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口蹄疫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2023-11-27唐静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余东镇畜牧兽医服务站
文│唐静(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余东镇畜牧兽医服务站)
猪口蹄疫疾病已成为威胁生猪养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传染性疾病,加强该病诊断有利于养殖户及时采取科学的治疗措施,从而避免猪口蹄疫的进一步蔓延,同时养殖户也要加强学习,重视对该病的预防,从而降低猪口蹄疫的发生概率,保障猪群健康。
一、猪口蹄疫的疾病概述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性疾病,该病毒的传染性较强,感染后的发病率较高,调查表明新地区发病率可达100%,不同日龄的猪有不同的死亡率,一般成年病猪的死亡率不足3%,仔猪死亡率可达50%以上,因此该病对仔猪的危害更加严重。该病毒主要感染猪、牛等偶蹄动物,患病动物是主要传染源,其会携带大量的病毒,并且会通过排泄物和分泌物污染周围环境,且病毒存活时间较长,健康猪接触后会受到感染,再加上该病毒还能借助空气传播,极易造成大规模发病,对规模化养殖场造成较大的危害。导致该病发生的原因较多,包括饲养管理不当、饲喂水平不高、卫生条件差、免疫失效等,发病后对猪群的危害较大,不利于生猪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
二、猪口蹄疫的诊断方法
1.临床诊断。猪口蹄疫的临床诊断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观察其临床症状,研究表明,患病猪体温升高(达到40℃左右),口腔内部、舌头、腹部、蹄冠、蹄趾等部位出现水疱症状,而且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还会使病变部位出现糜烂和出血情况,个别严重的病猪会出现蹄部外壳脱落,站立不稳的情况,如果是母猪患病还会导致其乳房部位的皮肤出现病变溃烂,并且会传染给哺乳仔猪;二是观察其病理变化,主要是对病死猪进行解剖观察,患有口蹄疫的病猪体内大部分黏膜组织出现水疱或溃烂病变,消化道组织也会出现溃烂和出血性病变,而且心肌组织也有一定的损伤,如果是仔猪还会有明显的心肌炎症状,且出现“虎斑心”。在临床诊断中通过以上症状可进行初步诊断。
2.鉴别诊断。在临床诊断中发现猪水疱病的临床症状与猪口蹄疫类似,所以在诊断过程中极易将两种疾病混淆,这就需要做好两者的鉴别诊断,以便可以保障治疗效果。在临床实践中发现,虽然两者发病后都会出现水疱,但猪口蹄疫患猪的病变位置大多集中在病猪蹄部,且口腔黏膜出现小水疱或糜烂等情况,最终会导致蹄叶、蹄壳脱落,猪水疱病一般是在其口腔黏膜、鼻、蹄等部位周围出现水疱症状,通常不会致死,半月内自行痊愈;再者,猪口蹄疫病的传染性较强,传播方式较多,一旦出现感染病例往往会造成大范围感染,但猪水疱病是一种接触性传染病,传染范围相对较小。由此可见,在临床诊断中还需做好鉴别诊断,避免误诊影响猪口蹄疫病的防治效果。
3.实验室诊断。实验室诊断方法的准确性最高,要想确诊还需采用以下诊断方法。
(1)病原学诊断。采集病猪口蹄部位的水疱液作为病料,将其放置于0.01摩尔/升PBS缓冲液中制作成悬液,然后使用微孔滤膜法将悬液中的杂质与细菌过滤出来,嘴周使用超速离心率方式纯化病菌,镜检可以发现其中存在病毒颗粒即判定为口蹄疫。
(2)补体结合试验(CFT)。CFT的原理是利用已知的抗原(或抗体)、被检抗体(或抗原)为检测系统组与红细胞、溶血素指示系统组,两组竞争补体,如果不产生溶血则为阳性,反之则为阴性。
(3)血清学诊断。在诊断中主要采用病毒中和法,但其在检测过程中所需的病毒为具有感染性的活病毒,所以要在专业实验室中进行诊断。
三、猪口蹄疫的治疗措施
1.西医治疗。西医是猪口蹄疫治疗的主要手段,见效较快,对保障猪群健康具有重要作用。治疗过程中需采取以下措施,一是要清洗病猪患病部位,将0.1%的高锰酸钾和2%的硼酸混合均匀,然后清洗病猪口腔和蹄部的溃烂部位,如果病猪的病变区域存在严重感染问题还需使用来苏儿与克辽林对患处进行擦拭,擦拭干净后需用干净的纱布擦干再用鱼石脂软膏涂抹患处即可;二是“卡巴斯基”治疗,“卡巴斯基”中含有干扰素,在控制口蹄疫蔓延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三是肌内注射治疗,常用的药物有黄芪多糖注射液、多能肽、阿莫西林与头孢噻呋钠等,在具体治疗中可以每天注射3次黄芪多糖注射液,连续用药3天,使用多能肽则是要结合病猪性别进行治疗,一般母猪的用药剂量控制在25毫升以内,公猪需控制在15毫升左右,阿莫西林与头孢噻呋钠采用混合肌内注射方法,一般用于体重超过25千克的病猪,每天用药两次即可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2.中医治疗。中医治疗是采用天然的中草药,然后通过合理配伍起到治疗效果,治疗中不仅无毒副作用和药物残留的风险,还起到保健作用。在具体治疗中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贴敷治疗,在采用上述西医清洗方式的基础上使用中草药对病变部位进行贴敷治疗,使用的药物有地榆、青黛、明矾、黄柏、黄连、冰片、儿茶,每种药物各取10克并研磨成粉,然后将药粉直接敷在病猪的病变位置,再用干净的纱布包扎起来,每天换药1次,连续用药3天即可;二是内服中药方剂,在采取以上贴敷治疗的基础上通过内服药物也可尽快促进病猪恢复健康,取贯众、山豆根各25克,连翘、桔梗、大黄各20克,赤芍、生地、荆芥惇、花粉、木通各15克,将上述药物研磨成粉后加入蜂蜜100克搅拌均匀,然后将其一次性灌服给病猪,一般每天用药1次,连续用药3天。
四、猪口蹄疫的预防建议
1.加强饲养管理。发生猪口蹄疫的主要原因是饲养管理不当,该病预防最重要的是要加强饲养管理工作。一是要加强猪舍管理,猪舍是猪群主要的活动、进食空间,保持良好的猪舍环境也是防止疫病发生的重要措施,应保障猪舍有良好的光照、通风条件,还要结合外界温度变化及时采取保暖或遮阳等措施,还可以采用空调设备来维持设备恒温,降低外界环境变化对猪群造成的应激反应;二是要加强卫生与消毒工作,卫生条件较差会滋生各种病原菌,尤其是生猪养殖期间的排泄物和致病因素较多,在养殖期间应将猪舍中的粪便、污水等清理干净,并使用清水进行冲洗,最后进行彻底消毒,可以使用碘制剂、醛类或氯制剂等药物进行消毒,但要注意定期更换消毒药物,以便保障消毒效果;三是要合理控制饲养密度,保持舍内良好的空气环境;四是要提高饲养水平,严格按照猪群的生长发育要求进行饲喂,保障营养均衡且充足,严禁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从而提高猪群抗病力。
2.加强引种检疫。引种过程中的猪群流通比较频繁,加剧了猪口蹄疫病的发生,所以需要养殖户加强引种检疫工作。加强对引种地区的调查工作,包括该地区的疫病流行情况等,严禁从疫区引种。引种后还需要隔离饲养30天,期间需要做好检疫工作,发现阳性病例应及时进行治疗或淘汰,确保猪群健康后再混入原有猪群。由于引种环节的不确定性,养殖户还可以制定自繁自养的养殖模式,以便可以更好地隔离外界环境,从根源上防止猪口蹄疫的发生。
3.制定科学的免疫接种程序。
在传染性疫病预防中,免疫接种是比较常见且成本较低的一种预防措施,目前动物防疫部门也越来越重视免疫工作,因此,还需要养殖户加强与防疫部门的联系,结合养殖场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免疫过程中主要接种油佐剂猪口蹄疫灭活疫苗,该疫苗接种15天后可产生抗体,增强生猪免疫力,在具体免疫工作中,首免为40~50日龄,肌内注射1毫升;二免为3~5月龄,肌内注射2毫升,对种猪接种疫苗,每隔3个月接种1次,肌内注射2毫升,具有一定的效果,妊娠母猪分娩前30天免疫接种1次,剂量为2毫升,育肥猪引种后1周进行1次接种,肌内注射2毫升。
五、结语
综上所述,猪口蹄疫病对生猪养殖产业的危害比较严重,在养殖期间有必要做好诊断工作,并结合其病情发展做好治疗工作,从而可以降低该病的不利影响。除此以外,还需要养殖户树立科学的疫病防控意识,并在日常管理中严格按照养殖技术的规范要求开展养殖工作,还可以通过加强饲养管理、引种检疫、免疫接种等措施来降低猪口蹄疫的发生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