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能源接入对传统配电网升级的影响

2023-11-27姜自超

通信电源技术 2023年18期
关键词:配电网可靠性调度

姜自超

(广东电网茂名茂南供电局,广东 茂名 525000)

0 引 言

在能源需求日益增长和全球环境问题的推动下,能源领域正面临着重要的转型挑战。新能源技术的崛起和推广,特别是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应用,正在为能源产业带来革命性的改变。然而,随着新能源接入的快速增加,传统配电网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影响与变革。传统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以及运营模式都受到新能源波动性和分布式特点的挑战。为充分发挥新能源的优势,确保能源供应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需要制定有效的应对策略和方案[1-3]。文章重点探讨新能源接入对传统配电网的影响,并深入分析跨部门合作、智能电力管理系统开发、能源预测与调度等策略的实际应用效果。通过对这些策略的深入研究,促进能源领域的可持续发展。

1 传统配电网升级

1.1 扩容和强化传输设施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电力的需求逐年增加。传统配电网原有的传输设施已无法满足当前和未来的电能传输需求,容易造成电力供应不足或者传输效率低下等问题。因此,扩容传输设施是必要的,可以提升电力传输能力,满足人们对电力的高需求。

此外,强化传输设施是配电网升级的重要环节。传输线路、变电站等关键设施的老化和磨损会导致电力系统的不稳定和故障频发。通过对设施进行强化,可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减少停电等故障发生的可能性,从而保障用户的正常用电和生产经营[4]。

1.2 应用智能化与自动化技术

随着能源消耗逐年增加,传统配电网已无法有效处理高负荷和分布式能源的复杂性,可能导致能源供应不稳定、负荷过载等问题。此外,传统的单向电力流动模式已难以适应双向能源交互和智能用电的需求。通过引入先进的智能化与自动化技术,如智能传感器技术、远程监控技术、自动化调度技术等,可实现电网的实时监测、预测与优化,提高电力分配的效率、可靠性及安全性,为未来能源格局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5]。

通过安装智能传感器,实时监测电网各个环节的状态、电压、负荷等信息,从而实现对电力系统的智能感知。结合自动化技术,系统可实现远程控制和自动化操作,实时调节电力供应与负荷,响应用户需求变化。此外,智能化与自动化技术能提升电网的故障检测与处理能力,通过预警和自动切换等功能,降低电力故障对用户的影响。这些技术的应用使传统配电网更加灵活、高效、可靠,为实现清洁能源的大规模接入和智能用电系统的建设提供重要支持。

1.3 整合储能技术

通过将不同类型的储能系统与传统电网相结合,可实现电能的储存和释放,平衡供需关系,有效应对间歇性可再生能源的波动性,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此外,储能技术能为电力系统提供调频、备用功率等附加服务,参与电力市场交易,优化能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1.4 提升数据分析与预测能力

随着新能源的不断发展,电力系统面临着日益加剧的能源波动性和负荷不确定性。利用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实时监测能源生产与消费情况,预测电力需求和供应的波动,从而更精准地进行电力调度和分配,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通过应用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系统能够更准确地预测负荷峰值、能源供应波动等情况,为电力系统的灵活高效运行提供支持。数据分析与预测能力的提升将使传统配电网能更好地适应新能源的变化,确保电力供应的稳定性,促进能源顺利转型[6]。

2 新能源接入对传统配电网的影响

2.1 增加电网复杂性

与传统中心化、稳定的能源供应模式不同,新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等具有波动性和间歇性特点,导致电力注入和输出的不稳定性。这要求配电网在能源调度和管理方面更加灵活和精细化,需要实时监测和预测能源的生产和消费情况,以便有效平衡供需关系。

此外,新能源通常分布广泛,需要更多的分布式发电装置和能源转换设备,增加了电网拓扑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给电网的运行和管理带来挑战。新能源接入提高了配电网在技术、运营及规划方面的复杂性提升,需要采取新的策略和技术手段来适应这种变化。

2.2 不稳定性和可靠性挑战

由于太阳能和风能等新能源的波动性、间歇性特点,其产生的电力会随着天气和季节变化而波动,增加了电网供电的不稳定性。传统配电网设计和运行模式难以适应这种快速变化的能源输入,可能导致电力质量下降和电压波动,甚至出现系统崩溃的情况。为应对这些挑战,配电网需要引入智能化监控和控制系统。通过实时监测新能源的产生和消费情况,预测电力波动,采取相应的调节措施,如应用储能设备和优化负荷管理等,确保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分布式新能源发电装置的增多使电力流向更加复杂,可能引发电流过载、短路等问题,从而影响电力系统的可靠运行。此外,传统的电网设备可能不适应新能源接入的要求,导致设备故障增加,影响电网的整体可靠性。为应对这一挑战,配电网需要对设备进行更新和改造,采用新的技术手段来提升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同时加强电力系统的监测和预警能力,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

2.3 能源管理的转变

随着新能源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以及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追求,传统的中心化能源供应模式正在朝着分散化、多样化的方向演变。能源管理焦点由传统的生产与供应转移到能源消费端的灵活调控与优化,涵盖能源生产、储存、分配及使用等[7]。智能计量、智能家居、能源互联网等技术正在推动能源管理实现智能化,优化能源利用效率,降低成本,减少能源浪费,以达到经济效益和环境可持续性的双赢局面。这一转变将深刻影响能源行业格局,也为实现清洁、高效、可持续的能源发展奠定基础。

2.4 资源优化与能源效率提升

通过有效的资源管理和优化,可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自然资源,减少浪费,降低环境负担。在能源领域,提升能源效率意味着在生产、转换、传输及使用过程中减少能源损耗,从而降低能源成本、减少碳排放。采用先进的能效技术有助于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率。同时,智能化能源管理系统的应用可实现对能源的精细监测和控制,进一步提升能源效率。

然而,资源优化和能源效率提升在实践中面临一些挑战。一方面,传统的能源结构和生产模式难以快速适应新的技术和需求,需要各领域共同努力,推动能源体系的转型升级。另一方面,能源效率提升需要投入资金和技术,可能会面临一定的成本压力,需要平衡投入与效益,制定合理的激励措施。

3 新能源接入对传统配电网影响的应对策略

3.1 微电网构建与管理

微电网是由分布式能源资源(如太阳能、风能、储能等)组成的小型能源系统,具有自治性和可控性,可以独立运行或与主电网连接。通过在合适的区域构建微电网,可以实现新能源的有效集成和管理,减轻对传统电网的压力。微电网能够在局部范围内自主调度能源生产与消费,适应新能源的波动性,提高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其智能化的能源管理系统可以实时监测能源流动,实现负荷预测和调度,优化能源分配和使用。此外,微电网具备能量互换和应急供电等功能,可以在主电网故障时独立供电,提高供电的健壮性和可靠性。微电网区域综合能源系统的架构如图1 所示。

图1 微电网区域综合能源系统的架构

3.2 智能电力管理系统的开发

智能电力管理系统基于先进的数据分析、人工智能以及物联网技术,可实时监测电网运行状态、能源生产与消费情况、负荷变化数据等,辅助制定精确的电力预测、分析及优化决策,促进电力系统的智能化运行和高效管理。智能电力管理系统能够有效预测和调整新能源的波动性和间歇性,优化电力分配与供应,减少能源浪费,提高供电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此外,系统支持电力市场交易、能源效率监测以及故障诊断与处理等,为电力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和用户用电提供全方位支持。

3.3 新能源预测与调度

利用先进的气象预测、数据分析及人工智能技术,有助于精确预测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的产生量。预测结果可用于电力系统的合理调度和规划,以应对新能源波动性导致的电力供需不平衡问题。通过提前预知能源生产情况,配电网可以灵活调整发电设备运行模式和电力分配,最大限度地适应能源变化,降低电网的不稳定性。

精确预测新能源的波动性和间歇性需要依赖大量的数据和先进的模型,而数据不准确或模型不完善可能导致预测误差。此外,新能源预测与调度技术需要进行实时数据传输和处理,要求电力系统具备高效的通信和计算能力,可能需要进行设备升级和网络优化。在开发和应用新能源预测与调度技术时,需要充分考虑技术可行性和实际运行情况,综合运用各种技术手段,确保电力系统能够更好地适应新能源接入带来的变化。

4 结 论

新能源接入给传统配电网带来复杂性挑战,但也为实现清洁、可持续的能源发展创造了机遇。为有效应对这些影响,可采取多种策略,如构建和管理微电网、开发智能电力管理系统、应用新能源预测与调度技术等,提升电网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优化能源利用率。在应对新能源接入带来的挑战时,需要综合考虑技术、经济、政策等多重因素,制定灵活且全面的方案,推动电力系统朝着更智能、更高效和更可靠的方向发展。

猜你喜欢

配电网可靠性调度
《调度集中系统(CTC)/列车调度指挥系统(TDCS)维护手册》正式出版
可靠性管理体系创建与实践
一种基于负载均衡的Kubernetes调度改进算法
虚拟机实时迁移调度算法
配电网自动化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5G通信中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分析
基于IEC61850的配电网数据传输保护机制
配电网不止一步的跨越
基于可靠性跟踪的薄弱环节辨识方法在省级电网可靠性改善中的应用研究
可靠性比一次采购成本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