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 彰显防洪“硬核力量”
2023-11-28纪平
纪 平
9月26日,随着东淀蓄滞洪区洪水基本排出,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过程至此结束。在这场极端严峻的抗洪硬仗中,水利部门尽锐出击、科学防控,最大程度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确保了重要防洪对象安全,各类水库无一垮坝,重要堤防无一决口,蓄滞洪区撤退转移近百万人无一伤亡。来之不易的成果背后,凸显了防御洪水的科技“硬核力量”。
开展“天空地”监测,统筹国内外20余颗光学与雷达卫星资源,实现每日1~3次遥感观测,解决了多云多雨区难以获取有效数据的问题;加强水文气象预报耦合,实现从落地雨洪水预报向空中雨洪水预报的转变,有效延长洪水预见期;构建二维水动力学模型,首次实现蓄滞洪区洪水实时演进分析;搭建可视化模型,在数字场景中实现模拟仿真展示……科技正在重新定义新时代防洪战术。
但也需要看到,目前雨水情监测预报精度和预见期尚不能完全满足现代化防汛“大兵团作战”指挥体系的情报需求,数字孪生流域建设滞后且难以满足预演实战需求等问题依然存在。近年极端天气事件愈加频繁多发,完全依靠防洪工程体系并不现实,以防御的确定性应对灾害的不确定性,迫切需要充分发挥洪水防御中的科技力量。
科技赋能洪水防御,要加强洪涝灾害基础科学研究。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暴雨洪水情势发生了深刻变化,需要加强新形势下致灾机理及规律研究,组织开展水利工程、大气科学、水文科学及海洋科学等多学科联合攻关,不断深化对极端暴雨洪水事件的科学认识。开展极端暴雨洪水事件对气候变化响应趋势、驱动因子和物理机制的研究,评估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极端暴雨洪水事件发生风险,为完善洪水风险区划及防治区划、合理提高防洪工程设计标准等提供科学依据。
科技赋能洪水防御,要加强防洪减灾全链条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构建“四预”措施和“四个链条”相结合的防御矩阵,离不开科技支撑。要加快构建雨水情监测预报“三道防线”,加强水利测雨雷达技术研发与应用,提档升级测报设施设备;开展中小河流超精细化暴雨洪水预报预警、山洪灾害网格化预警等关键技术研究和推广应用;加强水文部门与工程管理部门运行调度信息及时充分共享,推进降雨洪水预报与工程调度一体化,优化水库群防洪调度方案;完善洪水防御与调度方案预案的修订与动态调整。
科技赋能洪水防御,要加快推进数字孪生流域建设。洪水防御的测、报、防、抗、救各环节环环相扣,充分发挥“智慧大脑”优势,才能让各项措施跑赢洪水。按照“需求牵引、应用至上、数字赋能、提升能力”要求,获取算据,利用新型监测技术构建流域高精度地理空间数据底板;优化算法,持续完善水利专业模型、建设知识模型平台等;提升算力,建设集中统一的数据中心,推进国家超算中心和“东数西算”枢纽算力资源的水利共享应用。
洪水防御是一场综合大考,只有充分利用科技力量防范化解风险、应对各类挑战,才能为洪水防御提供坚实支撑,书写出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满意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