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的融合
2023-11-29李文卓
李文卓
(常州市新北区三井实验小学,江苏常州 213002)
小学阶段美术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带领学生从培养艺术视觉逐步走向培养艺术审美,以此实现美育的教学效果。在信息时代背景下,科技不再只是科技,教学也不再仅为教学,而是通过优势互补,将美术涉及的包括“欣赏”“表现”“设计”“造型”“应用”等各个领域的知识,以更具多样化的特点直观展现在美术课堂上。为此,教师有必要开辟信息技术与小学美术融合教学的新路径,为学生在美术领域的发展奠定基础。
一、技术“介入”:激发学习兴趣,树立美术意识
在美术课堂中信息技术大多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其主要为美术课堂活动服务。从以往信息技术在美术课堂中应用情况来看,并未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其根本原因在于未能科学权衡信息技术和美术知识的课堂占比。如部分情况下,理论知识占比高于信息技术应用,难免影响课堂教学趣味性,反之,信息技术占比过大,也会导致学生因过于关注科技而忽略美术知识内容,出现“喧宾夺主”的情况。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提出观点,其认为“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最为有效的动机是其本身对于所学教材的兴趣”,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此,教师应将兴趣作为信息技术和小学美术教学的融合点,在了解学生兴趣特点、学习需要的情况下,应用信息技术辅助美术教育走向,使美术课堂以更具信息化特点地呈现出来。如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信息技术将美术知识以形象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带领他们多角度、多层次观察美术作品,在充满美且形象的情境下,引导学生进行美术学习,以此逐步实现小学美术的教育效果。
如在教学“小树快快长”一课时,教师须明确本课程教学的要点在于帮助学生借助相关材料掌握“立体的树”制作方法,了解树的具体结构和人与树之间的关系,最后帮助学生养成爱护家园、爱护树木的思想情感。为刺激学生感官,在课程教学前,教师可先结合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风吹动树枝、树叶”的声音,并配以带有春天气息的背景音乐,引导学生闭眼欣赏并思考相关问题,如“同学们,是否能够通过聆听分析出‘风吹动哪种植物?’”,由此引入本课程教学主题,在学生产生学习欲望后,教师再结合教学课件展示相关内容,如色彩艳丽的大树或是风格多样的小树,引导学生欣赏图片,并分析树木的具体结构。在背景音乐和相关图片的加持下,学生逐渐进入美术的视觉和听觉世界中。随后,教师就可向学生提供相关材料,包括“废旧的挂历”“彩纸”“剪刀”等,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剪贴制作任务,打造“精美的小树”。虽然兴趣可以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创作,但小学生年龄尚小,实践过程中难免遭遇诸多难题。为此,教师可采用问题引导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制作方法,如“小树可以用哪些材料制作?”“如何使小树‘站起来’?”“怎样将小树变成一片小树林?”,以问题导学的方式降低美术作品制作难度。在小组合作完成后,再以小组比拼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加持下,充分感受美术学科的魅力。
二、技术引导:寓教于乐中掌握知识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打造小学美术智慧课堂提供技术支持,智慧课堂背景下,美术教育资源更为丰富,包括Windows 系统自带的图画功能,均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画板工具。此类画板操作方法相对简便,结合Ctrl 滚动滑轮就可操作缩放功能。不仅实现了教师操作画板教学的目的,更增强了学生美术学习意愿,提高了学生绘画积极性。此外,基于小学生美术学习特点发现,学生绘画意识较强,但绘画习惯尚未养成,其绘画思维更多地倾向于自身意愿,从而忽略学习美术知识点。信息技术加持下的智慧课堂,为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绘画习惯奠定坚实的基础,更为开展多元化美术教学活动提供支持。因此,教师应灵活应用信息技术功能,为学生打造智慧课堂学习平台,以此促进学生同步提升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
如在教学“简笔画”知识点时,教师可结合教学课件向学生提供校园全景图片,并将其粘贴于画板中,组织学生结合图片提供的内容,从中筛选出有效信息,如“图片中是否包含与现实情况不符的区域”等,以此观察哪位学生更为细致。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迎合学生回答的内容做出反应,即在学生阐述答案后,通过缩放画板功能或是利用彩色画笔标注出阐述的人或是事物,以此做好明确区分。此过程主要为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学习态度,为集中学生注意力,还可以以“抢答游戏”的方式进行。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信息技术本身具有新颖性特点,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此,教师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相关功能,如采用Windows画板,包括其附属的圆形、三角形、波浪线以及线条等工具,通过简笔画的方式刻画出学生喜爱的卡通图像,如“白雪公主”“宇宙飞船”等,以此向学生展示简笔画的绘制方法和信息技术具备的绘画功能。在教学引导完成后,再组织学生结合“校园全景图片”自主完成简笔画创作,根据课上提供的已知信息,完善简笔画作品,最终考查哪位学生绘制的作品更符合校园全景标准,并给予获胜学生一定的奖励。为确保信息技术与美术教育的完美融合,教师还可结合教学课件附带的诸多功能,定期记录学生不同时段的美术作品,并按照学生名字、时间完成排列。在每学期或是每个月整理作品文件,带领学生共同品鉴作品和回顾不同阶段的作品特点。此教学方法不仅使每位学生了解到自身优势和不足,更打破了传统教学束缚,使美术教育更具新颖性和灵动性。学生在信息技术加持下,也了解到美术知识的多种呈现方式,更逐渐掌握多元化绘画方法,真正在丰富美术学习经验的基础上,促进其在美术领域的茁壮成长。
三、印象“跨界”:感知中丰富学生感官
信息技术与小学美术的融合,在于借助信息技术使美术知识相对更为直观、呈现方式更为灵活。小学美术教学中包含的艺术理论虽然简单,却是基础,而主要是引导学生思考,进而使其产生学习欲望,并最终通过视觉刺激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内容。简而言之,即学生首先通过视觉对艺术作品实现感知,通过教师的引导与理论讲授、实践操作示范等一系列方式使学生在基于视觉、听觉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丰富对艺术作品或是某些创作技法的印象,进而逐渐掌握知识。在应用信息技术的背景下,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第一印象”能够依托信息技术而获得丰富的知识内容,即在视觉角度上进一步深化,更辅以听觉,甚至是由人机交互产生的交互性,使学习过程的“基础”较原本而言得到提升。如此,可降低学习需要的“成本”,节约时间留给学生自主分析、操作,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打开艺术思维的“大门”,更为快速、高效地接触知识、学习知识,以此获取相较于以往而言更扎实的知识。
以“走迷宫”一课教学为例,该课程整体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思维发展,提升学生的创作能力,以实现“绘制简单的迷宫”这一教学目标为引导,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想象力、创新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讲,“迷宫图”并不陌生,但若是自己尝试绘制出完整、具有各种要素(如岔路、通路、死路等)的“迷宫图”,则需要切实开发想象力。因此,教师可结合信息技术,为学生设计学习方案,以课程的设计路径为基础,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构建迷宫要素。相对于平面、固定的图案,信息技术展现出的具备较强交互性的内容必然能够产生视觉冲击力,这就能打开学生的思维及想象力。当教师呈现此类内容时,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创作参考,还可使学生在思考过程中以此为参照,将信息技术呈现的内容作为基础,加入自己喜爱的内容,以此创作出个性化的作品。就该案例中的融合教学路径来讲,能够发现信息技术切实对美术教学提供帮助,作为技术其存在一定的优越性。但需要注意的是,此类方式固然存在其优势,但也须教师切实将信息技术与原本教学内容有机结合,明确重点与难点的同时引导学生在思维层面上进行思考,能够将视觉、听觉等一系列感官信息借由思考与教学路径相结合,避免“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由此,还须教师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明确学习行为中的根本逻辑,并根据学生学习需求和信息技术特点,以此保障进一步实现小学美术教学目标。
四、创作“跨界”:降低难度,呈现特点
对于小学生来说,要求其创作出“符合艺术创作逻辑、展现艺术作品魅力”,并“能够作为独立作品而发布”的作品显然稍显强人所难。小学美术教学中注重的内容在于学习与理解,将美术知识通过教学引导,转变为学生掌握的知识,且使学生具备初级的审美能力。因此,教学过程中主要以欣赏、模仿为阶段性目标,随着学生阅历的提升、知识的积累,进而形成量变带动质变的最终结果。虽然教学目的如此,但并不代表学生无法创作出良好的作品。相反,小学生独具的童趣童真,能够使他们在创作、学习中呈现出明显有别于成年人的独特艺术魅力。因此,作为教师还应着重鼓励小学生进行创作,使其在学习中打下坚实基础的同时尝试创作,以坚实的理论知识基础为“土壤”,并在其中埋下创新的“种子”。
根据实际教学分析可知,此类教学方案中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的融合关键点在于鼓励。这种鼓励并非口头或是物质方面的,更多注重于精神层面、学习层面,即教师对学生创作加以肯定的同时,以学生能够接受的口吻,对学生的作品做出合理分析,并通过技术为其提供帮助与支持。如在教学“你的家我的家”内容时,创作的主要内容在于引导学生基于自家实际,或是想象中创作希望拥有的“自己的家”。由于现阶段大部分学生均居住于楼房中,因此,可能对于教材中出现三角形、椭圆形、长方形等简单图形构成的“房子”无法理解。从这一角度来看,教师可基于信息技术,从房子的不同形式(贴合小学生认知水平的简单创作,视情况而定)出发,引导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发散思维,或是以“想象中的家”等角度,引导学生放飞梦想、大胆想象,在创作过程中向学生传达“艺术创作不必拘泥于现实”的观念,鼓励并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自由想象。在此情况下,学生能够发挥出自身的创作潜力,想象设计出代表自身水平的作品。而教师更可根据学生的表现,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如在线交流)对学生提出积极的评价,并提供更多资源以供学生参考与借鉴,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多可用资源,鼓励其发挥自身的想象,大胆呈现内心想法,彰显童真童趣的同时提升创作水平。此外,教师也可通过信息技术将学生的作品上传到云平台,为每位学生建立独立的“创作”档案,每隔一段时间,或是固定时间段,通过导出作品、制作动画的方式鼓励学生观察自己作品的风格变化,了解自身在艺术学习中的成长与积累,鼓励其进一步学习的同时,使其能够更投入、更自信地参与到美术学习中。
五、结语
为促进学生进一步吸收美术知识点,教师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势,结合信息技术功能,激发学生美术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美术学习习惯,使学生能够在信息技术的加持下,产生美术学习和鉴赏欲望。此外,信息技术的画板功能,能为拓展学生美术思维奠定基础。为此,教师应运用信息技术构建美术智慧学习平台,基于画板功能向学生展示美术的多种呈现方式。同时,基于信息技术优势,带领学生突破艺术思维,在传授学生美术技巧的同时,鼓励学生结合云端功能大胆创新,改革传统美术作业的呈现方式,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提升学生的美术能力,实现信息技术和美术教学的完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