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治疗羊痘的技术要点

2023-11-27宁国祥河南省长葛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国畜牧业 2023年20期
关键词:痘疹痘病毒羊痘

文│宁国祥(河南省长葛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随着羊肉、羊毛、羊奶需求的不断增加,羊养殖业迅速发展。不仅养殖数量日益增多,而且贩卖调运日益频发,使羊痘疫病呈高发态势。而羊只一旦感染羊痘,其全身黏膜及皮肤会出现典型痘疹,具体表现为结痂、水疱、脓疱、丘疹等,具有较高的死亡率,羔羊在感染羊痘后死亡率可达70%以上。除此之外,妊娠母羊在感染羊痘后还极易出现流产、滑胎现象。另外,羊痘属于人畜共患病,所以一旦暴发该病,还极易对养殖人员造成感染。因此,在羊养殖过程中,养殖人员必须对羊痘加强防控,一经发现羊痘疫情,立即对患病羊只予以治理,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羊痘造成的经济损失。

一、发病原因

引发羊痘的病原为羊痘病毒,羊痘病毒主要存在于患病羊黏膜及皮肤的结痂、脓疮、水疱、丘疹中,此外,患病羊只的鼻黏膜分泌物及血液中也会含有少量羊痘病毒。羊痘病毒主要可以通过损伤的皮肤、黏膜及呼吸道传播,此外,体外寄生虫及被羊痘病毒污染过的饲料、垫草、饲具等也能在一定范围内传播羊痘。羊痘除了会对羊只造成感染,还会对人造成感染,而对人造成感染时主要借助被污染的物质。羊只在感染羊痘后,经过治愈即可获得终身免疫力,终生不会再感染羊痘病。

二、流行病学

羊痘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所有年龄段、品种的羊只均可感染该病,但不同年龄段、品种的羊只在感染该病后发病的严重程度会有所不同。如与山羊相比,绵羊感染羊痘的概率更大,特别是细毛绵羊对羊痘易感性最强。除此之外,不同年龄段的羊只,羊痘的易感性也会有些许差异,如羔羊易感性会明显高于成年羊,并且羔羊在感染羊痘后致死率也会更高。在自然条件下,绵羊羊痘病毒一般不会在山羊、绵羊及其他畜禽之间交叉感染。而山羊羊痘中的个别毒株可以造成山羊、绵羊交叉感染,并引发山羊和绵羊恶性痘病。羊痘主要流行于冬春季节,带毒羊和患病羊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病毒主要会从带毒羊和患病羊的痂皮、排泄物、分泌物排出体外,进而对其他健康羊造成感染。如果饲养管理不良、饲料搭配不均衡及霜冻、冰雪、严寒等恶劣条件均会在一定程度增加羊痘发病概率。一旦羊群暴发羊痘,会在短时间蔓延,造成全群羊只感染。

三、临床症状

羊痘病毒潜伏时间较短,一般在感染后6~8天就会发病。发病初期,患病羊只会出现体温上升、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精神不振、食欲下降、结膜潮红、鼻腔闭塞等症状。与此同时,患病羊的四肢内侧、腑下、外阴、腹股沟、乳房、颜面等少毛或无毛部位的皮肤会变成红色,并且皮肤表面会长出许多红色小点。随着病程的不断延长,皮肤上的红色小点后会逐渐发展成丘疹,丘疹通常呈椭圆形或圆形分布。丘疹破裂后会流出淡黄色液体,随后丘疹部位会结痂。典型病例可以观察到结痂、脓疱、水疱、丘疹、斑疹整个病理过程,病程一般在4周左右。在此过程中,部分患病羊只会并发关节、消化道、呼吸道炎症,如瘸腿、拉稀、咳嗽等,严重时甚至会引发脓性败血症,最终引发患病羊死亡。

四、病理变化

解剖病死羊只发现,其第四胃、肺部、气管、咽喉等部位存在痘疹;消化道的胃肠黏膜、食道黏膜、嘴唇黏膜也存在许多灰白色大小不一的扁平痘疹,部分痘疹表面已经破溃形成溃疡或糜烂,尤其是胃黏膜和唇黏膜溃疡、糜烂现象尤为严重;肾、心脏等实质器官的包膜、黏膜及气管黏膜存在半环形或扁平的灰白色结节,尤其是肺部黏膜病变尤为明显,形状非常类似于腺瘤,数量不定,质地坚硬,切面坚硬。病变部位存在明显的水肿、充血现象;胃黏膜上也存在半球形或圆形的灰白色结节;支气管和咽喉部位的黏膜存在痘疹,同时伴有局部淋巴结肿大。

五、诊断方法

1.临床诊断。根据患病羊只的临床症状,结合患病羊只的流行病学、发病原因、病理变化即可初步确诊为羊痘病。但羊痘病与羊口炎在临床症状方面存在一定的相似之处,所以必须做好鉴别诊断工作。羊口炎和羊痘在发病后期均会出现全身脓疱、水疱、丘疹症状,但水疱、脓疱形状有所不同,羊痘引发的水疱、脓疱形状多呈肚脐状,并且羊痘病不会引发急性发热现象。在没有继发其他感染的情况下,根据患病羊只水疱、脓疱形状,结合病理变化,即可很好地对这两种疾病进行区分。

2.实验室诊断。为了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兽医人员可以在临床诊断的基础上采用实验室诊断进行最终确诊。最为常用的诊断方法包括以下两种,一是涂片镜检。选取患病羊只丘疹部分病料制成涂片,运用吉姆萨染色剂染色后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如果发现涂片变为淡黄色,胞内存在许多成堆分布的褐色颗粒,即可确诊为羊痘病;二是动物实验。取患病羊只痘疹部分病料置于生理盐水中,并加入适量链霉素、青霉素制成悬浊液,运用离心机离心后,选取上清液涂抹在健康动物的角膜或皮肤上。如果一段时间后发现健康动物角膜或皮肤出现特异性痘疹,即可最终确诊为羊痘病。

六、治疗要点

1.西医治疗。采用西医方法治疗羊痘病时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冲洗患处。首先运用浓度为0.1%的高锰酸钾溶液冲洗患病羊只皮肤上的痘疱,然后通过点涂的方式涂抹适量紫药水或碘酒。对于黏膜上的痘疱可以先用清水冲洗,然后点涂适量的碘甘油。二是控制继发感染。为了防止患病羊只出现继发感染现象,可以为其肌内注射10~20毫升10%磺胺嘧啶钠注射液或80万~160万国际单位青霉素,每天注射2次。三是血清治疗。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采用羊痘血清对患病羊只进行治疗。为患病羊只肌内注射羊痘血清,每50千克10毫升的比例,每天注射1次,连续注射2次,即可起到不错的治疗效果。

2.中医治疗。在使用中医方法治疗羊痘病时主要可以采用以下方剂,一是外洗方剂。选取防风、艾草、连翘、贯众、金银花各30克,将上述药物混合均匀后加入适量水煎煮,煮好后放凉备用。之后运用消毒后的银针刺破患病羊只体表的痘疱,然后将煮好的药汤涂抹于患处。待患处结痂后将痂皮去除,涂抹适量菜油。二是内服方剂。在采用外洗方剂的同时要配合使用内服方剂。方剂一:选取紫草、黄柏、苍术、葛根各15克,桔梗、升麻、山豆根各12克,甘草、银花、黄连、连翘、黄芪、川芎各9克,将上述药物混合均匀,研磨成粉,加入适量水煎煮。待快要煮好时加入30克白糖,10克绿豆。煮好后放凉,为患病羊只一次性灌服,每天1剂,连用2~3剂。方剂二:选取秦艽30克,车前子、黄芪、天花粉各25克,大黄、栀子、红花、白芍、炒蒲黄各20克,淡竹叶、瞿麦各15克,甘草10克,将上述药物混合均匀,研磨成粉,拌入日粮中为患病羊只服用,每天1剂,连用1周。方剂三:选取桔梗80克,皂刺15克,连翘、荆芥、乳香、防风、银花、没药各10克,紫花地丁、白芷、赤芍、紫草、蒲公英各8克,甘草5克,将上述药物混合均匀,加入适量水煎煮,煮好后分成2~3份为患病羊只灌服,每天灌服1次,连用2~3天。

七、预防措施

羊痘目前尚未有特效治疗药物,因此,在羊养殖过程中,养殖人员必须做好羊痘预防工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规范引种工作。从外引入隐性带毒羊和患病羊是导致羊痘病暴发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养殖人员必须规范引种工作。引种之前必须全面考察引种地点,确保其近期未发生过羊痘疫病。引种后要对新引进的羊只隔离饲养1个月,确保新引进的羊只不处于隐性带毒状态后才能与其他原有羊群混合饲养。二是加强饲养管理。制定科学可行的卫生消毒程序,定期对羊圈及各类用具进行清理消毒,使羊圈时刻保持在卫生、清洁、干燥、通风的状态。与此同时要做好饲料管理工作,根据羊只的生长阶段合理搭配饲料,确保饲料干净卫生、营养均衡,进而有效增强羊只免疫力。三是做好疫苗接种。每年定期为羊群接种羊痘疫苗,羊痘疫苗可选用羊痘鸡胚化弱毒苗,接种方式主要是股内侧或尾根内侧皮内注射。注射后4~5天羊群即可获得羊痘免疫力,免疫时效为12个月。四是做好应急处理工作。一旦发现羊痘疫情,要立即将患病羊只隔离治疗,同时要对圈舍、饲养设备及用具进行全面消毒,并对其他健康羊只进行紧急疫苗接种。如果出现死亡羊只,不能随意丢弃,而是要进行焚烧或深埋等无害化处理。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羊痘疫情进一步蔓延,进而对其他健康羊群造成感染。

八、结语

综上所述,羊痘是羊较为高发的一种传染病,该病不仅会导致羊只免疫力低下,增重放缓,而且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因此,在羊养殖过程中,养殖人员必须做好羊痘预防工作,通过规范引种、加强饲养管理、落实疫苗接种等举措切实降低羊痘发病概率。而一旦发现羊只感染羊痘,要立即采用上述中西医方法进行治疗。只有这样才能帮助患病羊尽快恢复健康,最大限度地减少羊痘造成的经济损失。

猜你喜欢

痘疹痘病毒羊痘
新安固本培元派三位代表性医家治疗痘疹用药规律研究*
中国生物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成功分离猴痘病毒
鼠痘
江医家喻嘉言食疗治痘探析*
皮肤型鸡痘诊断与治疗
用水痘病毒开发新型HIV疫苗
羊痘病毒分子特征及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一例群发性山羊痘的诊断与防治
引进小尾寒羊暴发羊痘病
高寒阴湿牧区羊痘病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