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媒时代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的传承与发展
2023-11-26郑文婷
郑文婷
(山西大同大学,山西 大同 037009)
“智媒体”,是基于“云、大、物、移、智、链”等新技术,实现信息智能生产与传播全流程的生态系统。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要“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1]因此,万物互联、万物皆媒的时代下,高校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数智化传承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智媒时代高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一)有利于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持续传承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着文学艺术、哲学理论、科学技艺等多个方面,丰富多彩的文化形式展示了中华文明数千年的文化精髓。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当今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工作。进入智媒时代后,信息技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如今我国博物馆、古代建筑名胜的宣传与发展,都借用了智媒相关技术,让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利用网络平台,在社会大众之间普及开来,也进一步扩大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对世界各地的影响。当代高校学生对于智媒信息的兴趣越来越高涨,借助智媒相关技术,能够更好地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教学工作中,以新技术带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帮助高校学生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
(二)有利于拓展高校学生优秀传统文化视野
以传统教学方式开展高校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工作,难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帮助学生更好地吸收优秀传统文化。智媒技术和设备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让师生能够通过网络平台、社交软件进行更为顺畅的交流,拉进师生之间的距离,让高校学生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另外,多元化的优秀传统文化表现形式,让高校学生能够更为直观地接触优秀传统文化,将抽象的文化内容以具象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其能够以更为方便的形式和更为有趣的方法获悉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自主探索优秀传统文化的动力。以此来将高校优秀传统文化教学与学生日常娱乐活动结合起来,切实做到寓教于乐。从而帮助学生更为直观地理解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学生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创新性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模式,将学生塑造为具有高度文化涵养的人才。
二、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的传承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学生鉴别信息的能力不强
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在网络上呈现出信息复杂性的特点。而高校学生受到自身知识储备深度与生活经验广度的限制,无法对接触到的信息进行准确的判断,难以分辨信息的真伪。并且由于高校学生对于事物的认知能力不够成熟,还未形成稳定的正确价值观,在接受网络负面信息影响的时候,很容易对自身的认知产生动摇和怀疑,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二)高校学生容易对智媒产生依赖
网络平台有着开放性、虚拟性等特征,对于高校学生来说,通过网络进行交流,有着更大的自由度。并且如今很多网络平台致力于产出娱乐性强的信息。高校学生由于本身的自律能力不足,很容易沉溺与网络这种娱乐方式中。通过对高校学生的调查统计发现,相比于面对面的沟通,更愿意通过社交软件进行交流;相比于参加现实中的娱乐活动,更愿意沉浸于网络视频、社交媒体等娱乐方式。长此以往,对于智媒过度的依赖,将会使高校学生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逐渐淡出社交圈,无法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成为一个逐渐与社会脱节的人。这与高校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工作对人才的需求背道而驰。
(三)智媒信息渠道的建设和监管不够完善
一方面,各类智媒信息平台的建设不够完善。面对复杂的网络环境,在巨大的竞争中,优秀传统文化相关信息平台无法占据有利的地位。核心技术能力不足,很大程度上受到发达国家的技术限制,进一步研发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成为智媒时代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先进的智媒信息技术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固有思维模式之间存在隔阂,使得两者被分裂开来,造成了技术与观念上的矛盾。另一方面,缺乏完善的智媒信息渠道监管机制。网络平台中的各类信息交错糅合在一起,无法突出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难以展现优秀传统文化自身的优势。缺乏同时具备网络技术和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综合型人才,无法推动智媒时代下,优秀传统文化的持续传承与发展。
三、智媒时代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的传承与发展策略
在问题导向下,高校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工作进行优化。
(一)加强智媒信息平台建设
建设符合高校教学教育特色的智媒平台。高校应当充分挖掘智媒在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积极作用,建设符合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智媒平台,让高校学生通过平台进行良好地互动,从而提升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智媒平台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并为高校教学开辟一个创新性的渠道,让高校学生能够借助网络的力量,把优秀传统文化信息更大范围地传播出去,在友好互动过程中,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
创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专业网站。专业化的优秀传统文化信息网站建设,必须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信息进行严格的筛选,并对其进行科学的审核,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将其转化为文字、图像、音乐、视频等多种媒体表现形式,让高校学生能够通过浏览这些专业性的网站,获取正确的、积极的信息。同时,还要提供方便用户进行讨论交流的平台,让高校学生能够参与到优秀传统文化传扬工作中,形成新型的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思维模式,开辟更为现代化、高效率的传播途径。
净化智媒信息平台网络环境。一方面,要以法律法规和道德准则为依据,帮助高校学生明确社会文化的底线,提高抵制不良信息的能力,有效地维护文化智媒信息平台的良好环境。另一方面,加强对高校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宣传工作,让学生能够自觉地维护文化秩序,主动地遵守法律和道德,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自觉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和发展。
(二)提升教师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能力
第一,提升高校教师智媒设备的能力。只有教师掌握了智媒设备的使用技术,才能够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首先,可以采取开展智媒应用相关专题讲座,对教师进行设备使用等方面的知识科普,并融合教学工作和优秀传统文化,形成一套具备实用性的基础理论。其次,安排定期的实际操作练习。以优秀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利用智媒设备进行信息传递、互动交流,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教学能力,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教师和学生在交流探讨中共同进步,协作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第二,充分发挥高校教师在智媒信息传播中的引导作用。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传承与发展过程中,教师承载着指导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开展优秀传统文化向社会大众推广的重要职责。在意识到这一重任的前提下,教师应当不断地学习专业知识,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充分掌握智媒信息技术,并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从而在教学工作中,发挥更强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解决课堂学习和文化传承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成为高校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道路上的领路人。
第三,融合智媒信息与优秀传统文化走近课堂。智媒时代下,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教育工作的要求。教师应当借助智媒设备,优化课堂教学设计,以现代化的手段,更为高效地向学生传达授课信息。同时,紧密结合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和课外实践活动,加强与学生的课下交流,以此来保持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的持续性,从而督促学生时刻牢记文化传承使命,积极地发展优秀传统文化。
(三)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教学模式
其一,营造良好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环境。校园文化是高校师生精神力量的集中体现,也是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崭新的表现形式。利用智媒社交功能,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能够让高校学生融入良好的文化氛围中,从而不断地接受文化的熏陶,以此来提升学生的优秀传统文化修养。
其二,以现代化眼光更好地诠释优秀传统文化。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中不止是要进行持续性的传承,更重要地是根据社会文化的发展和教育工作的需要,借助智媒强大的综合分析能力,融合现代文化思想,对其进行不断地发展和创新。将优秀传统文化中比较抽象难以理解的部分,转化为现代文化语言,使其变得通俗易懂,有助于在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更好的融合和体现,满足学生获取优秀传统文化知识、提升自身文化价值的需求。
其三,设计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精品课程。以智媒技术对学生的文化水平进行更为精确的分析,筛选适合高校学生进行学习的内容,设计出更为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实现高效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的常态化,让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中的传承与发扬成为教育工作中的一部分,被更多的学生所接受。
(四)提升学生信息素养
一是要提升高校学生智媒信息素养。高校学生应当不断地提升自主学习意识,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由原来的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通过智媒信息平台,选择性地接受优秀文化的陶冶。同时,不断地提升自身的媒体素养,把握好智媒信息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寻找更为适合自己学习的方式。
二是要转变高校学生思想意识,提升运用智媒的技巧。智媒时代,高校学生必须具备参与信息传递和创造的意识,以自身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整理组织语言,与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沟通,才能提高文化交流的质量和效率。不断提升学生对智媒运用的技巧,熟练地掌握文化交流的方法,才能够实现自我突破,解决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中的实际问题。
三是借助智媒信息平台,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进行创新。文化创新是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的必要手段,以创新性地眼光看待优秀传统文化,才能够更容易理解优秀传统文化,认识到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和存在的不足之处,从而对其进行符合智媒时代的创新,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智媒时代的到来,为中华优秀传统传承与发展工作带来了机遇,对于拓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渠道、丰富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呈现方式等具有重要意义。在此背景下,高校需要抓住智媒带来的机遇,有效解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中的传承发展问题,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路径,从而深化高校师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与认同,促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的时代展现出更强的生命力、传播力与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