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双创”视域下高职艺术专业推动乡村振兴的策略探讨
2023-11-26何婧
何 婧
(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重庆 400021)
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乡之间的差距越来越明显。2021 年我国出台的《十四五年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指出:“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发展乡村振兴。”[1]乡村振兴主要涵盖了乡村产业、人才、生态、文化等多方面的全方位发展[2]。文化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基础之一,而艺术是彰显民族文化底蕴的关键载体[3]。所以,乡村振兴的贯彻落实离不开乡村艺术的大力支持。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十分珍贵的民族资源,许多经典的非遗技艺能够为人们带来较强的震撼与眷念,将非遗与现代设计思维结合起来,开发出满足现代社会需求的文化创意产品,这也是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4]。高职院校是人类文化的重要传习地,绝大多数大学生均是来自于本省,对本土文化有着较深的感情与亲密感,拥有先天的文化遗传和后天的创新思想优势,能够在本土文化发展与创新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从“非遗+双创”视域出发,分析了高职艺术专业推动乡村振兴的意义与实践途径,为加强高职院校艺术专业人才培养与乡村振兴创新优化提供帮助。
一、高职艺术专业服务乡村产业发展的优势
高职院校是实现传统民族文化传播与弘扬的重要场所,不仅和各个地方经济建立了十分紧密的联系,同时也充当了各个地区的文化窗口[5]。为此,高职院校艺术专业应当要注重引导学习、了解与领悟本区域的文化遗产,并在实践行动中注重对这些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这单单是高职院校赋能地方经济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是让学生对各个区域优秀传统文化、非遗技艺等产生浓厚兴趣的关键途径,引导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高职院校艺术专业在进行知识与技能传授过程中,应当要注重完善与丰富文化种类,提高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知程度,使得学生养成良好的文化自觉性;在平时艺术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将传统民族文化与课堂知识结合起来,加强对学生文化的引导与启蒙,采取切实可行的教育加强学生的非遗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有效突破传统艺术专业教学中文化素质教育的壁垒,能够为推动我国文旅产业进一步发展培养更多高水平人才。
要想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不断发展,人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高职院校肩负着为国家、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综合人才的重任,不仅要积极肩负起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与发展的重任,同时还应当要培养出更多的非遗传承人,充分发挥自身的育人优势。高职院校在进行艺术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当要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不断完善自身的师资力量,加强教学方式与方法的改革创新,尽快解决当下我国非遗传承过程中面临的各项问题,如关于非遗传承方面的理论研究体系还不完善、非遗传承队伍建设缓慢以及非遗传播方式单一等,依托于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使得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融入师生内心深处,使得艺术专业老师与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起源、背景等拥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同时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弘扬当成自身学习和工作中的一部分[6]。
随着高职院校艺术专业教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联程度越来越高,学生的非物质文化素养逐步提升,在将来能够珍重自己家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非物质文化与技艺有着浓厚的兴趣与参与积极性,这时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与发展中面临的各个问题也就不复存在。
二、现阶段艺术专业推动艺术乡村建设的现状
(一)乡村艺术传承后继无人
进入到新世纪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为人们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岗位。此外,当下城市与农村的经济差异越来越明显,在教育、医疗、收入水平以及生活便利性等方面也要由于农村,在这种情况下,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到城市,尤其是农村青壮年人口流失严重。随着农民群体在城市生活时间的延长,慢慢适应了城市生活,对原有农村的记忆越来越模糊,同时也没有更多时间去了解优秀传统文化,从而造成乡村文化的艺术受众群体越来越小,一些乡村艺术传承面临后继无人的困境。从文化层面来分析,人口流失会引发一系列的变化,如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产生较大影响,许多区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者年龄偏大,很难寻找到适合的接班人,导致非遗技艺传承出现断层。从经济层面来分析,乡村的产业往往比较单一,许多生活在农村的人们不得不进入到城市工作,这会进一步导致农村人口的流失,从而加大了乡村与城市的差距,由此造成农村人口流失更为严重,出现了不良循环[7]。
(二)一些乡村艺术不具备显著的特征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艺术也获得了快速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传统民俗艺术产生的影响力越来越小,甚至慢慢被人们所遗忘,这也是当下乡村艺术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另外,在我国一些艺术家看来,民俗艺术已经不能够归纳到“艺术”领域中。我国许多农村区域不仅没有较大影响力的乡村产业,同时也没有被人所熟知的民间故事、著名人物以及自然资源等,从而造成许多农村文化十分普通,往往没有十分明显的文化特征。民俗艺术发展困难重重、乡村艺术缺乏与众不同的艺术特征,受此影响,我国许多乡村没有良好的艺术基础,还属于“空白”状态。乡村文化底蕴的匮乏严重限制了乡村旅游产业、乡村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乡村艺术乡建往往没有良好的载体,很难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力[8]。
(三)一些艺术乡建活动持续性较差
在进行艺术乡建过程中,乡建活动开展的经济性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重点,这是由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可利用资金较少,人们对艺术乡建的要求往往更加务实,同时希望艺术乡建能够为自身带来较为持续、长久的经济收入。然而在实际进行艺术乡村建设时,实现乡村艺术产业的繁华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通常需要长久的、系统的规划与不同艺术类的项目建设,从量变发展为质变获得高速发展。一些农村艺术建设工作在初期表现出较强的积极性,然而后期发展速度较为缓慢,没有充足的发展动力。比如,我国许多农村地区具备的艺术活动中,往往在第一届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然而之后便难以持续下去,难以为村民带来长久的经济收益。从而可以看出,我国一些艺术乡建活动更像是一种类似于“艺术节”的短期活动,不具备长久的发展动力,能够产生的经济效益较低,不足以推动农村区域的产业转型发展。
三、“非遗+双创”视域下艺术专业推动艺术振兴的策略
(一)艺术乡建要和乡村现有产业相契合
高职院校艺术专业在推动乡村振兴过程中,不仅要从人才培养层面进行优化,充分融入乡建活动中,同时还应当要深入探索各个农村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注重将艺术专业教学与乡村现有产业联系起来,才有适宜的方式与方法,发挥乡村非物质文化应用价值与优势。高职院校艺术专业老师可以带领学生深入到农村地区进行实践调研,分析与整合农村地区的特色文化与产业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之上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力帮助。如,高职院校艺术专业可以帮助企业将非物质文化、图案等应用到产品包装设计当中,有效提高农村产业的文化属性,彰显自身的特色,同时还有助于本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从而为农村地区代理长久的经济收益,逐步改善农村地区的经济状况。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很好的提高乡村地区的经济水平,展现了高职院校艺术专业在助力乡村振兴上的价值与作用。所以,高职院校艺术专业在帮助乡村进行艺术建设过程中,应当要注重与本区域现有产业进行融合,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应用价值,不断改善艺术乡建效果。
(二)利用乡愁情节调动学生参与乡建的积极性
高职院校与义务教育有较大区别,学生往往来自于全国各个地方,在每学年的新生招聘工作当中,都会设定相应比例的非本市与省外生源学生。在这部分学生中既有来自于城市,也有来自于农村的,在进入到校园之后都会产生一定的思乡情绪,体现在对乡村、田野等的回想与喜爱。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与学习中的一部分,短视频的快速发展有效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尤其是关于农村非物质文化、农村生活与美术等方面的视频题材,很好契合了现代人们对田园生活的憧憬,表现出基于思乡情节的乡村亲近感。所以,美好乡村环境对高职院校艺术专业学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高职院校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参与艺术乡建的积极性,让艺术专业学生深入到艺术乡建实践中,切身体会农村生活,了解农村地区存在的非物质文化与传统艺术等,显著改善学生的艺术设计水平,为农村艺术乡建提供更多新生力量,推动其长久稳定发展。
(三)构建完善的实践助力体系
高职院校艺术专业在推动乡村振兴发展过程中,应当要注重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从而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构建完善的实践助力体系。
1.构建“非遗+时尚”文化创意方式
重视将各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到艺术专业教学活动当中,让学生能够充分了解我国优秀民族民间文化,同时在进行艺术设计时将其和现代审美思想结合起来,设计出具有明显传统技艺特征、又可有效契合现代人们审美需求的文创作品,推动艺术乡村建设不断发展。
2.构建“传统+科技”的文化发展模式
在进行艺术乡村建设活动过程中,相关人员要加强对传统民族民间文化的整合与分析,并在全面掌握传统民族民间文化的基础之上,将其和现代科技结合起来,为艺术乡村建设提供帮助,推动乡村经济文化不断发展。
3.构建“线上+线下”的新媒体传播方式
在开展艺术乡村建设过程中,可以基于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挥现代新媒体宣传优势,加强对乡村文化与产品的宣传。具体来说,在线下,高职院校艺术专业可以开展相关的课程教学,帮助乡村建设艺术书屋,结合自身专业知识为艺术乡村建设出谋划策;在线上,依托于各类新媒体营销平台,加强对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乡村产品的宣传,并且基于线上云课堂为艺术乡村建设提供有效的技术与科技支持,推动乡村科技文化进一步发展。
4.构建“院校+企业+合作社”的非遗文创产品开发模式
在推动乡村振兴发展过程中,注重发挥企业生产导向作用,规范乡村产品的生产方式,并且以合作社为沟通桥梁,加强与各个农户之间的交流,而高职院校艺术专业学生能够为产品改善与开发提供有效的帮助,推动乡村经济不断发展。
5.构建“双创+文旅产业”共同发展模式
高职院校要重视艺术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引导其养成较强的乡愁情怀,在毕业后能够为乡村文旅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真正为家乡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四、结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在进行艺术乡村建设中,面临乡村艺术传承后继无人、一些乡村艺术不具备显著的特征以及部分艺术乡建活动持续性较差等困境,为了更好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结合非物质遗产与双创理念,推动艺术专业与艺术乡村之间的联系,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