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开展研究型审计路径分析
2023-11-26杜文双
杜文双
(作者单位: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随着审计监督功能定位的进一步确立,审计工作日益受到重视,在规范单位内部管理、提高组织治理水平以及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等方面持续发挥积极作用。开展研究型审计是高校内部审计主动适应新时代新任务、新要求的必然选择,是准确把握新发展格局下审计工作功能定位,提升审计工作成果与效能的重要举措。
一、研究型审计的内涵
关于研究型审计,目前没有明确的定义。结合高校审计具体情况,本文认为,研究型审计是指在审计工作中融入研究的精神、研究的思维及研究的方法,将研究工作贯穿审计工作的始终,与审计业务相融合,注重分析、研究、总结,将审计实践总结升华为审计理论,再利用审计理论指导推进审计实践,进一步提高审计工作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
开展研究型审计,要求高校内部审计要把研究作为审计工作的前置准备。在审前调研阶段,内部审计部门要站在事业发展的整体角度和全局高度,对相关政策、方针、制度进行深入研究,对审计项目、审计对象、政策要求等方面做到精准把握[1]。在审计过程中,内部审计部门要对审计方案、审计重点、审计方式等方面进行研究,抓住审计工作中的主要矛盾,将相关问题查实、查深、查透,为取得能够经得起考验的审计成果做足工作[2]。在审计报告阶段,内部审计部门要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和提炼,进而从制度层面、体制层面和机制层面提出整改建议,为进一步提升单位治理能力提供有力保障[3]。在审计整改阶段,内部审计部门要开展审计成果运用研究,以问题为导向,追根溯源,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协助相关部门进行问题整改,采取有效措施形成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风险防范体系,实现问题“揭示—整改—防范”的闭环管理。在审计总结阶段,内部审计部门要做好审计经验分析、总结、提炼工作,为指导后续审计实践提供理论支撑,实现审计工作的良性循环[4]。开展研究型审计的目的,一方面是运用科研思维与手段解决审计中的难题;另一方面是有效发挥审计的监督实效。内部审计要改变以往站在财务合规性角度看问题,注重摆脱揭示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相关问题的惯性思维,要站在推进组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角度,深入谋划、思考、开展审计工作,实现审计成果能很更好地为组织内部决策提供参考,更好地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服务。
二、高校开展研究型审计的必要性
(一)开展研究型审计是新形势下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必然选择
为更好地适应审计新发展阶段,构建审计新发展格局,积极贯彻新发展理念,进一步发挥审计监督职能,内部审计必须开展研究型审计。只有通过深入研究分析、准确把握国家、上级及单位内部政策文件,才能更好地找准审计项目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有效防控各类风险,提高审计工作的广度和深度,扩大审计覆盖面,切实发挥审计“经济体检”功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发挥审计在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中的独特作用,进一步推进新时代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新时代发展背景下,党和国家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内审部门要创新发展理念,优化管理制度,积极推进研究型审计,深入研究审计工作规律,提升审计监督效能,用高质量审计成果服务高校高质量发展[5]。
(二)开展研究型审计是加强审计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
研究型审计对进一步转变审计思维方式、有效配置审计资源、提高审计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全面开展研究型审计能够推进学习型、研究型内审机构建设,促使内审人员提高专业水平和知识技能,拓宽宏观视野,帮助内审人员建立研究型思维和钻研精神,能够有效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能力和水平,助力内审部门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的审计队伍。掌握研究型审计思维和方法,是提升审计质量和效率的有效手段,为内审人员高质量开展各项审计业务打下坚实基础。
(三)开展研究型审计是进一步发挥审计效能的有力手段
近年来,高校内部审计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显现出审计需求与审计资源不足,以及审计质量成效与单位发展需要的突出矛盾。传统审计方式不利于提升审计效能。研究型审计将研究贯穿于审计工作始终,既有助于查准、查深、查透具体问题,又有助于深入分析发现体制机制层面的漏洞障碍,实现揭示具体问题与发挥服务作用相融合。通过分析审计过程及审计结果,总结研究发现的问题、偏差,进一步研究其蕴含的深层次风险,同时评估风险隐患带来损失的程度及影响范围,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帮助单位做好防范工作,从而实现审计“查问题、提效益、促发展”的目标。
三、高校开展研究型审计的路径
(一)提高政治站位,加强组织领导
内审部门要认真学习贯彻国家关于审计工作的政策法规,进一步明确审计在新征程中的使命任务,立足经济监督定位,聚焦主责主业,强化审计工作研究型思维,把研究工作作为审计项目开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聚焦高校政策落实和改革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研究型审计,以高效有力的审计监督服务保障学校发展大局[6]。一是要强化组织领导。加强审计组织建设,成立学校党委领导下的审计委员会,强化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形成领导高度重视、骨干积极带头、覆盖全员、贯穿审计工作全流程的工作机制。二是要加大支持力度。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加大对研究型审计工作的投入力度,在经费、人员等方面予以支持。研究制定研究型审计工作管理办法,制订研究型审计工作方案及工作计划。
(二)紧扣工作大局,找准审计着力点
开展研究型审计,要以服务单位改革发展工作大局作为目标与任务。紧紧围绕党委工作大局选择确定审计研究方向,突出全局性、重要性、关键性,进一步解放思想,克服惯性思维,着眼长远发展,把服务单位高质量发展作为根本目的。高校内审部门应将开展研究型审计纳入年度审计重点工作,结合学校发展规划,制订开展研究型审计工作计划,并严格执行。要以促进单位依法科学决策和完善内部控制机制为目标,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将研究工作与审计实践相结合,注重从推动单位完善治理的角度确定审计研究对象。在制订审计计划环节,审计组要深入研究审计项目的历史背景、制度建设、管理机制等因素,把审什么、怎么审研究透彻。把审计所发现问题背后的体制、机制层面问题作为研究重点,深度挖掘问题产生的根源,综合分析问题产生的体制性障碍、机制性缺陷和制度性漏洞,积极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对策建议,在推动具体问题整改的同时,着力推动源头治理,力争防患于未然。从体制机制层面加大分析力度,实现解决问题、推进治理、深化改革的有机统一。
(三)做到制度先行,加强研究型审计制度建设
为更好地指导审计实践,要及时将好的经验做法以制度形式固化下来,形成规范,为规范化开展研究型审计提供制度支撑。制订研究型审计工作计划和实施办法,研究确定研究型审计标准,制定研究型审计考核细则。结合审计项目实践,总结归纳研究型审计实务操作手册等。树立“凡审必研”的工作机制,将研究型审计融入审计实施全过程,从审前准备、审计方案制定、现场审计实施、审计资料分析、审计结论出具、审计建议提出、审计整改等各个环节以制度的形式强化研究,内审部门在实践中要逐渐建立健全制度机制,细化研究型审计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实施流程及措施安排等内容,积极探索建立开展研究型审计工作的条件、方式、流程等方面的制度规范,确保研究型审计工作做到有章可循、制度规范、保障有力,为审计任务落实落细提供制度依据。加强研究型审计工作质量管控,探索建立有关质量管理机制,确保研究型审计项目在立项、实施、报告、整改等方面的审计质量。
(四)强化研究型审计队伍建设,切实提高审计质量
通过审计培训、调查研究、专家咨询等形式,全面提升审计人员研究能力和业务能力。内审部门可以根据不同审计项目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国家政策要求、审计专业技能、项目行业知识等相关培训,积极创造条件让审计人员学习先进经验,拓宽研究思路和审计视野,提高审计干部的专业能力、研究能力和综合素质,建设一支符合研究型审计工作要求的审计队伍[7]。结合高校工作实际,通过建立任务清单管理制度,有效控制审计进程管理,不断强化审计精品意识,将高标准质量控制的目标贯彻审计工作始终。同时,将研究型审计作为考核评价机制的重要内容,制定研究型审计考核评价办法。激励审计人员积极参与研究型审计,将开展研究型审计情况纳入年度绩效考核[8]。正面激励取得研究型审计研究成果的审计人员,营造研究型审计良好氛围,激发内审人员开展研究工作的积极性,不断提升研究型审计工作成效,提高审计工作质效。
(五)做好审后研究总结,加强审计结果运用
一是要做好审计结果审后分析总结。加强审计结果分析研究,归纳总结其中共性及个性问题,做到举一反三,查“病灶”治“未病”,形成审计风险提示资料库。高质量完成审计报告,深度挖掘与提升审计成果质量,全力推进审计整改,高效有序推进审计成果转化,积极扩大审计成果运用范围,切实发挥审计建设性作用[9]。一方面,加强对普遍性、规律性、苗头性问题提炼总结,总结分析提炼具有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的科研课题方向,深入调研,形成具有针对性、指导性、实用性的科研课题成果。另一方面,要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强化科研成果在审计实践中的运用,用理论更好地指导审计实践,提升审计工作“软实力”[10]。二是要重点检查整改措施是否严格落实。深入研究分析整改不到位的原因。进一步明确是整改责任落实不力,还是问题根源找得不准。通过研究整改落实情况,对审计过程进行复盘、分析、总结,形成有效的审计管理闭环,推进审计整改落地落实。
(六)加强校际合作,共享审计研究成果
各高校加强联动合作,实现研究资料共享,建设全覆盖、动态化、深层次的审计智库,加强高校间研究工作互动和交流学习,互相借鉴经验,启迪思路方法[11]。适当借助行业专家的力量,发挥智库人才的参谋和智囊团作用,积极提升审计工作的专业化、科学化水平。建立单位间协作机制,加强单位间的合作联动,通过共学共研,拓展审计难题的解决渠道。积极推进审计成果共享共用,推动研究型审计科研成果在实践中的转化应用[12]。加强高校在规范审计流程、提高审计质量、加强成果利用、审计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做法和经验交流分享,实现启发思维、拓展思路,创新审计方法,全力推进审计工作再上新台阶。
四、结语
研究型审计将审计项目作为课题来研究,将研究思维与方法贯穿审计工作的全过程。通过深入分析审计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提出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以制度化的形式将审计成果固化,有力推进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研究型审计是今后高校内部审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扎实推进研究型审计工作,有助于实现对审计项目的审全、审深、审透,为学校的宏观决策提供依据。内审部门要从高处着眼,从细处入手,以更好地服务于组织治理为目标,提高站位和高度,紧紧围绕当前高校改革发展中的热点、难点及风险问题开展工作,不断拓展研究型审计的深度和广度,强力推进研究型审计工作制度化、常态化,积极推进审计目标实现,切实发挥审计“治已病,防未病”功能,促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为进一步提升高校的发展力和竞争力提供有力保障。