、有序推进、全程培养的方式,在专业理论学习的同时,针对教育实践的薄弱环节,进一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师范生教育实践训练,切实提高师范生的教育实践能力。实践证明,只有不断提高师范生人才培养质量,才能增强高校服务地方基础教育的能力,更好地服务于兴师强国的战略目标。

猜你喜欢

师范生思政专业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