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也有“杀猪盘”?!
2023-11-26剑心
剑心
前往公园的相亲角,会发现那里总是聚满了为子女终身大事操心的父母,他们拿着照片和征婚要求,互相攀谈,好不热闹。打开电视,相亲节目层出不穷,男女嘉宾互动游戏,意图可以成功牵手。
时至今日,相亲,似乎已经成了年轻人的一项“人生课题”,很多人为此苦恼焦虑。其实,古代的年轻人也面临着同样的烦恼。
古人如何相亲?节日约会与权贵“高端局”
相亲这一风俗由来已久,早在2000多年前的周朝,官方就有专门的相亲大会。每年的仲春(春季的第二个月),官府会强制要求三十岁以内未娶妻的男子和二十岁以内未嫁人的女子参加相亲,男女之间相互爱慕,官方便会为他们举行婚礼。但如果不愿意参加,就会受到相应的处罚。参加大会的青年男女相聚一处,若是有心仪的对象,就会互送芍药花以定终身。
周朝灭亡后,相亲的习俗并未消失,而是从官方举办的活动转化成了自发性的民间活动。魏晋南北朝时期,这种相亲活动固定在了上巳节这一天。
上巳节本是古人祭祀时,以流水洁净身体,让灾厄与疾病随水同去的日子。期间,人们会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包括祭祀祖先、祈求丰收、游春等等。不少平时居家苦读的青年和深居闺中的少女,这时都会盛装打扮,来到野外踏青游玩,或在河畔嬉戏、插柳赏花,说不定还能因此找到属于自己的良缘。后来,上巳节逐渐演变成了一个富有诗意的节日,除了常规的活动以外,它还成为中国传统意义上的情人节。
除了上巳节,元宵节和“同年大会”也带有一些相亲的意味。
元宵,又称为上元节,这是中国传统中一年一度的盛大庆典,也是古代少数几个不实行宵禁的日子。从黄昏开始,家家户户陆续点亮灯笼,街道上很快变得灯火通明。人们聚集在坊市上,那里早已搭起了形状各异的花灯。每个花灯都制作得精美绝伦,画有花鸟鱼虫、山水风景,以及神话人物。花灯的旁边,挂有纸条,上面写着各种灯谜。人们争先恐后地围在纸条前,各自解灯谜。
年轻男女在这一天纷纷走出家门,看似参与元宵活动,实则是在看人。若是有女孩看上了哪家的公子,就会假装不小心将手帕、香囊丢下让男子捡走,里边通常写有女孩的芳名。同样的,男子看中哪位姑娘,也会让她将自己随身的玉佩和扇子捡走。
上巳節和元宵节给人浪漫诗意之感,但是另一个相亲活动“同年大会”,就显得没有那么和谐了。
同年,是用来尊称那些同榜或同一年考中的人。换句话说,这场盛大的相亲活动就是权贵们专门为才子举办的,可谓是“高端相亲大会”。同年大会当天,权贵们会全家出动,碰见中榜进士,他们就会把人抢进轿子抬回家中。能考上进士的学子是少数,为了争夺这些“潜力股”,权贵之间甚至还发生过家丁斗殴事件,令人啼笑皆非。
到了明清时期,社会风气保守,职业媒人介入了相亲。媒人会让男方带着礼物去女方家拜访,由女方父兄出面接待,而女子则在闺房观察男子的一举一动。若是看中,女子会出面给男子倒茶;若是看不中,女子就不会出面,而男子也知道这门亲事不成,也不会再做纠缠,双方都留足了面子。
层层身份考量“门不当户不对”是罪过
古代有“士农工商”四大阶层。士族是指出身于官宦世家或者清贵家族的人,他们在古代社会中占据着优越的地位,有着严格的家风和门规,因此对于婚姻也非常讲究。他们认为婚姻是门当户对的事情,族人只能和同等身份的其他士族结合。
魏晋南北朝时期,有一个叫王元规的人,他八岁那年,父亲去世,母亲带着兄弟三人投靠了住在临海郡的舅舅家。
王元规十二岁的时候,临海郡当地一个叫刘瑱的大地主,想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王元规。刘瑱家财万贯,王元规的母亲因见兄弟三人年幼,便想同刘瑱结亲以获得靠山。哪知,王元规得知此事后,却哭着对母亲说:“婚姻伴侣的家世背景,这是古人看得很重要的。我们正是因为出身名门,才受人尊重,现在我们怎么能够为了在他乡过着苟且偷安的生活,就随便和非名门的女子结婚呢?”
母亲被他的话打动了,于是打消了原来的想法。刘瑱恐怕想不到,自己会因为商人的身份,被一个十二岁的小孩子如此鄙视。这也恰恰反映了当时的门第观念有多么深厚。
在当时的人们看来,“门不当,户不对”可是不得了的罪过。魏晋南北朝时,东海王氏的王源以五万钱的代价,把女儿嫁给富阳庶族满氏家族,自己还用聘礼的钱纳妾。南齐御史中丞沈约得知后,立刻用白纸写了一封奏折弹劾王源,怒斥其人面兽心,还要求朝廷罢免王源的官职。
其实,依照王源的身份,沈约应该使用黄纸上书,但沈约特地使用白纸书写,就是表明他不屑于承认王源的士族身份,要将他降级为平民。沈约认为,王源和满家联姻是对士族的一种侮辱和亵渎,所以毫不留情地揭发了他们。
这种相亲的层层考量几乎贯穿了整个人类的“相亲史”,每一个时代都有属于那个时代的相亲“鄙视链”,有的人追求家庭背景,有的人看重钱财,有的人在意学识才华,有的人则注重容貌。追求不同,相亲的要求也就自然有所不同了。
骗财?骗色?古人也得小心“杀猪盘”
历史中,相亲是许多人寻找爱情和婚姻的主要途径。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也不乏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奇闻轶事,有些哪怕放到现在,也颇让人震惊。
《高斋诗话》记载,宋朝官员祖无择因担心自己相貌丑陋无法赢得徐氏的芳心,便想出了一个匪夷所思的办法——找人代替自己相亲。他找到了自己的同僚冯京,冯京姿容秀美,由他代替祖无择去相亲,自然能够赢得徐氏的喜爱。祖无择的媒婆也十分配合,她等冯京从官署出来,扬鞭跃马,经过徐氏的住宅时,向徐氏介绍说:“这就是祖无择学士。”徐氏看到冯京英俊潇洒,非常高兴,欣然同意了这门亲事。
然而,纸终究包不住火。当祖无择与徐氏成婚后,徐氏才发现自己被骗了。这一骗局彻底打破了徐氏的美好憧憬,她无法接受这样的事实,一气之下选择了离婚。这场闹剧也成了当时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欧阳修得知此事后,还专门写了一首诗,诗中写道:“无择名声重当世,早岁多奇晚乃偶。”
這首诗既是对祖无择的讽刺,也是对他的同情。祖无择虽然才华横溢,却因为容貌自卑而走上了歧途。他不知道,真正的爱情不是靠外表决定的,而是靠内心的契合和相互尊重。
然而,这并不是相亲过程中唯一的“骗婚”故事,明代学者陆容在《菽园杂记》中也记载了这样一件事:京城中,妇女以美貌女子的形象出现并与京城之外的人成婚,但结婚前夕却用相貌丑陋的女子来替换自己,盗取男方家的财物并逃走。这种行为被称为“拿殃儿”,是一种极不道德的行为。
明成化年间,社会上还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犯罪团伙,他们利用男童假扮女子进行骗婚骗财。这些男童被抹上脂粉,缠足成小脚,装扮成十三四岁的少女模样。团伙通过媒人搜寻合适的目标,以骗取钱财为目的。等男童“嫁”过去后,便寻找机会在人不注意时偷偷溜走,让夫家人财两空。
有一次,这个犯罪团伙将目标锁定了一位国子监的学生。起初,男孩计划在男方招待宾客时趁机溜走,但没想到男方始终将他带在身边,他也就难以找到逃跑的机会。等到夜晚洞房花烛之时,男方在亲近“新娘”时才惊愕地发现,自己的“新娘”竟然是一名男子!愤怒无比的新郎立即将他抓住,并送往官府。最终,这个犯罪团伙的成员,包括那位媒人,都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这些故事充满了戏剧性,但是也提醒我们,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相亲其实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编辑 陈致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