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理学》课程“动态分层”教学模式的探究

2023-11-29何丹丹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3年19期
关键词:生理学分层动态

何丹丹

由于高职院校分类招生制度的改革,其生源结构逐渐多元化,以闽江师专医护学院为例,生源来自中职和普高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学生的知识储备差异大,千篇一律、“一刀切”的陈旧教学模式暴露出诸多弊端,探索分层教学的教学方式势在必行。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水平、学习能力差异将学生科学地分组,使得学生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1]。本文以《生理学》教学为例,阐释分层教学的研究意义及研究目标,从各角度具体展示如何分层教学的研究的内容,建立分层考核评价指标等四个层面具体实施[2],总结经验,供其他学科参考。

1 研究意义

动态分层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从学生角度出发,根据学生的基础差异,设置合适的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长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3],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最优的教育,最终达到使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4]。

动态分层教学模式中,教师首先要转变原有的教学观念,摒弃千篇一律的教学方式,发现学生的差异性,根据差异性量身定做合适的教学设计[5],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从而最终提升教学质量。

常规的分层教学又称分组教学,将学生按照智力测验分数和学业成绩分成不同水平的班组,教师根据不同班组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6]。笔者提到的“动态分层”教学是根据医护学院的学情,按照生源不同,将学生分成中职组和普高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打破常规,综合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探索动态分层、动态施教,打造新型的教学模式。

动态分层教学模式很多,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甚至不同学情下,教学模式均需要调整,制定出适合本专业课程的、可操作性的模式[8]。因此,本课题依据本校医护学院新生生源的差异及对医学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的差异,进行动态分层教学模式的探究,具有科学性、时效性。

2 研究目标

2.1 学生培养目标

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导[9],通过动态分层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优化教育,最终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2.2 教学实践目标

一是通过动态分层教学,建立适合“中职组”和“普高组”学生共同学习的课堂,因材施教。二是通过重构教学内容,调整教学目标与方法,使学生自主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三是培养一批打破教学常规、更新知识、更新观念、适应新形势的教师[10],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2.3 理论研究目标

通过动态分层教学,探索科学的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模式、合理选用教学手段,动态施教,形成一套完整的适应型教学模式,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11],撰写有价值的论文和经验体会,并能供其他学科借鉴。

3 研究内容

医护学院的学生生源主要为中职生和普高生。新生入学首先接触的就是医学基础课程,以医学基础课程中比较重要的一门《生理学》为例来探讨分层教学模式的实施。中职生在中专阶段已经初步学习了《生理学》,有一定的医学基础;普高生医学基础知识较少,胜在公共文化课知识扎实[12]。面对这种客观存在的生源差异,动态分层教学模式能平衡二者,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3.1 学生分层

由于《生理学》教学是第一个学期的课程,可以在新生入学时就要按生源将其分组。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动态分层教学前,需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方法把相关的教学理念正确地传递给学生,让学生理解分组的目的,并能使所有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快乐而高效地学习,让学生真正从内心接纳此教学方式[13]。

3.2 教学目标与大纲分层

教师在对教学内容非常熟悉的基础上,根据生源差异分层修订教学目标[14],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及精力,在一定程度上也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

教师首先根据教学大纲制定教学计划,设置不同的分层教学目标。遵循“既要让全体学生都能轻松地完成基本任务,吸引学生去完成进阶任务,激励学有余力的学生超越课程,自主、自发地去学习,完成发展任务。引导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主动建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体系,从而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15]。教师设置基本内容、进阶内容、拓展内容,使任务难度层次与学生现有发展水平相适应,让不同起点的学生都有力所能及的目标。例如,在讲授消化和吸收中“胃酸的生理作用”时,制定的教学目标是:(1)了解消化系统的组成及胃的形态。由于普高组学生对解剖学的内容较生疏,需要在课前做好预习。(2)掌握胃酸的分泌机制及生理功能。(3)掌握黏液与HCO3-形成的屏障结构对H+的阻挡以及对胃黏膜的保护作用。需要两组学生相互配合,中职组侧重临床分析,普高组侧重化学方程式的分析,融会贯通。(4)了解幽门螺杆菌的发现史,需所有学生合作完成,最终实现教学目标在思政层面上的统一。

3.3 教学方法动态分层

在动态分层教学中,可综合采用讨论法、任务驱动法、演示法、自主学习法等多样化的教学法。多种教学方法的实施极大考验教师的课堂把控能力。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了解每名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身处地地为学生量身打造个性化课堂[16]。个性化课堂是依靠教师创新教学手段,根据课堂充分引导,既让学生能够端正学习态度,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每名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教学中。教师将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灵活并用是保证课堂顺利有效开展的前提。

在利用讨论法完成“掌握黏液与HCO3-形成的屏障结构对H+的阻挡以及对胃黏膜的保护作用”这一教学目标时,教师需引导两个小组相互配合,普高组分析H+与HCO3

-的化学性质及反应关系,中职组进而解答这些化学物质对胃黏膜的影响,活跃课堂气氛,一改常规理论课程授课的枯燥、死板,增加了学生间的互动,课堂参与度大大提升。在实践课程中运用演示法,将小组合作学习和成员之间的交流协作及互帮互学发挥到极致,能够充分调动整个学习群体的互动性,激励每名学生创造探究式学习的动力和机会[17]。课堂中,中职组的学生先示范操作一次,由于其操作存在小失误,教师可以针对其演示进行点评,使中职组学生的操作能力提升。通过中职组与普高组形成互帮小组,互助协作,使普高组更快掌握操作机能,同时中职组学生也在不断地演示中使技能更加娴熟。

采用分层教学策略目的是使每个小组的学生都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利用学生的差异性与交流协作意识,促进学生间人际交流互动得到发展,形成有利于每个成员协调发展的整体环境氛围。愉快的情绪能增强学生的内驱力[18],改善师生间的关系,建立起一个和谐的育人环境,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3.4 作业分层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巩固,教师合理地布置作业任务将极大提高教学效果。以“胃酸的生理作用”为例来分析,教师首先布置课前任务,学生在课前通过观看教师发布在学习通平台上的解剖学课件及视频,熟悉对消化系统及胃的形态。由于中职组对此任务相对熟悉,在学习通平台较普高组完成这项任务获得的积分多,可以激励普高组学生认真完成任务。课后布置作业任务:试结合临床分析胃溃疡发生的原因。由于任务难度较大,所有学生可以通过查阅资料、自主学习来完成任务。这项任务的积分设置根据普职的学情将普高组的积分设置更高。普高组由于临床知识较薄弱,对于资料的分析及解读存在困难;中职组学生之前系统学习过临床学科,结合课堂所讲内容,轻松完成此项任务,这样的积分设置鼓励普高组尽量完善答题,在不打击学生积极性的前提下又能让学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3.5 考核评价分层

好的评价是对教学方法改革的有力支撑,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分层设计考核评价指标是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以往单一的理论考核评价体系已不适用于动态分层教学,取而代之的是“理论+技能+过程”的综合性评价指标,这一指标除了考核相关的理论知识及技能测试,更注重知识技能掌握的过程性考核,通过教师设置一些过程性得分指标,例如小组协作、查阅资料、归纳总结、创新创意等赏识性评价,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鼓励职、普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真正做到职普融通,相互协助,共同进步。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智力、兴趣和性格等方面的个体差异进行分层评价。例如在任务驱动法教学中,针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给予学生不同的评价标准。同时教师对基本完成任务的学生采用表扬评价为主,只正面肯定学生的成绩,不评价任务完成的优劣。此目的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进步。教师对完成任务较好的学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指出不足之处和修正方式,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完成任务优秀的学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19]。同学间比学赶超,争取在专业知识、技能操作上都能更上一层楼。

4 “动态分层”教学效果及存在的问题

4.1 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教师通过采用动态分层教学方法后,课堂气氛融洽,鲜见学生上课睡觉及心不在焉的情况。学生学习兴趣高涨、态度积极、师生互动增多。

4.2 教师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

区别于旧时刻板普通的课堂,动态分层教学方法需要教师创新教学手段,给教师带来极大挑战,需要教师做到迎难而上,转变原有的教学观念,突破思维局限[20]。通过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有效组织动态分层教学,在反复的摸索与锤炼下,教师的课堂把控能力、临场应变能力大大提高,教学能力逐步提高,打造出生动有趣的教学示范课,为后续教学及方法的推广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4.3 积累教学资源

在动态分层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将每一个创意性教学设计都详细记录、整理,认真分享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经过一轮教学实施,形成了一套较系统的动态分层教学资源库,其中包含教学设计、教案、课件、实践任务、配套习题集等,为下一轮课程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动态分层教学的实施过程虽然艰辛,但收获较多,不仅是教学资源的储备、教学能力的提升,更多的是完成创新性教学后的成就感[21]。教学过程仍存在不足,例如部分学生的自觉性差、配合度低、教学环节如何更符合各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让学生的参与度更高等,这些问题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将继续探讨。

综上所述,在《生理学》课堂教学中,采用动态分层的教学模式,真正遵循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使职普融通,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教师教学的主动性。

猜你喜欢

生理学分层动态
国内动态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稿约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
PBL在《动物生理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动态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雨林的分层
有趣的分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