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只有生命的蝴蝶
2023-11-27彭谦林凡瑞
彭谦 林凡瑞
《百万富翁培训班》中写道:怪人孙教授把雷鸣关进一间有香烟、饮料和点心,但没有窗户、书报和通信工具的屋子里,让他这样生活100天,奖励他100万元。开始几天雷鸣生活得很快乐,一边品味着美食,一边幻想着100万到手的美景。可是,半个月之后,雷鸣变得焦躁不安了,他发疯似的想看书、看电视,还想跟人聊天……
一个多月后,他终于敲响了紧闭的铁门:“放我出去!我不要这100万了。”孙教授淡然一笑:“你把100万看得很淡了。恭喜你,你的第一关已经通过了。”孙教授将那一万元学费还给他,让他去做生意,且对他说,几年之后他一定会成为一位百万富翁。雷鸣回家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从书店买来大堆书,如饥似渴地阅读起来……后来,雷鸣成了孙教授培养出来的第217位百万富翁。
故事有些佛系,有些荒诞,却阐明了深刻的道理。
孙教授的培训法则是让人在困厄中丢弃功利思想,在“大失”中净化灵魂,在“大得”中自觉学习。向内认知,向外行走,大概就是这个道理。
同是阅读,为什么同阶层或同年龄的人,其效果不同?刘道玉先生认为,原因在于学习者的境界有差异。境界不同,效果不一,现在大多数人的阅读仅仅处于“必然王国”,而只有极少数人能够进入阅读的“自由王国”。阅读,只有抛开了物欲的熏染、世俗的熏陶,把着眼点聚焦到谋智、谋道的境界上,主动、自觉地进行,才能成为一个高境界的学习者。
名师冯卫东说,胜己胜于胜人。胜己,更多地表现为内心之胜,即内心对自己相关表现、行为的认同感和满足感——内心之胜也就是布鲁纳所说的“內心奖励”。阅读越丰富,越持久,“内心奖励”越多,自我感觉越好,生命质量自然也就越高。在近40年的职业生涯中,冯卫东先生因阅读而成长,因阅读而拔萃,他说:“这个过程基本上都是自学,没有别人驱使,也较少有外在功利的‘诱使,我确证自己获得成功的最大动力是三个朴素的字眼‘我喜欢,用带一点哲理的说法,就是‘眷顾自己的内心。”
内驱力是一种源于阅读者自身需要的内部动机,是一种无意识的强大动力。这种无意识的力量往往会以“内心自胜”为前提,并不断内化为一种“自我驱动力”。有的老师之所以博览群书,手不释卷,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阅读让他获得了心灵上的愉悦,这种愉悦又幻化成新的心灵驱动,从而产生“内驱效应”,循环往复,以致无穷;有的教师却没有阅读的习惯,是因为对阅读的认知层次尚不够高,可能认为那些阅读是对自己需要无关的事,或者是把阅读仅仅当成谋生的工具。
教育界流行一句话:于漪不是“培训”出来的。张丽钧校长补充说:李镇西也不是!那么,于漪和李镇西们是生而知之、无所不能吗?不是的。他们是一股脑儿地奔着那个想要的“自己”而去的,一切艰难险阻都被他们一路排除了,他们的心力如神剑,无往而不胜。一个学生,理想信念提升了,他就热爱学习了;一个老师,越是内心强大,越是境界宽阔,他就越是热爱阅读——因为他把“自我内驱力”提升的支点,放在心灵成长的方向上,这一切与权宜无关,与利益无关。
教育工作者要始终保持一颗“克己心”,甘愿孤寂,做一个自由阅读的践行者。阅读的目的一是“逃离”,二是“寻觅”,三是“嬗变”——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在书里,世界上没有的东西也在书里。
冯骥才说:“风可以吹起一张白纸,却无法吹走一只蝴蝶。”
是的,蝴蝶是有生命的,是能够迎风展翅的;在大风大浪中蹁跹,会给它带来无穷的快乐。愿我们,都能做一只有生命的蝴蝶,在微风吹拂时翩翩起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