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专业的中职思想政治课议题式教学初探
——以“弘扬劳动精神”为例
2023-11-28邢琳
邢琳
(上海市建筑工程学校基础教学部,上海 200241)
2020年,教育部颁布《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强调在课程实施中,要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要求,围绕议题设计活动进行教学,注重探讨式和体验性学习,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议题式教学是以议题为引线,以情境为载体,以活动为路径,以学科知识为中心,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培育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其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议中学”[1]。议题式教学的最终落脚点在于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议题式教学的开展强调以议题为引领,以学生为中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情境化、活动化,从而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如何在中职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运用议题式教学方法,本文以“职业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弘扬劳动精神”的教学为例,对融入专业的中职思政课议题式教学实践进行探析。
一、中职思想政治课实施议题式教学的意义
(一)有助于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议题式教学与新课标的要求相吻合,强调尊重教育教学规律、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中职生身心发展规律,强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生动直观又富于启迪性的问题情境中通过合作探究理解学科知识并运用知识解决现实的问题,实现知、信、行的统一,从而有效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二)有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议题式教学提倡“在议中学、在议中做、边做边学”,这有助于中职思政教师形成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互动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知识本位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掌握和运用议题式教学策略,要求中职思政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理论功底、政策敏感力、教学设计能力等教学素养,更加有效地落实新课标的具体要求,从而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三)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议题式教学强调要激发学生在思政课堂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在活动中体验、思考、讨论、辨析、实践,使学生的学习更深入,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了教学的针对性,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二、中职思想政治课议题式教学的实践路径
(一)选定适切议题,找准思想引领点
在议题式教学的实施中,议题的选择是起点也是关键。根据新课标中的教学要求,议题的确定应既包含学科课程具体内容,又展示价值判断的基本观点,体现教学重点和难点;既要了解学生对议题相关问题的认识状况及原有经验,又要了解议题的实践价值,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职场中的各种现实问题,提高教学的针对性[2]。也就是说,教师在选定议题时,一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和教材,把握学科内容逻辑,议题要承载教学内容;二要体现价值引领,议题要具有可议性;三要体现教学目标,在议题的探究中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四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经验,议题要让学生有话说;五要具有解决现实问题的实践价值,议题要体现知行合一。
以“弘扬劳动精神”一课为例,根据新课标的内容要求,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劳动精神的内涵,理解弘扬劳动精神的意义,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弘扬劳动精神,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本次课的授课对象为中职护理专业的学生,笔者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以当时社会最为关注的新冠疫情防控为切入点,将本课题的总议题确定为“怎样用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并下设三个子议题:1.我眼中的逆行者;2.新时代为什么要弘扬劳动精神;3.弘扬劳动精神,护理学子怎么做?三个子议题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个维度层层递进,引导学生认识劳动精神,理解劳动精神,弘扬劳动精神。
(二)巧妙创设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议题之“议”离不开情境,根植于情境的议题才有生命力。思政课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依托各种情境,营造各种情感氛围,调动学生的情感细胞,吸引学生情感因素,明辨各种复杂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在情境中感悟,在情境中辨析,从而使得学生在认知冲突中明确正确的价值取向。
因此,教师要巧妙创设议题情境。恰当的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融情于境的效果。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也离不开有效情境的支撑,分析情境的过程正是学生展现自己价值观念的过程。教师要明确情境的育人功能,根据学生特点和社会热点灵活创设情境,推进议题的实施。
议题情境的创设要做到:第一,情境要贴近学生。情境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和经验,学生能在情境中关联已有的知识背景并产生思考。第二,情境要贴近生活。与学生原有生活经验联系密切的情境,更有助于学生感受和体验,促使学生探讨议题和解决问题。第三,情境要贴近社会。思想政治课程与时政联系密切,情境创设也要体现社会热点。
中职生与高中生学习最显著的区别就是专业性。因此,中职思政教师在创设议题情境时,还要紧密结合专业,与专业学习形成合力。以“弘扬劳动精神”一课为例,笔者结合学生的护理专业特点,将本课教学围绕议题共设置了三个情境。情境一:视频《守护》,2020年为了共同抗击新冠疫情,无数劳动者逆行而上,共同守护人民健康,奏响了可歌可泣的劳动精神之歌。情境一让学生理解了劳动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阐明了劳动精神的内涵,回应了子议题1。情境二:主题演讲“劳动托起中国梦”,以此情境阐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靠劳动者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大力弘扬劳动精神。情境三:中职生劳动态度、劳动状况小调查,具体调查内容包括“身边的中职生存在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吗?”“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情境二和情境三形成正反对比,能让学生从自身发展和国家发展两个角度思考和理解弘扬劳动精神的重要意义,回应子议题2。情境四:课堂辩论“青少年学生应不应该承担刷马桶的家务”。情境五:疫情防控期间护士照护新冠患者的生活起居。情境四和情境五将议题与学生专业深度融合,将刷马桶这项家务中的脏活累活与疫情防控期间护士工作中的脏活累活相联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回应子议题3。
五个情境分别围绕3个议题展开。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专业实际的情境中,学生对3个子议题展开学习探究,总议题得到层层解答。
(三)科学设计任务(问题),促进学生深度思考
议题探究的开展,除了与其自身难度相关,还与任务(问题)的设置存在关联。与高中生相比,中职生知识基础比较薄弱,思维活动的深度和广度有限,教师在开展议题式教学时需更注重任务(问题)的梯度上升与层次递进,具体来说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遵循中职生认知规律,从易到难
结合中职生学习基础薄弱与心理易受挫的特点,教师在设置任务(问题)时要充分考虑对中职生的学情进行合理布局,循序渐进,要充分考虑中职生本身的知识基础,从易到难,由简到繁,注重任务(问题)与任务(问题)间的逻辑递进。
以“弘扬劳动精神”一课为例,在子议题一“我眼中的逆行者”的探究中,笔者以视频《守护》作为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劳动精神的内涵,设计了以下三个任务(问题):①视频中的逆行者都是各个岗位的劳动者,他们是如何对待自己的工作的?②这些逆行者身上令你敬佩的职业品质有哪些?③你是如何理解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含义的?三个问题从易入难,层层递进。直接从最后一个问题开始,对中职生来说存在一定的难度,不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影响议题探究的推进。
2.符合学生思维特点,从个别到一般
中职思政课议题式教学,不能仅立足于引导学生分析具体的情境事件,更应让学生在情境事件中发现共性,讨论分析并归纳出可用以指导生活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甚至对自身专业学习、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实现知识的迁移。
以“弘扬劳动精神”一课为例,在子议题三“弘扬劳动精神,护理学子怎么做?”的合作探究中,笔者选用视频“疫情防控期间护士照顾新冠患者的生活起居”作为情境,设置了两个问题:①视频中的护士是如何对待工作中的脏活累活的?②作为未来的护理从业人员,你将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劳动者?学生通过对第一个问题的探讨,先思考视频中护士对待工作的劳动态度,再结合自己的专业思考未来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劳动者,从个别到一般,从个性到共性,更符合中职生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促使学生逐步走向深入思考和深度学习。
(四)精心组织活动,让学科核心素养落地
活动是议题式教学推进的关键路径,议题的推进和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都离不开序列化的活动。学科教学内容不会自动转化为学科核心素养,而需要借助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因此,教师要围绕议题精心组织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发挥活动的育人功效,在活动中实现价值引领。
以“弘扬劳动精神”一课为例,笔者围绕议题的实施,先后组织了观看视频《守护》体验劳动精神的内涵、“劳动托起中国梦”主题演讲、中职生劳动态度劳动状况小调查展示以及“青少年学生应不应该承担刷马桶的家务”课堂辩论等活动。这些形式多样的活动给了学生自主探讨、感悟内化、实践体验的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学科内容内化学科核心素养。议题活动的设计必须紧扣教学目标,统筹议题设计的主要内容和相关知识,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活动的有效开展离不开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合作探究,教师需要在设计活动任务时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三、对议题式教学实践的思考
(一)教师自身要加强理论学习,深入理解议题式教学的真谛。
在议题式教学课堂实施中,起关键作用的是思政教师。议题式教学是一种与活动型课程相适应的新的教学方式。它强调以议题形式呈现和解决问题,以情境载体展开和活化学习,以建构方法梳理和内化概念,以活动过程培育和提升学科核心素养,具有议题式、情境化、建构性和活动型的基本特征[3-6]。思政教师既要提升自身的学科理论素养,准确理解新课标和新教材,又要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坚持“八个相统一”,主动进行议题式教学的实践研究,积极推动思想政治课程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想政治课程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二)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要落实在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全过程
课堂教学的时间是十分有限的。课堂上学生的深入思考、充分讨论依赖于学生课前的充分准备。因此,中职思政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布置课前导学任务,让学生为课堂议题探究做好前期准备。以“弘扬劳动精神”一课为例,笔者在课前按小组布置了课前学习任务,如收集“劳动精神”相关论述,进行中职生劳动态度劳动状况小调查、准备“劳动托起中国梦”主题演讲等。
任何一堂思政课要实现知、信、行的统一,都离不开课后的实践巩固[7]。中职思政教师要灵活布置课后任务,使学生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弘扬劳动精神”一课为例,笔者结合学生的护理专业特点,布置了“结合本课的学习,写一下自己在校期间、实习期间以及未来走向护士岗位时弘扬劳动精神的三步走初步设想”的课后任务,让学生学以致用,实现思想的内化。
(三)中职思政课议题式教学要融合专业,与专业学习形成合力
学习的专业性是中职生与高中生学习的最显著区别。中职思政教师要有大思政视野,深入挖掘专业学习中的思政资源,切实提升思政教学实效。
首先,中职思政教师要对学生的所学专业有一定的了解,具体来说,要熟悉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了解专业培养目标、职业素养的具体要求和课程体系设置,这样才能从整体把握思政课与专业如何融合;其次,中职思政教师要与时俱进,了解学生所学专业所属行业的发展动态,要对与专业相关的技术变革、行业规范、行业工匠有一定的认识;最后,中职思政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思考思政课与专业学习的融合点,一点一滴积累与专业贴近的思政教学资源,丰富和充实思政课堂教学,提升育人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