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弘扬丝路精神 共建创新之路
——首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观察

2023-11-28当代党员许幼飞陈骅王婉玲龙宣辰

当代党员 2023年22期

文|《当代党员》全媒体记者 许幼飞 陈骅 王婉玲 龙宣辰

11 月6 日至7 日,首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在重庆举行。习近平主席发来贺信指出,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功举办,共建“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科技合作是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方将弘扬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深入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交流,与各国共同挖掘创新增长潜力,激发创新合作潜能,强化创新伙伴关系,促进创新成果更多惠及各国人民,助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23年11月6日,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首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开幕现场。图/崔力

开幕式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袁家军宣读习近平主席的贺信后,持续引发与会中外嘉宾和重庆市各界热烈反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在致辞中表示,习近平主席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提出举办首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并专门给这次大会发来贺信,充分体现了对“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合作的高度重视。

丁薛祥强调,中国愿与共建国家携手努力,持续深化“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推动科技成果惠及各国人民。一是共同构建创新伙伴关系,加强科技发展规划与政策对接,中方将推动“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和科技创新部长会议机制化,打造促进交流互鉴的高端对话平台。二是共同培育创新增长动力,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拓展人工智能、生命科学、绿色能源、先进制造等领域合作空间,推动各国产业转型升级。三是共同营造开放创新生态,推动形成尊重知识、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促进知识、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顺畅流动,让创新源泉在“一带一路”充分涌流。四是共同完善全球科技治理,维护真正的多边主义,推动在充分参与、凝聚共识的基础上制定规则,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反对知识封锁和人为扩大科技鸿沟。中方将在本次大会上提出国际科技合作倡议,倡导并践行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国际科技合作理念,坚持“科学无国界、惠及全人类”,携手构建全球科技共同体。

这场科技盛会,承载着中国对高质量共建创新丝绸之路的殷切期望,描绘了共同构建更加紧密的科技创新伙伴关系的美好蓝图。

8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近1000位国内外嘉宾共同出席大会,共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十年成果展亮相;发布《国际科技合作倡议》,构建全球科技共同体;签署12 项双边科技合作文件,达成科技合作共识;启动“一带一路”科技创新专项合作计划,实施可持续发展技术、创新创业、空间信息科技、科技减贫4项行动……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在习近平主席贺信的鼓舞下,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 周年之际,与会人员表示将深入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强化创新伙伴关系,加快建设开放创新生态,为国际科技创新交流合作凝聚澎湃动力、汇聚不竭合力,挖掘潜力、激发潜能,助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交流互鉴推动科技合作

当人类面临一些生态环境的共性问题,各国该如何联手守护地球、促进绿色发展?

在“一带一路”青年科学家论坛上,交流嘉宾们一致认为,要以全局性思维和视角理解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含义,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对此,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研究员朱永官认为,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非常宏观的概念,涉及经济、社会、环境等各个方面,创新合作需要科学家们打破学科之间的限制。

面对全球经济快速变化,发展中国家如何在制造业领域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开放创新促进发展中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校长龙腾抛出自己的观点,他认为智能化和绿色化是高端制造业发展的方向,“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在高端制造业发展中的任务与使命,就是要提供产业、科技、人才的融合支撑”。

碰撞智慧火花,凝聚合作共识。首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举行期间,这些“最强大脑”展开了一次次精彩对话,带来一场场思想盛宴。

驼铃悠悠,丝路漫漫。跨越千年,东西方文明的碰撞与融合,离不开科学技术的交流与互鉴。

10 年来,中国已经与81 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签署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与50余个共建国家建立知识产权合作关系。中国支持逾万名共建国家青年科学家来华从事短期科研工作和交流,累计培训共建国家科技与管理人员1.6万余人次。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举办“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既是应对全球性挑战的必要举措,也是加深共建国家沟通交流、实现共同发展的应有之义。

为打造促进交流互鉴的高端对话平台,促进创新要素流动,本届大会还首次举办“一带一路”科技创新部长会议,来自20余个共建国家的部长级嘉宾共聚一堂,深入开展创新政策沟通交流,共同规划科技合作发展路径,推动构建更加紧密的科技创新伙伴关系。

2023年11月6日,“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的重要主题活动“一带一路”青年科学家论坛在重庆举办。图/“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组委会

“中国将始终秉持开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国际科技合作理念。”科学技术部部长阴和俊说,中国期待与共建国家继续凝心聚力、携手前行,以更加开放的思路,更加务实的举措,实施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形成更为紧密的科技创新伙伴关系,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新的强大动力。

聚力创新赋能产业发展

在共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十年成果展共同支撑产业发展展区,一项南非与中国合作的研究成果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展区播放的视频里,双方合作开发的金川选矿厂智能磨矿系统,正实时监测着各种数据。

这是一场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的合作:南非的科研机构在选矿方面有着深厚的理论研究基础,中国的科研团队则在自动控制等方面具有丰富经验。经过2 年的研究,这套智能系统成功应用在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选矿厂中。

“这样的合作并非偶然,而是基于中国—南非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的成果进行的。”作为联合实验室主任,中国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韩龙坦言,联合实验室汇聚了中南两国的相关领域研究力量,自2019年成立以来,已经陆续在选矿、采矿材料相关领域开展了大量的科研攻关,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而且这些成果已经在相关共建国家得到应用。

“我们通过合作研究,将安全、绿色、高效理念融入项目建设,带动南非建设新型选矿厂,取得了提高金属回收率10个百分点、每年创造经济效益1亿元以上的效果,有力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和产业发展。”韩龙称。

在展板上,有一张中国援卢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将菌草技术推广到当地孤儿院的照片。照片中,中国专家和数位卢旺达当地居民站在一起,前方一丛丛乳白色的菌草长势茁壮,居民的脸上挂着喜悦的笑容。

食品不足是卢旺达长期以来面临的难题。2006年,中国专家开始在卢旺达示范和推广菌草技术,给当地居民带来了新希望。

“菌草技术的原材料在卢旺达本地就能购得,适合小规模生产,这是一个很好的增收机会。”卢旺达农业委员会菌草技术协调员约西亚娜·乌姆别伊称。

如今,在卢旺达,已有超过3.5万名农民接受了菌草技术培训,3800多户家庭从事菌草技术生产工作。这也是中国将减贫脱贫经验应用于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成功实践。

科技赋能发展。10年来,中国与共建国家推进科技园区合作和多领域技术转移示范,中国面向东盟、阿拉伯国家、非洲等建设了9家跨国技术转移中心,与各国共建覆盖广泛的技术转移网络,持续服务产业升级。

惠民工程促进民心相依

“本次榜单涉及精准医学前沿创新和未来技术,将面向全球顶尖团队遴选合作伙伴联合攻关,形成一批原创性成果,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转化一批科技成果造福万千百姓。”

11月6日下午,作为首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主要活动之一的未来医学创新合作论坛在重庆举行。

会上,2023年度川渝生物医药领域“揭榜挂帅”榜单正式发布,二代基因测序技术、智能化细胞药物开发关键技术等创新项目上榜。

国家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博奥赛斯(重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重庆德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重庆精准生物技术有限公司4 家单位将实施“揭榜挂帅”,开展创新项目攻关,推动关键技术及创新产品转化应用。

“我们期待以此次发布为契机,川渝生物医药企业进一步加深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为生物医药产业带来更多的‘四川制造’‘重庆制造’‘中国品牌’‘中国方案’,为‘健康中国’‘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建设贡献力量!”国家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总监武夷峰说。

守护生命健康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追求,也是各国人民的迫切需要。

从倡议提出之日起,造福人民、惠及民生就是共建“一带一路”不变的目标。10年来,一项项科技民生工程,帮助共建国家民众改善生活条件,增进民生福祉——

在交通运输领域,由中铁隧道局集团建设的乌兹别克斯坦卡姆奇克隧道,将费尔干纳到首都塔什干的时空距离从一天缩短到约3个小时。

在信息通信领域,“万村通”项目为数以千万计的非洲民众带来稳定的卫星电视服务;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为包括“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在内的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了北斗加速定位和高精度服务……

“10 年来,‘一带一路’科技合作为共建国家带来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翟崑表示,这充分证明“一带一路”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举措。

携手并进共赢行稳致远

11 月7 日,首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闭幕。尽管大会闭幕,但共建国家间的国际科技合作仍在继续。

来华出席大会的匈牙利国会副主席雅高布·伊什特万表示,中国将科技的发展合作作为应对全球挑战的解决方案之一,并且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加强科技合作。

“首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的主题为‘共建创新之路,同促合作发展’,它的成功召开,必将助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古巴科技与环境部副部长阿尔曼多·罗德里格斯·巴蒂斯塔说。

2023 年11 月6 日,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中外嘉宾参加“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开幕式。图/“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组委会

科技创新,是“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的热频词,也是推动重庆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词。本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召开,习近平主席发来的贺信,在重庆各界引发热烈反响。

重庆市科技局党委书记、局长明炬表示,市科技局将切实贯彻习近平主席贺信精神,积极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继续深入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以更加开放的思维和举措推动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科技创新合作,为创新丝绸之路建设贡献重庆力量。

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贾子文在学习贺信内容后表示,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将全面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集聚高端要素,强化科创赋能,锚定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核心承载区目标,有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

“习近平主席在贺信中提到,科技合作是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让我们高校科技工作者倍感振奋。”重庆大学副校长李剑表示,此次大会期间,重庆大学发起成立了“一带一路”大学科技合作联盟,加快构建“一带一路”常态化科技交流机制,汇聚更广泛的大学科技资源,服务“一带一路”科技创新与合作需求。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聚力扩大创新开放合作,将为新时代新征程现代化新重庆建设带来更加广阔的空间和无限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