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选择专业,方能走得长远
2023-11-28刘鹏
刘鹏
这一季的高考志愿填报,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我选“纷乱”。在一些自媒体的鼓动下,工科类专业的录取排位大幅攀升,文史类却处处遭遇断档,但凡得以捡漏上名校,或是将名校打入征集志愿行列的都是被“污名化”的专业。几家欢喜几家愁,有多少家长在愤恨热门专业分数奇高时,能想明白这都是自己和诸多家长在填报志愿时奋不顾身选择这些专业所造成的。
笔者始终不认为选择大学专业是涉及能不能有饭吃的生存问题。任何专业都不会让人饿着肚子,只是区别于第一餐的下饭菜是否精致可口。能在毕业初始就进入高收入行业,是一种幸事,但一不小心也会是“温柔乡英雄冢”,不屈现狀的斗志才是个人发展和进步的动力。所以,我们要看到,不同行业在工作第一年收入和第五年收入的差距,还必须看到十年二十年之后的发展差异。
关于如何选择大学专业,我坚持一个核心宗旨:选择感兴趣和所擅长的专业。我们常常受大众观点的影响,比如:选择能赚钱的专业,或由当时的外界情况确定“热门”专业,我们会觉得这样的选择比较安全。但如果在专业选择上过于短视和功利,一味趋于“热门”专业,以至于有文学天赋的人不进中文系学写作而偏要去学计算机,那么结果往往就是文学领域可能会失去一名一流的作家,而IT大厂无非是增添了一名程序员。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获奖者Richard Thaler在一次大学毕业典礼上演讲,他说:“没有什么比基于兴趣选择职业更理性的。”所以,在专业选择上,大部分孩子感到很困难也很茫然时,我们要意识到这是因为在中学时期,孩子学习的都是基础学科,而未涉及不同社会领域内容的学习,也未发掘自己的职业兴趣,这也正是我们要指引孩子去探索和认知工作世界的必要所在。
“除了你父母外,没有人会为你的未来负责”,这是一碗用焦虑烹制的毒鸡汤。但这种焦虑的贩卖,着实抓住了痛点,抓住了中国式父母的痛点。中国式父母就要为孩子的未来负责,就要从出生到入学,到就业,到成家……每一个环节负责。所以,父母为了将来不受累,就不得不在焦虑的煎熬中逼迫孩子选择一毕业就好就业、有高薪的“热门”专业,但忽视了最关键的问题,不好好学,不用心学,没有兴趣学,没有明确的目标,选择再好就业的专业也不能保证捧在手里的“金饭碗”不被打翻。家长们焦虑的“就业难”其根本原因是什么?很多人归结于“专业差”,并总结出了“天坑”般的“生化环材”、“天打雷劈”的医学和“千刀万剐”的法律。
我倒不这么认为。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在于,就业凭的不是学历,是能力,凭真本事。也就是说,大学四年你究竟是扎扎实实读出来的,还是躺平混出来的。不少大学的学习环境过于宽松,“严进宽出”和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弱才是根本原因。
于这纷乱声音中守住三分本心,保持三分清醒,加上三分努力,目光不妨放远些,再远些。四年之后能否找到一份让人小富则安的工作,与不惑之年成就一番事业,孰重孰轻,自是一目了然。
每一个高考季,我都会遇见心怀诗和远方的孩子。于我而言,我愿意精心呵护孩子们的这份理想与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