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话旱
2023-11-27霍寿喜
霍寿喜
洪涝和干旱自古就是农业生产的两大自然灾害。我国幅员辽阔,气候复杂,水旱灾害每年时有发生。“寒暑不时则疾,风雨不节则饥。”由于古代统治阶级不太重视水利建设,农作物的丰歉只能取决于“天”。“父老争言雨水匀,眉头不似去年颦”就是古代农业受天制约的形象写照。
我国古代许多诗人关心政治和人民疾苦的感情,也突出表现在一些反映自然灾害(包括干旱)的诗作中。
早在西晋,傅玄的《诗·炎旱历三时》问世。诗人开篇便写旱情久长和天气的异常:“炎旱历三时,天运失其道。”这里的“三时”指冬春夏三季,可见旱时之长。接着又写旱象:“河中飞尘起,野田无生草。”连草都不长,灾民的生活就可想而知了:“一食重丘山,哀哀以终老。君无半粒储,形影不相保。”
唐代大诗人杜甫特别关心民生疾苦,他一生写了许多有关风灾、雨灾和旱灾的诗作,《夏日叹》就是其中一首。公元759年夏,关中一带久旱无雨,造成严重灾荒。“上苍久无雷”表明无雨的时间很长。长时间的晴热干旱使得动物也难生存:“飞鸟苦热死,池鱼涸其泥。”同时,大量的灾民流离失所:“万人尚流冗,举目唯蒿莱。”旱灾加上战乱,杜甫忧心忡忡:“對食不能餐,我心殊未谐。”表达了诗人对灾民的同情和对腐败朝政的不满。
南宋杨万里也写过一首《悯农》:“稻云不雨不多黄,荞麦空花早着霜。已分忍饥度残岁,更堪岁里闰添长!”其中第一句就是写旱象:那连成一片的稻田因为干旱太久,黄熟的稻穗已经不多。最后两句,诗人更是写尽农民的苦楚:早已经料定今年要忍饥挨饿,偏偏又是闰年,还要多忍受一个月的煎熬!
旱灾不仅在夏季发生,其他季节也可能出现。唐代李约的七绝《观祈雨》,写的就是春旱。“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面对如此严重的旱情,那些老爷太太、公子佳人正在干什么呢?“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原来啊,春旱对农民是灾,对富人们却是好天气,这些有钱人还害怕阴雨天影响乐器演奏呢!这首诗,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是封建社会阶级压迫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