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统编教材背景下基于网络平台的民族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
——以吉林省延边州为例

2023-11-29李明姬张银环

中小学电教 2023年9期
关键词:延边州名师教研

李明姬 张银环

(延边州教育学院,吉林延吉 133000)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强调提升民族教育发展水平。教育质量发展的关键是教师的专业化发展[1]。自从统编教材实施后,民族地区教育遇到了教师普通话语言能力偏低、有效的数字资源匮乏、缺少成套资源等实际问题。本文阐述了在信息化快速发展时期,如何利用网络平台开发优质教学资源,促动教师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能力,利用信息资源进行课堂教学,有效促进民族地区专任教师专业发展,以供参考。

一、研究背景

(一)统编教材

本文所称统编教材为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编写,通用于全国各地学校的教材。2017年9月起,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公立中小学初始年级的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三个科目启用教育部统编教材[2]。

(二)延边州民族学校教育现状

延边州现有基础教育学校222 所,其中民族学校49所,专任教师达4278 名。民族地区在民情、教情、学情等方面与其他地区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民族学校在执行统编教材改革和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任务背景下的课程实施呈现诸多问题。比如说教师队伍结构不健全、教育教学资源匮乏、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能力不均衡、教师专业化水平不高等问题。这些问题亟须在正确的实践论证基础上进行科学调整。

二、搭建网络平台,完善教育服务体系

网络平台是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必然产物,是进行线上教学和学习的必要场所,也是开发资源、共享教研、提供数据为一体的跨地域、跨学科、跨时差的数字资源共建共享“大集市”。它服务的对象是各级各类学校师生和家长,管理者是教育管理机构或者是学校[3]。网络平台建设以给师生提供安全、快捷、丰富的资源共享共建为目的,以技术应用为抓手撬动学校教与学模式与管理变革。

(一)实名认证

平台为广大用户提供实名认证个人中心,所有用户通过绑定个人身份证号、手机号等用户信息后,实现账号全网通,手机扫码一键登录,一人一码,一人一账号,管理人员可随时掌握师生登录平台参与活动情况,实行即时监督,确保网络信息安全。

(二)学习空间

为学生用户提供学习空间,学生网络学习空间中个人应用及成长数据可以永久保存在网络学习空间中,教师可以通过学习空间了解学生从小学至高中各学段的成长轨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学习速度慢、适应性差、无差别教学导致学生饥饱不均等都可以利用平台的数据分析功能,及时诊断学生学习问题,针对性制订方案,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服务,让学生在学、练、推、补、考、评等各个方面稳步提升。

(三)教研空间

为广大教师用户提供线上教研空间,网络名师工作室突破时空和人数的限制,由来自不同层次、不同学校、不同地区的教师组建学习共同体,开展围绕“教学”的交流研讨,形成传帮带模式带动年轻教师专业成长,生成一批优质数字教学资源,使得名师的示范、指导、辐射的作用大大增强。

(四)教学应用

教学应用与平台深度融合,构建教育云平台与教学应用之间的直通车,既能满足常规教学又能提供个性化分层教学,以平台海量的优质资源和高效的教学工作为基础,为教师打造了一个集课前导学、同步备课、课堂互动、智能检测和课后作业于一体的教学闭环,闭环中的每一个环节形成学生、家长、管理者多方参与,人人可以免费使用平台的优质资源和教学工具,减少了教师在各个资源网站和工具间的烦琐操作,真正实现为教师减负。

(五)后台管理

为管理者提供了快捷的操作入口,包括个人空间应用快速推送和个性应用服务扩展,支持学校搭建专属的资源库并接入第三方资源库,为校园管理提供便捷平台。平台管理系统通过数据中台采集学校的教学、学习、家校、管理、设备、健康等各类数据,提供不同主题维度的数据分析报表、报告、大屏服务,从而直观、形象、具体地呈现区域、校园教育事业运行全貌,辅助教育管理工作者有效管理督查、科学精准决策。

三、规范资源建设,提升教育服务能力

课程数字资源开发不仅可以改变教与学的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延边州依托本级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扎实开展区域教育资源库建设,通过建立州、市、校三级协同发展框架,形成了区域内优质资源贡献遴选机制,建立了形式多样的资源萃取策略和管理机制,真正实现了本土资源的区域内共建共享[4]。为了保证数字化教育资源能够真正应用于实际教学当中,在资源建设过程中主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注重导向性

资源开发要注重内容的科学性、政治性、方向性,不能有知识性错误、政治性错误和导向性错误。资源开发应该采取行政部门和各业务部门协同的模式进行,即:区域教育行政部门统筹规划,由教研部门设计数字资源课程体系,一线教师参与教学设计并进行录制,技术部门进行数字资源拍摄及编辑工作。在以往的数字资源建设中出现与区域教育发展现状和一线教师们的需求不符合,并导致资源脱节实际、应用率不高等问题。所以资源开发之前需要进行资源需求调研、教师实践程度调研、技术支撑调研等,以此来努力达到资源开发的目的。例如在统编教材实施中,针对民族学校教师缺乏过渡性教学资源问题,组织教研、技术、一线教师建设了学校教师学科教学能力提升培训资源、小学古诗词教学示范课例资源研讨,以此提高民族学校教师对双语教学的认识和能力。

(二)关注地域性

2021年教育部等五部门发布的《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线上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的意见》中指出鼓励市县和学校建设或选用具有教学设计、教学交互和教学管理功能的平台,并依据本地本校教情、学情,着力开发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和其他特色资源。[5]地方数字资源建设必须关注地域特点,增加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式,强化地方性和本土化。例如在思政课上,可发挥地方资源优势将传统红色资源与地方红色资源有机结合,课堂中使用符合学生实际的资源,增加一份亲切感、熟悉感,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三)突出开放性

数字资源的优势在于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只要有网络、有终端都可以进行开放,供师生进行制作与学习。资源建设要按照以下思路来开展,一个是针对教师教研的资源,教学设计、课件、课堂实录等资源教师可以在备课和研讨活动时使用。另外一个是针对学生居家学习的资源,精品课例视频、学习任务单、作业练习等,以便学生不限时间、不限地方进行自主学习。

(四)重视课程性

在以往的资源建设中往往出现资源零散、无系统问题,资源建设要与国家匹配,以资源包为主。例如2021年开始,协同教研部门开发了国家统编版小学1~6年级的知识点讲解微课资源包,包括教学视频、教学设计、教学课件、导学案、前置性作业、课堂测试等,避免了数字资源的碎片化、不系统、不同步的问题。全州小学语文教师全部参与资源建设工作,完成了具有本地特色的基于大单元理念的小学段语文课程资源建设避免单篇课文、单个知识点学习。从而调动学习者主动学习的主动性,撬动“教与学”模式的变革,逐步形成了“人人用资源、课课有案例”的良好的信息技术融合教学氛围。

(五)把好时效性

真正的精品资源的开发时效性问题也是要考虑的主要因素之一。从准备阶段到拍摄、后期编辑,耗时长,难度大,任务过重,但是没有实质性的回报。这种“吃力不讨好”的工作对技术人员的要求是极高的。那么如何能做到最短的时间内,建设高质量、高标准、符合教师需求的数字资源呢?建设数字资源,需要做好提前充分的准备。制定录制要求,提前做好讲授教师和录制人员的培训,规定课件模板、字体字号、所应用的资源的信息标注等进行规范管理。组建拍摄组,对技术人员明确拍摄技巧、编辑技巧、视频参数要求等,保证资源质量。

四、促进在线教研,发展教师专业能力

(一)组织线上培训,提升教师对数字资源应用认识度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提到转变培训方式,推动信息技术与教师业务培训的有机融合,实行线上线下结合的混合式研修。加强紧缺薄弱学科教师、特殊教育教师和民族地区双语教师培养力度[6]。我州与对口帮扶宁波市智慧教育讲师团联合启动“走百校、送千课”培训研讨活动,实现“观念互通、思路互动、技术互通、办法互学”,跨区域联谊,惠及两地在线教研。组织开展了全州教师线上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培训采取了依托延边州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在线点播和在线答疑相结合的方式,规范在线教育教学技能,引导教师合理进行在线教学。此次培训点击量超过10 万人次。利用此类培训调动广大教师应用数字资源开展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教师教学方式方法,提高专业水平,从而提升教学质量[7]。

(二)组织线上活动,提升教师提供数字资源的活跃度

引导教师提升操作平台的水平,推动应用资源常态化、普遍化应用的同时,掀起教师建设资源、提供资源的热潮。作为师生教与学的主阵地,延边州利用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开展各类竞赛已成常态。其中,网络学习空间大赛、网上微课大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大赛等活动已成为年度常规项目。公共服务平台既给师生提供了不受空间限制的参赛条件,又积累了大量优质的教与学的资源,使常态化教学活动成为资源建设的主渠道。

(三)利用网络工作室,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名师具有丰富的理论与教学经验,需要充分发挥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带动教师的专业成长。2018年,延边州依托资源平台建设了网络名师工作室,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的25 个名师工作室入驻网络教研室,构建了基于网络空间的名师资源共享及师资培养新机制。延边州充分利用名师网络工作室,以打造民族学校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普及建设成果和线上线下系列化的研修活动为重点,搭建基于名师工作室的视频直播、点播等流媒体服务,实现名师与团队青年教师、名师与学生间的在线互动,提升名师网络工作室服务水平。在消除时空的限制外,扩大优质教学资源辐射面,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对全州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延边州制定网络工作室管理制度,从基本任务、教研活动、参与人数、课题研究、优质数字课例资源等方面对名师网络工作室主持人及成员进行考核。各工作室成员借助网络教研室进行课题研究、集体备课、案例分析、研讨交流,一定程度上形成了“1 个名师带头人+若干骨干成员”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目前,名师网络工作室成员辐射延吉市、图们市、珲春市、龙井市、和龙市、敦化市、汪清县、安图县8 个县市,名师网络工作室总访问量突破198 万人次,扩大了名师资源的辐射度,提升了应用效果[8]。

五、基于网络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与反思

(一)优质资源供给方式亟待优化

延边州各级各类教育部门及相应学校,都对资源进行积极的共建共享。由于优质资源的数量在不断累加,出现资源重复建设的问题。资源的不断积累和发展,让很多优质资源石沉大海,这也给教师选择造成了困难。虽然资源种类丰富多样,但是选择课堂适切的资源,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精力。优质资源的丰富,使得筛选资源耗时耗力。如果能将资源当成商品,将教师当作消费者,教师就可依据教材和学生学习需要选择资源。

(二)教师网络教研平台需要优化

延边州依托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进行线上教研,一定规模上形成了线上线下协同教研新形态、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主渠道。但是利用QQ、微信、腾讯会议、钉钉等公共系统来进行直播教学,导致教学、教研和管理数据分散重复,缺乏整合共享,形成信息孤岛,严重影响了教师教研能力提升和教育评价。因此,还需要将各种平台数据资源整合,以平台大数据为基础,以柱形图、折线图、雷达图、区域地图等可视化图表方式呈现教师培训、教研、科研等活动数据,以满足各类型数据呈现需求,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数据支持。

猜你喜欢

延边州名师教研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名师简介
奋进的交响 辉煌的乐章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共青团吉林省延边州委积极组织抗洪抢险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基于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居住区景观设计初探——以延边州汪清林业局绿美家园小区为例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