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岗市十八号林场森林资源分析与经营建议
2023-11-28于鹏
于 鹏
(黑龙江省自然资源权益调查监测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十八号林场位于鹤岗市西北部,距鹤岗市区42km,地理坐标为东经129°51′30″~130°07′30″,北纬47°25′25″~47°34′30″,地处小兴安岭北坡,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2.8℃左右,全年日照时间2518.7h,施业区内地势西高东低,群山呈连绵起伏之势,平均海拔高度在600m左右。林场森林资源生长状况良好、后备资源储量稳定,林冠下资源较为丰富。黑龙江省金顶山花岗岩石林地貌遗迹风景园区就坐落在十八号林场施业区内。金顶山花岗岩石林地貌遗迹风景园区山峰海拔高度为848m,为鹤岗市第二高峰。其园内典型的花岗岩地貌遗迹景观、森林生态景观及自然山水景观资源丰富,森林植被和水系及沼泽湿地资源也有着天然优势,生态环境优美,拥有良好的森林生态旅游资源。林场森林资源生长良好,林冠下资源也是十分丰富。不仅能够提供大量的木材产品,还能提供营养价值极其丰富的林副产品。林场林地、林木资源辐射面积大,整个场区范围内除居民生活用地外,皆为林地范围,林场内生长的森林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出大量的氧气,对维持空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降雨时,含有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植物层的群落结构,同属于较完整的森林群落结构,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林场的地表径流。厚厚的枯枝落叶层就好比是一层海绵,能够吸收和贮存大量的雨水,增加林分内的空气湿度。森林资源能够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方面作用巨大,素有“绿色水库”之美誉。
1 森林资源现状
1.1 林地面积及各地类面积
林场林地总面积为16062.70hm2,森林覆盖率高达91.87%。乔木林地为14756.70hm2,占林地总面积的91.87%;灌木林地为94.60hm2,占林地总面积的0.59%;未成林地为94.21hm2,占林地总面积的0.59%;无立木林地为78.98hm2,占林地总面积的0.49%;宜林地为3.12hm2,占林地总面积的0.02%;辅助生产用地为1035.09hm2,占林地总面积的6.44%(表1)。
表1 各类林地面积统计Tab.1 Statistics of Various Forest Land Areas
1.2 林木蓄积及龄组结构
林场森林总蓄积为1647222m3,绝大部分为乔木林地蓄积,为1615011m3,占比高达98.04%;其余为散生木蓄积,仅有32211m3,占比为1.96%。
其中,乔木林地蓄积按各项蓄积指标分别统计为:
1)各龄组每单位蓄积
乔木林地每单位蓄积109.5m3/hm2。 幼、中、近、成、过熟林各龄组情况:幼龄林为92.5m3/hm2,中龄林为104.6m3/hm2,近熟林为120.3m3/hm2,成熟林为150.2m3/hm2,过熟林为152.1m3/hm2。
2)按树种组成统计
林场纯林蓄积441667m3,占乔木林地蓄积的27.35%;混交林蓄积1173344m3,占乔木林地蓄积的72.65%(表2)。
表2 各类森林林木面积与蓄积统计Tab.2 Statistics on the Area and Volume of Various Forest Trees
3)按林种统计
乔木林地中,一般用材林面积3483.59hm2,蓄积367488m3,分别占乔木林地面积蓄积的23.61%、22.75%;水源涵养林面积11270.18hm2,蓄积1247523m3,分别占乔木林地面积蓄积的76.39%、77.25%。
4)按龄组统计
林场以中龄林的面积、蓄积最多,面积为8013.00hm2,蓄积为838121m3,分别占乔木林地面积蓄积的54.31%、51.90%;近熟林面积为3169.32hm2,蓄积为381269m3,分别占乔木林地面积蓄积的21.48%、23.61%;幼龄林面积为2443.33hm2,蓄积为226013m3,分别占乔木林地面积蓄积的16.56%、13.99%;成、过熟林面积合计1128.12hm2,蓄积合计169608m3,分别占乔木林地面积蓄积的7.65%、10.50%(表3)。
表3 各林种面积与蓄积统计Tab.3 Area and Volume Statistics of Various Forest Species
2 森林资源各项指标分析
2.1 各地类面积指标与比例
林场森林总面积中,乔木林地优势非常明显,占比91.87%。在乔木林地面积中,天然林面积为13652.37hm2,人工林面积为1101.40hm2,天然林与人工林面积之比为12∶1;乔木林地面积中,混交林面积为10717.41hm2,纯林面积为4036.36hm2,混交林与纯林面积比为2.6∶1,通过上述分析得出,林场森林资源丰富,林地林木资源面积大、储备足,自然生态条件良好,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能够将森林储备资源与成熟资源有机结合起来。
2.2 各龄组活立木蓄积指标与比例
1)林场中龄林活立木蓄积相对较大,蓄积指标占比超过50%。林场以中龄林的蓄积最多,蓄积达到838121m3,占乔木林地蓄积的51.90%;按龄组依次为:近熟林381269m3,占乔木林地蓄积的23.61%;幼龄林226013m3,占乔木林地蓄积的13.99%;成熟林160427m3,占乔木林地蓄积的9.93%;过熟林9181m3,占乔木林地蓄积的0.56%(表3)。
2)森林生产力强。林场中乔木林地单位蓄积为109.5m3/hm2,明显高于我省平均每公顷蓄积量。其中:幼龄林单位蓄积为92.5m3/hm2,中龄林单位蓄积为104.6m3/hm2,近熟林单位蓄积为120.3m3/hm2,成熟林单位蓄积为150.2m3/hm2,过熟林单位蓄积为152.1m3/hm2(表3)。
3)森林分布结构较为合理。森林结构从整体分布上看,结构较为合理,各龄组的分布面积指标比为4.0∶13.3∶5.3∶1.8∶0.1,且后备森林资源优势颇为明显。
3 各项指标前后两期调查结果对比
通过前后两期指标变化对比,统一调查技术标准,平衡前后两期调查范围,利用前后调查结果中调查因子的变化情况,进行科学分析,评估森林资源发展变化趋势,为科学经营管理森林资源提供依据。
通过与2006年调查数据作对比分析,将可比较面积调整为16062.70hm2,可以得出各地类的面积变化、蓄积变化的情况。
3.1 各地类面积变化
乔木林地面积增加214.70hm2;疏林地减少14.00hm2;灌木林地减少313.40hm2;未成林地增加94.21hm2;无立木林地减少23.02hm2;宜林地增加3.12hm2;辅助生产用地增加38.39hm2;森林覆盖率增加1.34个百分点(表4)。
表4 各森林地类面积指标前后两期调查结果对比Tab.4 Comparison of Survey Results before and after Two Periods of Forest Land Area Indicators hm2
通过分析对比,两期之间的林地中,乔木林地增加了214.70hm2,主要是因为林地中疏林地、部分灌木林地及无立木林地通过自身天然更新和人工造林的传统方式,郁闭度指标达到了林地中乔木林地的标准,使林地中乔木林地的面积有所增加;疏林地所减少的14hm2林地面积,灌木林地减少的313.40hm2林地面积,均是因为达到了乔木林地对森林郁闭的要求,从而增加了乔木林地的林地面积;在森林林地面积变化情况中,两期间的未成林地也增加了94.21hm2的林地面积,这部分面积的增加,和无立木林地的面积的减少,有着直接关系,在经过了林木资源的采伐和迹地的更新、营造林等生产经营方式恢复后,减少的23.02hm2面积的无立木林地转变成为未成林地的林地面积;两期中林地辅助生产用地面积增加38.39hm2,林场在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时,合理的间隔期所导致的,这部分面积将会在日后的更新、造林等方式下恢复成乔木林地的面积(表4)。
3.2 各地类蓄积指标变化
总蓄积增加431596m3;乔木林地蓄积增加430058m3;疏林地蓄积减少182m3;散生木蓄积增加1720m3。
两期对比,幼龄林蓄积增加162506m3;中龄林蓄积增加315540m3;近熟林蓄积减少58318m3;成熟林蓄积增加10636m3;过熟林蓄积减少306m3(表5)。
表5 各类蓄积对比Tab.5 Comparison of Various Accumulations m3
从两期间蓄积变化的情况来看,两期间的幼龄林、中龄林的蓄积量都有较大幅度的增加,说明林场森林后备资源极其丰富,自然生长条件尤其良好,两期间成熟林的蓄积变化情况,呈略微增加的趋势,近熟林、过熟林的蓄积变化情况,均呈减少趋势。
4 森林资源整体分析评价与经营方向
1)十八号林场的森林系统中,林地林木资源是其林业所有发展方向的基础。如何保持增加林地林木后备资源储量、扩大林地林木资源、保护林地林木资源,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在确保经营林地林木资源发挥主要效能的同时,也要兼顾其他方面功能与效益的优势最大化,满足森林生态建设需求的多样化指标。
2)综上数据分析,在两期之间,林场有林地中乔木林地面积有所增加,森林覆盖率也增加1.34个百分点;林分蓄积有明显增加;森林资源龄组结构中幼中龄林比重略显偏大,近成过熟林比重相对较小;有林地中乔木林地单位蓄积有显著提高。
3)根据目前的森林指标特点,今后的森林经营以生态环境与森林功能方面为重点建设方向。按照建设生态环境优先、全面发展各项森林资源经营、合理管护与有效利用的原则,积极发挥林地林木资源及周边环境赋予的自然生态条件,开发相关产业,建立相关产业平台,促进经济发展,做好相关规划及辅助发展措施,在保持林地使用方式不变的情况下,采用、借鉴符合当下市场及生态环境指标要求的林业产业方式,持续稳步的增长林地林木资源。
4)兼顾资源分类经营要求,合理安排作业设计,分步骤、分批次对林分进行改造、逐步调整树种分布存在的结构问题,为今后建设优质林分、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及良好的林地林木生态环境做准备。在充分发展利用生态优势的前提下,要保持林业经济持续发展的原则,有序推进林业产业的发展,逐步打造林地林木可持续经营、资源可循环利用、生态建设与经济开发协调发展的新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