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采红菱

2023-11-27汪志

银潮 2023年10期
关键词:采菱红菱木盆

文 汪志

摄影/薛春凤

我的故乡在被誉为水乡泽国的南方,在那儿的池塘、小河里,红菱随处可见。菱角的颜色或青或红或紫,每到金风送爽的秋季,弯弯曲曲的小河里布满了密密的菱叶,几只小船或木盆荡漾在菱叶间,微风拂面,采菱人笑语盈盈,呈现出一幅温婉的水乡画卷。

红菱叶片的形状为菱形,菱果有尖锐的几个角,仿佛极小极小的粽子,俗称菱角。菱角是不用种植的,儿时,在我的家乡,村里村外的池塘里,总是布满了不请自来的菱角。它们经过一冬的蛰伏,在春风的呼唤下冒出小嫩芽,逐渐长出分枝,向四周蔓延,扩张地盘,用不了多久,池塘上面布满了绿盈盈的菱角秧,好像铺了一张绿色的毯子。或许嫌这纯粹的绿色太过单调,菱角秧的藤蔓在春末夏初时会开出白色的小花,风吹池塘,碧波荡漾,水面一片摇曳生姿。

采菱角又称“翻菱角”,漂浮在水面上的只是菱叶,菱角则深藏于水下的菱盘根部,采摘者需将手探入水中,一手翻起菱盘,一手从不同方位采摘。

我的母亲最擅长采菱角了。她带着幼小的我去采菱角的记忆令我永生难忘。

菱角熟了的时候,母亲就带着我来到池塘边,只见池塘一片绿色,厚厚的菱叶铺满了池塘,看不到一丝丝水的波纹,真是“接天菱叶无穷碧”呀。母亲坐在圆木盆里,两手轻轻划着,木盆一会向左、一会向右,不停摘下一颗颗红色的大菱角。我在一旁看得发呆,趁母亲采摘完满满的一盆红菱上岸后,我迫不及待地坐到盆里,想不到重心偏离,我连人带木盆全翻在水里,母亲当即教我如何上小木盆采红菱。在母亲的帮助下,我坐稳了小木盆后,轻划着,眼前,漂浮在水面的一簇簇菱叶,如同一朵朵盛开的绿色的荷花,我小心地用左手拎起一簇菱叶,只见无数根系绕在一起,肥大的茎叶下结出了好几颗红色的大菱角,如同几只大红虾躲在绿叶下玩捉迷藏的游戏呢。我欣喜若狂,连忙把它们小心翼翼地摘入盆中,不一会儿,小木盆就被这些红色的“大红虾”挤满了。看着这水灵灵的菱角,我忍不住用嘴咬开吃了一个白白的菱角米,鲜甜鲜甜的,真好吃,我边采边吃,边吃边采,快乐极了。

其实用小木盆采红菱是个技术活,如果操作不当,要么木盆就地打圈,左右摇晃着,如果人仰盆翻,菱角全撒落到菱叶下面,那就白费了工夫。最稳妥还是小船,船两边的人弯腰趴在船沿边,不停地划船采摘。

我们几个孩子调皮,有时不用小船和木盆,瞒着大人,光着屁股一个猛子扎进池塘里去摘菱角吃。这是非常危险的。菱藤在水底下生长茂盛,菱角遍布四处,会刺伤身体,密密麻麻的菱藤会缠绕着双腿,让人无法动弹,如果抢救不及时,就会溺水身亡,附近乡村就有好几个小孩因此伤了命,我也曾危险过好几次,很是后怕。

菱角被誉为“水中落花生”,是秋季人们最爱吃的美食之一。刚出水的菱角呈嫩绿色,剥开皮后露出白嫩的果实菱角米,有一股鲜嫩味,白如荸荠,嫩如雪梨,脆似香藕。每次采摘后,母亲会将菱角分开,嫩菱角留着生吃,而老菱角放入锅中加水煮熟,剥开后菱角米的味道更加鲜美。

菱角也有滋阴清热、缓解秋燥的功效。在古人看来,多吃菱角可以补五脏,除百病,且可轻身。《本草纲目》里写:“菱角能补脾胃,强股膝,健力益气。”《齐民要术》说:“菱能养神强志,除百病,益精气。”不光是菱角好吃,就连“菱藤”也可以吃,清代有本烹饪书《调鼎集》写道:“夏秋采之,去尽叶、蒂苗根上圆梗,滚水焯熟,拌姜、醋、糟,醉可也。”我母亲便常摘些菱藤,去除其外皮,滚水焯熟后拌凉菜,令我难以忘怀那独特的美味。

红菱也博得古代名人的垂青。南朝皇帝萧衍作过一整套《江南弄》曲调“歌采菱,心未怡。翳罗袖,望所思”。唐朝王建写了“水面细风生,菱歌慢慢声”。白居易写《看采菱》“菱池如镜净天波,白花点稀青角多”。而在《天龙八部》里,阿碧素手摘红菱给段誉吃,放在嘴里一咬,双手一搓、一捏,甜脆的菱肉便滚进了嘴里。

写到这,我情不自禁地哼唱起起源于南京高淳的著名民歌《采红菱》:“我们俩划着船儿采红菱呀采红菱,得呀得郎有情,得呀得妹有心,就好像两角菱,也是同日生呀,我俩一条心……”

猜你喜欢

采菱红菱木盆
采红菱
一个好办法
一个好办法
处暑采菱忙
澡盆、浴缸及其他
采红菱
秋日采菱
采菱曲
红菱
红菱套养甲鱼 混搭出高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